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917)
2023(12305)
2022(10061)
2021(9743)
2020(8019)
2019(18287)
2018(18370)
2017(33277)
2016(19125)
2015(21789)
2014(21480)
2013(19743)
2012(17830)
2011(16223)
2010(16900)
2009(15284)
2008(15031)
2007(13771)
2006(12154)
2005(11077)
作者
(49124)
(41014)
(40759)
(39035)
(26028)
(19551)
(18504)
(15740)
(15607)
(14854)
(13905)
(13810)
(13259)
(13027)
(12664)
(12584)
(12250)
(12239)
(11974)
(11703)
(10511)
(10087)
(9798)
(9549)
(9423)
(9221)
(9151)
(9122)
(8213)
(8119)
学科
(60726)
经济(60582)
管理(58099)
(52637)
(46687)
企业(46687)
方法(27466)
数学(23734)
中国(23709)
教育(23450)
数学方法(23076)
技术(18908)
(18158)
理论(17336)
(16902)
(16239)
业经(15250)
(13698)
教学(13031)
技术管理(12487)
(11491)
(11251)
银行(11230)
(10740)
(10695)
财务(10623)
财务管理(10594)
(10500)
(10279)
金融(10276)
机构
大学(255132)
学院(251460)
管理(93508)
(92312)
经济(89961)
研究(83490)
理学(80433)
理学院(79435)
管理学(77567)
管理学院(77051)
中国(57320)
(54996)
科学(48304)
(46373)
(43669)
师范(43384)
(40560)
(40099)
教育(39898)
中心(37365)
研究所(36003)
北京(35626)
财经(35600)
师范大学(35206)
业大(32477)
(32218)
(32142)
技术(32023)
(31741)
(30569)
基金
项目(164339)
科学(132642)
研究(130326)
基金(114989)
(98121)
国家(97109)
科学基金(84566)
社会(80466)
社会科(75965)
社会科学(75948)
教育(70366)
(67649)
基金项目(59177)
(58204)
编号(55404)
自然(52146)
自然科(51036)
自然科学(51025)
自然科学基金(50115)
成果(48119)
资助(46560)
课题(43038)
(39292)
重点(38724)
(37907)
(35894)
创新(35751)
(35540)
(35516)
项目编号(34228)
期刊
(103450)
经济(103450)
研究(85307)
教育(70820)
中国(67642)
管理(39052)
(37450)
学报(33041)
科学(32218)
技术(29566)
(29466)
大学(27797)
学学(24210)
(20797)
金融(20797)
农业(19867)
职业(18932)
财经(17937)
业经(16678)
经济研究(16165)
(15498)
(13598)
论坛(13598)
科技(13231)
技术经济(12347)
技术教育(12291)
职业技术(12291)
职业技术教育(12291)
问题(12193)
(12152)
共检索到3927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牛金芳  
我国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重知轻能、渠道单一、追求共性、同质化等不良倾向主要受知识教育观和封闭单一教育培养观等的制约。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应更新和转变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观念,并通过有效的制度建设来保障教师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观念创新落到实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马勇  
大学人才培养的改革与发展,由于受许多阻碍因素的制约而出现了一种梗滞局面或"高原"现象,难以继续深化。追根溯源,人才培养观念的陈旧与落后仍是根本致因。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化,一些新的人才培养观念不断形成,需要我们给以及时的吸纳与更新。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涵  
本文主要探索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职业教育实践中形成并逐步完善起来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期通过对实践经验的总结与提炼,阐释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路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海宗  陈磊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是彰显高职特色、提升自身竞争力、完善培养模式的有效手段。自我国第一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创办以来,各高职院校结合学校自身条件开始争相进行高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然而,各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过程中,由于缺乏相应的理论指导,暴露出一些问题。文章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构成要素出发,以参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三个主体(政府、学校、企业)在各要素中的作用,来分析如何对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进行有效的保障,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程孝良  
精英教育是一种追求卓越的教育理念,卓越的根本是高质量。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精英教育不会因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增加而改变。大众化背景下的研究生教育应坚守追求卓越的精英教育理念,而不能偏离质量的旨归。教育质量的提高有赖于培养模式和制度的不断改革和创新。可通过联合协作、分段贯通、学科交叉,推进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教学工作三项创新和四大建设,构筑研究生精英人才培养制度与保障体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肇立春  
工程技术人才以适应社会发展、满足社会需求和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为特征。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明确培养模式。通过把握培养模式中的学制分段、课程体系、教师能力、实践教学、产学研合作、基地建设等部分核心要素,创新培养模式和方法,加强对工程人才实践能力的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谭清彪  李红霞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郑永彪  贾怀京  程远先  
与传统MBA教育相比,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是新生事物。文章通过分析当前社会对信息技术型管理人才的需求趋势以及美国高技术方向MBA的培养模式,探讨我国信息通信行业MBA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和创新思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毛智勇  杨帆  
随着我国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用型人才成为社会重点需求的人才之一。几年来,各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和研究。实践证明,产学研合作教育是当今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文章重点介绍了北京联合大学机电学院在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对所提出"企业全程介入"应用型人才培养创新模式与构建产学合作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五种保障性机制的探索和实践,以期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孝理  陈宏图  
经济体制改革、制度供给不足、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等原因使我国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难以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变迁必须依赖良好的制度环境,主要通过扩大高职教育办学自主权、完善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和职业教育体系实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进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对高素质职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职业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与时偕行",不断实现自我完善和创新,才能够满足社会需要。本文从法律、政策、行业协会等三方面分析了我国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完善的措施。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秦杰  
在我国的教育事业当中,教育的发展离不开制度的支持。只有在国家相关制度的支持下不断优化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办法,高职教育才能够更好地发展。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特征,分析了其制度运行机制,研究了运行中的问题,总结了应如何加强制度建设,更好地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德宽  
大学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能否发挥其“首要的社会职能”并体现其“根本的社会价值”,取决于大学能否培养数以万计的高质量创新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是世界高等教育面临的共同课题,而我国高校在这方面尤其面临着艰巨的任务。我国不同层次的高等学校,尽管承担的任务、办学水平和质量有所差别。但是却存在着许多相似的问题。比如,科技创新能力普遍较弱.科研水平和成果还不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虽然近年来各高校进行过多种尝试,但是学生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的效果普遍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柏青  刘常凌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成人学历教育发展面临的困境,探索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成人学历教育人才培养"12334"校企双元育人新模式。该模式以企业为单位开展成人学历现代学徒制教学,将企业对员工的需求与员工个人需求有效结合,将企业对员工的职业技能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对稳定企业员工队伍,增强凝聚力,培养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祝成林  李慧婷  
智能制造对本科职业教育创新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机遇。智能制造产业人才需求、国家政策驱动、全球发展趋势是创新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依据。面向智能制造的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能力培养的高层次,培养内容在知识选择与课程设计上寻求新突破,培养过程实现教育的技术与生产的技术同频共振,培养评价强化以人为本的过程与结果并重。建议在三方面推动本科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宏观层面推进政策衔接,形成各级政策上下一体合力;中观层面实施组织变革,集聚产教协同育人资源;微观层面转变公众认知,强化"成才"与"成人"兼顾的育人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