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84)
- 2023(6407)
- 2022(5372)
- 2021(5127)
- 2020(4333)
- 2019(9807)
- 2018(9296)
- 2017(17711)
- 2016(10030)
- 2015(11238)
- 2014(11382)
- 2013(10757)
- 2012(9943)
- 2011(9100)
- 2010(9145)
- 2009(8148)
- 2008(8096)
- 2007(7422)
- 2006(6348)
- 2005(6034)
- 学科
- 济(35325)
- 经济(35261)
- 管理(25670)
- 业(24997)
- 企(21417)
- 企业(21417)
- 方法(17080)
- 数学(15076)
- 数学方法(14802)
- 财(11286)
- 制(10554)
- 中国(9580)
- 教学(9311)
- 学(8921)
- 理论(8448)
- 农(7947)
- 体(7827)
- 业经(7152)
- 务(6963)
- 财务(6950)
- 财务管理(6933)
- 银(6903)
- 银行(6890)
- 融(6870)
- 金融(6870)
- 企业财务(6763)
- 体制(6713)
- 贸(6712)
- 贸易(6710)
- 行(6624)
- 机构
- 大学(143608)
- 学院(142428)
- 济(53793)
- 经济(52578)
- 管理(47987)
- 研究(47837)
- 理学(41943)
- 理学院(41322)
- 管理学(40278)
- 管理学院(39976)
- 中国(33476)
- 科学(30431)
- 京(29572)
- 财(27428)
- 所(24448)
- 农(23423)
- 范(22768)
- 师范(22458)
- 研究所(22367)
- 财经(22049)
- 中心(21794)
- 江(21333)
- 业大(20650)
- 经(20130)
- 北京(18584)
- 农业(18557)
- 师范大学(18082)
- 经济学(17851)
- 院(17254)
- 州(17011)
- 基金
- 项目(95810)
- 科学(74963)
- 研究(69261)
- 基金(68761)
- 家(61012)
- 国家(60536)
- 科学基金(51229)
- 社会(42951)
- 社会科(40799)
- 社会科学(40789)
- 省(37490)
- 基金项目(35908)
- 教育(35768)
- 自然(33462)
- 自然科(32742)
- 自然科学(32731)
- 划(32398)
- 自然科学基金(32184)
- 资助(28834)
- 编号(27214)
- 成果(23505)
- 重点(22553)
- 部(22240)
- 课题(20772)
- 性(19607)
- 创(19530)
- 发(19501)
- 教育部(19323)
- 大学(18937)
- 科研(18600)
共检索到208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任强 郑信军
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伦理价值优先的反应倾向与觉察、识别教学活动中潜在伦理问题的能力。本研究以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为被试,编制出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测量问卷验证教学伦理敏感性的结构,并分析教学伦理敏感性在教学主要环节中所体现出的跨情境稳定性。结果显示:去结构化的情境故事内蕴映证了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的内隐性;教学的主要环节中均体现出了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即教学伦理敏感性具有跨教学情境的稳定性;验证性因素分析各项测量指标相对拟合由伦理觉察、后果意识和伦理情感三因素构成的教学伦理敏感性结构模型。
关键词:
结构效度 跨情境性 教学伦理敏感性 教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信军 吴琼琼
教师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是教师对教学活动中蕴涵的伦理价值与潜在的伦理问题的领悟和解释能力,具有情境觉悟性、观点特异性、反应直觉性和发展层次性等特点。伦理维度的教学反思、不断丰富的教学伦理样例是教师教学伦理敏感性生成且保持活性的内在基础,教学自由和积极的教学伦理氛围则为其生成与发展提供了社会支持,频繁体验的道德情感是其得以启动、维护并转化为实践智慧的内部动力。教师只有适度发展与其道德行为能力及其他社会性行为技能相匹配的教学伦理敏感性,才更有利于他们的心理健康与职业幸福。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陈磊
资本充足率、存款保险费率是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维持银行稳定的基本措施,一般来说资本充足率越高,则所需的存款保险费率越低,银行为减小成本,都希望在合理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减少所缴纳的存款保险.本文使用根据期权思想建立的存款保险定价模型,推导了存款保险费率对资本充足率的敏感性系数;其次根据中国上市银行的数据进行测算,分别计算了14家银行每增加一个单位的资本充足率可降低存款保险费率的数额,并对实证的结果进行比较;最后给出相关结论.
关键词:
存款保险费率 资本充足率 敏感性分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连玉君 苏治 丁志国
章晓霞和吴冲锋(管理评论,2006年第10期)以及李金等(管理评论,2007年第3期)从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角度检验了融资约束假说,并未得出一致结论。本文从模型设定、衡量偏误、内生性偏误等角度重新审视了这个问题。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流和Tobin’s Q的内生性问题导致上述两篇文章的估计结果有偏。在采用广义矩估计方法(GMM)合理控制模型的内生性偏误后,融资约束公司表现出强烈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而非融资约束公司则没有表现出这种特征。因此,本文结果支持融资约束假说,现金-现金流敏感性可以作为检验融资约束假说的依据。
关键词:
现金持有 现金流 融资约束 广义矩估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宋冬林 金晓彤 刘金叶
本文从西方传统消费理论不能充分解释我国经济转型期居民消费行为的现实出发 ,阐释了消费过度敏感性的内涵 ,运用1978~2000年的年度数据 ,采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程度进行了检验 ,论证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在经济转型期所表现出来的过度敏感性特征 ,指出为使我国拉动需求的政策更加有效 ,有必要采取一系列措施矫正居民消费的过度敏感性 ,以实现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消费 过度敏感性 不确定性 预期 矫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枭飞 晏超
股权资本成本是公司投资决策与业绩评价的基础。本文通过构建会计敏感性和经济敏感性两个公司特质指标,实证检验了我国会计准则变革对不同公司股权资本成本的影响。结果发现,会计准则变革从整体上降低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资本成本;会计敏感性高的公司股权资本成本下降更明显;而经济敏感性高的公司股权资本成本下降得并不明显。笔者拓展了股权资本成本影响因素的分析视角,丰富了会计准则变革影响效应的经验证据,同时,本文构建的两个公司特质指标为相关实证研究也提供了借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良宏 马新英
本文从课堂教学中教师文化敏感性的涵义入手,阐释了培育教师文化敏感性的意义。在对当下教师课堂教学中文化敏感性缺失的现状分析基础上,从引导教师重新理解其文化角色、培养和提升教师的跨文化能力、构建多元文化教师教育课程教学体系等方面提出了培育教师文化敏感性的可能路向。
关键词:
文化敏感性 多元文化意识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跃堂 王国俊 彭洋
西方学者研究表明企业所得税是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影响因素,这一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中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为国有控股企业,这一特殊的制度背景是否会影响企业所得税与劳动力需求的关系?本文基于2007年企业所得税改革这一外生政策变化,在检验西方企业所得税与劳动力需求关系的理论在中国是否适用的基础上,就不同控制权的性质是否会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税收敏感性进行了检验。研究发现企业所得税税率降低和"就业税盾"增加提高了企业劳动力需求,但这种税率和"就业税盾"的变化对国有控股企业劳动力需求变化的影响要显著小于非国有控股企业。这表明税收是影响企业劳动力需求的重要因素,但国有控制权使得这种税收敏感性变弱。本文的研究结果...
关键词:
控制权性质 税收敏感性 企业劳动力需求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乔睿蕾 陈良华
由于增值税具有易于转嫁的性质,企业能获得的"营改增"政策红利程度与其自身税负转嫁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阐述了"营改增"对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供应商议价能力和客户议价能力作为企业税负转嫁能力的衡量指标,通过公式推导分析了税负转嫁能力对"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影响;其次基于现金来源与运用的约束,采用系统方程考察了"营改增"的政策效应以及税负转嫁能力对"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影响;最后对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政策效应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能有效降低企业的现金—现金流敏感性,改善企业现金持有状况;税负转嫁能力会改变"营改增"对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政策效应,税负转嫁能力越强,"营改增"政策效应越强;"营改增"的政策效应及税负转嫁能力对政策效应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企业中显著;在考虑"营改增"对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影响时应综合考虑其他与现金流相关项目的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为政府后续宏观政策及时调整和补充提供了有效实证证据和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乔睿蕾 陈良华
"营改增"是我国近年来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微观企业的政策效应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企业的行为特征与其所处地区的市场环境密切相关,文章运用分层线性模型,将企业嵌入其所处地区的市场环境中,分析"营改增"对不同地区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政策效应,以此发现"营改增"对我国差异性市场化环境下企业现金持有政策的引导作用。研究表明,"营改增"可以显著降低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性,且处于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受到"营改增"政策的影响程度不同,"营改增"对处于市场化程度较低地区的企业现金-现金流敏感性降低作用更显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凌 王翔
本文通过建立含内部消费习惯的消费者跨期最优模型,运用1991~2006年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测算中国城乡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实证结果表明:城镇居民的消费过度敏感性高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非耐用品支出的消费过度敏感性低于农村居民。城镇居民的消费变动紧跟收入变动,表现出消费对于收入过度敏感的对称形式,参数估计支持"短视行为"假说;而农村居民的消费变动则表现出消费对于收入过度敏感的非对称形式,参数估计支持远期流动性约束假说和"损失厌恶情绪"假说,且"损失厌恶"情绪在农民收入增长的负向变动之初抵达最大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骆祚炎
实证分析表明,居民消费存在过度敏感性,消费由当期收入决定的消费者所占比例不低于68%。收入和就业的不确定性、支出增长的预期、微弱的资产财富效应和流动性约束是导致过度敏感性的主要原因。较保守的消费习惯和利率效应的弱化也对消费的过度敏感性产生影响。为减缓过度敏感性对消费的负面影响,应该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健全消费信贷等社会信用制度,抑制住房和医疗等消费价格的过快增长。
关键词:
消费 过度敏感性 状态空间模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乔睿蕾 陈良华
由于增值税具有易于转嫁的性质,企业能获得的"营改增"政策红利程度与其自身税负转嫁能力密切相关。本文首先基于新制度经济学中的交易费用理论阐述了"营改增"对现金—现金流敏感性的作用机理,并以供应商议价能力和客户议价能力作为企业税负转嫁能力的衡量指标,通过公式推导分析了税负转嫁能力对"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影响;其次基于现金来源与运用的约束,采用系统方程考察了"营改增"的政策效应以及税负转嫁能力对"营改增"政策效应的影响;最后对不同产权性质、不同行业类型企业的政策效应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营改增"能有效降低企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沈莉 黄哲熙
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信用度量,是世界各国信用体系和信用管理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已有的信用评价体系对中小企业板块进行实证分析,并通过变动加权值来验证评价体系的有效性,发现目前的信用评价体系还是存在不少问题。
关键词:
加权值敏感性 信用评价 指标体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杜闪 王生年
笔者以我国2005年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制度为背景,分析了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实证结果显示,高管薪酬信息披露对薪酬业绩敏感性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高管薪酬信息披露降低了薪酬激励不足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提升了薪酬激励过度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高管薪酬信息披露通过薪酬攀比降低薪酬业绩敏感性,通过投资效率提升薪酬激励过度公司的薪酬业绩敏感性。结论表明,高管薪酬信息披露有可能促进高管积极表现提升薪酬激励效率,也有可能导致高管的不作为降低薪酬激励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