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54)
2023(14367)
2022(12487)
2021(11612)
2020(9800)
2019(22215)
2018(21966)
2017(42256)
2016(23427)
2015(25794)
2014(25650)
2013(25234)
2012(23031)
2011(20828)
2010(20425)
2009(18384)
2008(17813)
2007(15468)
2006(13200)
2005(11291)
作者
(70076)
(58216)
(57827)
(55056)
(36778)
(28140)
(26139)
(22889)
(22115)
(20640)
(19773)
(19620)
(18515)
(18192)
(18035)
(17951)
(17908)
(17345)
(16627)
(16590)
(14800)
(14147)
(14047)
(13240)
(13067)
(12964)
(12869)
(12654)
(11808)
(11709)
学科
(87936)
经济(87842)
管理(63896)
(62140)
(51411)
企业(51411)
方法(43484)
数学(38068)
数学方法(37651)
(23455)
(22695)
(22216)
中国(21978)
业经(19587)
地方(17083)
(16637)
贸易(16632)
(16161)
农业(15841)
(15530)
(14894)
财务(14834)
财务管理(14812)
理论(14750)
技术(14682)
企业财务(14136)
环境(13888)
(13573)
(12889)
银行(12811)
机构
大学(331606)
学院(329003)
管理(128039)
(125028)
经济(122364)
理学(113057)
理学院(111674)
研究(111663)
管理学(109484)
管理学院(108909)
中国(77883)
科学(75078)
(70068)
(63341)
(57514)
业大(56997)
(54593)
研究所(53559)
农业(50526)
中心(49579)
(46049)
财经(45373)
(44900)
师范(44303)
北京(43434)
(41510)
(40356)
经济学(37538)
(37368)
师范大学(35960)
基金
项目(238483)
科学(186250)
基金(172814)
研究(166055)
(154596)
国家(153344)
科学基金(129950)
社会(103647)
社会科(98310)
社会科学(98283)
(94000)
基金项目(92766)
自然(88243)
自然科(86226)
自然科学(86199)
自然科学基金(84667)
(80522)
教育(77315)
资助(71090)
编号(65837)
重点(54211)
成果(52308)
(51975)
(50428)
(49628)
科研(46656)
创新(46371)
计划(46335)
课题(45966)
教育部(43780)
期刊
(126268)
经济(126268)
研究(90881)
学报(64085)
中国(57235)
(55924)
科学(55112)
大学(46760)
学学(44472)
管理(43918)
(39615)
农业(38738)
教育(38080)
技术(25861)
(23306)
金融(23306)
财经(21690)
业经(21344)
经济研究(21134)
(19898)
(18512)
科技(17701)
业大(17619)
(17163)
问题(16845)
图书(15841)
技术经济(15116)
理论(14855)
商业(14302)
农业大学(14235)
共检索到452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李琼  裴丽  吴丹丹  
以北京市4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韧性包含三个成份,即对教与学的热爱与奉献、教师自我效能感、工作满足感与乐观,能够比较好地验证教师心理韧性的结构;教师与同事、家长及学生之间的信任关系、学校领导的支持与教龄对教师心理韧性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工作负荷对教师心理韧性存在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金灿  崔文香  
心理韧性作为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机制,受社会、学校、就业环境及人际关系等影响,其提升策略应注重发掘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的保护性因素,减少危险性因素的负面影响。文章从社会环境、就业环境、学校环境和人际关系等不同方面,分析影响大学生心理韧性的因素,提出了通过职业意识教育、发挥学生个体优势、引入导师制、调动社会支持等途径,逐步培养大学生的心理韧性。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张翔  郑雪  杜建政  杨升平  
为了解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和修订的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广州市和贵阳市两地798名流动儿童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总分、核心自我评价得分在年级与流动时间上存在显著差异,打工子弟学校流动儿童的心理韧性、核心自我评价得分低于公立学校流动儿童和本地儿童;流动儿童心理韧性总分、核心自我评价和父母情感温暖、社会支持总分与维度分呈显著正相关,和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呈显著负相关。核心自我评价在社会支持、母亲情感温暖与心理韧性之间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59.12%和44.30%。混合入校更有利于流动儿童的积极人格和...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尤亮   任晴  
培育产业韧性是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应然之策,是推动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实然之举。但其相关研究进展缓慢且研究成果相对分散,已有研究在产业韧性的内涵剖析、影响因素和测度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缺乏系统性的归纳总结。通过梳理产业韧性及其相关研究进展,剖析、评价产业韧性内涵与测度方式,概述产业韧性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韧性是由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三个子系统相互交织、共同作用所构成的复杂耦合系统,以产业的抵抗力、恢复力、调整力和更新力为核心内容,旨在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然而,当前产业韧性研究在理论框架建构、研究对象全面探讨、跨产业综合性分析等方面仍存在不足,为后续研究留下广阔空间。总之,对产业韧性进行系统梳理,有助于深层次理解产业韧性,为推动中国产业韧性提升和经济稳健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琼慧   钟慧欣   田雨柔  
民族地区是西部大开发的主要阵地,提升民族地区经济韧性对于补齐我国经济建设短板,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熵权法对民族地区9省(自治区)2011—2020年的经济韧性水平进行测算,并借助时间固定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民族地区经济韧性水平较低,呈现出在波动中上升的变动趋势、“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经济韧性区域差异有所改善;空间溢出效应显现;经济发展水平、消费能力、经济活力及创新能力能显著提升经济韧性;产业结构水平与对外贸易不能显著提升民族地区经济韧性。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兰  胡沾沾  赫磊  
提高针对疫情防控的社区韧性是保护人民生命健康安全的重要举措,而哪些空间环境要素影响着社区的防控韧性有待深入探究。在社区韧性理论的指导下,结合疫情扰动的特点构建了社区防疫韧性分析框架,随后以上海市某区新冠疫情为例,运用负二项回归模型识别出显著影响社区防疫韧性的因素。研究发现,在老年人口比例、职业类型和物业费之外,空间要素是社区防疫韧性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建筑密度、绿化情况(NDVI)、到发热门诊和药店距离等。进而提出社区层面的空间干预策略,以期增强城市社区应对疫情冲击的能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琳   朱玉春  
文章从权力韧性、资本韧性、技术韧性和利益韧性4个维度构建数字乡村治理韧性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综合评价2013—2020年中国31个省份的数字乡村治理韧性,并考察其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中国数字乡村治理韧性综合水平较低,但总体呈上升趋势。(2)东部地区的数字乡村治理韧性整体高于中部、西部地区。(3)具体而言,权力韧性、资本韧性、技术韧性和利益韧性呈现整体上升趋势,且逐年均衡发展。(4)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保障正向影响数字乡村治理韧性,地形起伏度和自然灾害负向影响数字乡村治理韧性,且在不同时间阶段、农业功能区与韧性水平上存在差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奇珍  朱英明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一些城市在遭遇危机时受到了重创,从此萎靡不振,另一些城市则逆向反弹,表现出韧性增长的态势。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又如何放大中国经济韧性强、后劲足的优势,是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论文首先测度了中国城市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的韧性特征,对不同时期不同城市的经济韧性做了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其次,采用地理探测器方法识别出影响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因子,对不同影响因子的解释力做了排序。最后,采用空间面板回归对各个影响因素的作用方向和作用强度做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中国城市经济韧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曾军卫  
面对复杂多变的贸易环境,我国政府致力于在对外开放与自主可控中找到平衡点,跨境电商已经成为我国统筹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重要抓手。本文试图在厘清供应链韧性概念的基础上,梳理跨境电商与传统流通渠道的区别,从行业特点视角筛选基础指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筛选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的综合因子,并对测度结果进行验证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市场覆盖率水平、行业资金投入规模和跨境电商专项政策数量分别是提升跨境电商供应链抵抗力、恢复力以及适应力的关键因素,模型符合一般经济意义和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在此基础上,为进一步提升跨境电商供应链韧性提出合理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蔡咏梅  李新英  孟令伟  
提升区域经济韧性是新时期应对复杂国内外局势的必然要求。本文从风险、稳定、流通和创新四个维度构建经济韧性评价体系,对我国2007-2020年31个省市的经济韧性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韧性较为强劲,整体呈现上升趋势;存在明显区域差异,中部和西部滞后于东部地区;直辖市、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陕西经济韧性水平提升较快;经济系统风险性、稳定性持续增强,流通性小幅波动,创新趋势向好;产业结构多样化、人力资本、创新投入、企业家精神以及消费能力对经济韧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应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拓展地区内外协同合作、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改善营商环境,提高我国省域经济韧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陈素月   王欢芳   傅贻忙   刘奎兵  
本文选取200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心变量法测度物流产业韧性水平,借助泰尔指数法对其主要空间差异源进行分解,并以此为基础利用地理探测器模型识别物流产业韧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全国各省物流产业发展韧性较强,抵御外界风险恢复能力强,但区域物流产业韧性水平与其物流产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并非一一对应关系。第二,我国物流产业韧性省际差异显着,但有减弱趋势。总体差异由原来的区域内差异主导转为区域间差异主导。第三,物流产业韧性在三个阶段的核心影响因子不同,且从交互主导因子结果可以看出,各影响因子两两之间的交互类型主要为非线性增强与双因子增强,不存在减弱与独立关系。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陆蓉  徐龙炳  叶茜茜  海婷婷  
2020年暴发的新冠疫情虽然对民营经济造成重大影响,但为何有些企业能够转危为机?本文提出中国民营企业保持活力的一个抗压特质——韧性,并通过疫情这一外生冲击,排除企业基本面的内生性,测算了民营企业的韧性并研究了其影响因素。本文选择中国民营经济代表性城市温州,通过访谈归纳企业韧性的维度,构建了企业韧性指数,并通过问卷调查对企业韧性进行度量。研究发现:(1)企业韧性可以从稳定性、灵敏性和协同性三个维度的九大特征来刻画,据此构建的企业韧性指数具有可靠性和广泛适用性。(2)温州民营企业的整体韧性比较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的韧性比规模以下企业强,特色产业的韧性比支柱产业强,支柱产业的韧性比餐饮住宿和文体娱乐产业强。(3)韧性强的企业受疫情的长短期影响都比较小,也采取了更多应对措施和更严密的未来规划。(4)企业内外部两个因素均会影响企业韧性——企业家本身的韧性和政策帮扶,进一步发现这些因素是通过缓解民营企业融资约束从而增强了企业韧性;增强企业韧性的措施会因不同行业而异。针对以上发现,本文给出了提高企业韧性的相应建议,以期为探索疫情之下民营企业的突围之路,并在今后构建韧性更强的民营经济体系提供参考。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许海娟  叶春明  李芳  
供应链韧性是企业在当今复杂动态的环境中保持竞争力的关键,推动建立供应链韧性的因素可称为促进因素。本文采用解释结构模型和交叉影响矩阵相乘法研究供应链韧性的形成过程,分析供应链韧性促进因素以及各因素间的层次结构关系。分析得到了具有七个层级的影响因素结构,并根据驱动力和依赖力对促进因素进行分类,将其分为表面层依赖因素、具体层联动因素和输入层驱动因素三大类,根据促进因素间的层次作用关系对构建韧性供应链提出了布局积累驱动层因素的能力、规划整合具体层联动因素并培养表面层依赖因素的对策建议,为供应链韧性的实证研究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李琼  吴丹丹  
本文综述了国外对中小学教师心理韧性研究的概念与结构,以及如何培养与发展教师的心理韧性,最后提出了未来保持我国教师队伍持续专业发展的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