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
2023(1304)
2022(1118)
2021(1047)
2020(995)
2019(2111)
2018(2244)
2017(3646)
2016(2499)
2015(2920)
2014(3013)
2013(2830)
2012(2750)
2011(2576)
2010(2769)
2009(2672)
2008(2677)
2007(2549)
2006(2461)
2005(2494)
作者
(6526)
(5283)
(5277)
(5268)
(3443)
(2576)
(2474)
(2151)
(2072)
(2036)
(1902)
(1796)
(1791)
(1769)
(1728)
(1675)
(1673)
(1650)
(1619)
(1563)
(1548)
(1386)
(1339)
(1334)
(1328)
(1318)
(1238)
(1230)
(1149)
(1123)
学科
(6432)
经济(6412)
管理(6076)
(4958)
(4160)
企业(4160)
(3086)
中国(2931)
教育(2781)
(2578)
(2329)
(2295)
银行(2295)
(2206)
教学(2091)
地方(2029)
理论(2015)
(1919)
制度(1836)
(1836)
业经(1726)
(1719)
(1609)
金融(1609)
(1576)
农业(1573)
税收(1492)
方法(1484)
(1470)
体制(1310)
机构
大学(32288)
学院(31310)
研究(11261)
(9565)
管理(9280)
经济(9107)
中国(8856)
(8390)
师范(8357)
教育(8106)
(7531)
(7427)
理学(7030)
理学院(6918)
管理学(6687)
管理学院(6615)
(6604)
师范大学(6589)
科学(6404)
中心(6283)
(5805)
(5479)
北京(5221)
(5186)
研究所(4663)
(4496)
技术(4429)
财经(4396)
银行(4347)
职业(4341)
基金
项目(15518)
研究(14428)
科学(12304)
基金(9577)
教育(9084)
成果(7737)
社会(7733)
(7587)
国家(7452)
社会科(7251)
社会科学(7250)
编号(7014)
(6626)
科学基金(6187)
课题(6147)
(6118)
(5427)
规划(4425)
资助(4395)
基金项目(4323)
(4245)
项目编号(4195)
(4088)
(4018)
(4006)
阶段(4003)
研究成果(3996)
(3919)
重点(3902)
阶段性(3656)
期刊
(14843)
经济(14843)
教育(14333)
研究(14272)
中国(11638)
(5686)
(5455)
金融(5455)
(4266)
管理(4234)
学报(3883)
图书(3524)
技术(3481)
科学(3397)
职业(3291)
大学(3187)
书馆(2976)
图书馆(2976)
(2439)
学学(2437)
(2432)
论坛(2432)
财经(2423)
农业(2312)
业经(2226)
(2106)
问题(1963)
技术教育(1931)
职业技术(1931)
职业技术教育(1931)
共检索到62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宋晔  
教师德性和教师道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教师德性是个人道德和高标准道德,教师道德是团体道德和底线道德。教师德性不是作为教师基本的行业规范,它是在遵守教师道德规范基础上的更高的道德要求。从教师的职业性质来看,它的核心内容就是教师关怀、教师宽容和教师良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韩延伦  刘若谷  
教育情怀是教师执念追求教育的生命意义和坚守育人职业的内在动力与精神支撑。教师教育情怀具有育人性、个体特色性、实践生成性、精神愉悦性。教师德性内涵至为重要的教师身份价值自觉、自我修养自觉、专业提升自觉及生命关怀自觉。教师职业坚守是对教师身份的尊重和崇敬,是对教师生命价值的自觉维护,是对幸福生活方式的自主选择。"尊师重教"是教师教育情怀生成的文化资源和心理环境,教师专业化是教师教育情怀生成的制度保障和观念引领,教育情怀教育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和重要内容,教育情怀的培育需要教师自育自建的主体自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继碧  
随着新建本科院校的增多,青年教师数量的增加,部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也逐渐暴露出了问题,如职业理想弱化、不思进取、责任心不强、学术道德缺乏、行为缺乏表率、科研被动等。本文从分析当前新建本科院校师德存在的一般问题及其深层次的原因出发,寻求新建本科院校青年教师师德建设的解决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教师是个功能概念,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止于教师的个人修养,或者教师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应该体现在其本质性的职业活动之中。在区别了教育者与促进者之后,本文认为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是师德修养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师德的心灵原动力,通过高质量业务水平促进学生主体成长是师德的行动准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次林  
教师是个功能概念,是指从事教育活动的人。所以,教师的"职业"道德不能止于教师的个人修养,或者教师在与其他人打交道时所遵循的道德规范,而应该体现在其本质性的职业活动之中。在区别了教育者与促进者之后,本文认为作为促进者的教师,改善自身的生存状况是师德修养的前提,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是师德的心灵原动力,通过高质量业务水平促进学生主体成长是师德的行动准则。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董文婧  刘月  
中小学教师德性作为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质,其生成基础是教师的生命境遇,其实质是一种实践道德,最终指向关系和谐。时代转型的背景下,中小学教师德性具有其个体价值、教育价值以及社会价值,同时还具备自律性、生成性、示范性和个体性的特点。中小学教师德性的培养有其时代必要性,文章主要从外部培养路径和内部培养路径进行了探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易连云  毋丹丹  
人在本质上是一种关系中的存在,然而当前教师德性有在关系存在中逐渐消解的迹象,这主要表现为在教学实践中教师无法实现成就学生与成就"德性我"的统一。而造成教师德性消解的根源在于,学校内部分工条件下,教师与他人及周围环境的关系互动中教师存在的分散。教师德性要回归本真之理路,就要在趋向教师存在的统一状态的过程中,实现教师与其自我世界、他人以及周围环境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李茂森  
教师的身份认同对于推进课程改革的顺利实现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辨析教师的角色规定与身份认同的基础上,本文认为,教师的身份认同是教师个体自我不断自主建构的过程,它强调教师在实践中实际运用理论的价值,并关注其作为生命性存在的生存方式。只有正确认识两者之间的分别,才能帮助教师实现从外在的角色规定到内在的身份认同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石振保  
高校师德建设关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和未来。目前高校在师德方面仍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加强师德建设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高校师德建设应从提高认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敬业爱岗精神,加强教风建设等方面进行,不断提高高校师德建设水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静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核心问题。由于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分配制度不健全以及相关规章制度缺乏可操作性等原因,当前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不同程度不同范围地出现偏差,这凸显了加强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迫切性。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必须加强对师德建设的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在师德建设中的核心作用;科学制定《高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形成优良师德风范和育人环境;建立健全师德建设考核评估制度;全面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马林  
在竞争无处不在的今天,各方面的职业能力决定着一个人的成就。然而,目前对职业能力的研究中,更多关注专业能力的养成,忽视基础能力的养成。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今天,如何更好地将职业能力与职业接轨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文章就这一问题,提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应更多地关注基础能力的培养,在教育与培训过程中注意通识教育,加强产学协作,加强职业伦理教育与职业生涯教育。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刘震伟  洪梅初  王同伟  
为了获取利润,有些企业经营管理者认为,没有理由在决策时去特别考虑自身行为带来的道德上的某些副作用。然而,今天的社会赋予了企业一种道德责任。企业经营者当前面临的挑战是找到适当的方法,以确保道德行为能够成为企业的价值核心,并在决策过程中得到优先考虑。为了能为企业经营者决策构建起一个道德框架,企业必须完成好几件任务。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徐显明  
一、高等教育中与德性有关的基本命题高等教育当中和德育教育有关的命题有哪些?我思考了四个:第一个,教育本质是什么?教育本质始终在引领我们的灵魂,这是我们所有从事教育的人都应该思考的。当然在这个命题上可能会有不同的答案。有的人说教育是以传授知识为主,但是我个人认为,传授知识是排在德育之后的第二位的使命。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德性和动物性之间有一个比例关系,人生下来的时候更多的是动物性,随着成长、获得社会认知的增多,大概在四五十岁,到了不惑之年或者是知天命之年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次林  
目前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缺乏"教师"的职业特点,止于抽象的原则规定,对"教师"存在或宽泛或狭隘的理解;国外的师德也存在不尽相同的缺陷。为了完善我国师德规范的建设。本研究提出需要认真处理抽象原则与具体条规的关系、道德类型与境界层次的关系、内容维度与形式维度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