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98)
- 2023(2481)
- 2022(1915)
- 2021(1973)
- 2020(1471)
- 2019(3434)
- 2018(3544)
- 2017(5541)
- 2016(3329)
- 2015(3751)
- 2014(3746)
- 2013(3434)
- 2012(3235)
- 2011(3058)
- 2010(3177)
- 2009(2761)
- 2008(2661)
- 2007(2303)
- 2006(2038)
- 2005(1975)
- 学科
- 管理(8828)
- 济(8354)
- 经济(8340)
- 业(6617)
- 企(6334)
- 企业(6334)
- 理论(4425)
- 教学(4263)
- 教育(3723)
- 中国(3369)
- 方法(3168)
- 技术(3167)
- 学(3103)
- 学法(2687)
- 教学法(2687)
- 业经(2516)
- 和(2375)
- 农(2367)
- 技术管理(2216)
- 学理(2084)
- 学理论(2084)
- 策(2083)
- 数学(2048)
- 制(2013)
- 数学方法(1973)
- 科学(1971)
- 划(1925)
- 工作(1863)
- 研究(1845)
- 财(1820)
- 机构
- 大学(42077)
- 学院(41307)
- 研究(14349)
- 管理(14001)
- 济(11856)
- 理学(11520)
- 理学院(11350)
- 经济(11337)
- 管理学(10987)
- 管理学院(10891)
- 中国(10216)
- 范(10161)
- 师范(10091)
- 教育(9558)
- 京(9508)
- 科学(8563)
- 师范大学(8142)
- 江(7987)
- 中心(6996)
- 技术(6996)
- 所(6890)
- 职业(6617)
- 州(6519)
- 北京(6335)
- 财(6271)
- 研究所(6034)
- 院(5174)
- 职业技术(4743)
- 技术学院(4595)
- 省(4461)
共检索到731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向明
目前有学者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现状提出了三点疑问,本文据此对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概念定义、价值判断和目标定位做进一步探讨,以加深对这类知识的理解。首先,针对概念定义方面的疑问,即把具有默会性质的实践性知识视为与学科知识相分离的一种知识种类,忽视了学科知识中默会的成分,本文指出,该质疑针对学界的某些分类法具有合理性,但本研究团队没有采取此分类,而是将实践性知识视为与理论性知识相对应的知识形态。第二,针对价值判断方面的疑问,即几乎完全把教师实践性知识等同于正面知识,忽略了负面知识的存在,本文指出,教师实践性知识是具有正面价值的知识,但对其性质的判断取决于其情境性和前导性;如果在特定情境下解决了教师面临的问题,并对未来类似问题的解决具有指导作用,便被认定为"实践性知识"。第三,针对目标定位方面的疑问,即对师范生和新教师的实践性知识研究不足,忽视了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教育性意义,本文指出,这两类教师因从教经验不足,实践性知识较少,难以被捕捉和提炼;而对优秀资深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研究对他们的专业成长会有指导作用。文章最后结合上述三点疑问对教师实践性知识之默会和明言状态的相互转化以及个人性和公共性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讨论。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本文针对目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提出三点疑问:第一,实践性知识与学科知识是什么关系?第二,实践性知识必然是一种积极、正面和有益的知识吗?其三,研究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目的何在?本文认为,将实践性知识与学科知识分离、只关注积极的实践性知识、忽视实践性知识的教育意义是目前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中存在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教师 教师发展 默会知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汪贤泽
教师实践性知识作为一种独特的教师知识形式是与其职业环境密切相关的。理解教师的实践知识是如何在他们的工作环境中发展起来的,又如何对他们的工作产生影响,是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旨趣所在。在对教师专业的重新理解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性质、特征、表征的形式,以及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发展途径。
关键词:
教师 实践性知识 职业情境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姜美玲 王赛凤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作为实践者在具体教育情境里发现和洞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之中的意蕴的活动,它具有实践性、个人性、综合性、缄默性、情境性等特征;教师的形象、隐喻和信念是理解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基本术语;教师的个人生活史、学生时代的经验、教师的教学经验、职前培训和在职培训经验等因素影响着实践性知识的形成。
关键词:
教师 实践性知识 形象 隐喻 信念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柏华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被教师认可并在具体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的知识,具有默会性、情境性和一定普遍性特征。本文基于对中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的内容、方法及成效的分析,提出我国实践性知识研究所应注意的问题及未来努力方向。
关键词:
教师 实践性知识 认知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柏华
教师实践性知识是教师在课堂情境和实践困境中实施有目的行动的知识。近年来,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在研究视角上,重视专业知识场景、生态学及话语等不同角度的研究;在研究主题上,侧重教学知识、教师实践性知识推理,以及教师身份、信念与实践性知识的融合研究;在研究方式上,倡导合作分享的研究;在研究方法上主张多元方法与理论的综合运用;在研究价值取向上,试图超越知识的纯粹个体性,探寻知识的个体性与普遍性、情境性与抽象性相统一的特征。
关键词:
西方 教师实践性知识 教学知识 教师身份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枬 叶莉洁
本研究运用叙述探究的方法,就博客促使教师个人实践性知识的提升问题对一位高中特级教师陶川的博客及陶川本人进行了深入研究,得出了初步的结论:教师实践知识在博客的探索中积淀,在博客的坚持中生成,在博客的交流中升华。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教师博客 叙述探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金忠明 李慧洁
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呈现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探索并讨论职前与职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来源及方法。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职前教师 职后教师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红艳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陈向明教授主持了北京市“十一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自2006年3月进行课题论证以来,课题组已经召开了十五次全体会议。课题组目前初步完成文献梳理和理论预备工作,进入预研究阶段,成员分别走进北京的中小学校进行实地研究。研究正在按计划有序地展开。“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课题是在中国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新对教师知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刘慧霞
教学经验是教师对教学经历的自我解释,当这个解释上升到可称之为反思的理性思考阶段、并形成具有一般性指导作用的教师教学的价值取向时,教学实践性知识就产生了。因其个性、内隐、缄默的性质,增大了研究的难度。然而实践性知识是与教师、学生、教材关系最密切的应用性知识,对它的研究充满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验 实践性知识形成 教学实践力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本文从教师体验和概念界定两个层面探讨了何谓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实践性知识"是教师作为实践者发现和洞察自身的实践和经验之中的"意蕴"的活动。教师要成为"反思性教学专家",其核心就是基于自身实践与认识的"实践性知识"的成长。"实践性知识"的研究意味着寻求教学研究方式的转型。教师的"教学研究"不能脱离了自身实践的解读,因此,自然有别于研究者的"教学研究"。
关键词:
实践性知识 质性研究 行动研究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长吉 沈晓燕
农村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掌握得比较薄弱,也不够重视教学反思,不善于梳理自身教学经验,不善于对自己反思的方式进行反思,但大多数教师使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较好。在人际交往方面,教师最希望改善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此外,农村教师实践性知识主要来源于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同事之间的交流、教学观摩等途径。
关键词:
农村教师 实践性知识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立忠 熊梅
本文对我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现状进行反思,并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视角分析了问题的根源,指出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开发应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切入点,从参与校本化课程实施逐渐深入到参与全新的课程开发,并提出要以"渐进引导"的方式推进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同时要以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为基点开展有关培训、建立有利于教师主动参与的保障机制等。
关键词:
校本课程开发 课程参与 教师实践性知识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向明 王红艳
围绕"教师是不是知识分子"这个似乎有些"过时"的问题,本文"老题新谈",从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视角提出我们的"新"看法。首先,在介绍前人相关观点的基础上,根据本课题的研究成果,对其进行批判性分析;然后提出,拥有实践性知识的教师具有"知识分子"的属性,他们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发挥着其独特的"知识分子"的作用。
关键词:
教师 知识分子 实践性知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向明 赵康
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知识"地位一直是一个颇具争议的问题。杜威的实用主义知识论在理论层面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合理合法性"提供了支持。这种知识论视角超越了传统的心灵—世界二元知识论框架,在人类行动范畴中看知识,揭示了人类是不断变化的世界的参与者,而不是独立于意识之外的世界的旁观者。这种知识论认为知识源自探究,由认知性经验而获得,是关于行动及其导致的结果之间关系的知识,体现在教师身上是有关教育教学行动及其带来的结果之间的关系的"实践性知识",具有引导未来行动的功能。杜威关于知识的工具性观点,还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教师的理论性知识与实践性知识孰高孰低之争,因为二者都来自经验,并最终服务于实践,这也使得教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