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88)
2023(8472)
2022(6954)
2021(6244)
2020(5193)
2019(11334)
2018(11573)
2017(20639)
2016(11972)
2015(13553)
2014(13738)
2013(12924)
2012(11901)
2011(10933)
2010(11060)
2009(10329)
2008(10217)
2007(9390)
2006(8261)
2005(7787)
作者
(34933)
(29244)
(28947)
(27773)
(18440)
(13852)
(13195)
(11359)
(11073)
(10428)
(10022)
(9886)
(9593)
(9387)
(9378)
(8895)
(8713)
(8712)
(8704)
(8249)
(7497)
(7258)
(7142)
(6760)
(6671)
(6648)
(6433)
(6427)
(5941)
(5883)
学科
管理(38363)
(37598)
经济(37500)
(32002)
(28458)
企业(28458)
(14382)
(13776)
方法(12866)
中国(11596)
(11530)
(11508)
(11485)
业经(10940)
数学(9906)
数学方法(9698)
理论(9236)
(8457)
银行(8429)
体制(8248)
(8191)
财务(8161)
财务管理(8141)
(8096)
(7904)
金融(7897)
企业财务(7721)
(7440)
(7346)
(7011)
机构
大学(169088)
学院(167341)
(60858)
研究(59358)
经济(59233)
管理(58950)
理学(50022)
理学院(49350)
管理学(48325)
管理学院(48012)
中国(44047)
科学(36792)
(36416)
(33575)
(30285)
(28708)
(27761)
研究所(27361)
中心(27307)
(26254)
师范(25930)
财经(25332)
业大(24247)
(22844)
北京(22828)
农业(22508)
(21941)
(21128)
师范大学(20929)
技术(20308)
基金
项目(111616)
科学(88571)
研究(83801)
基金(79706)
(70123)
国家(69533)
科学基金(58944)
社会(51698)
社会科(48753)
社会科学(48745)
(44334)
基金项目(41605)
教育(41372)
(38576)
自然(37693)
自然科(36796)
自然科学(36785)
自然科学基金(36110)
编号(34726)
资助(31584)
成果(30783)
重点(26513)
课题(26333)
(25882)
(25382)
(23713)
(23343)
(22079)
创新(21899)
教育部(21753)
期刊
(72352)
经济(72352)
研究(52269)
中国(43142)
教育(31267)
学报(28567)
(27883)
(26761)
科学(25686)
管理(24150)
大学(21789)
学学(20392)
农业(17462)
(15098)
金融(15098)
技术(14702)
财经(13062)
业经(11649)
(11237)
经济研究(10736)
问题(9119)
(8871)
(8777)
职业(8619)
科技(7871)
(7480)
论坛(7480)
业大(7314)
现代(7145)
财会(7116)
共检索到2621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袁维新  
教师学习共同体作为一个自组织系统,具有自组织的特征和形成机制。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自组织特征具体表现为:自我认同、自我控制、自我适应和自我发展。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自组织机制是:开放和非平衡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前提条件;涨落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的起因;竞争和协同是教师学习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动力。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凌云  
教师专业共同体被认为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和合作的一种形式。一般认为,有他组织和自组织两种模式。传统的他组织模式存在行政主导、教师被动参与、封闭性、项目主导、任务驱动、阶段性强、持续性差等问题。自组织则有非行政主导、非任务驱动、教师主动参与、开放性、非平衡性等特征。从他组织走向自组织是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发展趋势。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何霞  
互联网时代,教育正以"涌现模式"挑战一些过去"旧体制"解决不了的问题,学习共同体就是其中重要形式之一,而现有围绕学习共同体的研究对"什么样的机制系统能够支持学习共同体的合理构建和有效运行"这一问题仍未达成共识。本文以某学院教师发展中心的7个学习共同体项目为研究对象,细致考察共同体内部各学习要素间的互动关系,发现包括"目标导向""自我领导""对话协商""动态调整""分工协作""共创共享"和"文化创生"在内的七种机制,在深入分析不同机制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理的基础上构建教师学习共同体的运行机制模型。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宋恩梅  
信息资源管理领域中,以政府、企业和情报学界的不同视角的研究各具特点。随着发展,其研究将会由关注技术转向关注内容,并进而形成一种综合型研究视角和整合机制。自然科学领域中"科学共同体"概念适用于人文社科领域,也适用于IRM。IRM共同体有其共同规范。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彭金媛  
本文从介绍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入手,简要描述了构建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基础,进而谈到如何促进远程教育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构建,从而从理论上解释并解决了如何更好开展远程教育的问题。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刘桂辉  
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唤醒教师的专业发展意向,提高教师的专业自觉能力为构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根据学习共同体中推动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对象不同,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分为同行互助型、专家引领型、师徒带教型、跨界交融型四种组织形式。构建大学教师学习共同体,需要学校创新教师专业引领机制和学习共同体的自我更新和成长,也需要教师自愿自觉地追求专业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辉  
教师学习共同体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目标的学习型组织,其合作共享的组织形式、实践指向的活动方式和共存共生的价值导向对大学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丰富的价值,包括提高自为能力、实现主体交往、提升实践智慧、生成支持环境。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时长江  陈仁涛  罗许成  
作为高校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三种主要形式的教研组、学科组及课题组,是集教学、科研及日常管理于一体的教师基层组织,是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载体,具有自愿性、同一性及发展性的特征,呈现出完善知识建构、实现知识共享、提升教师效能感、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及生成学习动态环境等诸多价值功能。教师共同体合作文化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与发展起来的职业群体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的综合反映。建立完善开放的校本研究制度、建构人文化的发展性评价体系、实施师徒教师教育模式、营造开放的学校环境氛围及确立"共识"的核心价值,对于构建和培育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合作文化,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文凯  
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是指以协同原则为指导,以提升教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为目标,围绕教师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具体问题,对学习中的各种因素进行有效整合的教师学习组织体系或系统,是目前发达国家教师发展的主要范式。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在理论层面具有主观知识论特征、自组织特征、情境性特征以及教育性人格的价值取向特征;在实践模式层面具有共享领导的特征、真实问题导向的特征以及混合学习的特征。鉴于我国教师专业发展模式的现状,我们应以发达国家的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特征为借鉴,构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师协同学习共同体。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余中樑  
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人文教育边缘化的困境,如何改变高职人文教育缺位现状,满足教育内在诉求,真正实现其育人功能也是当下高职教育的题中之意。基于此,构建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为基础的学习共同体是解决这一困境的有效途径。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主要由愿景、学习者、引导者、规则和学习空间五大要素构成。这一教学模式通过线下物理教学空间和线上网络教学平台,以任务驱动、主题探究和合作研讨为主要教学方式,有效实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构建知识、达成共识等学习目标;利用互联网技术,基于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空间促成学习主体和其他各要素的深度互动;通过完善过程性评价体系形成教学闭环。总体而言,高职人文教育学习共同体可以促使学习者知识的构建和迁移应用,激发其思想碰撞并且产生共鸣,对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精神成人"的终极教育目标具有重要价值与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徐斌艳  
本文以教师专业发展以及教师实践共同体为理论视角,分析上海市浦东新区名师培养基地的丰富经验,进而对作为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名师培养基地的专业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包括分析名师专业素养的构成要素,并提出以名师引领的作为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名师培养基地的专业指引。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才会更加深入和稳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徐梦丹  朱桂龙  马文聪  
在自组织特征约束下,基于创新过程将产学研协同创新中各合作主体的合作关系分为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不合作、研发阶段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不合作、研发阶段不合作但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合作、研发阶段和生产与商业化阶段均合作四种情形。以企业、学研机构等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在于博取收益为假设,对四种情形下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构建了四个博弈模型,探寻了其纳什均衡,并对在四种情形下各主体合作程度对收益的影响分别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合作主体搏取收益是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只有有益于获得稳定的收益,其合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