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88)
2023(1602)
2022(1308)
2021(1276)
2020(1130)
2019(2433)
2018(2390)
2017(4045)
2016(2759)
2015(3380)
2014(3466)
2013(2812)
2012(2417)
2011(2313)
2010(2261)
2009(1916)
2008(1814)
2007(1714)
2006(1506)
2005(1394)
作者
(5813)
(4796)
(4778)
(4724)
(3056)
(2386)
(2275)
(1924)
(1924)
(1815)
(1727)
(1644)
(1582)
(1528)
(1477)
(1448)
(1447)
(1447)
(1436)
(1370)
(1244)
(1222)
(1213)
(1213)
(1143)
(1122)
(1079)
(1076)
(1068)
(1049)
学科
管理(6837)
(5762)
(5746)
企业(5746)
(4816)
经济(4803)
教育(4285)
教学(3195)
方法(2539)
理论(2476)
思想(2278)
政治(2272)
思想政治(2232)
政治教育(2232)
治教(2232)
德育(2221)
(1977)
数学(1976)
数学方法(1866)
中国(1764)
(1586)
财务(1585)
财务管理(1584)
业经(1583)
企业财务(1551)
学法(1520)
教学法(1520)
(1387)
贸易(1387)
(1356)
机构
学院(32411)
大学(32355)
管理(10331)
(9270)
师范(9249)
理学(9249)
教育(9062)
理学院(9053)
(8738)
研究(8676)
管理学(8658)
管理学院(8593)
经济(8401)
师范大学(7302)
(7041)
中国(5363)
(5244)
科学(5223)
职业(5081)
技术(4967)
北京(4807)
(4517)
中心(4392)
(4389)
教育学(4004)
(3888)
财经(3668)
职业技术(3631)
技术学院(3547)
研究所(3424)
基金
项目(19993)
研究(18499)
科学(16914)
基金(13145)
教育(12543)
社会(10362)
(10282)
国家(10082)
社会科(9713)
社会科学(9712)
科学基金(9244)
编号(8972)
(8699)
成果(8608)
(7854)
课题(7671)
(6884)
基金项目(6651)
大学(5879)
规划(5847)
自然(5699)
自然科(5614)
自然科学(5614)
项目编号(5597)
自然科学基金(5506)
资助(5419)
(5200)
(5083)
(5054)
教育部(4991)
期刊
教育(19382)
中国(12284)
研究(11179)
(9806)
经济(9806)
职业(4814)
管理(4627)
(3910)
成人(3429)
成人教育(3429)
技术(3317)
学报(3056)
科学(3049)
大学(2961)
学学(2324)
技术教育(2302)
职业技术(2302)
职业技术教育(2302)
(2297)
高等(2284)
财经(2232)
(2091)
金融(2091)
(1997)
高等教育(1839)
(1829)
(1811)
论坛(1811)
发展(1718)
(1718)
共检索到50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斌艳  
学生不是简单地储存他学到的知识,每个学生都是以一个特别的、个人的方式学习。因此教师是否愿意去理解学生、是否能够成为学生的理解者,是促进教师有效教学的保障。我们认为教师对学生的理解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落实,一方面从学生的认知上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与错误,教师需要注意学生原有的不完整理解、错误观念和对概念的天真解释对所学科目的影响。另一方面从学生的情感上去理解他们,去接纳学生、重视学生、相信学生有能力、让学生有安全感。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本文阐述作者对“教师成为研究者”这一具有国际影响的教育观念的理解,概要介绍教师成 为研究者的兴起和发展,依据有关国际资料和作者的尝试,提出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可行途径。其中,对弗兰德互动分析的改进努力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的联系,涉及教师研究的方法论探讨。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冯晓英   徐辛   郭婉瑢  
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其核心内涵是在“如何理解”“如何行动”“如何成为”三方面为教师提供有效支持。本文从智能时代教师职能职责和能力素养重构的角度构建了理解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行动框架,从智能时代教师发展路径重构的角度构建了设计框架。文章最后提出,“如何理解”的关键是深刻理解智能技术赋能教师的“留白”与“创新”;“如何行动”的关键是教师要在立德树人、技术治理与结构性创新上发挥“人在回路”的作用;“如何成为”的关键是要以大系统观发展教师的大视野、大思维和统整性大能力。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徐耀  
"治世"青睐管理者,"乱世"催生领导者。在越来越严重的不确定环境下,企业最需要高瞻远瞩的领导者。领导者是领路人自从现代企业制度提出的那一天起,所有权与经营权就已经分离,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相互监督与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朱旭东  
教师教育大学化意味着没有教育学院的大学要建立教育学院,而有教育学院的大学必须在原有教育学院的制度功能上进行转型,意味着:要建立多项目或多层次结构的教师教育制度,建立教师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学科地位,确立教师学位新观念,处理教师执照和证书之间的关系,确立教师教育者地位,建立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解决教育学院与文理学院之间、教育学院的教授与文理学院的教授之间、教师教育者与教育理论家之间的矛盾,处理教师教育大学化与教师教育研究之间的关系,处理教师教育大学化与中小学之间的关系。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柏朝莲  
看了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中学江潮老师的《乡村教师的"十盼"与"十怕"》一文,对我感触很深。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明显看出,广大一线教师对教研员这一特殊的角色判断,也集中反映了教师对教研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两极行为特征的看法。一方面,一线教师期盼着教研员能够回归角色的本质,真正担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肯·贝恩  孙晓云  郑芳芳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肯·贝恩(Ken Bain)教授是美国哥伦比亚特区大学教务长和分管学术事务的副校长,美国影响较大的四个大学教学中心(纽约大学优秀教学中心、西北大学瑟尔精英教学中心、范德比尔特大学教学中心和蒙特克莱尔新泽西州立大学教学资源中心)的创始人,多次获得全美教学奖,被誉为"美国最好的大学教师之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范敏  刘义兵  
"教师成为研究者"是斯腾豪斯在20世纪60年代正式提倡和践行的重要教育思想,至今仍深刻影响着世界教师专业发展的方向。这一思想体系可以从教师成为研究者的必要与可能、具体内涵、实现途径与方法、潜在问题与困境等四个方面探讨其历史的脉络和内涵,这将有助于更好借鉴和超越教师成为研究者的思想资源,提升当代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教师成为研究者体现着教育自身意义的丰富和对教育意义和生活世界的关注。教育的生活世界是鲜活的 ,富有生命意义的 ,是一切教育的生存所必需的 ,同时它又是生动的、丰富的、充盈的 ,为经验所直观而尚未被抽象的概念所规定 ,是原发的、原生态的。教育是一个充满意义的世界 ,教师的使命 ,就是使教育的意义得以实现。教师成为研究者 ,并不是要教师去做另一件事情 ,他所要研究的是怎样使教育的意义在学生身上得到实现 ,是每日每时在教育的生活世界里所经历的教育本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庆元  胡绪阳  
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对学生全面素质结构认识不够完整清晰,以致教育活动系统诸如目标系统、课程系统、教学系统和管理评价系统都有缺失。“四格”素质结构理念对学生全面素质作了新的认识,即学生(作为人)有待发展的全面素质由体格、心格、智格、行格“四格”组成,“四格”各自以自身独特的内涵而存在,又互相交融,不可分割。“四格”理念旨在构建面向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课程体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马文静  胡艳  
教师教育者的身份建构不仅是成为教师教育者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教师教育者专业发展的要素之一。大学教师、研究者、教师的教师是教师教育者的三个亚身份;大学教师属于机构身份,是教师教育者优先建构的身份,研究者与教师的教师属于话语身份,即个体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中的对话关系中形成的。此外,教师教育者的自然身份和教师教育情境,特别是职称考核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导致他们难以平衡不同的亚身份,构成身份认同的危机。教师教育者需要共同体以建构"附属身份"从而获得专业发展的支持。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郑娅  
多元文化理解教育中的教师角色应建构为理解型文化研究者。理解并树立多元文化理解教育理念、认识并塑造教师角色的特殊内涵、实践并提升教育智慧是建构理解型文化研究者的定向、基础和催化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晓芳  黄丽锷  
借用费尔克拉夫的批判性话语分析作为框架与方法,本研究对中小学教师撰写的关于教育科研活动的结题报告进行深入的文本分析。研究发现,教师对"研究问题""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活动与过程"与"研究成果"的话语论述具有独特性,这反映了教师对教师科研活动的独特理解。教师对其所参与的教育科研活动的话语论述是三种要素的糅合,并分别暗含教师科研活动中教师的三种身份定位:"政策/管理要素—政策执行者"、"学术/理论要素—教育研究者"、"实践要素—教学实践者"。这一独特的话语论述与教师的多重身份定位,实则反映出教师科研活动中,管理者与教师、专家与教师之间的权力关系。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民选  夏惠贤  孔令帅  
发现和建构教育知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但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探寻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和方法,鼓励教师发现和建构教育知识,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逐步形成了以"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为目标,以"显现隐性知识,促进专业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在上海市实验学校和长宁区初中教师高端培训创新实验班上开展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蔡毅  
什么叫"适者生存"?就是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合组织的发展,适应环境的需求才能生存。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企业,还是一个人要在世上生存,都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来改变自己,否则就会被时代所淘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