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
2023(1)
2022(4)
2021(3)
2020(5)
2019(5)
2018(3)
2017(7)
2016(4)
2015(9)
2014(5)
2013(4)
2012(2)
2011(2)
2010(3)
2009(4)
2008(3)
2006(1)
2004(1)
2002(1)
作者
(11)
(9)
(8)
(6)
(6)
(6)
(5)
(5)
(5)
(4)
(3)
(3)
(3)
(3)
(3)
(3)
(3)
(3)
(3)
(3)
(3)
(2)
(2)
(2)
(2)
(2)
(2)
(2)
(2)
(2)
学科
(9)
经济(9)
(5)
理论(5)
管理(5)
(4)
企业(4)
工作(4)
教学(4)
教育(4)
业经(3)
(3)
关系(3)
(3)
生活(3)
经济理论(3)
企业经济(2)
农业(2)
(2)
(2)
(2)
劳动(2)
(2)
(2)
国际(2)
国际经济(2)
外经(2)
(2)
学校(2)
学法(2)
机构
大学(53)
学院(44)
研究(21)
教育(17)
师范(16)
理学(16)
(16)
理学院(15)
师范大学(14)
管理(14)
管理学(14)
管理学院(14)
(13)
(12)
中心(11)
北京(11)
经济(11)
(11)
教育学(10)
研究院(10)
科学(9)
中国(8)
(8)
国际(8)
上海(7)
教育学院(7)
(7)
商学(6)
商学院(6)
(6)
基金
项目(35)
研究(31)
科学(27)
基金(23)
社会(22)
教育(20)
社会科(20)
社会科学(20)
编号(19)
科学基金(18)
国家(17)
(17)
成果(16)
(14)
课题(13)
(12)
(11)
基金项目(11)
(11)
研究成果(11)
国家社会(10)
教师(10)
项目编号(10)
(9)
(8)
大学(8)
年度(8)
建设(8)
人文(7)
(7)
期刊
教育(28)
研究(20)
中国(15)
(15)
经济(15)
科学(10)
职业(6)
业经(5)
图书(5)
学报(5)
(5)
社会(5)
社会科(5)
社会科学(5)
高等(5)
(4)
大学(4)
学学(4)
(4)
成人(4)
成人教育(4)
技术(4)
(4)
杂志(4)
管理(4)
经济研究(4)
(4)
书馆(3)
(3)
商业(3)
共检索到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宋书里  
高校馆图书收藏工作的困难及其原因是多层面的,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以学校管理体制改革保障图书收藏体制改革,实行“教师参与,分类选择,集中收藏”和经费“四级分配,专款专用”制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志丽  
罗尔斯的建构主义不仅是特定历史时点上静止的制度结构与各主体间的静态关系,更是主体间反复互动以达到制度"善"的平衡的过程。这一过程以遵循平等和差异原则确立的主体分类为前提,实现从个体"我"到共同体"我们"的转换。我国高校教师评聘制度从集权走向放权,重心从政府到高校,隐含了完善分类体系、建构多元评聘制度的正当性与必然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周谷平  韩亮  
获得充分的选择权是教育活动保持活力的基础。养老保险制度作为一项制度性的"基础设施"引入高等教育领域,能够有效地消解单位制对高校和教师选择权的抑制。养老保险制度通过养老责任主体明晰化、责任范围有限化、经费结算即时化、发放方式社会化,清晰地界定了高校和教师权利主体的边界,使高校与教师的关系实现了从行政隶属关系到以市场选择为基础的契约关系的转换。养老保险制度有效而显著地扩大了教师个人的选择权,提高了高校选拔和配置人才资源的自由度,进而促进大学治理能力的提升和大学学人独立人格的生长。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杨晓萍  王立  刁铁军  鞠铁柱  牛海燕  潘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日渐深化,MOOC已经来到普通高校,教师作为MOOC建设中的重要力量,如何早日确定自己的角色定位,完成必要的角色转换,是每个高校教师必须面对的问题。在简述传统教学和MOOC环境中高校教师角色定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MOOC环境下高校教师角色的分类,给出了教师角色转换的办法,以期为普通高校MOOC建设奠定师资基础。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何挺  王玲玲  张友静  邵蔚  佘远见  
研究目的:依据《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利用QuickBird高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采用面向对象的影像分析方法对黄土高原实验区土地利用进行分类,探索提高土地资源数量及质量信息挖掘的广度、深度、自动化程度与准确度,提高工作效率,为国土资源行业的土地资源遥感监测工作提供技术参考。研究方法:在光谱和纹理分类的基础上,提出利用坡度空间谱和对象空间关系构建决策规则的方法;通过对DEM数据的学习,可以得到对象的高程、坡度和坡度空间谱;通过空间方位、距离和拓扑关系,可以分析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最后将学习所得的规则加入到土地利用分类的规则集中。研究结果:相对于完全基于光谱和纹理信息的分类方法,本方法使分类总精度和...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程未  
高校教师评聘工作是针对高校教师自身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其工作绩效的综合测试方式之一。教师评聘不仅是对知识和教师职业的尊重,更是对教师复杂脑力劳动的认可。职称一直是高校教师群体最为关注的问题,同时也是高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核心。教师职称评聘制度伴随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至今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60多年的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齐亚静  伍新春  胡博  
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和《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79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探讨不同属性工作要求的分类以及不同类别的工作要求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发现,情绪要求、学生不良行为和升学考试压力能够正向预测职业倦怠和负向预测工作投入,可称为阻碍性要求;工作负荷和角色压力能够同时正向预测情绪衰竭和工作投入,可称为挑战性要求;职业道德要求能够负向预测去个性化和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可称为发展性要求。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伍新春  齐亚静  
采用中小学教师工作特征问卷中的工作资源分问卷、中小学教师职业倦怠问卷和中文版Utrecht工作投入量表对799名中小学教师进行测查,基于职业心理健康的视角,通过因素分析探讨教师工作资源的分类,并考察不同类别的工作资源对教师职业倦怠和工作投入的影响。结果发现:(1)组织支持、同事支持和硬件条件等工作资源,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投入,但对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称为"激励型资源";(2)自主控制和工作意义等工作资源,既能够负向预测情绪衰竭和非人性化,又能够正向预测工作投入,可称为"成长型资源";(3)工作回报等工作资源,能够负向预测情绪衰竭,但对工作投入和非人性化没有显著的预测作用,可称为"保健型资源"。据此,在教师激励过程中,应大力挖掘成长型资源,有效开发激励型资源,合理利用保健型资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梦迁  
从发生学角度看,高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起源于一定人事制度。在计划经济时代,高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是行政管理法律关系,即国家干部身份的认定。随着市场经济体制及其观念的发展,我国高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从身份关系向契约关系转变,实质为行政合作法律关系。协商合作关系通过高校与教师之间的聘任合同实现。根据我国人事制度分类管理原则和现代行政法精神,聘任合同的性质为行政合同,所以高校与教师之间为平等法律主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伊  蒋金法  
全球公共品(GPGs)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际政治经济关系中备受关注的问题之一,它在组织形式、激励机制、实施方式和其他方面,都具有不同于一个国家内公共品提供的特殊性。全球公共品的理论主张与政策建议,主要反映的是发展中国家寻求稳定发展的外部环境的要求,因而建立有效率的全球公共品提供机制,对世界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民族互利、共同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解决全球公共品供给难题的最有效途径是国际合作,这就对有效合理的合作制度设计提出了要求。在遵循国际合作制度的原则下,中国必须根据自身经济发展和财政的能力,以供给区域性公共品为切入点,构建符合自身利益的最优供给路径。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洁  武常岐  
现实中,一家企业可以履行某些方面的社会责任而同时无视其他方面的社会责任。对此本文提出了企业社会责任选择性参与的概念,试图理解企业选择性履行社会责任的原因和方式。具体来说,本文研究企业如何利用象征(symbolic)效应,在寻求和维护合法性、应对制度压力的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内部运作的自主性。根据对中国1 000多家工业企业开展的数据调查发现,私营企业参与慈善活动较多,而国有企业则更重视员工福利;不健全的市场制度环境鼓励企业开展慈善活动,而较健全的市场制度环境则鼓励企业加强员工福利;此外,制度环境作用对国有企业的影响更为明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茂森  
在制度化情境中作为能动的、反思的主体,意识形态认同是教师自我形成合理的身份认同的重要基础。透过反思性选择这一基本生存方式,教师自我对"我是谁"这一本体性问题也不断敞亮起来,自觉成为一个能动的变革行动者,从而实现专业身份认同的自我建构。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周建亨  江月  毋博  
垃圾分类的环保政策现已在全国各大城市逐一展开,然而调查显示,仍然存在市民对垃圾分类的认知不够以及对分类过程敷衍了事的问题。因此为了研究政府如何激励居民在参与中付出努力,本文首先建立了事前委托代理双方均不了解分类能力的纯道德风险模型,接着从现实出发建立了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同时存在的混合模型,激发居民努力的同时针对逆向选择的参与,从政府收益的角度考虑是否对居民进行甄别。研究发现:一般情况下,逆向选择的存在使得双重信息非对称的激励成本比单一道德风险更高。但是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满足一定条件时,逆向选择的存在反而使政府更有利。当环保者努力获得奖励的概率较高以及居民普遍素质较高时,政府应该选择忽略信息甄别的统一激励政策下制定最优奖励方案;当获得奖励的概率居于中等水平以及居民能力高低参差不齐时,采用两套激励策略进行信息甄别获得收益会高于不甄别居民类型带来的政府收益。我们还发现环保者获得奖励的概率处于比较中等以及较低时,其积极带动作用较小,为了保证居民参与政府不得不提高奖励,对非环保者的激励会产生浪费,因此政府应仅考虑鼓励居民努力分类的统一激励政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敏  
美国存在严重的教师质量和数量方面的问题,选择性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针对缓解这些问题而实施。但实践和研究结果表明,该制度的实施脱离了其良好初衷,其选择性令人质疑,未来发展令人思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丹  
教师资格制度是当今美国教育改革关注的焦点之一。作为一种非传统的教师资格制度,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备受关注。本文主要阐述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产生、发展的过程,并对选择性教师资格制度的特征进行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