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79)
- 2023(14999)
- 2022(13129)
- 2021(12354)
- 2020(10220)
- 2019(23735)
- 2018(23429)
- 2017(45281)
- 2016(24297)
- 2015(27316)
- 2014(27094)
- 2013(26196)
- 2012(23760)
- 2011(21275)
- 2010(20781)
- 2009(18679)
- 2008(18062)
- 2007(15303)
- 2006(13108)
- 2005(11069)
- 学科
- 济(95262)
- 经济(95150)
- 管理(70693)
- 业(66534)
- 企(56516)
- 企业(56516)
- 方法(47505)
- 数学(41006)
- 数学方法(40402)
- 农(25097)
- 财(24051)
- 中国(23412)
- 业经(21893)
- 学(20473)
- 理论(18201)
- 地方(18033)
- 农业(16955)
- 贸(16182)
- 贸易(16176)
- 制(15956)
- 务(15912)
- 财务(15837)
- 财务管理(15807)
- 易(15696)
- 和(15513)
- 技术(15170)
- 企业财务(15001)
- 环境(14776)
- 划(13486)
- 银(13119)
- 机构
- 大学(339592)
- 学院(337539)
- 管理(138375)
- 济(131797)
- 经济(128961)
- 理学(122060)
- 理学院(120786)
- 管理学(118511)
- 管理学院(117901)
- 研究(105505)
- 中国(75671)
- 京(70376)
- 科学(65976)
- 财(59142)
- 业大(50316)
- 所(50260)
- 农(49810)
- 财经(49003)
- 中心(48581)
- 范(46544)
- 研究所(46359)
- 师范(46145)
- 江(46084)
- 经(44775)
- 北京(43644)
- 经济学(39771)
- 院(38948)
- 农业(38926)
- 州(37909)
- 师范大学(37557)
- 基金
- 项目(241828)
- 科学(191683)
- 研究(178554)
- 基金(176275)
- 家(152717)
- 国家(151424)
- 科学基金(131837)
- 社会(112488)
- 社会科(106529)
- 社会科学(106503)
- 省(94287)
- 基金项目(94080)
- 自然(86145)
- 自然科(84169)
- 自然科学(84150)
- 教育(84145)
- 自然科学基金(82626)
- 划(79677)
- 编号(73454)
- 资助(72105)
- 成果(58619)
- 重点(54007)
- 部(54002)
- 发(50847)
- 创(50555)
- 课题(49984)
- 教育部(47071)
- 创新(47027)
- 科研(46375)
- 国家社会(46009)
- 期刊
- 济(134124)
- 经济(134124)
- 研究(95095)
- 中国(56504)
- 学报(51557)
- 管理(48820)
- 科学(48144)
- 财(44597)
- 农(43982)
- 教育(42628)
- 大学(40295)
- 学学(37876)
- 农业(30861)
- 技术(30554)
- 财经(23462)
- 融(23153)
- 金融(23153)
- 业经(23019)
- 经济研究(21501)
- 经(20016)
- 问题(17719)
- 图书(17046)
- 科技(16151)
- 理论(15939)
- 技术经济(15733)
- 版(15442)
- 业(15127)
- 商业(14777)
- 实践(14678)
- 践(14678)
共检索到4628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佳 叶菊艳 王健慧
健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以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当前轮岗政策实施的关键。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要以激励教师主动流动,发挥教师能量,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为目标。量化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总体上较为愿意参与交流轮岗,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教师轮岗意愿受对轮岗的价值认识、流入校提供的资源、个体利益诉求及个体实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对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和轮岗教师的深度质性访谈发现,当前教师主要存在为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主动轮岗、为评职评优进行的半主动轮岗、为满足职称要求的形式轮岗和为满足学校流动指标的被动轮岗四种轮岗行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应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现状,设置多元交流轮岗路径,确保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稳定性;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设置有效机制激励交流轮岗教师能量发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佳 刘智慧 夏美茹
教师交流轮岗的有效实施是实现政策目标的保证。研究发现,教师交流轮岗已实现“制度化、常态化”,且以同级流动为主;轮岗教师以教龄、职称、学历、荣誉称号等级均较高的资深教师为主;教师有一定的轮岗积极性,但有待进一步提高;政府在人事制度上对教师轮岗的激励保障有待进一步完善;轮岗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不同流向的轮岗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为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实施并促进交流轮岗效果的最大化,应激发教师内生动力,塑造教师“专业人”身份;重视双方利益诉求,实现学校和教师需求双向匹配;精准规划交流轮岗,系统优化轮岗实施生态;战略部署轮岗路径,促进轮岗教师能量发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安晓敏 佟艳杰
尊重教师轮岗交流意愿对轮岗交流政策的合理有效落实有重要的意义。以全国18省33县及以下6220名中小学轮岗交流教师为样本,从人口统计学、经济、家庭以及流入校支持维度考察教师轮岗交流意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发现:对轮岗交流教师机会成本进行补偿,有利于扩大高度交流意愿教师的比重;单身、教龄短、职称低的教师对执行轮岗交流政策表现出更强的意愿;与原生家庭相比,照顾再生家庭是教师执行轮岗交流政策的主要阻碍;教师轮岗交流意愿受流入校客观条件以及流入校支持的影响。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轮岗交流的意愿,应建立新闻舆论与监管部门的配合机制,内化轮岗交流政策;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轮岗交流意愿;保障教师家庭成员利益,免除教师交流后顾之忧。
关键词:
教师流动 教师轮岗 教师交流 轮岗交流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萍萍 黎万红
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形态深刻影响到教师发展与学校改进,是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视角,从知识领域、互动关系以及参与形式三个维度诠释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现状。研究发现,同一片区内轮岗教师与流入校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轮岗交流过程中呈现出偏重和谐的同事关系与等级式互动关系;轮岗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主要存在边缘性参与、边界参与以及充分参与三种参与形式,其中以边缘性参与为主。
关键词:
轮岗教师 教师参与 实践共同体 实证研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姗姗 黄海涛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实现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基于政策场域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遴选了我国东、中、西部各一个县作为案例样本,通过对三县教师轮岗政策响应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教师轮岗政策存在积极响应、规避响应和妥协响应等多种县域响应样态,部分县域政策响应成效仍差强人意,全员化、常态化的教师轮岗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完善。当下,为激发新一轮县域教师轮岗政策活力,亟待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监督力度、协调主体利益、扩大教育联盟,以缩小县域差异。
关键词:
教师轮岗 政策响应 政策场域 案例比较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叶菊艳 卢乃桂
"能量理论"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提供新思路。在"能量理论"的思路下,若想实现其促进教育公平和提升教育质量的初衷,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应思考如何实现流动教师身上所拥有的"能量"流动,并依靠教育机制建设等力量把个人"能量"增强,以及促进这些能量在整个教育共同体乃至社群层面进行凝聚、沉淀、扩散与增长。能量并不限于个人范围内,还包括集体的能力及其所创造的机会。依托"能量理论",校长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理想状态是参加流动的校长及教师自主加入流动队伍,他们的能量亦能流动到流入地。实现能量的自由流动,扩充流动校长和教师自由发挥其能量的机会,教育领导力可作为切入政策实施层面的一种思路。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文洁 李琼 叶菊艳 卢乃桂
教师轮岗交流意味着优质教育专业能量在教育系统的流动,以北京市参与轮岗交流的3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轮岗教师在流入学校能量发挥的路径、效果以及影响其能量发挥的因素。结果表明:(1)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能量发挥路径集中在教师个人、学校以及学区层面来实现教师的能量流动;(2)轮岗教师能量发挥促进了流入校的学生发展、学区发展以及自身专业发展;(3)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为个人能动性、流入校的人际与支持氛围、校外支持系统;(4)轮岗教师的能量发挥路径在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与发挥效果的影响关系中表现出部分显著地中介效应,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效果依赖于教师个人能动性、学校支持性文化以及区域教育系统之间的合力。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萧文龙 袁野 施普希 欧阳桃花
“双十一”自2009年起快速发展,近年来受到了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本文以“双十一”背景下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如何通过情感涉入和认知涉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为主题,采用案例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混合方法进行研究。在案例研究中,通过对34位受访者的深入访谈,归纳了影响消费者参与“双十一”意愿的4个因素:感知信息可信度、熟悉度、节日氛围和互动性。在定量研究中,构建了“双十一”认知-情感双维度涉入动机模型,对213位“双十一”参与者填写的调查问卷进行定量分析。本文揭示了消费者的认知涉入和情感涉入是“双十一”购买意愿的重要预测指标,感知信息可信度、节日氛围和互动性对认知涉入和情感涉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而熟悉度仅对情感涉入产生影响。本文结论支持和拓展了认知和情感相关理论在“双十一”情境下的适用性,提出并解释了节日氛围和互动性两个构念在“双十一”情境下的新内涵,为电子商务平台制定网络购物狂欢节策略提出了重视节日氛围的营造、加强互动性,从认知和情感双角度理解并满足消费者等实践建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奕 赵兴龙
进入新时代,教师交流轮岗迎来了新发展。新时代的教师交流轮岗是按照流入校的实际需求,通过精细化萃取共享流出校教师的优质服务属性,在可达场域内增强学生实际获得的体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年龄学历结构的优化、集团化学区化的实行、好教师标准的回归、学生实际获得分配样态的构建等实践生态,为新时代教师交流轮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交流轮岗从教师个体到教师的优质服务属性的转变,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学生的实际获得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体系,实现个性化育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动能,需要萃取教师优质服务属性,促进新型供给主体高质量发展,发挥学科组和年级组育人作用,完善评估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常态化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宋萍萍 李润洲
教师轮岗交流政策的顺利实施及其成效的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人——轮岗教师的领导力之大小。轮岗教师的领导力是指具备积极影响同行发展、引领学校教育教学变革的能力,主要包括价值领导力、教学领导力与科研领导力。当下,轮岗教师领导力发挥面临的困境主要表现为“局外人”身份定位下“扭曲”的价值领导力“、互不信任”关系制约下“消极”的教学领导力以及“专业支持”缺位下“无力”的科研领导力。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领导力则需轮岗教师由“局外人”转向“局内人”,增强轮岗教师发挥价值领导力的身份认同;营造互信互惠的共同体文化,提升轮岗教师发挥教学领导力的情感驱动力;强化轮岗教师的科研能力建设,为轮岗教师发挥科研领导力提供专业自主与时空保障。
关键词:
轮岗教师 领导力 质性研究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全世文
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当前缓解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城镇教师自发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原则,然后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基于对河南省三个县城镇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补助标准。研究发现,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平均补助标准是1.59万元/年/人,河南省用于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政策成本为3.15亿元/年,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的0.24%。采用职称类激励和荣誉类激励措施可以适度降低政策成本,但不能完全替代货币补助。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导致不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爽
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教师轮岗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核心价值诉求已经发生变化,“补偿”取向下目标与手段在一定程度上错位,“公共善”与“个体善”的非平衡态使得教师轮岗行为功利化,主要行动者是个体而非组织影响了轮岗教师的作用发挥和可持续发展。从组织学习视角分析教师交流轮岗,其根本目的是一种价值立场的转换,即从关注教师的基本属性,并将之作为教育资源而关注其配置情况,转换为关注教师在轮岗后作用的发挥、个体的专业发展、团队总体育人水平、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多个层面的表现,后者更趋近于交流轮岗的“初心”。因此,教师轮岗涉及个体、团队、组织和跨组织多个层面的互动和知识转换,在个体层面,要谋求“公共善”与“个体善”的动态平衡;在团队层面,要通过小组学习形成共享认知和情感联结;在组织层面,从动态交流中实现整体优化;在跨组织层面,指向生态优化的公共教育体系重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佳 叶菊艳 王健慧
以全国范围内5 238位教师及其中的909位交流轮岗教师为样本,考察向下流动、向上流动、同级流动三种不同轮岗的效果及其实现机制。结果表明,向下流动教师带动了流入校教师集体教学效能的发展,向上流动和同级流动教师的个体效能亦得到了增长,且前者的提升显著高于后者。三类教师对轮岗效果的自我报告均显著高于流入校教师的评价。轮岗教师对其在流入校的工作较为满意,其中同级流动教师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向上和向下流动教师。向下流动教师的轮岗意愿通过轮岗教师在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上的工作参与,间接促进流入校教师集体效能提升;直接且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参与和工作适应间接促进其工作满意度。向上流动教师的轮岗意愿直接且通过其在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上的工作参与间接提升其教学效能;直接且通过其在学校发展上的工作参与,间接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同级流动的教师直接且通过其在学校发展上的工作参与和工作适应间接提升其教学效能及工作满意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元涛 章婧
交流轮岗教师适应新工作场景的过程实际上是其社会表征的重构过程,历经锚定、具体化、自然化以及整合创生等社会心理机制。以社会表征理论为框架,通过质性研究将交流轮岗教师文化冲突与调适的内隐过程呈现出来,有助于引导交流轮岗教师将新环境中的信息、规范和教学方法与自身的原有理念、经验和知识相整合,加深对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内化,构建富有持续创生意义的新认知结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仲米领 于宝禄
“县管校聘”改革下教师交流轮岗政策为优化配置城乡教师资源提供了新的政策语境。城镇教师作为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对象契合了支教帮扶的流动目的,实际上农村教师也有流动需求,政策规约与流动实践中的教师诉求产生错位,政策对象单一化得以确证。城镇教师帮扶性流动与政策对象单一相互强化,压抑农村教师流动需求,忽略培植农村教师队伍内生力量,可能会消解政策实效。为切实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政策,应精准识别政策对象,统筹兼顾城乡教师流动意愿,在支教帮扶流动的基础上,尝试性地探索委任指派型、富裕编制调整型、成长赋能型和自我发展型交流轮岗方式,以改进交流轮岗政策实施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