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0)
- 2023(1301)
- 2022(1031)
- 2021(1040)
- 2020(972)
- 2019(2129)
- 2018(2254)
- 2017(3847)
- 2016(2191)
- 2015(2422)
- 2014(2418)
- 2013(2358)
- 2012(2106)
- 2011(2217)
- 2010(2095)
- 2009(1757)
- 2008(1660)
- 2007(1553)
- 2006(1372)
- 2005(1257)
- 学科
- 管理(8520)
- 企(7836)
- 企业(7836)
- 业(7385)
- 济(6014)
- 经济(6004)
- 方法(3659)
- 技术(2875)
- 数学(2471)
- 数学方法(2424)
- 理论(2403)
- 技术管理(2362)
- 学(2181)
- 和(1985)
- 科学(1984)
- 业经(1963)
- 划(1890)
- 策(1860)
- 经营(1763)
- 决策(1710)
- 计划(1708)
- 财(1618)
- 教学(1477)
- 教育(1439)
- 务(1400)
- 财务(1400)
- 财务管理(1400)
- 企业财务(1390)
- 供销(1338)
- 销(1338)
- 机构
- 大学(32182)
- 学院(30794)
- 管理(13693)
- 理学(12149)
- 理学院(12030)
- 管理学(11813)
- 管理学院(11753)
- 济(9423)
- 经济(9115)
- 研究(8379)
- 范(7550)
- 师范(7528)
- 教育(6607)
- 京(6548)
- 师范大学(6134)
- 科学(5222)
- 中国(5070)
- 江(4356)
- 北京(4166)
- 中心(4148)
- 财(4143)
- 商学(3776)
- 所(3747)
- 商学院(3738)
- 州(3685)
- 技术(3667)
- 财经(3448)
- 研究所(3422)
- 业大(3238)
- 经(3143)
共检索到440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余闻婧
教师需要从知识的搬运者转变为知识的转化者。教师作为知识的转化者是指教师的教学知识观向文化性、境遇性、价值性转化,这种转化需经历三个阶段:学科知识的教师个体化,教师知识的学生学习化,教学知识的言语化。教师作为知识转化者的价值在于:教师以直面生命的方式存在,从体验和实践维度认识教师知识的形成,以探究循环的方式构建教学生活。
关键词:
教师 知识转化者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良 刘茜
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机械执行者所引发的实践困顿以及当代知识研究的理论新进展共同呼吁着教师作为课程知识的统整者。教师所需统整的知识样态至少涉及到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公共知识与个体知识以及官方知识与地方知识。教师统整的策略体现为联合、综合以及融合三种策略。
关键词:
课程统整 课程知识 课程知识统整者 教师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曾莉
文化对教师的教育信念、态度和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文化与教师密切相关,教师理应成为文化者。为此,教师需积淀文化,即成为文化的学习者;教师内化文化,即成为文化的研究者;教师应用文化,即成为文化的实践者;教师创生文化,即成为文化的创新者。
关键词:
教师 文化素养 文化者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陈思颖
借鉴知识社会学"知识人"假设,以教师、知识与研究三者关系为逻辑起点,构建教师"知识人"多维角色:知识的生产者、阐释者与转化者,并以此分析美国"教师研究"思想,即教师研究作为实践探究、作为教学识知方式、作为社会探究。研究发现,知识转型的历史力量是美国"教师研究"思想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教师应该成为知行合一的"知识人";"探究"最终应成为教师自身经验与教育目标、社会文化及价值有机融合的方式与过程,成为教师了解自我生命个体、实现专业认同及社会福祉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知识人 教师研究思想 教师知识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华军
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究竟是什么,教师作为研究者并不是让教师和专业的研究者那样去做研究、出研究成果,教师作为研究者的内涵实质在于教师研究性思维的养成和运用。实证研究和实践探究作为教师研究性思维养成的方法,都可以统一到杜威提出的科学思维方法上来,两者都需要教师在个人实践经验中产生困惑和问题,进而提出假设,进行反思、实验,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行为,获得教学专业发展的自主性,最终促进学生智识的发展。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余宏亮 吴海涛
知识分子是依托一定的专业知识介入公共领域,批判社会不合理现象、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坚守人类的基本价值的专业性社群或个体。然而,作为拥有知识的教师群体,当下表现出了强烈的专业主义取向,他们以知识和技能的获得为发展方向,从公共生活退居于专业领地,满足于成为专家型教师。事实上,教师日常生活的公共情怀、求真批判的公共责任和专业发展的公共伦理,都在召唤着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公共性复归。而确证教师作为知识分子的可能性,则需沿着前提性追问、必要性探析和可行性论辩这一逻辑线索展开;以此为基础,澄明角色向度、解析意识结构和廓清行为路向,则是践履教师作为知识分子这一角色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教师 知识分子 公共性 可能性 实践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军
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各国(地区)教师教育研究和实践也在相互影响并积极交流。"教师作为学习者"或"教师作为研究者"的理念在西方盛行并波及到亚洲包括中国的教师教育研究及实践。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什么是有效的教师发展方式?各国(地区)都在积极寻求教师教育的新范式。这本由香港大学过伟瑜教授主编的《教师作为学习者:挑战和机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徐雁
从阅读文化学角度,系统解析著名作家、藏书家孙犁爱书、读书、藏书,由"知识奠基"转而自觉追求"文化给养",是孙犁人生道路上的一次重要转折,也是引领其由小说创作转向读书札记写作的内在动力,体现了"终身学习"的精神。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林元 高俊民
隐性知识是教师培训工作中容易忽略的一个方面,作为教师技术知识的一个关键所在,隐性知识的掌握程度对教师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影响。文章从隐性知识的基本内涵出发,对如何实现隐性知识的转化与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培训质量和效率,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关键词:
隐性知识 教师培训 转化 策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周彬
只有专属于教师教育领域的知识,才能够成就教师教育学科,并通过已经学科化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出作为专业人员的教师。教师教育在融入高等教育之前,特别是在长期的师范教育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依托经验积累的技能传统;然而在教师教育高等教育化的过程中,则需要依托学科知识和教育科学知识,生成具有自生命力的学科教学知识体系,且根据实践需要和师范生可理解程度,将其转化为教师教育核心课程,才能够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拥有学科身份,形成相对成熟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把教师当专业人员培养时,需要赋予他们生成和应用专业知识的双重使命,通过专业知识的生成来提高应用效率,通过应用来检验专业知识的适用性,从而推动教师始终坚持在专业知识生成与应用的学科前沿。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占军
运用资金奖励、学术声誉和学术旨趣三个概念,考察了一流学科教师从事知识转化活动的内外部动机。基于对来自四个硬学科的20名教师进行的个人访谈,运用社会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分析了教师参与知识转化的价值取向与个人动机之间的关系。发现,那些持有学术与知识转化相分离的传统学术信念的教师,更有可能受到外部动机的驱使,将知识转化作为获取资源的一种手段,以支持他们对“学术声望”的追求。相比之下,那些持有创业信念的教师,其内在动机是成果转化研究中的自主性和“学术旨趣”,同时也受到“资金奖励”的激励。鼓励一流学科教师参与知识转化的政策应该建立在声誉和内在动机之上,而不是纯粹的经济动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韩明 王世伟
超越技术工人式的"教书匠",成为转化型知识分子,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尤其是在课程实施中应该扮演的角色本文评述了转化型知识分子的含义,提出课程实施成为转化性实践的核心是教师进行以深度学习与群体对话为内涵的转化性学习教师对课程实施的转化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要深入解读正式课程,恰当处理隐性课程、弥补悬缺课程;第二阶段,教师要采取批判教学策略来转化学生,要从辨证思维、批判性思维、可能性语言与师生平等对话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
转化型知识分子 课程实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润洲
作为具体人的教师,既不是"神",也不是"物",而是一种生命性存在;不是一种既成性存在,而是一种生成性存在;不是一种孤立性存在,而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作为生命性存在的教师,既背负着"神化"教师形象的历史遗产,也遭遇着教育现代性带来的"物化"教师形象的侵害;作为生成性存在的教师,既承袭着教育惯习的惰性,也面临教育技术化生存的桎梏;作为关系性存在的教师,既有可能遭遇社会排斥性的孤立,也有可能被自我中心所困,还有可能把自己的困境转嫁给学生。面对这些挑战,作为具体人的教师要洞悉生命价值,培育独立自主的人格;把握教育本性,做个实践反思者;增强他者意识,实现彼此需求的对接。
关键词:
具体人 教师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民选 夏惠贤 孔令帅
发现和建构教育知识,使隐性知识显性化,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但尚未得到充分的重视。探寻促进隐性知识显性化的策略和方法,鼓励教师发现和建构教育知识,将大大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因此,我们逐步形成了以"让教师成为教育知识的发现者和建构者"为目标,以"显现隐性知识,促进专业发展"为基本理念的教师专业发展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引下,我们在上海市实验学校和长宁区初中教师高端培训创新实验班上开展了实践探索,并取得了显著效果。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贾美艳
改变传统的学术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构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是地方高校实现自身战略转型的重要价值取向,这对地方高校教师自我身份重构提出了新期待。基于社会服务者的视角,把教学意识转化为服务行为,在服务中引领学生和谐发展,引领同伴专业发展,引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是地方高校转型发展背景下教师自我身份重构的主要路径。
关键词:
地方高校 转型发展 教师身份 社会服务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