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96)
2023(15662)
2022(13216)
2021(12370)
2020(10474)
2019(24030)
2018(23805)
2017(45630)
2016(24967)
2015(28541)
2014(28488)
2013(28046)
2012(25948)
2011(23492)
2010(23341)
2009(21790)
2008(21862)
2007(19570)
2006(16672)
2005(14904)
作者
(72519)
(61151)
(60974)
(58050)
(38947)
(29444)
(27796)
(23547)
(23279)
(21816)
(20855)
(20775)
(19428)
(19231)
(19212)
(18950)
(18545)
(17952)
(17730)
(17669)
(15139)
(15067)
(14927)
(13990)
(13777)
(13738)
(13729)
(13463)
(12463)
(12129)
学科
(102823)
经济(102677)
管理(75315)
(70753)
(58986)
企业(58986)
方法(51107)
数学(45458)
数学方法(44857)
(30062)
(27748)
中国(25574)
(22934)
业经(22368)
(21033)
地方(19015)
(19001)
财务(18944)
财务管理(18889)
农业(18398)
(18396)
贸易(18390)
企业财务(17961)
(17841)
(16474)
银行(16429)
(16234)
金融(16226)
理论(15970)
(15556)
机构
大学(364012)
学院(362522)
(145998)
经济(142926)
管理(138529)
理学(119982)
研究(119027)
理学院(118643)
管理学(116398)
管理学院(115714)
中国(88789)
(75560)
科学(73458)
(70414)
(60828)
(60020)
财经(56032)
中心(55750)
(55376)
研究所(54602)
业大(54479)
(50840)
(48397)
师范(47880)
农业(47848)
北京(46886)
经济学(45752)
(43262)
(43254)
财经大学(41717)
基金
项目(245908)
科学(194085)
基金(179281)
研究(178126)
(156522)
国家(155252)
科学基金(133216)
社会(113062)
社会科(107188)
社会科学(107158)
(96354)
基金项目(94516)
自然(86669)
教育(84769)
自然科(84690)
自然科学(84660)
自然科学基金(83178)
(81769)
资助(74117)
编号(71889)
成果(59363)
重点(56098)
(55506)
(51909)
(51119)
课题(50740)
创新(47907)
教育部(47884)
科研(47823)
(47410)
期刊
(155425)
经济(155425)
研究(102456)
中国(69061)
学报(58801)
(56751)
(54528)
科学(53479)
管理(50012)
大学(45075)
学学(42658)
教育(41262)
农业(36491)
(32686)
金融(32686)
技术(32528)
财经(28283)
业经(25147)
经济研究(24622)
(24169)
问题(20875)
(19063)
(18441)
统计(18149)
技术经济(17390)
理论(16779)
(16693)
(16551)
科技(15802)
财会(15503)
共检索到5268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佳  叶菊艳  王健慧  
以全国范围内5 238位教师及其中的909位交流轮岗教师为样本,考察向下流动、向上流动、同级流动三种不同轮岗的效果及其实现机制。结果表明,向下流动教师带动了流入校教师集体教学效能的发展,向上流动和同级流动教师的个体效能亦得到了增长,且前者的提升显著高于后者。三类教师对轮岗效果的自我报告均显著高于流入校教师的评价。轮岗教师对其在流入校的工作较为满意,其中同级流动教师的满意度显著低于向上和向下流动教师。向下流动教师的轮岗意愿通过轮岗教师在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上的工作参与,间接促进流入校教师集体效能提升;直接且通过这两方面的工作参与和工作适应间接促进其工作满意度。向上流动教师的轮岗意愿直接且通过其在学校发展和教师发展上的工作参与间接提升其教学效能;直接且通过其在学校发展上的工作参与,间接提升其工作满意度。同级流动的教师直接且通过其在学校发展上的工作参与和工作适应间接提升其教学效能及工作满意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姗姗   黄海涛  
教师交流轮岗政策是实现义务教育区域优质均衡发展的重要改革举措。基于政策场域理论分析框架,本研究遴选了我国东、中、西部各一个县作为案例样本,通过对三县教师轮岗政策响应案例的比较分析发现:我国教师轮岗政策存在积极响应、规避响应和妥协响应等多种县域响应样态,部分县域政策响应成效仍差强人意,全员化、常态化的教师轮岗制度体系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完善。当下,为激发新一轮县域教师轮岗政策活力,亟待强化顶层设计、加大监督力度、协调主体利益、扩大教育联盟,以缩小县域差异。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贺文洁  李琼  叶菊艳  卢乃桂  
教师轮岗交流意味着优质教育专业能量在教育系统的流动,以北京市参与轮岗交流的355名中小学教师为样本,考察了轮岗教师在流入学校能量发挥的路径、效果以及影响其能量发挥的因素。结果表明:(1)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能量发挥路径集中在教师个人、学校以及学区层面来实现教师的能量流动;(2)轮岗教师能量发挥促进了流入校的学生发展、学区发展以及自身专业发展;(3)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为个人能动性、流入校的人际与支持氛围、校外支持系统;(4)轮岗教师的能量发挥路径在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影响因素与发挥效果的影响关系中表现出部分显著地中介效应,轮岗教师能量发挥的效果依赖于教师个人能动性、学校支持性文化以及区域教育系统之间的合力。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夫艳  叶菊艳  孙丽娜  
交流轮岗打破了教师专业生活的制度边界。作为流入校的"陌生人",交流轮岗教师在思考自己参与流动的意义、新环境中的社会关系与专业行为中进行着身份建构。借鉴陌生人社会学的有关理论,采用个案研究方式,以两所城乡对口交流学校的交流轮岗教师为研究对象,发现交流轮岗教师与新情境之间存在多种关系和互动可能。"旅居者""边缘人""新来者"是交流轮岗教师身份建构的亚类型。交流轮岗教师的身份建构是个体主动性和社会结构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既有效透视了交流轮岗教师的专业生存境遇,也揭示了影响教师能量发挥的因素,为政策实施提供了实践依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全世文  
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制度是当前缓解中国义务教育阶段城乡教师资源配置不均衡的一项重要举措。这一制度的核心在于设计合理的激励机制,促进城镇教师自发参与交流轮岗的积极性。本文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对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原则,然后采用选择实验方法基于对河南省三个县城镇教师的抽样调查数据估算了补助标准。研究发现,城镇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平均补助标准是1.59万元/年/人,河南省用于执行教师交流轮岗制度的政策成本为3.15亿元/年,占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总额的0.24%。采用职称类激励和荣誉类激励措施可以适度降低政策成本,但不能完全替代货币补助。个体特征和家庭特征因素导致不同教师参与交流轮岗的补助标准存在显著差异。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宋萍萍  黎万红  
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形态深刻影响到教师发展与学校改进,是教师轮岗交流政策实施的关键。本研究基于实践共同体的理论视角,从知识领域、互动关系以及参与形式三个维度诠释轮岗教师在流入校的参与现状。研究发现,同一片区内轮岗教师与流入校教师校本教研的主题具有一定的趋同性;轮岗交流过程中呈现出偏重和谐的同事关系与等级式互动关系;轮岗教师在参与过程中主要存在边缘性参与、边界参与以及充分参与三种参与形式,其中以边缘性参与为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佳  叶菊艳  王健慧  
健全完善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以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是当前轮岗政策实施的关键。深入推进教师交流轮岗要以激励教师主动流动,发挥教师能量,促进城乡教育高质量融合发展为目标。量化问卷调查发现,教师总体上较为愿意参与交流轮岗,但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教师轮岗意愿受对轮岗的价值认识、流入校提供的资源、个体利益诉求及个体实力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基于对教育部门负责人、校长和轮岗教师的深度质性访谈发现,当前教师主要存在为寻求更大发展机会的主动轮岗、为评职评优进行的半主动轮岗、为满足职称要求的形式轮岗和为满足学校流动指标的被动轮岗四种轮岗行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应结合当地城镇化发展现状,设置多元交流轮岗路径,确保教师交流轮岗政策的稳定性;激发教师积极主动参与交流轮岗;设置有效机制激励交流轮岗教师能量发挥。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超海  
县域教师流动既要适应市场环境,也需嵌入政策环境。市场化的职业流动中,农村教师基于人力资本、个人努力等,通过超越同校教师、坚持学业至上等力争上游达成强教育绩效实现向上流动,转变为县城学校骨干教师。政策激励下教师的轮岗流动中,进城农村教师基于个体处境、职业发展等,重返农村教学现场,通过扶持农村教师、恪守安全第一等合规做法和弱教育绩效完成轮岗交流。农村教师进城再返乡这“一进一退”的循环流动中呈现了不同的行为面向和社会后果。市场逻辑下的“个体—自主”流动解决了教师的个人发展问题,却加剧了县域内教育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政策逻辑下的“集体—组织”流动平衡了县域内教育资源的空间配备,却出现了教育治理“空转”的新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安晓敏  佟艳杰  
尊重教师轮岗交流意愿对轮岗交流政策的合理有效落实有重要的意义。以全国18省33县及以下6220名中小学轮岗交流教师为样本,从人口统计学、经济、家庭以及流入校支持维度考察教师轮岗交流意愿的现状和影响因素,发现:对轮岗交流教师机会成本进行补偿,有利于扩大高度交流意愿教师的比重;单身、教龄短、职称低的教师对执行轮岗交流政策表现出更强的意愿;与原生家庭相比,照顾再生家庭是教师执行轮岗交流政策的主要阻碍;教师轮岗交流意愿受流入校客观条件以及流入校支持的影响。为了提高教师参与轮岗交流的意愿,应建立新闻舆论与监管部门的配合机制,内化轮岗交流政策;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强化轮岗交流意愿;保障教师家庭成员利益,免除教师交流后顾之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李奕  赵兴龙  
进入新时代,教师交流轮岗迎来了新发展。新时代的教师交流轮岗是按照流入校的实际需求,通过精细化萃取共享流出校教师的优质服务属性,在可达场域内增强学生实际获得的体系化的教育实践活动。教育综合改革的深化、年龄学历结构的优化、集团化学区化的实行、好教师标准的回归、学生实际获得分配样态的构建等实践生态,为新时代教师交流轮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教师交流轮岗从教师个体到教师的优质服务属性的转变,有助于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以学生的实际获得构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育人体系,实现个性化育人。推进教师交流轮岗为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新动能,需要萃取教师优质服务属性,促进新型供给主体高质量发展,发挥学科组和年级组育人作用,完善评估机制,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常态化模式。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楠楠  
居民公共品需求表达渠道不通畅,是我国当前地方公共品供给有效性严重不足的主要原因。"用手投票"、"用脚投票"和人口迁移是地方公共品需求表达的三个基本途径。实证分析表明,有待提高的农村居民素质、孱弱组织行动能力以及落后管理手段,是影响"一事一议"直接需求表达效率的重要因素。选民较低的参与度和我国传统的"自上而下"供给体制,导致居民通过基层选举来表达对公共品需求的渠道不通畅。居民在"用手投票"表达公共品需求效率低下的情况下,直接通过"用脚投票"或是人口迁移,成为首要选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广科  黄瑞芹  
文章基于2009年课题组对西部五省的一线调研数据,对样本地区农户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前后的灾难性医疗支出风险和"因病致贫"风险进行了估计。研究显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建立后分担了样本地区农户33.3%的灾难性疾病风险和24.2%的"因病致贫"风险。结果表明,样本地区农户的疾病风险仍然比较严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目标的实现度有待提高,未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范围应保持或强化门诊报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操太圣  吴蔚  
为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教师轮岗交流在未来3-5年将制度化、常态化。相关配套措施重外在激励,而流入学校与轮岗教师之间的相互适应多有忽视,这不利于教师对流入学校产生组织认同。文章认为,未来政策实施过程中要将重点放在学校层面,充分发挥轮岗教师的专业力量,激发学校内在发展动力的形成,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从而实现该政策的既有目标。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陈友力  郭天平  
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制度是我国推进中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一项制度创新。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的实践表明,政府、职业院校和企业作为不可或缺的三个主体要素,各自发挥着独特的功能,形成了共同推动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机制。从"三螺旋"理论的分析视角看,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主要有创新主体的自反机制、创新组织的集成机制和创新过程的非线性机制。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协同创新机制实现的关键在于根据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创新发展的需要,建立起非线性协调机制,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职业院校的主体作用和行业企业的支撑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晨琛  
政策的合法性是政策顺利执行的重要前提。如果某项政策的合法性不足,会直接影响到政策的执行和效果。从相关政策文本来看,目前我国中小学教师轮岗政策在政策主体、政策程序和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上都存在一定的欠缺。要提升该政策的合法性,需要从政策主体、政策程序和政策内容三方面着手,以提升政策主体的合法性权威、合格性权威,以及政策程序的民主科学性,规范政策内容,使其符合已有法律法规的规定,提升该政策执行的有效性,以此提升中小学教师轮岗政策的合法性。本文尝试从政策合法性的角度对我国中小学教师交流政策做出分析,并尝试给出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