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5)
2023(5146)
2022(4301)
2021(4233)
2020(3144)
2019(7276)
2018(7270)
2017(13361)
2016(7949)
2015(8750)
2014(8876)
2013(8187)
2012(7742)
2011(7045)
2010(7378)
2009(6558)
2008(6421)
2007(5784)
2006(5354)
2005(4969)
作者
(19618)
(16131)
(15944)
(15568)
(10573)
(7531)
(7480)
(6270)
(6259)
(6225)
(5393)
(5309)
(5245)
(5245)
(5232)
(5079)
(5069)
(4894)
(4830)
(4792)
(4171)
(3973)
(3971)
(3883)
(3879)
(3765)
(3705)
(3595)
(3345)
(3334)
学科
(21829)
经济(21801)
管理(20255)
(17887)
(14266)
企业(14266)
(8891)
中国(8206)
(7556)
理论(7468)
(7238)
教学(7224)
教育(6655)
方法(6508)
(5797)
农业(5566)
业经(5472)
及其(5346)
数学(5336)
政策(5261)
地方(5164)
数学方法(5153)
(5111)
贸易(5106)
(4994)
学法(4790)
教学法(4790)
(4731)
银行(4731)
(4715)
机构
学院(100440)
大学(96418)
(37222)
经济(36062)
管理(35026)
研究(34203)
理学(28895)
理学院(28525)
管理学(27953)
管理学院(27731)
中国(26013)
(20596)
(20280)
科学(18866)
(18277)
(18014)
师范(17908)
中心(16314)
(16262)
教育(14777)
财经(14521)
技术(14513)
职业(14376)
(14364)
研究所(14315)
师范大学(13995)
北京(13629)
(13349)
(13099)
(12624)
基金
项目(59517)
研究(52217)
科学(46584)
基金(38609)
(31729)
国家(31349)
社会(29115)
教育(28370)
社会科(27407)
社会科学(27405)
科学基金(26950)
(25058)
编号(24783)
成果(22352)
(21025)
课题(19203)
基金项目(18838)
(16882)
资助(16445)
自然(15432)
自然科(15040)
自然科学(15037)
自然科学基金(14764)
项目编号(14407)
(14353)
重点(13913)
规划(13867)
(13773)
(13665)
(12538)
期刊
(46824)
经济(46824)
研究(36230)
教育(29742)
中国(27454)
(15262)
管理(14316)
(13016)
技术(12854)
(12835)
金融(12835)
科学(10209)
职业(10009)
学报(9869)
农业(8802)
大学(8492)
业经(8072)
学学(7223)
经济研究(7094)
财经(6969)
技术教育(6579)
职业技术(6579)
职业技术教育(6579)
(6425)
论坛(6425)
图书(6296)
(6043)
问题(5579)
(5481)
(5166)
共检索到1680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启敏  
教师专业道德决策是教师在其专业生活当中,为解决特定的道德困境,而从多种道德行动方案中选择最符合正当原则方案的思维活动。当教师在面对多种道德行动方案时,首先需要借助某种价值依据以促使道德动机产生,才能作相应的道德选择,形成道德决策。完整的教师专业道德决策一般遵循从初次道德选择到道德判断,再到二次道德选择的实践推理过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启敏  
道德原则是教师在生活中处理与其他主体关系的基本依据。不同生活领域内教师依据的道德原则不相同。随着教师职业生活向教师专业生活的转变,教师职业道德也逐渐向教师专业道德转型。教师专业道德是教师在专业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原则的总和。当前,教师专业生活与职业道德体系存在脱节,亟须建立与教师专业生活相匹配的专业道德体系。由于教师专业生活的道德实践属性,教师专业道德具有异于职业道德的实践品格。这种品格以价值排序、灵活调整以及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表征,它鼓励教师直面专业道德实践的各种困境,并进行合理的专业道德决策,从而做出恰当的道德行为。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于艳红  高鹏  
教师职业素养基础和全程发展需要教育教学实践理论为基础,以职业发展理论为基础,积极探讨教师专业的全面全程发展理论。在教师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中,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有教师的职业和专业素养、国家教育政策和教育环境,其中职业与专业素养因子最为主要。要想促进教师职业稳步发展和综合素养快速提升,需要大胆改革广大教师的培养机制与改善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肖作武  
文章通过对教师专业道德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归纳,分析高职教师专业道德构建的重要性,讨论高职教师专业道德的基本特征,从高职教师自身和高职院校文化建设角度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道德建构的实践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  
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是经验性实践还是专业性实践,教师的专业实践具有哪些品性,专业实践视域下的教师教育改革应该怎样进行——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将有助于促进教师发展和教师教育改革的实践及其相关研究。鉴于此,本刊刊发一组笔谈,以期引起学界的进一步思考。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慕宝龙  
"教师专业自主"概念的论争继承了哲学、伦理学等领域对"自主"概念论争的基本视角与传统,也结合了教育与教师工作的专业性特征。"教师专业自主"概念论争的权利与自由、意识、能力、专业特质等视角事实上是对"教师专业自主"这一概念体系中不同概念子集及其基本概念的论述。"教师专业自主"的概念体系性特征是我们深入理解、划分概念的基本出发点和前提。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骞  
教师在学校所施行的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就是教师的实践。教师的这种“实践”,既促进了学生的发展,也实现了自身的发展;既成就了学生,也提升了自己。也就是说,教育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与成长的过程,教师的实践亦就成了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要努力追寻实现这种“双重”目的的学校教育实践。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许海峰  石伟平  
高等教育的质量主要决定于教师的素质,而当前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已成为了制约高职院校由规模发展逐渐向内涵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之一,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发展与提升。本研究从政府的宏观层面、学校的中观层面、教师的微观层面,分析制约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政府、学校、企业、教师视角,提出了高职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提升的相应对策。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戚万学  王夫艳  
在追求优质的全球性教育变革浪潮中,培养教师专业实践能力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路向。能力是动态、多元的,专业实践能力建基于知识,进而又成为有效表现和行为的基础。教师专业实践的反思性本质赋予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以独特的蕴涵,使其具有经验性、情境性、发展性和价值性等特征。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内涵与特征启示我们:教师教育要考虑如何有效联结经验与理论;凸显情境和反思在提升教师专业实践能力中的重要作用;针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阶段来发展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夫艳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在本质上是社会建构的,而教师是其中的关键建构者。教师视角中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对教师专业实践的最真切表达,体现了教师对专业生活的反思性理解和有意义建构。研究表明,教师所理解的专业实践能力主要由三个维度构成:受限的、扩展的和元能力。该能力架构折射出当前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隔阂、限制的和扩展的专业实践能力间的张力等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龙宝新  
教师教育是专业教育,教师专业成长问题是教师教育系统的原生点。理性主义专业成长观的内核是理论逻辑,其适切性正受到教师专业社区的质疑。教师的教育实践通过"行动中反映"进行,实践逻辑是其内生逻辑,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逻辑基点。教师专业成长的实践逻辑具有崭新的内涵——实践图式的创生、教育惯习的形塑、实践感的内驱、实践育师潜能的彰显、教师实践创造力的释放等勾画着未来教师专业成长的新图景。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教学实践的社会学研究、心理学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与教师知识的研究,从不同角度揭示了"教学"作为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必须有一个总体的把握。通过辨析两种不同的教学实践和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特征,可以为教学研究的转型和教师教育模式的改善提供指引。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宁虹  
实践-意义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是以实践为取向,以意义为单元探索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尝试。意义总是在人与事物或他人的联系中显现的。使人与事物或他人相联系的,正是人的能动的实践。人通过实践所实现的正是对意义的理解、追求和创造。实现教育的意义是教师的使命。以提示教师对教育的意义、对自己所授学科的教育意义、对自己正在教授的内容在整个知识体系中的位置与联系及其教育意义、对怎样使教育意义在自己的学生身上得到实现都具有清醒的意识,作为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理解和实现教育意义的思维策略,实践-意义取向以意义的追求在教师日常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实现着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斌艳  [德]M.路德维希  
基于认知学徒理念的该实践模式强调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潜力的实践性专题为主线,在专家型教师指导与支持下,参与教师开展研讨、设计、展示、实施、反思调整等各类活动。教师们带着自己的经验活动参与到这类实践模式中;同时这种实践模式又非常注重为每个教师的自我设计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与空间,为同事之间的相互探讨提供足够的平台,而专家型教师则根据需要直接提供实践与理论的支持。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林攀登  
教师专业发展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途径。人工智能时代,研究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理念变革入手,提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将更加突出教师专业活动的创造性,强调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教师培训的融合。在实践创新上,人工智能赋能教师专业发展主要体现在基于人机协同的课堂教学、基于数据驱动的校本教研和基于学习分析的教师培训三个方面。在推进策略上,建议完善教师专业发展制度,形成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核心,"教、研、训"融合的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打破教育教学数据孤岛,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中心的内外数据链相融合的数据生态;培养教师智能教育素养,提升教师自主发展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