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49)
2023(6491)
2022(5312)
2021(4887)
2020(4057)
2019(8902)
2018(8534)
2017(15172)
2016(9217)
2015(10432)
2014(10127)
2013(9159)
2012(8163)
2011(7293)
2010(7077)
2009(5972)
2008(5738)
2007(4944)
2006(4109)
2005(3241)
作者
(26961)
(22393)
(22247)
(20920)
(14075)
(10970)
(10053)
(8856)
(8513)
(7800)
(7596)
(7455)
(7302)
(7247)
(7019)
(6787)
(6750)
(6738)
(6423)
(6398)
(5952)
(5397)
(5224)
(5134)
(5071)
(5053)
(4903)
(4896)
(4863)
(4511)
学科
(26371)
经济(26334)
管理(22057)
(20982)
(16332)
企业(16332)
方法(13145)
数学(11944)
数学方法(11772)
(8137)
(7871)
中国(7317)
(7027)
(6914)
贸易(6912)
(6762)
理论(5989)
业经(5958)
教学(5956)
教育(5925)
技术(5780)
农业(5550)
(5385)
财务(5384)
财务管理(5376)
企业财务(5166)
环境(4759)
(4453)
(4018)
(4016)
机构
学院(121550)
大学(119415)
(42239)
经济(41401)
管理(40894)
研究(40107)
理学(37014)
理学院(36450)
管理学(35433)
管理学院(35233)
(29476)
科学(29053)
中国(26600)
(24305)
业大(24107)
农业(23811)
(21040)
研究所(19830)
(19137)
师范(18791)
中心(18203)
(17858)
(17507)
技术(16894)
农业大学(16390)
财经(14998)
师范大学(14916)
北京(14661)
教育(14427)
(14170)
基金
项目(90173)
科学(70477)
基金(63865)
研究(61938)
(58584)
国家(58019)
科学基金(48652)
(37896)
社会(37506)
社会科(35521)
社会科学(35513)
基金项目(34623)
自然(33943)
自然科(33213)
自然科学(33201)
(32834)
教育(32737)
自然科学基金(32637)
编号(24776)
资助(24773)
重点(21362)
(19931)
(19495)
成果(19362)
计划(19053)
(19051)
课题(18899)
创新(18416)
科研(18166)
大学(17944)
期刊
(37735)
经济(37735)
研究(30677)
学报(27882)
中国(26755)
教育(25955)
(25517)
科学(22219)
大学(19902)
学学(18908)
农业(17036)
(13743)
管理(12499)
技术(10396)
(9443)
业大(8223)
职业(7795)
(7484)
(7354)
金融(7354)
财经(7197)
经济研究(7168)
农业大学(7144)
业经(7034)
科技(6518)
(6163)
商业(5276)
问题(5267)
中国农业(5104)
林业(4737)
共检索到1639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祁翔  
利用上海PISA2012数据集,分别以数学、科学、阅读素养和拖延行为来衡量学生学业和非学业表现,本文试图研究中国上海基础教育领域学校层面教师专业自主与其他国家的差距、不同类型学校间差异以及学校层面教师专业自主对学生学业及非学业表现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上海学校层面教师专业自主程度明显低于北欧和盎格鲁-撒克逊国家。另外,相对于普通初中和高中,职业高中的教师专业自主程度更高;相对于公办学校,民办学校教师专业自主程度更高;校长作为教学领导者的学校教师专业自主程度也比较高。再者,增加学校层面教师专业自主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和阅读素养,对提高科学素养以及杜绝拖延行为均无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本文得出三方面的...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于斌斌  
国外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出现了大量关于中小学图书馆影响的研究,对这些成果的综述显示,国外考察中小学图书馆对学生学业表现(包括考试成绩以及阅读兴趣、信息素养、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的影响研究可划为两类:一类以学校为分析单元,侧重考察中小学图书馆与学生考试成绩的关系;另一类以学生或教师为分析单元,侧重考察图书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帮助作用。两类研究在设计思路、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等方面各有特点,在研究结论上均显示,有效的中小学图书馆服务对学生学业表现有积极作用。相比之下,我国中小学图书馆研究缺乏基于数据支持的、能够为素质教育实践提供启迪的研究成果。本文呼吁国内相关领域研究者借鉴国际同行的研究思路,弥补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聂景春  周倩  欧阳宏  高佳源  汤蕾  
本文基于对31所农村初中995名低视力学生开展的一项随机干预实验,检验了低视力学生眼镜使用行为中的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学生的配镜行为和戴镜行为中均存在同伴效应,同伴的配镜和戴镜情况会显著影响低视力学生本人是否配镜和戴镜。同伴效应的影响效果并非线性,可能存在一种低水平均衡陷阱。也就是说,同一班级内学生的配镜和戴镜比例可能在某较低水平处于稳态,需要较大的外部冲击才能打破这一低水平均衡陷阱。本文还发现,同伴的眼镜使用行为也会对学生本人的学业表现产生影响。同伴效应的存在表明,相关部门需要对学生眼镜使用行为进行外部干预,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学业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梁耀明  何勤英  
男孩"弱势"现象引起了教育界的普遍关注,而人们的认识是,男孩在高中开始会逐渐追赶上女孩。本文利用某省属一本院校939名经济管理类专业大学生四年学业表现数据探讨了学业表现性别差异问题。通过非配对双样本T检验和学业表现优异指数比较分析发现,大学生学业表现初始状态仍然是男生落后,二年级男女生差距消失并出现"逆转"迹象,三、四年级男生学业表现得到改进并反超女生,差异显著,男生存在"后发优势"。在城乡学生群众中,相对于女生学业表现,农村男生的学业表现比城镇男生的"后发优势"更为显著。大学教育教学改革应立足性别差异,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吴世瑾  刘涵  常芳  樊鑫  
教师是影响学生学业表现的关键因素,寻找、评估行之有效的教师激励方案是当前研究关注的重点。本文分析了教师职称制度——一种晋升锦标赛激励,估计了不同职称的教师对初中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全国性数据,本文利用随机分班解决了学生与教师匹配过程中存在的自选择偏误。研究发现,教师职称对学生学业表现有积极影响,职称较高的教师能显著提高学生学业表现,并且对学困生和弱势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詹露露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红升   詹露露  
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数据,识别出8324个农村留守儿童和非留守儿童,采用OLS回归模型,以非留守儿童为参照,先分析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再检验其稳健性、分析其异质性,最后揭示教师支持在上述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留守儿童的学业表现明显更差、心理压力明显更大;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显著负向影响有别于非留守儿童,学业压力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小,而心理压力的影响更大,且均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因家庭收入水平差异和父母文化水平差异而存在异质性,家庭收入水平不高者和父母文化水平低下者的学业表现更容易受压力感知的负向影响;教师支持在压力感知对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影响中未发挥调节作用,但却显著弱化了心理压力对非留守儿童学业表现的负向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宇阳  陈越洋  桑标  
基于PISA2018我国四省市学生和学校的调查数据,在教育生产函数的框架下,通过机器学习的研究方法,探讨不同学生和学校特征在学业表现中的重要性。研究发现,在学生特征方面:个体社会经济地位和课上学习时间在数学、阅读、科学表现中的重要性最突出,且学习时长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存在学科差异;学生职业期望在数学和科学成绩上的重要性较为突出;学生的社会经济地位及课上学习时长在高、低学业表现学生群体中的重要性均相对突出。在学校特征方面,弱势学生比例及教师数量在三种学业表现中都相对重要,且其在高、低学业表现学校群体中的重要性相对突出。此外,比较发现,在初中阶段,学校特征类因素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更大。因此,建议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增强青少年对基础学科的认同感;推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加大对教育资源优越地区相对弱势学生群体的关注力度;调整初中阶段教育资源配置结构,优先保障对学校的投入。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于斌斌  杨利清  
考察案例中学学生对图书馆的利用对其学业表现是否有影响、图书馆各项服务设计与其影响的关联、学校图书馆的帮助方式。结果显示,在该校目前的教育状况下,图书馆利用与学生学业表现间不存在统计学上的相关关系;在学生和教师的感知中,学校图书馆有不同程度的帮助,但效果并不明显;图书馆服务设计中仅三项能够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产生影响;学校图书馆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影响。本研究进一步发现,是目前的教育状况(注重素质教育的形式、忽视真正的能力培养)掩盖了学校图书馆价值的展现,并限制了其作用的发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施澜   郑志强   郑新华   刘大军  
在以素养为导向的教育改革背景下,元认知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能力的重要教学方法。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对国内外37篇实验或准实验的研究进行元分析,以探究元认知教学对学生学习学业表现的影响。结果显示,元认知教学显著正向影响学生的学业表现。调节效应分析表明,教学策略、学段和学科对元认知教学和学生学业表现关系的调节效应显著,学生能力和教学时间的调节效应不显著。根据元分析结果,元认知教学策略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业表现,在未来的研究中要考虑策略、学段和学科对元认知教学效果的影响。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欢  常芳  刘涵  史耀疆  
自"撤点并校"政策实施以来,农村小学合理规模问题引起国内学者的广泛关注。采用我国西北农村地区223所乡镇小学17587名学生样本,利用普通最小二乘法估计了农村地区学校规模与学生学业表现的关系。研究发现,在控制了学生个人和家庭背景、教师特征和学校特征后,随着学校规模的扩大,我国西北农村小学生的学业表现随之变好,但其变好速度在减缓。这一研究结果反映了"撤点并校"政策在提高教学质量上的积极效果,并且为我国西北农村小学的合理办学规模提供了参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石琳  何伟  王兢  严谨  杨佳  
对中央民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西藏内高班与西藏本地生源学生的学业表现进行的对比研究显示:来自内高班的学生与西藏本地生源学生的高考成绩无显著差异,但在大学的学业表现方面,内高班学生明显低于西藏本地班学生。通过调查问卷和访谈得出,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在于内高班办学机制、高考压力、家庭背景、学习环境影响等方面。这为实现智力援藏目标提出了反思内高班办学机制、立足西藏本地教育、重视学科教育等方面的实证资料。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绘  龚欣  尧浩根  
本文利用福特基金会课题组2008年初对北京市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调研数据,采用有序概率选择模型考察流动儿童义务教育学业表现的影响因素。流动儿童转学次数的增加会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特别是对女童、初中阶段和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流动儿童负面影响更大。分性别模型的估计结果表明,家庭经济状况只对男童有积极的影响,说明流动儿童家庭可能更倾向于增加男童的教育投入;在分教育阶段模型中,家庭生活状况只在初中有显著正影响;在分学校类型模型中,家庭经济状况在公立学校和有证打工子弟学校有显著正影响。研究建议减少公立学校接受流动儿童的限制,规范收费制度,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流动儿童特别是女童和高年级的学生提供经济资助。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黄亮  赵德成  
采用PISA2012上海数据,通过多层线性回归模型和简单效应分析,探索我国教育体制背景下校长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校长领导力对学生学业成就的影响受到学校组织情境特征的调节:教师教学投入能够显著调节校长目标引领领导力对学生数学、阅读素养成绩的预测效果;学校自主权能够显著调节校长教学领导力对学生数学、阅读素养成绩的预测效果。研究建议正确认识校长领导力内涵,校长在与教师协作互动的过程中改进领导力;给予学校更多自主权,保障教师有效参与学校事务;设计有效的校长培训项目,关注组织情境对校长领导效果的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覃红霞  郑铭敏  方芳  
学生学业表现是衡量学生发展和评价教育制度系统的重要依据。围绕学生学业表现,基于社会支持理论和公平理论构建的整合模型,实证考察社会支持系统的作用机制,以审视新高考的育人功能以及公平性价值。通过对全国13 749名经历过新高考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与传统社会支持理论不同,在新高考系统中,仅学校支持对学生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正向影响,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的直接作用不显著,但公平感知与学习投入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另外,链式中介作用进一步证明了公平感知的教育价值。在新高考全面推进阶段,需要继续推动改革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关注学校系统的差异性;重视学校支持、家庭支持和朋辈支持资源的互动并释放更多的公平信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