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10)
2023(1246)
2022(1019)
2021(1110)
2020(920)
2019(2109)
2018(2062)
2017(3335)
2016(2289)
2015(2813)
2014(2911)
2013(2571)
2012(2347)
2011(2276)
2010(2274)
2009(1907)
2008(1896)
2007(1629)
2006(1494)
2005(1447)
作者
(5657)
(4616)
(4460)
(4418)
(2924)
(2215)
(2149)
(1990)
(1806)
(1659)
(1594)
(1559)
(1543)
(1533)
(1494)
(1482)
(1421)
(1411)
(1401)
(1376)
(1344)
(1211)
(1207)
(1138)
(1123)
(1103)
(1065)
(1032)
(1022)
(1018)
学科
(6341)
经济(6340)
(5534)
教学(4239)
理论(4173)
教育(3041)
学法(2952)
教学法(2952)
学理(2511)
学理论(2511)
(2446)
管理(2245)
(2244)
企业(2244)
经济学(2219)
中国(1691)
研究(1565)
方法(1550)
(1435)
图书(1158)
书馆(1130)
图书馆(1130)
(1073)
(971)
数学(954)
技术(934)
业经(928)
联合(918)
数学方法(911)
思想(905)
机构
学院(30036)
大学(29703)
研究(10226)
(8675)
师范(8623)
教育(8484)
(7991)
经济(7695)
管理(7376)
师范大学(6868)
科学(6752)
(6467)
技术(6037)
职业(6022)
理学(5938)
理学院(5794)
管理学(5575)
中国(5526)
管理学院(5495)
(5445)
(5061)
研究所(4675)
北京(4341)
中心(4338)
职业技术(4321)
(4312)
技术学院(4260)
(4152)
(3642)
教育学(3641)
基金
项目(17080)
研究(16058)
科学(12746)
教育(11169)
基金(9373)
编号(8251)
(8232)
成果(8020)
(7707)
国家(7577)
社会(7449)
(7083)
课题(7001)
社会科(6845)
社会科学(6845)
(6309)
科学基金(5938)
规划(4937)
项目编号(4687)
重点(4588)
基金项目(4505)
(4359)
(4357)
研究成果(4319)
(4230)
资助(4059)
(4057)
(3983)
大学(3933)
(3900)
期刊
教育(16631)
研究(10795)
(9885)
经济(9885)
中国(9002)
职业(5060)
技术(4835)
学报(4808)
(3718)
科学(3483)
大学(3440)
技术教育(3420)
职业技术(3420)
职业技术教育(3420)
图书(3086)
(3069)
学学(2734)
农业(2504)
管理(2423)
书馆(2278)
图书馆(2278)
(2270)
论坛(2270)
成人(1988)
成人教育(1988)
高等(1852)
(1781)
财经(1774)
职教(1582)
(1580)
共检索到475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菊玲  
教师专业发展与教师专业成长体现了教师成长两种不同的研究视域和范式。教师专业发展的危机表面上表现为师生生命意义和教育意义的丧失,其深层根源则是对生活世界的脱离以及近代科学客观主义和实证主义成为教师专业发展自明性的前提。现象学对近代科学的反思和修葺对我们反思和克服教师专业发展危机具有非常重要的参照价值。教师专业在本质上是教师在与儿童相处时所显现出来的教育智慧。教育智慧具有意向性和实践性。教师专业成长是教师在与儿童相处中形成教育智慧的过程。教师只有回到生活世界,去追寻其与儿童相处的生活意义和教育意义,才有可能形成教育智慧。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苏启敏  陶燕琴  
美国教师专业道德守则分别由教育专业组织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前者经历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守则的"领先"、全国教育协会道德守则的"探索"和教育者道德模范守则的"出台"。后者先后遭遇专业"道德潮"和教育道德"大挑战"。这些守则以后果论、道义论及德性论等道德哲学作为理论依据,同时为我国师德规范相关政策改进带来四点启示:建立教师专业道德委员会、明确师德规范的理论依据、完善支撑师德规范的法律体系、迎接教育信息技术变革的挑战。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蔡建东  
学科理论知识性质的判断是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讨论的逻辑起点。本文从教育技术学学科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入手,结合实践哲学关于理论和实践关系的新认识,在理论上揭示出教育技术学要真正确立起"桥梁学科"的地位,必须着力发展"教育的技术知识"。对这种技术知识的理解,需要从科学、技术、工程三元划分的视角把握其直接面向实践的现实性。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建华  
教育公平问题是时代问题,不同时代的教育公平具有不同的旨趣。新世纪以来,由于社会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教育公平的问题随之凸显。经过多年努力,我国教育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优质教育资源不足以及制度性不公,教育公平问题依然突出。从我国教育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并参照国际教育发展新趋势,新教育公平应在教育平等的基础上,以"高质量的教育"与"实质性的公平"为两翼,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人都享有适合自己的优质教育。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桂生  
"师",原为效法之义。由此引申为以可资效法或可资鉴戒之人为"师"。这种"师"的观念在传统的师资文化中,一直传承至今。在教与学组织萌生以后,逐渐形成以授业为职能之师,即弟子的"业师"。随着时代变迁、授业职能的演变,师资文化日益复杂。其中存在今古师资文化的异同与中西师资文化的异同,师资文化本该成为研究的对象,然而实际情况未必如此,个中缘由也就值得研究。.'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戈  
实践性知识是教师真正信奉并在其教育教学实践中实际使用和表现出来的对教育教学的认识。以"研究旨趣"统摄研究立场、研究方法和研究价值的演进脉络,发现西方教师实践性知识研究自20世纪80年代发端以来,经历了分析-理性取向、个体-经验取向、实践-反思取向、社会-文化取向等四重旨趣变迁。关注教师实践性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动态生成性与社会文化性,将成为该领域未来研究的突破点,以此增强我们对教师工作及其专业属性的再认识。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吕峥  杜欢政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发展方向,其理论旨趣在于将马克思主义的逻辑和立场与当代的生态思想加以结合,从而获得更为有效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途径。在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看来,生态危机的本质其实是资本主义危机,必须从根本上克服资本主义带来的消费主义、工具理性,才能解决生态环境中的种种问题与危机。而且,就文明未来的发展而言,需要超越那种由资本主义主导的现代文明,才能真正建构起面向人类未来,承载人类共同命运,乃至地球生命共同体的生态文明。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邵光华  袁舒雯  
教师和学生之间有着不必言说的亲密关系。教师之爱是教师的本源性行为。教师之爱是教育是否发生的前提,它以生活意义为基础,是一种教育意义的关心与信任。教师要明晰教育使命,突破理性规训,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给学生以真爱。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洪华  
工匠之师的提出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工匠精神传播的客观要求,符合产教融合的发展趋势,是"双师型"教师概念的继承与发展。工匠之师是传统"工匠"与"师"角色的继承与发展,将工匠精神融入教师角色,重塑了新时代教师形象。工匠之师代表了一种角色期待,是产教融合的统一体,内蕴了一种理想人格。传承工匠精神、推动中国制造转型升级,不仅是工匠之师的时代使命,而且贯穿于自身发展及人才培养的始终。工匠之师的培育过程也即理想人格的形成过程,大致经历三个阶段。
[期刊] 求索  [作者] 徐艳兰  
重建内圣外王之道既是宋代学术旨趣,亦是吕祖谦开创的婺学的学统旨归。婺学在源流上曾受湖湘学的影响,二者不仅在师承脉络上有连续性,而且在义理主张上多有共识。吕祖谦既强调用内圣之学来变化气质,又注重用外王之学来改造社会。婺学乃贯通道、治、文的内圣外王之学,包含义理、辞章、考据、经济四个面向。道兼体用的义理之学是婺学的总纲,斯文重建的辞章之学是婺学的关键,求实考信的考据之学是婺学的基石,经世致用的经济之学是婺学的归宿。四者共同构筑起婺学学统,使儒学回归成己成物、合乎内外的中庸之道。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包礼祥  
在国人的淑世、强国思想和近代小说观念的影响下,近代中国出现了以创作旨趣和题材命名的社会小说,并借助报刊形成一定的声势。早期社会小说家出于救世强国的热心,按照他们的救世思想,进行社会小说创作,表达了他们科学救国、改良风俗和恢复道德以淑世的思想。这些思想虽然没能实现,但我们不能无视其存在,这是近代进步思想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近代文学具有近代性的重要表现。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葛洪义  
法律的实践属性指向法律活动中人的行为选择的正当性,促使人们在善恶、是非之间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是法律正当性的集中体现。围绕法律的各种认知活动,形成有助于人们做出正确选择的具有普遍性的客观知识,限制了选择中的任性与恣意,但认知并不能代替选择,知识是客观的,选择是主观的;知识可以限定选择的范围,但主体的选择并不完全依赖知识。从实践的角度看,法律活动的主体只能是具有丰富生命力的现实的人,而不是法律。在普遍性与特殊性、法律与事实之间,人是沟通的主体,将法律的实现等同于围绕法律而展开的实践活动,会导致人的主体性的缺失,使法律活动成为机械的物理运动。普遍性来自于特殊性、必然性来自于偶然性,法律活动的正当性,来自于作为实践主体的人基于内心自觉而形成的有关正当行为的普遍性观念。法律不能背离常识,法律人应该能够并善于坚守人的底线。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徐冰  姜勇  
反思型、研究型教师的提出,使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加立足于教师的个体实践之中,而在实践中萌发的教师个人理论很长一段时间都只停留于教师个人的反复试误和教师间的口耳相传的层面上,表现出"隐性"和"零散性"的特点。本文从生活史叙述与学习型组织两个渠道来探讨教师的个人理论管理,使之显性化、系统化。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曹海月  
钱孟钿是清代乾嘉之际的女性作家。在文学创作上,她是一位"大家"之女,却又鲜为人知。文章以钱孟钿诗歌为主要研究对象,又以胡晓明据上海图书馆整理的《浣青诗草》八卷、《浣青续草》一卷及附余诗为主要研究文本。通过全面阐述钱孟钿诗宗唐贤的旨趣,进而把握其诗歌的主体风貌。以期为阅读《浣青诗草》八卷及续草诗集提供一个可靠的参照,为更好地研究钱孟钿及其作品打下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