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88)
2023(6019)
2022(5124)
2021(4846)
2020(4194)
2019(9646)
2018(9427)
2017(17747)
2016(10150)
2015(11059)
2014(11145)
2013(10720)
2012(10218)
2011(9559)
2010(9818)
2009(8915)
2008(9294)
2007(8453)
2006(7584)
2005(7162)
作者
(30868)
(25758)
(25657)
(24463)
(16792)
(12558)
(11529)
(9993)
(9797)
(9704)
(9119)
(8868)
(8828)
(8495)
(8466)
(7883)
(7723)
(7639)
(7520)
(7460)
(6796)
(6589)
(6440)
(6139)
(6096)
(5818)
(5778)
(5630)
(5509)
(5285)
学科
(37622)
经济(37574)
管理(23942)
(23378)
(19560)
企业(19560)
方法(14926)
(12585)
数学(11849)
数学方法(11583)
理论(10315)
中国(10083)
(9596)
(9056)
(8136)
业经(7625)
教育(6991)
(6773)
金融(6771)
(6711)
银行(6685)
(6469)
(6424)
(6386)
贸易(6383)
地方(6312)
(6154)
教学(6051)
农业(5964)
(5806)
机构
大学(150889)
学院(147920)
研究(56093)
(52834)
经济(51553)
管理(46894)
理学(39674)
中国(39084)
理学院(39013)
管理学(37905)
管理学院(37594)
科学(37079)
(33229)
(30648)
(29044)
研究所(28021)
(27786)
(25459)
师范(25215)
(24620)
中心(23305)
业大(22875)
农业(22788)
财经(21736)
北京(21193)
师范大学(20427)
(19905)
(19706)
(19509)
教育(18490)
基金
项目(94770)
科学(73346)
研究(68195)
基金(67155)
(60906)
国家(60375)
科学基金(49345)
社会(40649)
社会科(38367)
社会科学(38351)
(37199)
教育(34800)
基金项目(34542)
(32687)
自然(32609)
自然科(31912)
自然科学(31896)
自然科学基金(31344)
资助(28199)
编号(27027)
成果(24865)
重点(22926)
(21556)
课题(21450)
(20018)
(19761)
(19047)
科研(18288)
教育部(18184)
创新(17823)
期刊
(61551)
经济(61551)
研究(48533)
中国(33761)
学报(31691)
教育(29327)
科学(26397)
(26363)
大学(23329)
(22583)
学学(21546)
管理(18308)
农业(17335)
(13075)
金融(13075)
技术(13070)
财经(12532)
(10827)
经济研究(9794)
(9429)
(9236)
业经(8326)
业大(8152)
问题(8140)
图书(7908)
职业(7594)
(7471)
(6903)
论坛(6903)
农业大学(6666)
共检索到2313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坚  杜时忠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逐渐受到质疑。“特殊性”思路基于教师专业的特质为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进行辩护,却导致教师承担无限道德义务,缺乏道义正当性。“普遍化”思路强调教师作为道德常人的一面,却忽视教师专业的制度主义背景。信任论思路则以信任是师生关系的构成性要素为基础,对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进行论证:基于不伤害原则,教师应该服从比日常道德更严格的行为规则,以避免对学生造成可能的伤害;基于互惠正义原则,教师伦理共同体应该通过制订和维持严格的专业伦理规范来获取学生、家长和公众的信任。同时,教师专业伦理的严格性应该以不伤害教师的权利和保证教师获得公平回报为合理限度。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万海  孔美美  
当代教师专业伦理研究的显著成果体现为规范伦理的强势与细化,然而在实践的拷问下,既有的教师规范伦理陷入了贫弱的尴尬境地。儒家提倡的德性伦理思路是以人文关怀的视角将规范内含于价值,通过人伦价值进而体悟规范。当前的教师专业伦理客观上需要实现由规范伦理向德性伦理的转换。这样才能化解当前规范伦理的困境,有效促进教师专业伦理的发展。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坤亮  
作为两大主要伦理理论流派的义务论和功利主义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伦理思维,为教师提供了两种相异的伦理思考方式和伦理决策途径。在义务论的视角下,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应该是"基于规则"的;而在功利主义的视角下,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应该是"基于行为结果"的。然而,无论是纯粹地从义务论的视角,还是纯粹地从功利主义的视角来思考伦理决策,都是不充分的。教师的专业伦理决策需要一种整合的路径,即结合这两种伦理理论进行综合考虑,在关注行为本身的正当性的同时关注行为可能产生的结果。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廷福  
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引导传统师德向教师专业化时代的专业伦理过渡,成为教师队伍建设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我国教师专业伦理的建构必须克服传统师德生成方式的不足,实现从身份伦理向专业伦理、从经验方式到理论方式的转换,注重教师专业伦理的系统性和可操作性,才能科学、合理地建构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苏豫  
高校教师专业伦理是高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构建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两种相反的伦理,一种是由外而内的规范性伦理,一种是由内而外的德性伦理。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的构建就是实现两种不同类型伦理的辩证统一。对于两种不同类型的伦理应采取不同的构建路径,在实现两者辩证统一的同时,实现高校教师专业伦理由注重个人层面向注重专业层面的转变。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淑宁  
作为未来的教师,高师院校学生的专业伦理发展水平不仅是体现教师专业特质的核心,也是反映其专业化发展状况的重要精神维度。因此,高师院校从教师专业标准视角,审视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设置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首先阐述了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优化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设置的必要性,进而分析了当前高师院校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并对造成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专业标准视域下优化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设置的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耿娟娟  鲁团花  
我国高校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在外在制度上缺少规范性、情境性和专业性,在内部养成机制上缺少对教师主体性的关注,因此专业伦理建设效果不显著。基于对美国专业伦理规范发展现状的梳理、专业伦理规范的文本分析和专业伦理建设方式的研究,提出通过外在制度与内部养成相结合的方式来加强我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一方面完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为教师专业伦理建设提供依据和专业支持;另一方面提升教师专业伦理反思力是教师专业伦理建设的根本。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邓亚玲  阳泽  
1.制订富有生命价值的专业伦理规范。教师伦理规范的制订应"以人为本",呼唤回归"生命本真",给教师以人文关怀。制订的伦理规范应体现对幼儿教师生命价值的尊重,要真正把幼儿教师当"人"看,考虑对幼儿教师群体的人文关怀,充分尊重他们的内部发展需要,正视和保护幼儿教师的合法权益。2.建立与幼儿教师专业伦理相应的保障制度。首先,应明确政府职责,增加对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保华  杨晶  
在力争与律师、医生一样成为专业化职业的过程中,案例教学是教师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案例教学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奠定了技术性基础,但在目标、内容与实施方面缺少伦理性思考,其症结在于目标绩效导向的教育行政管理、学术研究取向的教师教育和存在偏见的社会认知。为实现伦理层面的案例教学,要对教师教育和学校教育机构进行基于合作与开放的文化革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坤亮  
近二、三十年以来,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在美国受到了广泛的重视。本文探讨了美国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三种基本途径,即"基于规范"的途径、"应用理论"的途径和"案例分析"的途径,及其走向一种"混合的案例分析"途径的发展趋向。在此基础上,总结了一些有助于我国更好地开展职前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有益启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徐廷福  
完善的专业伦理是教师专业化的重要内涵。美国在推进教师专业化的过程中,通过制定全国统一的教师专业伦理规范,并以优秀教师行为守则激励教师,使教师的专业伦理水准得到有效提升。我国的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应当很好地吸取美国的经验,通过凸显专业伦理的专业基础、强化服务意识、加强自主与合作等,促进中国传统师德向专业化时代所要求的教师专业伦理转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锋吉  潘宇峰  
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目的应当使教师切实地承担起教育责任,而不仅仅是培养教师的良好意愿和信念。这是"责任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与"信念伦理"视野下的教师专业伦理教育的最根本的区别,并由此产生了一系列相关的差异。分析了传统师德教育特征及其局限,指出了在"责任承担"基础下,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应该实现的几个转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童富勇  刘桂林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要求教师具备与之相匹配的专业伦理。笔者通过对全国十多个省市中小学教师的调查发现,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总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为学生服务的质量尚需提高;与同事的团结有待加强;与家长的合作欠深入、平等;不善于坚持专业判断;对社会(社区)没有尽专业之职责;对专业集体的责任履行不很充分。为此,本文建议要着力构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规范,注重一体化的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教育,并加强中小学教师专业伦理修养方法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淑宁  
随着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对教师整体素质提高提出了更高要求,尤其要重视其专业伦理素养水平建设。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职前教师专业伦理的培养离不开完善的课程体系。本研究分析了教师专业伦理素质结构,提出高师教师专业伦理课程维度及课程体系结构,在此基础上建构高师教师专业伦理课程设置体系。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夫艳  
专业与道德密切关联,教师专业有其道德基础。于教师专业而言,专业道德不仅仅具有一种象征性价值,作为教师专业性的关键维度之一,专业道德还是教师专业实践固有的要素。教师是反思性的道德能动者,通过反思来探究道德现象、理解道德实践,进而建构专业道德。实践中的教师专业道德建构具有情境性、主观性、张力性等特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