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1)
2023(3717)
2022(2838)
2021(2467)
2020(1994)
2019(4325)
2018(4587)
2017(7641)
2016(4689)
2015(5440)
2014(5798)
2013(5153)
2012(4775)
2011(4364)
2010(4378)
2009(3987)
2008(3800)
2007(3570)
2006(3097)
2005(2830)
作者
(13923)
(11533)
(11373)
(10902)
(7206)
(5390)
(5303)
(4581)
(4491)
(4178)
(3905)
(3894)
(3778)
(3676)
(3665)
(3471)
(3467)
(3450)
(3378)
(3200)
(3028)
(2905)
(2809)
(2758)
(2650)
(2642)
(2588)
(2531)
(2484)
(2405)
学科
(12209)
经济(12179)
管理(11431)
(8225)
(6561)
企业(6561)
中国(5304)
(5085)
(4991)
(4805)
(4647)
教育(4169)
理论(4119)
(3825)
(3427)
银行(3414)
(3341)
业经(3321)
(3321)
金融(3314)
教学(3286)
方法(3118)
地方(3022)
农业(2900)
体制(2809)
数学(2326)
(2304)
数学方法(2246)
制度(2234)
(2234)
机构
学院(62483)
大学(61900)
研究(24032)
管理(18986)
(18810)
经济(18087)
中国(16781)
科学(15783)
理学(15723)
理学院(15474)
管理学(14972)
管理学院(14848)
(14302)
(13225)
(12522)
(12405)
师范(12248)
研究所(11453)
(11034)
中心(10856)
教育(10582)
农业(10421)
(10273)
技术(10204)
业大(10027)
师范大学(9638)
北京(9162)
(8986)
(8523)
(8112)
基金
项目(41146)
研究(32473)
科学(31675)
基金(26750)
(23811)
国家(23563)
科学基金(19049)
社会(18083)
(17617)
教育(17202)
社会科(16935)
社会科学(16933)
(15386)
编号(14645)
成果(13715)
基金项目(13233)
课题(12024)
自然(11567)
自然科(11283)
自然科学(11277)
自然科学基金(11043)
资助(10834)
(9978)
重点(9853)
(9849)
(9248)
(8879)
项目编号(8760)
(8359)
(8320)
期刊
(24300)
经济(24300)
研究(20542)
中国(19269)
教育(19114)
学报(12656)
(12651)
科学(9946)
大学(9324)
学学(8544)
(8459)
农业(8448)
管理(7505)
技术(6771)
职业(5535)
(5444)
金融(5444)
业经(4454)
(4208)
(3889)
经济研究(3744)
(3736)
论坛(3736)
财经(3716)
业大(3711)
图书(3624)
技术教育(3412)
职业技术(3412)
职业技术教育(3412)
(3278)
共检索到103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漆涛   张永琴   田敬峰  
教师与教研员缘何联结是揭示中国教研组织特色、运作机制和建构中国教研理论话语体系的关键论题。本文依托“全国基础教育教研工作调研”数据库,从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入手,分析教师与教研员得以联合的缘由,探索教研共同体的生成与运作逻辑。借鉴扎根理论,研究发现教师与教研员的联合主要源于共同愿景、组织结构、制度体系、合作文化的交互影响,使其从分散群体逐渐稳固并通过多重纽带强化社会联结,形成了自上而下的科层化团状教研结构。中国教研共同体在内涵特质上表现为三个方面:从群体到类共同体再到共同体的特征表达;中国语境下的共同善与教师构成性自我生成;科层化和圈层化结合的多重共同体与冲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赵敏  蔺海沣  
基于教育生态学中共生理论系统审视当下我国中小学校本教研实践发现,共存样态下的校本教研实践面临共生单元中教师角色的迷失,共生关系中教研模式的固化,共生环境中文化生态的漠视等生态之殇。建构共生的校本教研共同体,理应在共生单元中,重塑教研专业权威和回归教师专业自我;在共生关系中,建构教研伙伴关系和增进教师交往理性;在共生环境中,夯实教研文化根基和改进教师心智模式。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柏朝莲  
看了安徽省安庆市迎江区新洲中学江潮老师的《乡村教师的"十盼"与"十怕"》一文,对我感触很深。从这篇文章中可以明显看出,广大一线教师对教研员这一特殊的角色判断,也集中反映了教师对教研员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两极行为特征的看法。一方面,一线教师期盼着教研员能够回归角色的本质,真正担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罗生全  孟宪云  
运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相结合的混合设计理路,对教研员胜任力的内在结构进行探讨与建构。通过对38名教研员行为事件访谈形成的文本材料和1 271名教研员量表施测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教研员胜任力是由专业知识、课程建设、教学发展、科学研究、组织领导和专业品质构成的动态交互作用的六维模型,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与此同时,对教研员胜任力维度内涵、逻辑关系及预测自我效能感作用的发生机制等基本理论关系的学理梳理,有助于深化把握教研员胜任力的内在结构。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关晓明  蒋国珍  
开展网上教研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研究从北京市西城教育研修网网上教研活动的现状和问题入手,以远程教育理论为指导,采用合作行动研究模式,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逐步改善网上教研活动。研究表明,开展教研员引领的网上教研活动有助于转变教师行为,增强教师参与网络教研的广度和深度。教研员应从主题、时间、要求、资源和话题五方面精心设计活动,吸引教师参与,并提供及时恰当的反馈,维持教师的参与动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乔雪峰  黎万红  
课程资源关乎教师共同体的持续发展,影响到教师教学的成效。本研究从实践共同体视角切入,剖析校本教研中课程资源开发利用过程,探讨在实践中教师课程意识的转变。研究所见,校本教研中教师群体按照工具性合作的模式协作开发课程实施资源。共同体注重通用性成果产出,按照社会再生产的模式加以推广。教师操作性技能取得迅速提升的同时,其专业视野和判断则受到一定限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平  
我校于2007年9月开展"教师实践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这是我校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结合我校情,运用"实践共同体"的理论,促进校本层面上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项尝试与创新。在这一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我校聚焦"基于共同体文化的教研组建设",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蒋福超  刘正伟  
当前教研组体现出明显的事务化和形式化倾向,需要进行深入变革,专业学习共同体相关理念与实践可为其变革提供支持与示范。专业学习共同体视角下的教研组将促进学生学习作为终极目标,强调所有的成员要拥有共享的愿景、价值观并采取支持性的领导方式。本文指出可以从制度、氛围、活动形式和教师激励等方面入手构建专业学习共同体型教研组。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乐维英  
有效的研修模式一定是针对某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借助《上海市普陀区教师专业发展四年行动计划》,踏着学科带头人工作室的平台,七所学校的八位老师聚集在一起,追寻数学的起源,探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蕾  王英豪  
依托教育集团或校际联盟构建校际间教研共同体已成为区域推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措施。本文基于837名教师的调研数据,对当前校际教研共同体中教师的合作体验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教师跨校合作呈现出集体合作行动先行的局面;不同学校类型、学段及教龄的教师跨校合作体验存在差异;近三分之一的教师跨校合作体验处于"合而不作"状态,但超过两成教师的合作体验呈现出"合作共赢"的态势。分析认为,重视专业合作的内在动力机制生成、构建支持型合作共生关系、区分不同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应是未来提升校际教研共同体中教师专业合作效果的可能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戴智敏  沈兆钧  林慧  
中职教师在专业化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着理念和教法比较落后,参与企业合作深度不够,成长缺少平台、路径狭窄等瓶颈,无法适应现代职业教育从"单科独进"走向"跨界融合"的要求。突破中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困局,尝试由多个既相互独立又互相交流的"1+4+N"跨学科、跨领域教学创新团队组建"中职教师跨界融合发展共同体",通过跨时空智慧教研平台开发新形态教材与网络课程。探索跨学科教学的路径和方法,从而优化教师专业发展生态,培养具有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学科(专业)融合能力的"通师"、学生职业生涯规指导能力的"人师"。这种尝试是一条值得探索的现代职业教育改革之路。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胡艳  
从专业学习共同体的视角,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北京市中学教研组具有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和功能,但与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尚有距离。究其原因有:教研组非单纯的专业组织性质,教研组长角色的非专业性,组长缺乏专业领导者的素质,教师工作负荷过重等。因此,应改革教研组的组织定位,使之成为专业组织;提高教研组长素质,增强其专业领导力;改善教师的工作状态,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改革不公平的学校生存状态,给普通校教研组更好的生存空间。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屹  
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作为区域性的教研自组织类型,是推进区域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区域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作为促进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中各项事务的开展以及协调和维护教研各方的利益关系、制定相关的规则、开展相关的教研活动等一系列活动过程的集合。面对当前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组织的无序化、治理主体的异质化、治理动力的低效化等时代境遇,提出重塑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理念、构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体系、改革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同体治理方式方法、加强区域职业教育教研共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卢乃桂  沈伟  
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者,国家教育质量的保障者,教研员职能的转变引起了学者的关注。厘清教研员职能发展的历史脉络,有助于对教研员的职能定位做出正确判断。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已经出现了教学研究、指导职能,行使该职能者有视学、教育专家、校长、教师等。老解放区也存在与民国时期国民政府相似的辅导制度与教师联合会,但因缺教师、缺教材等因素,形成了以中心学校教师为主体的指导、研究群体。该群体受到上级行政部门的管理。1949年后,中国教育以老解放区的经验为基础,正式设立教学研究室,教研员在不同时期发展了不同的职能,但均受到行政力量的约束。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顾瑾玉  
在课程改革的推进过程中,教研员身份认同的困惑主要表现在对"我是谁""我该做什么""我的价值在哪里"这些问题的回答。究其原因,主要源于教研组织定位不明确、社会对教研员过高的角色期待、新时期教研组织的职能转变等方面,这些因素促使教研员对自身身份的认同产生了困惑。面对这些困惑及原因,我们应该认真研究、审慎对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