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034)
2022(1645)
2021(1740)
2020(1439)
2019(3064)
2018(2963)
2017(4973)
2016(3004)
2015(3788)
2014(3846)
2013(3500)
2012(3336)
2011(3167)
2010(3541)
2009(3399)
2008(3443)
2007(3496)
2006(3241)
2005(3024)
2004(2755)
作者
(9449)
(7821)
(7576)
(7514)
(5017)
(3819)
(3595)
(3104)
(2920)
(2798)
(2730)
(2642)
(2606)
(2576)
(2550)
(2339)
(2329)
(2329)
(2322)
(2261)
(2205)
(1975)
(1958)
(1883)
(1830)
(1785)
(1755)
(1736)
(1631)
(1621)
学科
(10782)
经济(10770)
教学(8499)
(7851)
理论(7449)
管理(6144)
教育(5815)
学法(5302)
教学法(5302)
(4749)
(4549)
企业(4549)
中国(3857)
学理(3562)
学理论(3562)
经济学(3010)
(2756)
方法(2597)
(2473)
思想(2318)
业经(2311)
(2217)
政治(2206)
组织(2160)
研究(2137)
(1976)
(1950)
图书(1917)
书馆(1861)
图书馆(1861)
机构
大学(54129)
学院(51837)
研究(17066)
(15776)
经济(15308)
管理(12246)
(11984)
师范(11866)
(11686)
中国(11468)
科学(11098)
教育(9577)
师范大学(9518)
(9401)
理学(9367)
(9300)
(9216)
理学院(9153)
管理学(8793)
管理学院(8668)
研究所(8184)
北京(7811)
(7624)
财经(7294)
技术(7044)
中心(6950)
职业(6601)
(6560)
(6402)
经济学(5829)
基金
项目(24312)
研究(21417)
科学(17214)
基金(14151)
教育(12951)
(11687)
国家(11524)
社会(11188)
成果(10780)
(10259)
社会科(10215)
社会科学(10210)
编号(10130)
科学基金(8859)
(8441)
课题(8375)
(7645)
基金项目(6609)
(6151)
项目编号(6136)
重点(6024)
大学(6011)
资助(5900)
规划(5663)
(5516)
(5498)
阶段(5488)
(5482)
(5442)
研究成果(5416)
期刊
(23360)
经济(23360)
研究(21202)
教育(20817)
中国(14327)
学报(10041)
(9034)
大学(7679)
科学(7075)
技术(6623)
学学(6416)
管理(6106)
财经(5868)
图书(5381)
(5329)
职业(5248)
(5179)
书馆(4226)
图书馆(4226)
(3551)
论坛(3551)
农业(3426)
技术教育(3229)
职业技术(3229)
职业技术教育(3229)
(3200)
金融(3200)
(3139)
经济研究(3117)
问题(3096)
共检索到889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广君  孙琳  
在生成论教学哲学中,教学观念中的人道主义不仅仅涉及惯常理解中的价值论立场,更重要的还在于贯穿其中的人道主义的思维向度及其认识论意义。将人道主义引入教学认识论并展开深入探讨,将进一步丰富教学认识的理论基础和内涵。教学认识论的人道主义观念,秉持促进"人"的意识觉醒的先在性,坚持人文一体观的方法论,关注反思批判基础上的自我超越,强调教学主体观、知识观、过程观等的人道主义化,以期从更基础的层面和更广阔的视野,体察、分析和解释纷繁复杂的日常教学生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晓洁  张广君  
以往的教学认识论将教学过程的本质理解为学生特殊的认识过程,具有其历史合理性与进步意义,同时也遭遇了根源于知识论哲学的基础性困境。基于当代生成论哲学尤其是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整体立场,生成论教学哲学的教学认识论——生成论教学认识论,以生成性、关系性思维为核心,扬弃进而整体重构教学认识论的方法论基础,在内涵上表现为生成性、实践性、关系性和超越性等内在规定性,在外延上展现出在教学认识、教学关系、教学职能及教学知识等方面的创新元素,从而努力地追求、参与、体现并力推当代教学认识论从知识论向生成论的整体转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广君  李敏  
在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人们关于"转变学习方式"存在着三大认识误区。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立场,学习方式的本质是学习的具体发生机制和整体的现实形态,而"转变学习方式"的实质,在普遍的意义上,是学习是否真实发生、意义是否真实生成的问题;在特殊的意义上,则是学习方式与具体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和学习主体的符合度与适切性问题。鉴于此,面向未来的当代学校学习,以促进学生学习素养的可持续发展为价值取向,基于并超越对象性、单向度的以知识内容为主的学习,协调和融通学习的多种领域类型和多维目标层次,走向反思批判、方式多元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曾瑶  张广君  
教学存在是历史性的存在。在生成论教学哲学的理论视域下,教学历史意识是关于教学存在的静态和动态时空状态的历史意识类型,主要由教学时空意识、教学关系意识、教学状态意识和教学形态意识四种意识成分构成,它们同时也构成教学历史意识的四个分析维度。教学历史意识的提出,可以引导人们思考和解释教学存在中有关教学历史性的相关理论问题,有利于确立教学实践与改革中人与文化的立场,有助于以关系论、整体论和生成论的思想实现对以往以实体论为主的研究方法论的超越,并逐渐融入教师职业人格,成就具有教学历史意识的教师。
[期刊] 求索  [作者] 李佃来  
与绝大部分政治哲学理论不同,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思想基础之一和理论落点之一,是"人道主义"。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是继承和改造霍布斯、洛克以来的近现代自然主义政治哲学的理论结晶。马克思的这一改造是在两个视点上完成的:一是他在财产权大行其道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拯救出了生存权;二是他在批判人被降格为"事物"和动物性机能的基础上,建构起了以人的自为创造本能为前提的、以实现人的彻底解放为目标的目的论。与这两种改造相对应,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包含两个层面:一是基于生存权的"人道主义";二是基于"完整的人"的"人道主义"。这两种"人道主义"不是相互对立的两个极点,而是一个既有不同侧重又密不可分的整体,总体上都是以"完整的人"为最终和最高目标的。马克思在晚年作品中很少直接使用"人道主义"这一概念,这是因为他反对抽象谈论人道主义,而主张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视野内来为"完整的人"的实现寻找现实的出路。这样的出路,只能是通过无产阶级政党领导的共产主义运动。正是在这种运动引领下并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基础上,人在得到彻底解放过程中实现了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才能真正成为"完整的人"。在今天,全面挖掘和开显马克思政治哲学中的"人道主义"意蕴,无论对于深化方兴未艾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研究,还是对于构建和发展具有思想解释力和现实涵盖性的当代中国政治哲学,都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成科  柳海民  
反思传统的教学认识论需要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方法论前提。在当前,反思教学认识论必须实现对理论的"内部困难"与"外部困难"的双向穿越,辩证地审思和超越凯洛夫教学认识论的理论逻辑与历史后果;历史性地理解两类知识在教育教学与日常生活中的不同地位;搭建历史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建构主义及后现代教育理论的对话平台;洞见当代中国学校教学基于现代性宰制的历史性境遇,以"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为新教学认识论奠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宫敬才  
经济哲学认识论思想以自发的形式肇端于亚当·斯密,由于两种经济哲学认识论倾向存在于同一思想体系而导致自相矛盾的结果。李嘉图和奈特使两种经济哲学认识论路线得以成型,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信息经济学是它们各自的后继者。前者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逻辑前提,后者则把经济哲学认识论建基于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的基础之上。以人的认识能力无限论为指导的经济学研究离现实经济生活越来越远,学院化倾向愈演愈烈;以人的认识能力有限论为指导的经济学研究则日渐显示出经济生活智慧的气象。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雪梅  
以认识论高等教育哲学为参照,反观当下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存在过分功利、"高等性"缺失等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高等职业教育不能单纯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要坚持去行政化,努力实现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融合。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易显飞  黎昔柒  
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研究对于"技术哲学"与"哲学认识论"均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意义,对现代信息技术朝着一种"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统一的方向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智力支撑。国内外学者基于信息技术哲学来探讨当代认识论的研究路向大致有三种:一是从信息技术哲学出发引申或拓展到对当代认识论问题进行探讨;二是从作为哲学元理论的认识论出发拓展到信息技术哲学的研究;三是将认识论哲学与信息技术哲学作为并列重要的理论基架"直接"研究信息技术的认识论问题。未来的研究,可进一步系统探讨中国与西方的信息技术发展史,强化信息技术哲学认识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徐小洲  王晨  
在西方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 ,认识论哲学基础和政治论哲学基础被认为是高等教育存在的两种主要的依据。本文试图通过对认识论哲学基础的历史溯源 ,主要代表人物及在现代社会面临的挑战与应答的探讨 ,揭示其内在的价值和存在的必要性及对现时社会的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德华  
大学英语教学中现在出现一系列问题,具体表现在科学主义盛行,而人文主义缺失。针对这种状况,笔者从科学人文主义角度分析,从大学英语教学自身情况和外部环境进行原因分析,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兼顾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并从教学定位、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方面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如何"走向科学的人道主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铁芳  王晖  
基于个体生命成长的视角,重新思考教学的教育性问题。教学工作乃是通过塑造个体的思想世界,帮助学生将原本狭窄的生活范围敞开为丰富、有序的生活世界。生命论的教学工作是"中介性"的,它有赖于个体生命的自我觉知和自我转换,旨在促进个体在实际生活中的自由思考与责任行动。教学基于欲望、兴趣和意志三种生命意向影响学生的生命,通过审美性教学、理智性教学和对话性教学三个历时性的阶段以及师生的生命交往,促进学生对世界的审美性描述,帮助学生养成多方面、均衡的认知和同情兴趣,形成坚定、有序的行动信念和道德性格,获得积极、开放的生命姿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本陆  
本文探讨了教学认识论的关键问题 ,即教学认识的概念 ,教学认识和教学交往的辩证关系 ,教学认识与实践活动、学生发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认为教学认识是教师领导学生认识人类文明成果并获得身心发展的特殊认识活动 ;教学中的各项交往行动都是为学生发展服务的 ,是为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经验服务的 ;教学是在实践基础上相对独立的特殊认识活动 ,学生发展是教学认识的基本目的 ,教学认识是教学活动中学生发展的具体过程和方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丽瑜  张广君  
"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对当代学校教学的理论与实践有着深远的影响。教学中的博约问题在本体论上具有基础性、本然性和普遍性,在价值论上体现出教学存在的文化意识、人本意识、开放的生活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多方面的教学价值意识。对于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理论与实践而言,合理定位博约关系,深化发展"由博返约"教学思想,有助于澄清并回归教学存在的终极关怀,从基础理论层面推动教学变革,促进学生发展,回应时代呼唤。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琼  张广君  
"因材施教"教学思想源远流长。受当代教育思潮的影响,针对"因材施教"的"时代局限",人们提出"因教而学"、"为人引学"、"因需施教"、"因材受教"、"差异教学"等发展性概念和术语对其进行补充与拓展。基于生成论教学哲学的基本立场,梳理、辨析与批判这些概念和术语,探讨各自的侧重点及与"因材施教"的诸多关系,有助于深化对"因材施教"的本真理解及其当代价值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