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9)
- 2023(14874)
- 2022(12773)
- 2021(11836)
- 2020(9711)
- 2019(22364)
- 2018(21954)
- 2017(41020)
- 2016(22811)
- 2015(26298)
- 2014(26540)
- 2013(25618)
- 2012(24299)
- 2011(21885)
- 2010(22473)
- 2009(20310)
- 2008(20235)
- 2007(18334)
- 2006(16061)
- 2005(14675)
- 学科
- 济(90905)
- 经济(90810)
- 管理(60646)
- 业(58392)
- 企(45208)
- 企业(45208)
- 方法(34648)
- 中国(30412)
- 数学(29430)
- 数学方法(29029)
- 农(29000)
- 财(27552)
- 地方(25409)
- 业经(21484)
- 农业(19595)
- 理论(18421)
- 制(18415)
- 学(18157)
- 贸(17468)
- 贸易(17456)
- 易(16846)
- 银(15723)
- 银行(15690)
- 技术(15189)
- 行(15066)
- 融(14962)
- 金融(14959)
- 教学(14834)
- 和(14671)
- 教育(14006)
- 机构
- 学院(323279)
- 大学(314103)
- 济(126256)
- 经济(123237)
- 管理(113699)
- 研究(108853)
- 理学(96147)
- 理学院(94958)
- 管理学(93049)
- 管理学院(92442)
- 中国(82190)
- 京(67483)
- 科学(67310)
- 财(63249)
- 所(56306)
- 农(53868)
- 江(52956)
- 中心(50772)
- 研究所(50269)
- 范(48035)
- 师范(47524)
- 财经(47170)
- 业大(45277)
- 北京(43167)
- 州(42635)
- 经(42498)
- 农业(41985)
- 技术(41466)
- 院(38738)
- 经济学(38699)
- 基金
- 项目(201937)
- 科学(156771)
- 研究(156478)
- 基金(138384)
- 家(118758)
- 国家(117605)
- 科学基金(99732)
- 社会(94197)
- 社会科(88993)
- 社会科学(88970)
- 省(84385)
- 教育(76485)
- 基金项目(72675)
- 划(69554)
- 编号(68396)
- 自然(61107)
- 自然科(59641)
- 自然科学(59623)
- 自然科学基金(58519)
- 成果(57027)
- 资助(56419)
- 课题(49856)
- 发(48827)
- 重点(46661)
- 部(43970)
- 创(42830)
- 年(41695)
- 性(40234)
- 项目编号(40175)
- 创新(39757)
- 期刊
- 济(150309)
- 经济(150309)
- 研究(100052)
- 中国(76855)
- 教育(57686)
- 财(51882)
- 农(50450)
- 学报(47233)
- 科学(42694)
- 管理(42488)
- 大学(35809)
- 农业(34210)
- 技术(33941)
- 学学(32947)
- 融(30521)
- 金融(30521)
- 业经(26962)
- 经济研究(24072)
- 财经(23627)
- 经(20461)
- 问题(19603)
- 职业(19120)
- 业(18275)
- 图书(16878)
- 坛(16224)
- 论坛(16224)
- 贸(15685)
- 技术经济(15517)
- 商业(15459)
- 版(14966)
共检索到503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蒋家胜
由于意识形态灌输与社会治理现实、现行教育模式与思政工作规律、高职运行体制与思政教学本位之间的矛盾,导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陷入教学实施有难度、发展空间受限制、自我效能感低等发展困境,据此提出了提升社会治理水平、改善思政教育体制、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教师使命担当等策略,提升教师内生动力,促进教师教学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利荣 刘艳平
大学研究性学习为思政课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高校思政课教师开展大学研究性学习,既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自身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在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职责是发挥课堂教学的指导作用,让大学生展开以"问题"为中心的研究性学习;同时,还要注重课内外教学相结合,切实开展丰富的实践教学活动。
关键词:
研究性学习 高校思政课 教学能力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曾小林
思政课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要渠道,近年来,各高职院校在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高度重视思政课的改革创新。然而,在部分高职院校中,由于受教师教学能力等因素的制约,思政课主渠道和主阵地的作用没能发挥,影响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为此,高职院校应推动形成思政课教师提升教学能力的内外动力,实现内外动力的互补,完成铸魂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思政课 教学能力 提升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曹勇
职业发展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兼职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路径为:一是教师层面:兼职教师应重视自身师德建设,以及坚持主动学习,促进自身专业发展。二是院校层面: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兼职教师的作用,制定行之有效的兼职教师管理制度,建立兼职教师校本培养体系。三是企业层面。企业应转变传统观念,提供必要的教学支持,加强校企合作基地建设,加强教学考核制度建设。四是政府层面。政府应积极鼓励企业参与高职教育,促进校企合作,为企业参与教学工作提供经济保障。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颖 宁晓静
为聚焦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大学英语教师除了要传授英语专业知识以外,也需在课堂中融入思政育人元素,打造课程思政格局,实现育才与育人的统一。信息化时代下,随着信息技术持续渗透教育领域,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思政实施能力受到考验。如何顺应信息化趋势不断增强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是大学英语教师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由吴白兰编著、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研究与实践》一书,立足于信息化时代对大学英语教育教学的新需求、新挑战进行了系统分析。书中,作者细致分析了信息化技术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强调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理念、环境、方式及资源等一系列要素发生了转变,这对大学英语教师的综合教学能力提出了新要求。在此基础上,作者阐述了当代大学英语教师应当具备何种专业素养、能力和技能,并着重对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构成与要求展开了介绍。该书对信息化背景下的大学英语教学要素进行了理论探究和实践指导,兼顾专业性和可操作性,对于大学英语教师各方面教学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木柳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和时代感的重要环节,需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突破从狭义的实践观范围内理解实践教学的局限,在融入"实践性内容"的前提下,开展课堂内外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明确课堂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教学和虚拟实践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思路。
关键词:
思政理论课 实践教学 内涵 路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亚男
高中思政课包含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相对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更考验思政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当前,很多高中思政课教师在实践教学中都存在一定的误区,自身实践教学能力也有限,影响了思政实践课对高中生的教育作用。对当前高中思政课教师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分析提升思政教师实践教学能力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
思政课 实践教学 教师专业发展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曹峰
工学结合模式是高职院校教学改革的主流方向,较之其他专业课程工学结合教学改革取得的明显成效,思政课在这方面相对滞后。工学结合模式强调学生对课堂和某项专业工作的主体参与,这和学生主体内在的审美诉求深度关联。高职院校思政课可以以此为契机,进行审美化教学改革,通过对工学结合的资源、过程和思政课的部分内容进行审美化的整理和转换,实现思政课教学理念的变革和教学实效的明显提升。
关键词:
工学结合 思政课 审美化 高等职业院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亚军 魏焕成 牛西武
文章阐述了国内外关于教学能力的有关研究,并在理论研究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架构体系,认为教学能力是由个体基本能力、基础教学能力、核心教学能力和拓展教学能力构成的有机整体,进而指出高职院校在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方面存在的问题,如培训方式和内容缺乏针对性,培训制度的落实力度不够,针对青年教师的激励不足,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健全。最后,积极构建了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三段四化—双向提升"机制,以期为高职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探索新途径。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媛 黄振宣
当前,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规范化不强、教学资源不足且利用率不高、方式方法单一等问题。高职院校要积极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根据学生特点和职业素养要求,探索构建以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标准化、实践教学活动组织网络化、实践教学考核方式过程化、实践教学项目成果品牌化为主要特征的高职思政课实践育人"四化模式",从而推动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提高思政课的教育教学效果。
关键词:
高职 思政理论课 实践教学 模式
[期刊]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教育研究)
[作者]
陈瑞平 陈怀锐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必须牢记“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贯彻新发展理念是新时代我国发展壮大的必由之路,全面从严治党是党永葆生机活力、走好新的赶考之路的必由之路”(以下简称“五个必由之路”),强调“这是我们在长期实践中得出的至关紧要的规律性认识,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
关键词:
高职院校思政课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秦志凯 何玉宏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职思政课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理论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融入思政课理论教学,建构系统的知识体系,为实践教学奠定基础;作为实践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促进知行有效转化,实现价值观塑造目标。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汪倩倩
项目化教学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真正实现了从"做"中"学"的学习方式。"知行转化"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问题。思想政治工作归根结底是做人的工作,以学生为本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题中之义。项目化教学是我国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方向和趋势,它以项目为载体,任务为驱动,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了知识,训练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杨超 张桂春
实践课教师是指在职业院校中从事包括实训、实习、专业技能课、毕业设计等方面职业实践课教学的教师。影响实践课教师专业发展的因素因其职业性质和劳动特点而与其它类型的教师存在差异,主要涉及个体、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教师个人是本体因素,主要包括知识、技能、动机和态度、职业精神和职业伦理以及反思能力;学校是主导因素,包括学校的组织文化与生态环境、学校人际关系和教师评价制度;社会是保障因素,涉及到教师的社会地位与角色以及管理制度。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曾青生 孙园 曾娜
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和评判思政课实效性的根本依据。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具有主体自觉性、内容现实性、师生互动性三个特征,影响高职学生思政课获得感提升的矛盾关系具体表现为教师的应然与实然矛盾、师生的对接与错位矛盾、知行的统一与隔离矛盾。文章提出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融入思政课教学,通过抓住创新"力"、把握协调"度"、培植绿色"情"、激发开放"气"、达成共享"境"五个途径促进大学生获得感的生成与提升。
关键词:
高职 思政课 五大发展理念 获得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