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06)
- 2023(4247)
- 2022(3576)
- 2021(3536)
- 2020(2684)
- 2019(6131)
- 2018(5929)
- 2017(9529)
- 2016(5934)
- 2015(7080)
- 2014(6981)
- 2013(6234)
- 2012(5671)
- 2011(5176)
- 2010(5626)
- 2009(4816)
- 2008(4852)
- 2007(4553)
- 2006(4036)
- 2005(3731)
- 学科
- 济(13936)
- 经济(13904)
- 业(13301)
- 管理(12976)
- 教学(12821)
- 企(10457)
- 企业(10457)
- 理论(10449)
- 教育(8915)
- 学法(8335)
- 教学法(8335)
- 农(6929)
- 中国(6587)
- 学理(6354)
- 学理论(6354)
- 农业(4896)
- 业经(4570)
- 学(4378)
- 方法(4146)
- 财(4101)
- 技术(3953)
- 制(3859)
- 研究(3833)
- 和(3234)
- 组织(3096)
- 地方(3000)
- 工作(2934)
- 贸(2831)
- 贸易(2826)
- 体(2814)
- 机构
- 学院(80160)
- 大学(78498)
- 研究(25133)
- 济(22374)
- 管理(22228)
- 经济(21528)
- 理学(18004)
- 理学院(17713)
- 中国(17344)
- 管理学(17114)
- 管理学院(16964)
- 范(16795)
- 京(16741)
- 师范(16607)
- 科学(15709)
- 江(14857)
- 教育(14546)
- 技术(14119)
- 职业(14012)
- 师范大学(12947)
- 所(12697)
- 财(12685)
- 州(12256)
- 中心(11569)
- 农(11454)
- 研究所(11322)
- 北京(11022)
- 职业技术(9884)
- 技术学院(9847)
- 业大(9747)
- 基金
- 项目(46658)
- 研究(41896)
- 科学(34489)
- 基金(27281)
- 教育(24924)
- 家(22785)
- 国家(22430)
- 社会(21465)
- 省(21395)
- 编号(20509)
- 社会科(19971)
- 社会科学(19966)
- 成果(18901)
- 科学基金(18289)
- 划(17324)
- 课题(16657)
- 年(15162)
- 基金项目(13651)
- 项目编号(11806)
- 重点(11522)
- 规划(11508)
- 性(11446)
- 资助(10750)
- 度(10426)
- 创(10404)
- 大学(10400)
- 研究成果(10313)
- 部(10178)
- 阶(9839)
- 段(9824)
共检索到1343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金建生
当代的能力培养反对能力获得,强调能力生成的培养机制,但传统教学能力获得论存在支撑"是什么"的概念体系混乱、"为什么"的理论解释落后、"如何得"的实践效能不高等问题。本文认为,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心理特征是一种能力,而不仅是技能。教师教学能力既是一种心理知能,也是一种行为操作,更是一种文化情境。故此,应超越以行为主义和第一代认知科学为指导的课堂教学能力培养范式,以具有4E特征、情境认知与分布式认知特点的第二代认知理论为基础建构起更符合教育情境和能力生成的教师教学能力体系。这一体系由一般教育表达能力、教学传导与转化能力、教学反馈能力共同构成一个三边关系组合的能力统合体,其能力获得的实践策略为具象案例、迭代递进、混合学习、表现性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成营 陈佑清
符号学习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符号学习的关键是获得符号的意义。获得符号意义的过程包括符号形式的分析和符号意义的建构两个方面,前者要求分析符号中的句段关系和联想关系,后者则要求把握符号、符号所指称的实际事物、人之间的关系。符号意义获得能力的培养应依据建构性、方法性原则,并结合具体教学内容进行。
关键词:
符号意义获得能力 结构分析 意义建构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张元
职业教育要取得长远发展,重在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及其培养。职业能力是与完成某项职业活动有关的肢体的和认知的动作体系、实践知识和经验的总和。根据职业能力的层级性,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分为基本能力层、专业能力层和特定能力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能力的获得包括感知、模仿、练习、内化等四个阶段,呈现的是"隐性—隐性—显性—显性—隐性"的螺旋上升模式;其培养要通过感知过程的情景化、模仿过程的标准化、练习过程的岗位化和内化过程的个性化等四个路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孙智昌
实践是一个生存论、本体论、活动论的范畴,本质上是主体和客体之间能动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过程,是一个"主—客""主—主""主—我"的关系性存在。实践能力是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表现状态及其实践活动结束时所形成的结果。学生的实践能力是一般实践能力的教育学范畴,具有奠基性、活动性、创造性、社会性、外显性和发展性等属性,其中发展性是其根本属性。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途径是其整个"生活世界"。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根本出路在于重建学生的"生活世界",而目前的重点是解决好"技术地实践"、"道德地实践"和"科学地实践"的问题。
关键词:
学生 实践能力 生活世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琼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出现了一种对系统知识依赖程度极高的"知识型实践"。与这种实践形态对应的实践能力的形成过程,主要是一种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其基本环节包括:发现并确认问题、生成问题解决方案、实施方案、监控并调整方案以最终解决问题。为促进学生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知识学习过程应同实际生活情境密切沟通,以达到知识学习与知识运用能力的双向建构。知识运用与实践的能力培养,要求教学目标的定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过程与方法的组织等,均要做出相应的变革和调整。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忠
文章在阐述教学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中存在的现实困境,并从完善培养体系、提高实践能力、激发专业发展意识、建立保障体系四方面提出相应的解决路径,以期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供借鉴。
关键词:
高职 青年教师 教学能力 培养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陈晓端 毛红芳
由于受二元对立思维定势的影响以及人们对教学论缺乏实践关怀的批评,教学论的实践"指导力"日受质问,学科建设困境渐显,教学论需要在自觉反思中完善其学科体系。教学论是从反思和批判的角度对现实教学进行本质探寻和规律揭示,并以科学的逻辑体系、共性的原理和"善"的诉求来表征历史发展的教学应然图景。其对教学实践指导的方式为非线性指导、理想性引导与批判性反思,对教学实践指导的意义所呈现的普遍性原理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主要源于教学论知识本身的限度,普遍性规律不可超脱的情境性和历史性以及教学论自身发展逻辑的超实践性。
关键词:
教学论 教学实践 教学论学科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袁建国 王琳
社会实践教学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与思想道德素养等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将社会实践教学融入到传统的理论教学,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大学生实践教育的形式较多,但在社会实践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许多问题,只有不断改进和完善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机制,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管理,才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关键词:
社会实践教学 大学生 综合素质能力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刘磊
实践能力是个体形成实践观念并顺利实施实践观念的心理和生理特征总和,是个体身心统一的能量系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应当激发他们的实践动机,帮助他们形成基于问题解决的知识结构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实践基本技能,并努力创设真实情境不断要求和指导他们解决处于他们"最近发展区"的实际问题。
关键词:
实践 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 能力培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胡建锋
目前,我国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遭遇各方面困境,具体表现为职业教育与非职业教育的选择困境、理论学习与技能训练的量度困境、人文社科与理工学科转型不同步的困境。研究认为,以体验论与建构论相结合的认识论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理论基础,而项目教学法则以反对"科目"形态为本位,提倡"学中做,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强调社会介入的教学过程,契合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应该成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要方法与路径选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沈文青 孙锐
在社会经济不断变化发展的今天,人才的标准有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但是作为应对社会挑战的基本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越发显得重要和突出。本文从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意义、培养原则和培养方法论述了其对当代大学生和高等教育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 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凤
实训教学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能力以及职业素养。近年来,随着学生数量的逐年增长,高职院校在实训教学工作中的压力也在持续加大,愈发难以保障实训教学质量。当前,高职院校实训教学面临的困境主要包括实训教学缺乏有效指导,实训室建设质量偏低;师资力度偏弱,实训团队有待完善,经费保障不力;实训教学模式亟待完善,实训教学考核方式陈旧。为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高职院校需要组建实训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升实训室的建设质量;引入"双师型"师资,构建实训团队,强化经费保障;完善实训教学模式,创新实训教学考核方式。
关键词:
应用能力 高职院校 实训教学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徐学福
根据基础信念的不同,可将学习的研究与实践分为获得与参与两种取向的模型。获得模型假定学习即获得某种实体材料的过程,参与模型假定学习即成为团体成员的过程。20世纪末期学习理论发生由获得向参与转向的原因在于,获得模型面临的认识论困境以及所产生的不良规范与价值问题。要恰当处理获得模型与参与模型的关系,须正确认识知识的迁移,不偏废一方,使二者有机互补,并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与应用某个模型。
关键词:
学习理论 获得模型 参与模型 迁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黄福艳
教师专业标准对教师实践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通过对教育实践能力的内涵、结构和意义的分析,针对师范类学生在实践能力方面存在的欠缺,提出拓展和整合教育实践课内容、实行"反思"模式的培养方式、建构"U-G-S"合作共同体、完善教育实践课程评价机制的改革策略。
关键词:
教师专业标准 师范生 教育实践能力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梁传杰 葛文胜 符策
认为当前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存在着认知偏差、价值取向偏离、与研究生培养模式衔接不够、内部制度环境制约、管理体制影响等主要问题,指出要进一步深化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需要准确、全面地认知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内涵,确立兼具研究生教育工具观和个体目标价值观的价值取向,实现与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有机衔接,完善研究生培养单位的人事、人才培养、考核与评价等内部制度体系,改革现有的中央、地方及高校内部三级研究生教育管理体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