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1266)
2022(1186)
2021(1161)
2019(1809)
2018(1779)
2017(2998)
2016(1921)
2015(2567)
2014(2687)
2013(2375)
2012(2263)
2011(2204)
2010(2496)
2009(2296)
2008(2350)
2007(2492)
2006(2342)
2005(2128)
2004(1937)
2003(2125)
作者
(6207)
(5185)
(4991)
(4851)
(3259)
(2519)
(2390)
(1960)
(1931)
(1915)
(1763)
(1745)
(1707)
(1685)
(1634)
(1598)
(1537)
(1483)
(1481)
(1451)
(1432)
(1299)
(1286)
(1273)
(1220)
(1169)
(1164)
(1146)
(1086)
(1068)
学科
教学(7906)
(6174)
经济(6167)
理论(5589)
管理(5224)
学法(4943)
教学法(4943)
教育(3710)
(3696)
(3523)
企业(3523)
学理(3220)
学理论(3220)
(2701)
(2378)
中国(2192)
组织(1922)
业经(1710)
(1699)
方法(1645)
计算(1632)
算机(1606)
计算机(1606)
(1604)
机化(1590)
计算机化(1590)
环境(1577)
(1467)
(1414)
资源(1398)
机构
学院(35374)
大学(35188)
研究(9860)
(9793)
经济(9458)
(8297)
师范(8198)
管理(7985)
(7521)
中国(6598)
教育(6551)
(6503)
科学(6497)
师范大学(6362)
(6308)
理学(6113)
理学院(5982)
管理学(5695)
职业(5632)
管理学院(5618)
(5553)
技术(5425)
(5327)
北京(5048)
财经(4894)
研究所(4676)
(4615)
(4235)
中心(4212)
技术学院(3977)
基金
项目(15870)
研究(14841)
科学(10943)
教育(9375)
基金(8345)
(7471)
成果(7447)
编号(7335)
社会(6914)
(6590)
国家(6480)
社会科(6414)
社会科学(6411)
课题(6379)
(5858)
(5773)
科学基金(5075)
教学(4815)
(4275)
规划(4182)
项目编号(4171)
大学(4077)
基金项目(4044)
重点(3909)
(3907)
(3901)
阶段(3894)
(3851)
研究成果(3825)
(3619)
期刊
教育(16154)
(14890)
经济(14890)
研究(14477)
中国(10318)
(6338)
学报(5828)
技术(5689)
大学(4768)
职业(4497)
管理(4339)
科学(4188)
财经(4109)
学学(3986)
(3622)
(3021)
图书(2880)
技术教育(2767)
职业技术(2767)
职业技术教育(2767)
(2586)
论坛(2586)
书馆(2378)
图书馆(2378)
(2250)
金融(2250)
成人(2201)
成人教育(2201)
问题(2154)
高等(2117)
共检索到59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光陆  
新课程改革要求从新的视角看待教与学之关系。与传统的线性教学观不同,从复杂性理论的视角看,教与学之间是一个持续循环的过程。这一循环过程体现在不同的层面上,从本质上讲就是师生的相互理解。其结果就必然导致师生角色的不断转换,即师生关系动态化和教师权威关系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共  
刘尚希同志的《收入分配循环论》一书已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项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际价值,并具有开拓性的科研成果.就该书本身,我想发表以下几点看法.第一,自社会主义公有制建立以后,公有制下的分配问题始终是经济理论的中心问题,也是实践中未能解决好的一个难题.对传统体制下统收统支的不尽人意,人们已有共识,但从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企业分配体制为什么变动频繁,企业之间为什么出现"苦乐不均"或"鞭打快牛",收入分配为什么向企业和个人倾斜又很难矫正,价格改革为什么如此步履维艰,等等,这些都是现实中需要回答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前人也曾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过分析,而作者却另辟蹊...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吕林海  
从设计的视角探究教学设计的内涵与特点,一直不被教学设计研究者所重视,这一现象到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有所改观。在借鉴建筑学、工程学等设计学科一般特征的基础上,洞悉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内涵,构成了如乔纳森、罗兰德等一些著名学者的基本研究思路。本文在跟踪与梳理国际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教学设计的设计定位及其决策循环特征进行了分析与解读,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构建基础。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李国秋  吕斌  
情报循环是美欧国家战略情报和军事情报界广泛使用的标准情报流程,但国内外情报学界对情报循环的理论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分析了情报循环的起源时间、地点和发展线索;论述了情报循环的理论基础和贡献;讨论了情报循环的不足和改进方向;最后给出了修订的情报循环模型。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冯之浚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面对当前环境污染、生态失调、能源短缺等问题的严重困扰,我们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树立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承伟  郭一蓉  刘凡儒  
基于信息的哲学范畴,文章论述了知识的信息本质,提出了"存—转—用—造—存"(STACS)知识循环模型。知识创新本质上是知识转换,没有超越人类的知识集;知识创造丰富发展了人类知识集。按照STACS模型,构想了未来智慧教育的模式。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И.魯特科夫斯基  徐士珍  閻海观  馮兴祥  
内陆水分循环问题在苏联具有非常重大的实际意义。伟大的斯大林改造自然计划的实现,本质上改变了草原区和森林草原区的自然界。原来在春季自由流进河流、并随河流流入海洋的融水和雨水,将大部分保存在田地、森林地带、最近栽植成片的森林和水库中。当夏季空气的温度高而相对湿度低时,绝大部分的水分都通过蒸腾作用消耗在蒸发上去了。谁都承认,借土壤改良的各措施可以提高耕地的收获量,是无可置疑的。然而这样便发生一个问题:蒸发量的增加会不会影响干旱草原区和森林草原区降水量的增加呢?换句话说,人类在广大的地区上改变地表时能不能把气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余文森  
有效教学是对教学的基本要求,优质教学是追求的目标,新课程呼唤优质教学。优质教学坚持三维目标整合的整体发展观,秉承注重思维过程、生活经验、开放建构和整体联系的知识观,倡导主动性、交往性、创新性和体验性学习的学习观,要求教师由传授者走向促进者,由拥有知识到拥有智慧。优质教学的核心是学生的优质发展,而促进学生的优质发展则需要优质的知识、优质的学习和优质的教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子敬生 ,陈耀甲  
一、血液的循环和经济的循环可以说经济是“有生命的东西”。经济社会的形成和发展,如同人体的诞生、发育、成长一样,我们的身体摄取面包、肉、蔬菜等食物而造出血液,血液从心脏出发,把养料和氧气上送至头脑,下送至胃、肠等消化器官。被吸走了氧气等的血液通过静脉再流入肺部净化后,又流回心脏,再重复和刚才同样的循环。现今把这种血液的流动叫做“血液循环”。通过这种循环,人体遂能发育成长。若这种血液循环发生了阻碍,人就或者发生动脉硬化,或者因中风而半身不遂。“血液循环”真如神仙造赐一般的神秘,这种循环一旦停止,唯有待毙而已。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朝臣  鲍步云  
传统经济学的节约观是源于“时间就是金钱”的活劳动节约观,最大限度地生产使用价值,已导致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资源浪费和破坏的趋势。因此、必须从理论上明确节约的本质,角度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树立循环经济的节约观,实施本源性节约,切实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作为节约的最终使命。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旭东  花文凤  
教学现象中蕴含着教学的本质,准确地解释教学现象、解决疑难是教学论的基本功能。教学的情境性和生成性决定了教学论是直面教学实践的学科,它生成于疑难教学情境中。以往的教学论研究祛时间性、祛情境性,把教学现场仅仅作为获取数据和资料的对象,带来了理论脱离实践的后果。教学论不能以知识为目的,教学论研究者是以行动为策略解决教学问题者。因此,行动的教学论研究者是有家国情怀的知识分子,具有强大的实践能力,其学术人格是宽容而不是偏激批判的,有能力通过行动挖掘并彰显教学的内在特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熊川武  
反思性教学既是一种教学理论 ,也是教学主体借助行动研究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和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问题 ,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 ,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 ,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立足教学实际创造性地解决问题 ,通过“两个学会”加速师生共同发展 ,在探索中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其主要特征。反思性教学追求的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主要通过如下途径实现 :一是坚持主体性与主体间性的统一 ,追求更高层次的教学主体合理性 ;二是提高教学目的的合规律性水平 ,增强教学目的实现的有效性 ;三是使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 ,发展教学工具合理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田慧生  
教学环境论是综合运用教学论、环境心理学、教育技术学、教育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等学科的原理与方法,研究教学环境对教学过程的干预和影响,探讨教学环境诸因素对学生身心发展的综合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以及研究教学环境的评价、设计、调控和优化等问题的一个跨学科研究领域。这一研究领域兴起的时间虽然不长,但其研究成果已开始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那么,这一研究是如何形成的?它的研究内容是什么?其研究意义何在?本文试图对这些问题作些初步的探讨。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程广文  
教学理论受科学范式的影响,出现科学化倾向,致使教学方法在理论体系中具有突出地位,因为它是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的中介。就其哲学意义而言,教学方法具有技术性,表征技术性的是它的目的性和程序性。科学化的教学理论意欲通过教学方法来"操作"教学过程,让方法的程序性来保证方法的目的性。但是,教学方法在教学活动中具有内在性悖论和外在性悖论。教学方法的实践境遇也确证了两悖论的存在。内在性悖论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试图通过"程序"来培养人,而人无法靠"程序"来培养;外在性悖论主要表现在教学方法作为实践的技术,其面对的工作对象则是一种复杂系统,而教学方法属于"简单化的范式",难以应对复杂性对象。因此,从复杂性角度看,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