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53)
2023(2008)
2022(1778)
2021(1814)
2020(1390)
2019(3328)
2018(2936)
2017(4742)
2016(2700)
2015(3258)
2014(3221)
2013(2829)
2012(2607)
2011(2326)
2010(2421)
2009(2097)
2008(2008)
2007(1758)
2006(1600)
2005(1425)
作者
(6785)
(5715)
(5472)
(5341)
(3426)
(2636)
(2623)
(2170)
(2016)
(1993)
(1922)
(1870)
(1842)
(1681)
(1678)
(1655)
(1631)
(1563)
(1552)
(1521)
(1391)
(1387)
(1368)
(1341)
(1336)
(1240)
(1230)
(1226)
(1159)
(1145)
学科
教学(7918)
(6943)
经济(6920)
(5276)
学法(4960)
教学法(4960)
理论(4151)
管理(4033)
(3977)
学理(3223)
学理论(3223)
教育(3092)
农业(3023)
中国(2842)
(2812)
企业(2812)
(2237)
贸易(2236)
方法(2231)
(2202)
收入(2127)
数学(1996)
组织(1890)
数学方法(1856)
(1810)
世界(1751)
分配(1716)
计算(1662)
算机(1638)
计算机(1638)
机构
学院(35513)
大学(34178)
研究(11450)
(10908)
经济(10552)
管理(9399)
理学(8096)
中国(8084)
理学院(7939)
(7861)
师范(7755)
管理学(7492)
管理学院(7422)
(7119)
科学(6836)
教育(6784)
师范大学(6155)
职业(6003)
技术(5863)
(5629)
中心(5627)
(5469)
(5216)
研究所(5050)
北京(4856)
(4625)
(4552)
职业技术(4217)
技术学院(4168)
财经(4116)
基金
项目(21521)
研究(18910)
科学(15791)
基金(13016)
教育(11425)
(10846)
国家(10672)
社会(10010)
社会科(9317)
社会科学(9315)
(9252)
编号(9039)
科学基金(8953)
成果(8086)
(7499)
课题(7235)
(6889)
基金项目(6558)
资助(5496)
大学(5269)
(5218)
重点(5118)
项目编号(5087)
规划(5068)
教学(5004)
自然(4895)
自然科(4777)
自然科学(4777)
(4700)
(4694)
期刊
教育(16227)
(13547)
经济(13547)
研究(12488)
中国(11532)
技术(5554)
(4930)
职业(4831)
管理(4457)
学报(4311)
(4109)
大学(3957)
科学(3908)
农业(3517)
学学(3209)
技术教育(2978)
职业技术(2978)
职业技术教育(2978)
(2746)
金融(2746)
世界(2369)
(2231)
论坛(2231)
经济研究(2224)
业经(2112)
高等(2108)
成人(2081)
成人教育(2081)
财经(2070)
(2014)
共检索到5822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罗儒国  
"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目前教学论研究的重要议题,然而它存在着一些理论困境,容易引起人们的误读、误判,甚至误用。"教学回归生活世界"的根本旨趣不是要回到"日常生活世界",而是要使教学活动从"异化状态"走向"本真状态",使其成为促成生命发展与完善、实现生命价值与意义、体验幸福与创造幸福的自由自觉的生活过程。本真教学活动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否定之否定的渐进过程。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郭华  
回归生活世界是当下教学论的热点话题。本文分析了教学"回归生活世界"主张的诉求及其所带来的种种难题与困境。本文提出,要想切实解决中国的教学问题,不能依赖于教学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而只能通过不断提高教学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科学化水平来实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陈碧芬  张维忠  唐恒钧  
"数学教学回归生活"是课程改革的重要理念。利用综合定性研究的方法,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发现:在课程改革启动后,数学教育界对此保持了较高的关注度,但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探究,其中"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是急需研究的问题。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基础,探讨了"数学教学回归生活"的内涵及其实施途径等问题。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靳玉乐  黄黎明  
在文化本体思维方式的转向中,教学回归生活既有教学立足当下的理想性寻求,也有教学指向社会的批判性诉求,还有教学关注学生的个体性提升。教学回归生活所孕育的教学的理想性、批判性和个体性统一的文化特性,呼唤、蕴涵了教学作为学生学习生命存在及其展开的文化本体存在。这种文化本体存在通过课堂知识教学作为内容、形式、价值的连续统一体得到了建构,学生的生命意义得以体现,精神世界得以丰富。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郭元祥  
"生活世界"概念引入教学理论的教学意蕴在于确立人本意识和生命意识,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动态发展。"教学回归生活世界"是一种教学理念,是指突显教学过程的生成性,重视教学过程的发展性,崇尚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民主、崇尚主体性,崇尚整舍方法论。教学回归生活世界并不否认科学知识教学,而是反对"为科学而科学,为知识而知识"的倾向。教学问题的复杂性决定了教学理论的多样性,教学论研究要更新思维方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斌  
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教育面临的现代性困境实质上是教育对生活世界的遗忘。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成为可能。构建合理的教育价值观,积极开展生命教育,大力倡导生活教育和不断加强人文教育,是教育回归生活世界的实现途径。教育回归生活世界本身也存在着一定的限度与困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宋风  
今年高考,北京市对有关各项考试招生进行调整。其中语文将60分的作文分为一大一小两道试题,全面考查学生写作能力。(据《新京报》报道)一个小小的"微写作",占据的分值也许不是太高,可是,当这种教育评价成为高考作文的重要内容时,仍然释放出了诸多积极意义。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万里鹏  
文章论述了图书馆在社会技术进步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境,提出了技术应用向图书馆价值的回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康永久  
现代教育学的危机,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它还不够科学的问题,而在于其把自身确立为教育学的唯一形式。学校教育就长期被这种教育学所控制,并因此而排斥其他形式的教育学。而这一切,又都根植于现代教育教学与个人魅力、共享知识和共同体情境的剥离之中。但现代教育学依然不能阻挡其他形式的教育学发声,现代社会也不单纯只有这一种教育学。对现代教育而言,迫切需要的是重新认识这几种并存的教育学之间的内在关联。通过将教育情境更加教育学化,而不是使教育学更多地成为个人的知识压力,完全可以为生活世界中的民间教育学提供一片广阔的制度空间。教育者和学习者的命运都将因此而重建。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张淑燕  赵继伦  
情感教育不仅是促进人的智力发育的一种手段,而且是以促进人自身的和谐发展及生活幸福为目的教育活动。要实现这一价值,情感教育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本文在分析情感教育为何要回归生活世界和回归怎样的生活世界基础上,进一步阐释了回归生活世界的情感教育的内涵和价值取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康钊  
生活世界是鲜活而富有生命意义的,为道德教育所必需。原初的道德教育是与生活融为一体的,但后来随着社会不断发展,道德教育偏离发展轨道而逐渐脱离生活世界。道德教育只有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才能体现道德教育的真谛。因此,教育工作者应注重道德教育向现实生活世界回归。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袁顶国  朱德全  
课程论回归生活世界,旨在唤醒课程论对课程生活世界的遗忘与失落,修复课程论的多重疏离及反思课程论自身存在的合法性危机。就课程论学科建设而言,课程论要回归的生活世界不是一个具体所指的世界,而是一种把握与研究课程的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即主体间关系的思维方式。它将导致课程论在理论视野、研究主题、知识基础、研究方法和理论形态等方面的变革。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胜军  
依据对"生活世界"真实内涵的解析,职业教育回归"生活世界"可以在"观念"和"实体"两个层面,通过如下三种方式得以实现:一是转变职业教育的思维方式,实现职业教育理念回归"生活世界";二是突显职业教育课程的职业性,实现职业教育课程回归"生活世界";三是强化职业教育教学的实践性,实现职业教育教学回归"生活世界"。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课堂志研究是教学研究者深入到研究对象之中,直面研究的现象,搜集第一手的研究资料,全面描述课堂中的课程实施与教学活动的现象,或探究其发展规律,或进行合理的解释与说明,进而将自己的发现和体验用一种较微观的整体描述方法进行归纳和分析的研究方法。课堂志研究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它是质性的研究、直观的研究、描述性的研究和微观的研究等几个方面。课堂志研究的一般过程包括研究对象的确定、课堂参与观察、撰写课堂志三个主要环节。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宋佳  黎万红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问责制逐步走向制度化,以实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和质量提高。在英美澳三国高等教育问责政策设计和实践过程中,大学教师认为这种外部问责对大学自主和学术自由形成了一定限制,其指标设计影响了大学行为,教育伦理与道德向度对大学影响渐趋微弱。学术人员呼吁回归与重构以专家监督、同行评估和内部控制为特征的专业问责,但这种专业问责面临着新公共管理、大学财政和全球竞争等因素的现实挑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