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713)
- 2023(6938)
- 2022(5721)
- 2021(5574)
- 2020(4378)
- 2019(10020)
- 2018(10010)
- 2017(16626)
- 2016(10527)
- 2015(11990)
- 2014(12331)
- 2013(11384)
- 2012(11230)
- 2011(10521)
- 2010(11269)
- 2009(10302)
- 2008(10713)
- 2007(10011)
- 2006(9247)
- 2005(8718)
- 学科
- 济(38511)
- 经济(38463)
- 管理(22972)
- 教育(21089)
- 业(18044)
- 中国(17413)
- 企(14764)
- 企业(14764)
- 学(14194)
- 方法(13074)
- 理论(11996)
- 地方(11820)
- 数学(10064)
- 数学方法(9787)
- 农(9452)
- 教学(7920)
- 财(7770)
- 业经(7643)
- 地方经济(7529)
- 发(7287)
- 和(7050)
- 制(6875)
- 农业(6260)
- 融(6145)
- 金融(6143)
- 贸(5969)
- 贸易(5962)
- 发展(5939)
- 展(5815)
- 易(5681)
- 机构
- 大学(161871)
- 学院(153763)
- 研究(61427)
- 济(49838)
- 经济(48318)
- 管理(45519)
- 科学(40026)
- 中国(39757)
- 理学(37866)
- 京(37621)
- 理学院(37115)
- 管理学(35947)
- 管理学院(35627)
- 范(34964)
- 师范(34763)
- 教育(33289)
- 所(32704)
- 研究所(29781)
- 师范大学(28711)
- 江(27025)
- 中心(25624)
- 财(25533)
- 北京(24788)
- 农(24240)
- 院(21658)
- 州(21394)
- 技术(20608)
- 业大(20441)
- 财经(19749)
- 农业(18972)
- 基金
- 项目(93000)
- 科学(74028)
- 研究(73897)
- 基金(63046)
- 家(55415)
- 国家(54779)
- 科学基金(44706)
- 社会(43481)
- 教育(41959)
- 社会科(40675)
- 社会科学(40662)
- 省(37287)
- 划(34222)
- 编号(32549)
- 基金项目(31803)
- 成果(31268)
- 自然(26978)
- 课题(26662)
- 自然科(26316)
- 自然科学(26305)
- 自然科学基金(25795)
- 资助(25292)
- 重点(23451)
- 年(22255)
- 发(21860)
- 部(21780)
- 规划(19833)
- 性(19268)
- 项目编号(19213)
- 教育部(18789)
共检索到2556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巍卓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伴随着德意志帝国的危机与精神科学的兴起,以斯普兰格为代表的德国知识分子重新全面地发现了洪堡的思想遗产。本文从精神科学的问题意识与理论视域出发,探讨了洪堡教育思想体系的人性论基础及其内在结构。洪堡学说的核心是个体的自由,它既意味着单个人的全面发展,也意味着民族实现其个性。洪堡对人性论做出双重规定,进而以此为起点,通过"教化",探索将个人自由、民族个性与世界主义有机地交融到一起的思想道路。
关键词:
精神科学 个性 民族 教化 自由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朱新卓
人生而蕴含灵性的潜能,随着人在社会生活中的正常成长、接受教育和自觉努力,灵性的潜能就会在不同人的心里不同程度地发育、生长。人性灵指人拥有丰富、微妙、敏感的精神状态,这体现在四个方面:灵动的意识生成独立的认识和体验,主动的意向形成能动的存在趋向,健全的自我促成自为、生成的生命形态,敞开的灵明引导超越的精神向度。教育应以性灵说为人性论,以发展人性为任务,通过和谐并进、相得益彰地发展人的知情意,促进灵性的充分敞开,促成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人性 灵 知 情 意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肖迎春 高兆明
福山在关于自由民主制确立与演进的思考中有基于人性论的论证。他认为追求"承认"的人性根据与现代科学技术是现代自由民主制演进的动力机制。福山基于"承认"的相关人性论论证思想经历两个阶段。他在早先认为现代科学技术导致社会趋向同质化、进而为自由民主制确立奠定基础,其后则进一步发现以基因修饰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学技术有导致社会异质化、进而终结自由民主制本身的可能。福山的这一思想深刻揭示了现代科技对人性、社会政治秩序的内在影响。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荷花
作为教育基础的人性论多是对抽象人性的研究,对具体人性之复杂多样性、整体性、动态生成性、历史文化性关照不够,存在对教育场域适应的局限。从具体个体人性发展变化的过程角度看,人性是人以先天的遗传和发育为基础,在人生实践历程中经环境影响与自我选择而生成和发展的内在特性。它包含习性、秉性、共性、天性、自性,它们相辅相成又相互制约的变化,构成了人性动态发展的图景。这种人性认识能适切地阐释教育场域的人性问题,推动我们审慎思考教育理论与实践。尤其是深刻理解:教育的核心意义是促进人性发展与完满;教育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人性多样发展的人;教育的关键是启发自觉、培养学生自我完善的能力;人性化教育是提升人性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
人性 人性论 “五性”人性论 人性化教育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苏扬
本文比较了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和德国教育家洪堡的“完人”教育思想的异同,认为“完人”教育思想具有价值永恒性,它的某些方面可以为我们所借签,并可丰富我们的素质教育理论。
关键词:
“完人” 小原国芳 洪堡 教育思想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关键词:
人文主义 精神科学 趣味 审美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朱光亚
伽达默尔将趣味作为人文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并借助其追求艺术经验里的真理问题,这是与西方哲学的传统分不开的。实际上,趣味概念之所以能够作为真理问题缘自于其精神科学的意义,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通过趣味概念考察真理问题扩大到精神科学里的理解问题。在精神科学的意义上,休谟将趣味看作人性的延伸,包含情感和理智,情感使趣味具有了创造意义,在理智的指引下成为一种认识能力。然而,休谟的趣味理论面临着无穷倒退和循环论的指责,趣味的标准问题最终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康德将趣味的标准问题诉诸于共通感,在伽达默尔看来,共通感是教化普遍本质的表达,而趣味是建基于共通感之上的先验的审美判断。相对于休谟而言,康德虽然解决了趣味的标准问题,却用无限提升的主观性压抑了客观性,使趣味失去了认识论意义。
关键词:
人文主义 精神科学 趣味 审美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杨建朝 易连云
教育自由的探讨过往多局限于政治哲学、社会哲学的立场,从而使教育自由的概念单向度、片面化,割裂了自由的完整性。在教育自由观的建构上,应该从教育使人成为"人"的本真诉求出发,扬弃政治哲学"干涉最小"和"障碍最少"的单一化思维,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从成"人"立场出发来对教育自由的认识论维度进行内涵分析。这对完整、准确地理解教育自由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教育自由 认识论 成“人”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彭正梅
德国精神科学教育学把教育关系视为一种情感性的"爱恋"关系。尽管这一理解受到了经验教育学和批判教育学的批判,但是,它所体现的教育之爱以及理解性认知,对于当代教育弊端仍具有一种救赎性的意义。
关键词:
教育关系 教育之爱 理解性认知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谷菲菲
威廉·冯·洪堡深受启蒙思想以及德国古典哲学思想的影响,在其担任普鲁士的教育大臣,推行高等教育改革中,提出"由科学达至修养",将科学与修养作为大学的职能。他认为,大学中科学与修养二者都是大学的目的而非手段,他们相互联系且密不可分。科学因其自身独立的价值而在大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科学自身的属性决定了它天然适于修养的进行,真正的人才培养只有在发展动态意义上的科学的过程中才能实现。又因为在大学中追求科学研究,探究科学的广博,最终是为了实现个体的精神和道德修养,所以,修养的职能是大学的主要职能,科学的职能则是大学的次要职能。科学与修养的实现都要依靠受教育者个体的内在力量才能完成。洪堡关于大学职能的...
关键词:
大学职能 科学 修养 个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伦坤
从本源上讲,公司社会责任源于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本文从分析人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出发,认为公司也具有人性构造。公司社会责任的制度设计应立足于公司经营者的经济人与社会人属性的辩证统一关系,着力于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揭开法人的经济人面纱,将社会责任加到公司背后的自然人身上。
关键词:
公司 社会责任 人性 制度 解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李晶
"什么是教育"和"教育是什么"反映出我们对教育存在着应然与实然两重判断,其根源在于教育活动要兼顾理想与现实、事实与价值。教育异化体现出人们教育认识中事实(实然)与价值(应然)的对立。从认识论视域思考教育异化有助于合理定位教育功能,缓解教育价值冲突,进而消解"教育异化"。
关键词:
认识论 教育异化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陈洪捷
关于所谓"洪堡神话"的讨论,提出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即如何理解和分析洪堡的大学理念的现实影响,从更宏观的层次看,这是涉及如何理解观念与制度和行为的关系的问题。本文主要针对"洪堡神话"的基本观点,尝试分析洪堡的大学理念对十九世纪德国大学理念的影响以及影响的机制,提出了理解观念与现实关系的"复印机"思维和"扳道工"思维,认为应当用动态的眼光来分析洪堡大学理念的实际影响。
关键词:
洪堡 洪堡神话 德国大学理念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张乐
在系谱学的视角下,本文使用话语分析的方法重构了"洪堡的大学观念"这一特定研究母题在德语学术语境中的话语建构过程。作为拥有强大学术生产力的论题,它诞生于德意志帝国与魏玛共和国时期有关"洪堡教育观念"的诠释学研究,形塑于联邦德国的高等教育政策论争之中,并为当代的"洪堡神话"系列研究所质疑和批判。借由对其话语形式和知识秩序流变与特征的细致分析,本文尝试以呈现一部有关洪堡的"神圣观念演化史"的方式,从史学史的维度批判一种具有元史学特征和超历史意义、作为"绝对知识"的"洪堡大学观念",继而使洪堡教育思想在新视角和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