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6)
2023(14730)
2022(12731)
2021(12318)
2020(10027)
2019(23063)
2018(23451)
2017(43940)
2016(24805)
2015(28218)
2014(28393)
2013(27238)
2012(24941)
2011(22597)
2010(23022)
2009(20835)
2008(19965)
2007(17678)
2006(15678)
2005(13850)
作者
(68387)
(56202)
(55916)
(53364)
(35548)
(26861)
(25748)
(22120)
(21450)
(20188)
(19091)
(18635)
(17599)
(17580)
(17552)
(17170)
(17044)
(16694)
(16264)
(15963)
(14085)
(13946)
(13415)
(12809)
(12797)
(12725)
(12536)
(12458)
(11240)
(11106)
学科
(89130)
经济(89026)
管理(63352)
(58160)
(46098)
企业(46098)
方法(40192)
数学(35170)
数学方法(34711)
中国(31253)
(25700)
教育(24324)
(21191)
(20187)
地方(19907)
理论(19771)
业经(19142)
农业(17106)
(16857)
(16760)
贸易(16749)
(16275)
教学(16082)
(14720)
(14388)
银行(14351)
技术(14314)
环境(14066)
(13744)
(13176)
机构
大学(341739)
学院(339620)
管理(127353)
(125712)
经济(122586)
研究(112482)
理学(110055)
理学院(108709)
管理学(106630)
管理学院(105989)
中国(79827)
(74298)
科学(69769)
(59004)
(56049)
(55321)
师范(54887)
研究所(50941)
(50605)
中心(50307)
(48213)
北京(48115)
财经(47380)
业大(47097)
师范大学(44599)
(42886)
教育(42342)
(41579)
(40948)
技术(40495)
基金
项目(225545)
科学(176982)
研究(174221)
基金(158004)
(135725)
国家(134439)
科学基金(114628)
社会(104987)
社会科(99099)
社会科学(99077)
(89934)
教育(87168)
基金项目(83650)
(76787)
编号(75530)
自然(72495)
自然科(70700)
自然科学(70684)
自然科学基金(69350)
资助(64905)
成果(63779)
课题(54446)
重点(51546)
(50743)
(49104)
(46657)
项目编号(46068)
(45257)
教育部(44087)
大学(43452)
期刊
(138371)
经济(138371)
研究(108983)
教育(72899)
中国(72484)
学报(49016)
管理(46405)
科学(45521)
(43543)
(42274)
大学(38094)
技术(34858)
学学(34108)
农业(30930)
(26991)
金融(26991)
业经(23899)
财经(22349)
经济研究(22083)
图书(19516)
职业(19516)
(19058)
问题(18153)
理论(16696)
(15483)
论坛(15483)
实践(15411)
(15411)
(15188)
(15106)
共检索到503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娜  仇志伟  胡俊苗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教劳结合角度分析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问题,对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理念认知偏差、教育实践浅显化、脑力及体力劳动相分离等现象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家、校、政府劳动教育协同体系、科学设计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路径,以期最终达到教劳结合思想在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周娜  仇志伟  胡俊苗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促进人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终极目标实现的重要途径。从教劳结合角度分析青少年的劳动教育问题,对目前劳动教育中存在的理念认知偏差、教育实践浅显化、脑力及体力劳动相分离等现象进行探讨,提出构建完善的家、校、政府劳动教育协同体系、科学设计不同学段青少年的劳动教育形式和内容等路径,以期最终达到教劳结合思想在我国青少年劳动教育教学中的贯彻落实。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赵荣辉  
劳动教育的精神怎样才能完全地贯彻到现实的教育实践,从而促进儿童全面地发展,进而显现劳动教育的价值,这涉及到劳动教育实践取向的问题。劳动教育在实践过程中应当以"遵循儿童内在的自然,挖掘自然界的教育资源;尊重儿童的精神生活,深入广阔的社会生活;依托国家共同体,走向教育共同体"为取向。只有这样,合乎理性、合乎道德的劳动教育才能得以完美地展现,儿童才能通过劳动教育充实自我的精神生活,建构自我未来的良善生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徐东  邓昌大  
劳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人类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主要途径。培养当代大学生劳动情怀,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提升学生的劳动技能,对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重要意义。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学生人格塑造和社会责任感培育中发挥着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的作用,文章重点研究了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并对构建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军  吴伟生  傅强  蔡雪霁  管玲凤  陈天宇  
当前对高职院校劳动教育如何实施评价的研究较少,由于评价制度的缺乏和不完善,导致劳动教育大多被弱化、流于形式、不成体系。文章结合劳动教育的实施情况,对劳动教育评价标准体系的构建开展实践应用研究,构建了一套家、校、企、社、平台的多元评价体系。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勤  陈娜  李晓鹏  吴琦  丁永电  
为了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进一步加强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文章结合宜春学院园艺专业“蔬菜栽培学”课程教学,构建体现思政专业性和劳动时代性的“模块化+多样化”立体式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结合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技能培养的特色特点,形成体现思政特性、课程特点和劳育特色的“德行一体+知行合一”融合式教育教学方式与方法。在传统课程考核办法的基础上,建立体现多指标、多模块和多内涵的“道德品质+专业技能+劳动素养”综合性考评模式,以期为应用型本科高校在专业课教学实践中推行劳动教育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向兵  曲霞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劳动逻辑取代资本逻辑、让社会围绕劳动这个太阳旋转的现代化理想,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在劳动中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追求。高校劳动教育要把握好思想性、社会性、实践性、贯通性,担当好全面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使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岩  李新纲  齐文彬  
工匠精神视域下应用型高校开展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客观要求,全面加强并扎实开展劳动教育势在必行。劳动教育是工匠精神培育的逻辑起点。目前,应用型高校对劳动教育和培育工匠精神重视不够,应用型高校劳动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未得到充分彰显。鉴于此,应用型高校应重视劳动教育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理顺劳动教育的时空逻辑,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加强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打造以崇尚"工匠精神"为内核的校园文化,构建多方协同的劳动教育支持系统。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严冬  
古代虽然没有劳动教育的说法,但是有耕读结合的传统,与现在的半工半读原理类似,都是在系统的学习之余进行一些社会性劳动。我们可以从古代的一些现象中获得一些启发,新时代的劳动教育与古代的劳动教育可能有相通的地方,但现代的劳动教育已然被社会赋予了更先进、更实际的意义。20世纪以来,人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物质精神更加丰厚。于是,教育更多的是侧重于智育,而忽略了劳动教育,甚至把学生本来应该有的劳动实践时间压榨掉。在这种大环境下,高中和小学学生的动手能力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生活能力下降,久而久之,青少年群体便会缺乏劳动意识。这种现状是劳动精神的流失,亟待改变。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这份文件在劳动教育是什么、教什么、怎么教等方面上做出了更加全面系统的解释,为劳动教育指明了一个大方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剑波  
区域劳动教育共同体是政府、学校、家庭、社会组成的推进劳动教育的利益共同体,是基于共同目标、身份认同和利益共享三类核心要素构建出的责任共同体、实践共同体、育人共同体。以区域劳动教育“1+1+N”实践模式为例,借助多主体共商,构建区域劳动教育责任共同体;依托项目共建,打造区域劳动教育实践共同体;贯彻利益共享,铸就区域劳动教育育人共同体,为区域推进劳动教育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依据。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尹魁   尹镜涵  
在“大思政”背景的支撑下,各院校越发注重推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高职院校也不例外。秉承着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积极响应政策的要求,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对学生展开劳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以培养高素质、高水平为目标,不断探索“以劳树德,德劳结合”的展开方式,立足于实际,完善高职院校的教育机制,打造良好的德劳融合氛围。文章从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展开工作出发,分析当前高职类院校展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针对性的解决路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章振乐  
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针。如何把立德树人落到实处,是每一个教育者必须思考和实践的课题。1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立德树人,即教育事业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还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创始人中国教科院孟万金教授在深入系统总结古今中外德育经验教训,尤其在吸收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杨兴芳  
劳动教育有着独特的意涵,在我国不同形态的历史发展中,彰显出不同的气质:从原始阶段将教育寓于劳动之中,到先秦时期"劳心者"的教养教育与"劳力者"的劳动教育并存,再到封建社会建立在"劳力者"之上的"教养"教育,最后到近代社会劳动补习学校、勤工俭学等的别样形态。从劳动教育的历史发展中,可以看出我国劳动教育在阶级社会有着鲜明的阶级性,与职业技术教育息息相关,继承与发扬着我国历史文化传统。新时代我国的劳动教育,应在其历史演进逻辑的基础上,焕发出独具生命特质的价值与内涵。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郝慧娟  
"工匠精神"是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品质的重要体现,也代表着劳动工作者的职业精神、职业操守、行为表现和价值取向。在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时期,"工匠精神"对于各个行业的产业建设优化而言都十分重要,是推动我国制造产业发展、使我国进一步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的关键因素。基于"工匠精神"理念来组织、建设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符合目前我国产业经济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也是优秀劳动者提高职业素养和个人能力的重要环节;并且只有根据职业素质教育中出现的问题和劳动者职业发展的实际需求进行培训体系建设,才更有利于职业素质培训工作的优化与完善,进而有利于培育出具有优秀工匠精神的优秀劳动者。笔者将结合《劳动教育与素质养成》一书,深入分析"工匠精神"视域下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的相关问题,并为劳动者职业素质培训体系建设提供部分参考性建议,以助力我国劳动者职业素养全方位提升,推动国家产业经济实现全面提高。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刘建波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而高职院校对接的恰是企业的技术技能岗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劳动教育进课堂,进实习实训的方式引导学生转变劳动态度,改变劳动意识,引导学生认可自己的劳动成果的过程是劳动教育的另一层次的体现。做合格的当代大学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