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82)
2023(5731)
2022(4690)
2021(4334)
2020(3601)
2019(7794)
2018(7122)
2017(14246)
2016(7378)
2015(8092)
2014(7510)
2013(7157)
2012(6804)
2011(5956)
2010(6385)
2009(6332)
2008(5236)
2007(4906)
2006(4349)
2005(4137)
作者
(18203)
(14688)
(14491)
(14221)
(9379)
(6994)
(6793)
(5826)
(5569)
(5341)
(5028)
(4964)
(4853)
(4753)
(4712)
(4548)
(4449)
(4287)
(4220)
(3944)
(3583)
(3558)
(3414)
(3398)
(3339)
(3326)
(3286)
(3074)
(3071)
(3008)
学科
管理(26544)
(24948)
金融(24948)
(24496)
经济(24460)
(22444)
(21894)
银行(21887)
(21269)
(20525)
企业(20525)
(16119)
中国(15896)
(11499)
中国金融(10943)
方法(9359)
(8978)
财务(8965)
财务管理(8942)
企业财务(8737)
(8593)
国家(8378)
数学(8279)
数学方法(8250)
地方(8204)
(7492)
(7006)
业经(6952)
财政(6744)
体制(6614)
机构
学院(93882)
大学(93517)
(41817)
经济(40905)
管理(36934)
中国(31605)
理学(31167)
理学院(30902)
管理学(30670)
管理学院(30459)
研究(29931)
(27095)
财经(19999)
(18246)
(18025)
(17197)
(17195)
金融(16847)
中心(16837)
银行(16611)
(15524)
财经大学(15295)
经济学(14793)
人民(13815)
科学(13813)
(13628)
经济学院(13519)
(13504)
国人(12636)
中国人(12575)
基金
项目(60171)
科学(47920)
研究(47585)
基金(44846)
(37472)
国家(37154)
社会(32728)
科学基金(32610)
社会科(31191)
社会科学(31184)
基金项目(22953)
(22809)
教育(20671)
编号(19111)
(18641)
自然(18121)
资助(18020)
自然科(17703)
自然科学(17701)
自然科学基金(17409)
成果(17145)
国家社会(14355)
(13809)
(13784)
(13747)
重点(13597)
(13281)
项目编号(13014)
(12987)
课题(12824)
期刊
(44334)
经济(44334)
研究(32070)
(29293)
金融(29293)
(23394)
中国(19771)
管理(13060)
学报(11335)
财经(10889)
(10593)
科学(10247)
大学(9502)
学学(9210)
(9195)
经济研究(7602)
教育(6810)
农业(5932)
业经(5707)
技术(5694)
理论(5606)
财会(5564)
中国金融(5350)
问题(5295)
图书(5126)
实践(4969)
(4969)
会计(4576)
现代(4270)
(4204)
共检索到1525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玉清  何杨  李龙  
本文在一个隐性担保的大国任命制分权架构中,构建内嵌政治激励的博弈模型,分解了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秉持的救助预期。结果发现,地方政府救助预期受晋升考评压力、成本自担份额、中央救助倾向影响,在卸责心理驱使下,地方政府寄望通过"公共池"分享举债成本和谋求事后救助,但无论基于人口规模还是外部性压力的"大而不倒"假说,都不适于解释中国的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以新兴国家的共性基础和大国相对独特的融资环境为条件,随传统治理模式释放的策略性举债加剧了地方政府资产负债期限结构错配,诱发偿债压力的区域布局失衡,风险在流动性层面积聚;但流动性风险管控恰能彰显大国制度优势。本文进而认为,从"加力"到"增效"的治理模式的转...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刘伟  李连发  
本文构建了有限承诺条件下的动态债务模型,考察了公共投资在私人生产中的作用,同时从对民间投资的"挤出效应"角度分析了融资平台举债对资源配置的负面影响,最终得出了市场配置资源主导下的融资平台适度举债规模,为融资平台债务管理提供了有益的理论分析框架。文中还考察了因地方政府内在激励所导致的融资平台举债扩张偏向。从长期看,地方政府须减少对融资平台举债的依赖程度,尽可能调动民间投资,使得民间投资和市场力量发挥主导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温江勇  
监管新规出台后,存量项目还款来源悬空将加大金融风险、在建工程面临停工风险将拉低固定资产投资及经济增速等问题亟待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新规实施效应2017年,财政部陆续出台《关于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的通知》(财预[2017]50号,以下简称"50号文")和《关于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的通知》(财预[2017]87号,以下简称"87号文"),以规范地方举债行为。总体上,50号文和87号文的实施在多个方面产生了积极效应。一是地方政府通过撤销担保函、修改合同、变更担保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郭玉清  
如果将全国可供借贷的资金总量比喻成一个"公共池",那么地方政府的竞相举债势必形成"公共资源"问题,最终引发全国性的债务危机。当前,大多数曾经发展债务危机的国家一般均以"事前设限"举措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设置第一道风险闸,"事前设限"不仅针对资金供给方,更通过指标控制遏制资金需求方的借贷冲动,硬化地方政府预算约束。通过指标控制限制地方政府的举债冲动,是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重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叶维武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赵斌  王朝才  柯勰  
以国有土地有偿出让收入和分税制改革后的地方税体系等构建地方举债融资的自有财力支撑,以及新《预算法》赋予地方自主发债权利为界,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社会资本力量的日益壮大,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对应三种模式:集资和收费、借助地方融资平台贷款或发债、发行地方政府债券以及与社会资本合作。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地方政府主体地位及相关参与主体权责利的日益清晰化、中央对地方债务管理的日益规范化、举债融资手段的日益市场化、相关配套制度的日益完善化。本文系统梳理了我国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演变历程,总结各个阶段特点。在此基础上,阐释三个阶段的演化逻辑,并总结了相关经验及启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张晓颖  宁静  
本文考察了多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及"向上负责"与"向下负责"机制偏差造成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扭曲及其对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增长绩效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具有扩张性影响,财政可持续晋升激励可以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但会抑制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民生性公共服务晋升激励的影响不明确。提高债务公共投资转换率既可直接遏制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膨胀,也有利于弱化增长绩效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扩张性影响;提高共享税的地方分成比例会促使地方政府增加举债规模,但倾向于弱化增长绩效晋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贾俊雪  张晓颖  宁静  
本文考察了多维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影响及其机理,以及"向上负责"与"向下负责"机制偏差造成的地方政府举债行为扭曲及其对居民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增长绩效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规模具有扩张性影响,财政可持续晋升激励可以遏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膨胀但会抑制地方政府发展经济的积极性,而民生性公共服务晋升激励的影响不明确。提高债务公共投资转换率既可直接遏制地方政府举债规模膨胀,也有利于弱化增长绩效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举债行为的扩张性影响;提高共享税的地方分成比例会促使地方政府增加举债规模,但倾向于弱化增长绩效晋升激励的债务扩张效应;民生性专项转移支付具有类似影响,一般性转移支付则具有相反作用,生产性专项转移支付既会促使地方政府增加举债规模也会强化增长绩效晋升激励的债务扩张效应。分析还表明,只有当晋升激励决定的地方政府偏好与居民偏好相符时,地方政府的最优举债行为才会提升居民福利,意味着"向上负责"和"向下负责"机制的有机融合可以从根本上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这对于优化完善中国地方政府治理体系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实现财政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蒲丹琳  王善平  
本文以2007-2011年中国29个地区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强度和地方审计机关经济责任审计处罚力度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官员晋升激励强度越大,地方政府官员就越有动力融资,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越快,债务风险越大。并且,官员晋升激励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受到经济责任审计的约束。地方审计机关实施的经济责任审计处罚力度越大,越有可能降低官员晋升竞争对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的激励程度,进而降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债务增长速度和债务风险。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刁伟涛  
本文以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博弈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动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使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并没有形成强力有效的约束,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规模的扩张。同时,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也存在财政分权的体制因素,这集中体现在其举债规模与财力状况相关,而不同财力构成对于举债规模影响存在异质性:一般公共财力是正向影响,而政府性基金财力则是负向影响,显示出地方政府主动举债和被动举债是同时存在的。上述论断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管控治理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刁伟涛  
本文以中央与地方间的纵向博弈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为理论框架,分析了地方政府举借债务的动因,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结果显示,信息不对称使中央政府对于地方政府的举债行为并没有形成强力有效的约束,而地方政府间的横向竞争则进一步加剧了债务规模的扩张。同时,地方政府举借债务也存在财政分权的体制因素,这集中体现在其举债规模与财力状况相关,而不同财力构成对于举债规模影响存在异质性:一般公共财力是正向影响,而政府性基金财力则是负向影响,显示出地方政府主动举债和被动举债是同时存在的。上述论断为地方政府举债融资的管控治理提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类承曜  
地方政府债务合约中存在复杂的委托代理关系,巨大的代理成本导致地方政府债务的"预算软约束"问题。如果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地方政府就会过度举债,引发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特别是由于中国政治体制、金融市场与传统的财政学理论描述的世界有很大的不同,我国地方政府代理成本和外部性问题十分严重,中国地方政府会过度举债。因此,我国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进行规范性管理十分必要。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烝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实施以来,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起了制度框架,从实行地方债限额管理、将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到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构建地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隽  
1.分类管理地方债务,改变债务融资分类模式。地方政府债务将从原来以融资平台公司为主的融资模式,逐渐转变为以一般政府债务、专项政府债务、PPP债务和企业债务结合的分类模式。根据项目不同的收益情况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主要有四种方式:一是项目没有收益、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计划偿债来源主要依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项目,如义务教育债务等,将由政府发行债券进行融资而作为一般政府债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烝  
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发挥地方政府规范举债的积极作用,切实防范化解财政金融风险,对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自新预算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实施以来,一系列改革举措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建立起了制度框架,从实行地方债限额管理、将地方债务分类纳入预算管理、到建立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机制、全面构建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