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21)
2023(6884)
2022(5919)
2021(5527)
2020(4369)
2019(9757)
2018(9785)
2017(17884)
2016(9647)
2015(10647)
2014(10312)
2013(9565)
2012(8371)
2011(7411)
2010(7464)
2009(6944)
2008(6546)
2007(5842)
2006(4996)
2005(4357)
作者
(24810)
(20370)
(20057)
(19367)
(12819)
(9849)
(9344)
(7849)
(7718)
(7416)
(6903)
(6705)
(6411)
(6401)
(6237)
(6177)
(6130)
(6122)
(5949)
(5722)
(4878)
(4828)
(4774)
(4757)
(4745)
(4552)
(4523)
(4429)
(4075)
(4071)
学科
(29748)
经济(29708)
管理(28163)
(24924)
(22080)
企业(22080)
方法(12204)
(9774)
(9401)
数学(9246)
中国(9095)
数学方法(8953)
业经(8581)
理论(8272)
(7045)
(7017)
(6786)
财务(6760)
财务管理(6733)
(6521)
贸易(6516)
(6337)
企业财务(6276)
(6253)
农业(6132)
教育(5921)
教学(5760)
(5702)
银行(5695)
地方(5404)
机构
学院(125865)
大学(120712)
管理(46209)
(43785)
经济(42595)
理学(39307)
理学院(38869)
管理学(37920)
管理学院(37683)
研究(35870)
中国(28726)
(24784)
(22654)
科学(22439)
(19831)
中心(17966)
财经(17829)
(17522)
师范(17359)
(17090)
(16581)
业大(16319)
技术(16253)
(16228)
(16021)
北京(15182)
研究所(15112)
职业(14313)
(13535)
师范大学(13334)
基金
项目(81111)
研究(63911)
科学(63748)
基金(56295)
(47973)
国家(47525)
科学基金(41554)
社会(38625)
社会科(36461)
社会科学(36452)
(33381)
教育(30771)
编号(28942)
基金项目(28872)
(27382)
自然(26069)
自然科(25495)
自然科学(25490)
自然科学基金(24985)
成果(23608)
资助(22707)
课题(19768)
重点(18339)
项目编号(18063)
(17678)
(17605)
(17511)
(16835)
(16465)
创新(16219)
期刊
(52308)
经济(52308)
研究(35796)
中国(25830)
教育(20923)
(19244)
管理(17927)
学报(16789)
(15530)
科学(15112)
大学(12908)
技术(12856)
学学(11842)
业经(11052)
(10548)
金融(10548)
农业(10538)
经济研究(8451)
图书(8449)
财经(8026)
职业(7358)
(7024)
财会(7000)
商业(6298)
(6132)
统计(6102)
问题(5978)
现代(5887)
书馆(5875)
图书馆(5875)
共检索到186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凌   张若楠   崔佳楠   李鑫鑫  
基于引用频次开展的引文分析忽略了引文对施引文献的效用差异,依此展开资源评估、学术影响力判断难免受到“无效”引用干扰。为排除“无效”引文,提升测度及评价数据质量,文章从引文效用的角度,选择引文属性、功能、对象、情感等典型特征,建立引文标注框架。测试逻辑回归与支持向量机等方式对引文自动分类的效果,择优构建“效用视角下核心引文识别模型”。其中,为探索自动化分类方式,在数据标注阶段,除人工标引,还使用大规模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对话系统ChatGPT进行自动分类标注,并进行建模效果测试,以期为引文自动分类方法及应用实践提供新思路。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巩永强  王超  许海云  刘明慧  方曙  
[目的/意义]核心专利的识别对于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具备重大意义,专利对于基础研究的支撑和产业应用的推动是测度专利价值的必要因素。[方法/过程]立足创新链的相关理论重新界定核心专利,根据专利对于创新链中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产业应用3个创新环节的推动或支撑作用构建相应的测度指标及筛选方法,并以白血病相关药物为实证对象验证方法的有效性。[结果/结论]识别出对白血病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产业应用具备支撑和推动作用的核心专利,相关专利药物在产业领域内具备高度创新性和价值性。结果表明,在创新链视角下基于专利对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的作用可用于产业核心专利的识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祥  冯佳  穆晓敏  王桐  车宏鑫  吴可凡  王伟  
[目的/意义]分析核心专利的特点与技术发展的内在逻辑规律,尝试以技术知识扩散理论解释并构建领域核心专利识别模型,从技术发展的角度完善专利价值评价与核心专利识别的方法。[方法/过程]以技术发展规律为基础,构建专利进化模型,并以此构建专利技术知识扩散视角下领域核心专利识别模型,选取疫苗制备技术领域进行实证研究。[结果/结论]依据模型识别出的专利既包含了大量的高被引专利,也包含了虽然直接被引频词不高但却具备基础性质的部分重要专利,核心专利的分布存在“双峰”分布特点。实验证明从技术知识扩散视角构建的领域核心专利识别模型是可行且有效的。[局限]外部因素对技术发展的影响以及更长引证链中专利技术知识前后的一致性均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祁延莉  刘西琴  
核心专利识别是专利信息分析与服务的主要方法之一。国内常用的核心专利识别方法包括专家智慧法、专利指标频次统计法、专利指标体系法、基于布拉德福定律的分析方法、专利共类分析法、政府投资背景分析法、专利诉讼信息分析法。文章归纳并探讨了这些方法的理论基础、操作步骤、优缺点和适用环境,旨在为专利分析研究人员选择适当的分析方法提供借鉴。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永红  
今年我国实行新的扶贫标准,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全面实施扶持政策。研究新的扶贫标准下农村低收入人口的识别分类,做到应保尽保、应扶尽扶,实现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对于维护社会公平,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河北省农村住户抽样调查资料和39个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贫困监测资料,对2008年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陈文杰   曲建升   黄珂敏  
[目的 /意义]对特定技术领域的核心技术进行识别与分析,可以全面了解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前沿技术研发和抢占科技制高点提供参考与建议。[方法 /过程]引入超网络结构表征技术实体间的多元共现关系,利用超网络嵌入技术自动生成融合结构特征和属性特征的技术节点向量并通过模糊聚类得到技术集群,构建基于超网络结构的局部中心性、半局部中心性和全局中心性等度量指标,以识别每个技术集群中的核心技术节点。[结果 /结论 ]以碳捕集、利用和封存技术领域为例,验证此方法的有效性和科学性,结果显示化学吸收、膜分离、固体吸附和低温分离等技术是该领域的核心技术,有助于我国合理配置资源、加大核心技术的研发力度以获取竞争优势。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孙涛涛  唐小利  李越  
指出快速寻找核心专利对于企业开展技术竞争情报工作至关重要;针对三种核心专利识别方法的原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乙肝防治技术为例,分别采用引证专利法和同族专利法进行实证研究,识别该技术领域的核心专利,提供相应的企业技术竞争情报支持。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田常伟   董坤   陈可鑫   张晓惠  
[目的/意义]关键核心技术衍生技术是技术链的重要组成部分,精准识别衍生技术将有助于掌握完整技术链、强化关键核心技术优势。[方法/过程]构建技术演化视角下关键核心技术衍生技术识别方法。首先,以专利文献为研究对象利用LDA模型识别技术主题;其次,抽取主题间的主题词共现关系、文献引用关系和发明人共现关系,使用深度学习自编码器将多元关系融合构建技术主题关联矩阵,并在此基础上利用主路径分析识别技术演化主路径;最后,基于关键核心技术和衍生技术两者在技术演化路径上的关系设计规则识别关键核心技术的衍生技术。[结果/结论]以云计算技术为例进行实证研究,识别出29项云计算关键核心技术衍生技术,验证了此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张鑫   许海云   杨宁   方肖   赵爽  
[目的 /意义]科技文献语步识别是从非结构化的文献中抽取出研究目的、对象、方法、结果、结论等语义片段,针对摘要语步识别实际应用中常出现的高质量标注样本数量较有限、深度识别模型可解释性差等问题开展研究。[方法 /过程]在语步识别中引入提示学习范式,设计对应提示模板和同义词表达器,采用局部线性代理方式生成模型解释,构建可解释的深度学习识别模型,并在生物领域和计算机领域两个数据集随机抽取部分数据中进行模拟实证研究。[结果 /结论 ]基于大模型提示学习的范式在语步识别任务上以较少训练代价的取得比精调小模型更高的精度,在Pub Med三个子数据集上训练后,预测精度分别提高2.5%,4.1%和3.9%。结合准确率和解释结果来看,“方法”“结果”语步识别效果较好(F1值约90%),“背景”“对象”语步相对差些(F1值不到70%)。基于提示学习的方式能够以更快捷高效的方式使用预训练语言模型,获得准确性高、可解释性好的识别模型。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伟  梁继文  杨建林  
[目的/意义]识别领域主题层次结构能够立体展现领域知识结构,为构建领域知识体系提供参考。[方法/过程]首先在目标数据集上建立语义加权的引文网络,并对引文网络进行预处理以提高社团内节点的语义相似性。其次利用社团层次划分算法识别引文网络的层次结构,以社团主题标签与核心文献说明社团主题。最后根据主题间语义关系调整主题位置后,通过可视化的方式展现主题层次结构和主题间知识流动。[结果/结论]以“知识管理知识组织知识服务”构成的领域为例说明了本研究提出的领域主题层次结构识别模式的有效性,在加权引用网络上识别出的117个社团经过调整后形成4层主题层次结构,主题树形图和主题关联图能够共同展现主题间并列、包含、重叠关系。这证实了基于复杂网络方法发现主题层次结构是领域知识组织的有效方式。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叶春蕾  冷伏海  
海量的科技文献中蕴含着大量揭示学科内容的主题信息。文章提出了一种新的概率模型:引文—主题概率模型,该模型对文献中的关键词和引文进行联合建模以完成科技文献中的主题内容识别,在获得主题中关键词分布的同时也获得相关主题间的引文分布。实验表明,基于引文—主题模型识别的主题信息能为进一步的主题演化分析提供一定的分析基础。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常鏐鏐  高继平  师丽娟  
技术创新人才作为领域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进行合理和准确的评价与发现有助于为相关领域的人才配置、创新发展和战略布局提供参考。研究选择发明人专利数据,结合发明人履历信息,从发明人合作署名维度,综合专利生产力与影响力对发明人进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分析。实证分析表明,该方法可从发明人贡献度视角对技术创新人才加以分类识别,识别结果可为领域人才培养与管理提供参考。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王超   许海云   齐砚翠   武华维  
开展科学、技术、产业之间创新驱动关系研究,对于实现科学发现、技术创新与产业的深度有效融合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知识网络视角展开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识别方法研究。首先,通过构建时效知识网络,利用社区网络结构熵来表征知识网络结构特征;其次,利用网络结构特征信息间的传递熵探究创新过程中科学、技术、产业三个系统相互驱动的关系;再其次,采用互信息探测主要驱动关系下知识传递路径的变化特点;最后,以再生医学(干细胞)领域作为实证对象,实证研究发现不同时间阶段,科学、技术、产业之间的相互驱动关系会发生转变,三者知识传递路径上知识内容前后继承关系也不同,科学驱动技术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特征持续增强,而技术驱动科学过程中的知识传递路径继承性呈现不稳定、非连续性特征。此外,通过多种方式论证了本文方法的科学有效性,可以用于其他创新领域科学、技术、产业间创新驱动关系的识别。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可凡  王伟  张世玉  车宏鑫  蔡林  陈祥  
[目的/意义]在颠覆性技术识别中引入技术不连续性理论,探索技术不连续性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的客观识别方法,能够丰富和拓展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方法研究,也有助于把握科技创新规律、为科技发展提供参考和指导。[方法/过程]首先,利用专利引文网络和遗传后向-前向路径方法确定主路径对技术演化进行追踪。其次,根据引用结构与路径汇聚情况计算指标,评估技术不连续性,筛选出具有高技术不连续性的专利。最后,结合所得专利的内容信息和技术领域的现状,识别与验证颠覆性技术。[结果/结论]以手术机器人作为实证领域,使用所构建的方法成功识别了领域中已产生颠覆性效应的技术,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曹倩雯  琚春华  胡志荣  
[目的/意义]既有技术资源的丰富性及行业先发优势,致使部分国家和企业占据了技术领先地位。提出核心技术发现与国内外企业技术差距识别方法,能够为我国企业探寻技术突破机会提供借鉴。[方法/过程]根据产品组件构成关系,构建“产品—组件—企业—专利”四维关系图,在技术网络性和技术重要性的基础上挖掘产品核心技术,根据企业在核心技术领域的“技术领域份额”指标对比国内企业与国外企业之间的技术差距,并应用手机摄像头产品2011—2021年专利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提出手机摄像头产品各组件的核心技术及国内外技术差距。[结果/结论]我国在对焦马达、保护膜、红外滤光片和镜头镜片领域与国外企业技术差距较大,而在图像传感器和线路连接基板领域占据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