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4)
2023(8654)
2022(6744)
2021(6083)
2020(4962)
2019(11670)
2018(11833)
2017(23461)
2016(12742)
2015(14343)
2014(14573)
2013(13982)
2012(12320)
2011(10884)
2010(11297)
2009(10441)
2008(10025)
2007(8753)
2006(7933)
2005(7166)
作者
(36087)
(30319)
(30039)
(28765)
(19243)
(14254)
(13553)
(11712)
(11508)
(10719)
(10279)
(10143)
(9642)
(9633)
(9446)
(9315)
(8960)
(8646)
(8630)
(8528)
(7500)
(7455)
(7343)
(6913)
(6778)
(6762)
(6622)
(6591)
(6193)
(5902)
学科
(61923)
经济(61874)
管理(32049)
(31004)
方法(26714)
数学(24561)
数学方法(24043)
(23004)
企业(23004)
中国(18282)
地方(16488)
(16142)
业经(12407)
农业(11407)
(10292)
(9976)
理论(9325)
(8691)
地方经济(8456)
(8398)
贸易(8390)
(8190)
环境(8074)
(8042)
城市(7912)
(7187)
金融(7185)
产业(7152)
技术(7144)
(7032)
机构
学院(179180)
大学(177106)
(74032)
经济(72427)
管理(67559)
研究(60918)
理学(58595)
理学院(57882)
管理学(56369)
管理学院(56067)
中国(44435)
(38197)
科学(37983)
(31335)
(30365)
(28685)
研究所(27718)
中心(27580)
(26683)
业大(26405)
财经(25281)
(24308)
师范(24080)
北京(23663)
经济学(23606)
(22974)
农业(22350)
(22227)
(21815)
经济学院(21340)
基金
项目(123789)
科学(98049)
基金(89865)
研究(88366)
(78960)
国家(78403)
科学基金(67698)
社会(57167)
社会科(54268)
社会科学(54250)
(48823)
基金项目(47154)
自然(43958)
自然科(43062)
自然科学(43056)
自然科学基金(42225)
教育(41491)
(41074)
资助(37036)
编号(35459)
重点(28326)
成果(27863)
(27861)
(26422)
(25334)
课题(25246)
国家社会(24147)
创新(23743)
科研(23053)
教育部(22716)
期刊
(79911)
经济(79911)
研究(52881)
中国(34281)
(26829)
学报(26768)
科学(26178)
管理(25403)
(23036)
大学(20754)
教育(20374)
学学(19613)
农业(18234)
技术(17698)
(14251)
金融(14251)
经济研究(13650)
业经(13018)
问题(12311)
财经(12178)
统计(11202)
(10582)
(10295)
(10046)
技术经济(9359)
决策(9253)
现代(8781)
(8683)
资源(8553)
商业(8206)
共检索到260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边缘地区是城市化深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域分工现象。"核心地区"较低的公共服务成本,导致"边缘地区"出现普遍性的要素流失。"边缘地区"走出持续衰败的出路,就是发掘"边缘地区"的独特效用,通过与"核心地区"实现高水平分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赵燕菁  
边缘地区是城市化深化过程中产生的地域分工现象。"核心地区"较低的公共服务成本,导致"边缘地区"出现普遍性的要素流失。"边缘地区"走出持续衰败的出路,就是发掘"边缘地区"的独特效用,通过与"核心地区"实现高水平分工。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丽雅  
随着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城市化的不断推进 ,在特大城市边缘地区出现了“撤县改区”这种行政区划调整模式。本文分析了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弊端 ,并提出了改革的构想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兵  金凤君  于良  
边缘地区的发展问题一直是区域研究中的重点和难点,研究其发展轨迹、机理对于促进经济相对滞后的边缘区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豫鄂两省交界地区的南阳地区为例,在实地调研基础上,对其处于"核心→边缘"中的区域化过程进行阐述,采用区位商和"三轴图"产业重心方法对其边缘化过程进行分析,针对南阳地区实际发展状况,提出未来解决边缘化的主要发展模式:(1)"CI"区域形象设计,推行区域形象发展模式;(2)"特色农产品+农户+中介+(市场)明星企业"的农业产业化模式、"特色资源+生态工业园"的工业发展模式;(3)以旅游和物流为主的交通驱动型第三产业发展模式,通过特色模式带动地区经济快速高效发展,以期为南阳地区及同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周素红  吴智刚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快速城市化地区面临的土地资源稀缺问题日益突出,在一些行政单元之间的边界区,正逐渐形成新的增长极,产生新的增长模式。将跨行政边界的土地开发和利用等新增长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政府主导和市场与政府互动等类型,并选择相应的典型案例,分析不同动力机制下的参与主体、开发特征和效果等。认为市场与政府互动,解决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协调问题是促进边界区资源合理配置和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斌  董锁成  薛梅  
四川西部少数民族边缘地区地形复杂,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经济水平低下,与"中心区"形成了鲜明的中心——边缘区域格局。"中心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而"边缘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充分发挥旅游资源优势,发展大旅游产业,符合川西少数民族边缘地区的客观现实和可持续发展要求。建立起以生态旅游业为先导,生态农业、绿色特产加工业、特色文化产业联动发展的大旅游产业体系,能够充分利用川西边缘地区资源优势,促进区域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毛岩亮  刘俊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处于城市化前沿阵地的城市边缘区,作为探索城市化规律、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切入点,已经成为城市发展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城市边缘区发展的核心问题———城市化问题入手,以综合性、关联性和特殊性的视角,深入分析了边缘区城市化存在的六大问题,并立足科学发展观要求,从发展理念、城市规划、经济结构、就业保障、社会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系统的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英  
在农村小城镇工程建设项目中,项目建设各阶段中进行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采用的估算和合理的管理措施,把建设工程造价的发生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和核定的限额以内,使投资控制目标能实现,以求合理使用城市边缘区农村小城市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投资效益目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裴丹  李迪华  俞孔坚  
城市边缘区在快速城市化条件下面临土地、资金和劳动力重构的挑战。本文以佛山市顺德区马岗片区为例,探讨即将城市边缘区农村城市化和谐发展的模式,提出把土地开发经营方式、农村管理体制、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等作为一个整体系统,通过“政府-开发商-村民”的合作模式和土地使用权股份的形式,维护各方利益和社会公正,有步骤地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何龙斌  
陕甘川省际边缘区是我国面积最大和人口最多的特困连片地区,也是省会城市经济辐射的盲区,有必要通过发展本区域中心城市培育经济增长极,实现对边缘区的经济拉动和辐射。首先采用因子分析法对陕甘川省际边缘区6个地级城市综合实力进行评价,然后分别从地理中心、与省会城市经济圈的边缘性和扶贫攻坚的效果角度对增长极城市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选取汉中市作为陕甘川省际边缘区增长极城市,并提出对策建议,一是争取成为国家贫困区率先发展试点城市;二是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三是积极创造条件接受周边省会城市经济辐射;四是着眼未来重新规划拉大城市整体框架。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润仟  潘宝明  
本文通过对J省Y市Y镇交通、产业、人口、地理景观和治理五个维度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与实证研究,构造出以沃勒斯坦的“半边缘”概念为基础的城市-乡村互动模型。根据该经济模型,依据本模型归结半边缘地区的区位特征,参照地区土地和交通、地理景观、社会组织情况的具体分析,擘画“半边缘”形态乡镇的产业发展路径。研究目标在于,提出同类地缘形态乡镇发展的整体规范,助力江浙地区产业经济型村镇强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程开明  
对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众多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进行了大量的理论解释和实证研究。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经济增长通过产业、就业结构转换及产业聚集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反过来,城市化也通过多种机制推动经济增长,关注点的差异形成不同理论模型。两者相互作用的内在基础是聚集经济,具体表现为内部规模经济、地方化及城市化经济三个层次,来源于多方面的效应,并存在于产业、地理和时间维度。深入认识城市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对解决中国城市化问题显然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明莉  李冉  
城市化水平对经济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因此,预测未来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发展趋势是十分必要的。采用罗吉斯蒂增长模型来预测我国未来20年的城市化发展趋势,预测结果显示,未来20年内,我国城市化率将持续增长,并逐步趋于稳定。我国城市化进程不可发展得过快或过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