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75)
2023(9499)
2022(7778)
2021(7509)
2020(5908)
2019(13899)
2018(13441)
2017(25659)
2016(13508)
2015(15487)
2014(15214)
2013(15054)
2012(14162)
2011(12809)
2010(12607)
2009(11992)
2008(12027)
2007(10738)
2006(9487)
2005(8821)
作者
(37558)
(31783)
(31451)
(30147)
(20077)
(15172)
(14166)
(12233)
(12108)
(11149)
(10947)
(10663)
(10002)
(9959)
(9846)
(9764)
(9417)
(9163)
(9122)
(8684)
(7948)
(7534)
(7419)
(7171)
(7015)
(6936)
(6801)
(6475)
(6366)
(6152)
学科
(64394)
经济(64318)
管理(38776)
(36939)
方法(29944)
(29588)
企业(29588)
数学(25912)
数学方法(25676)
中国(20708)
(16476)
(14870)
贸易(14859)
(14785)
(14525)
业经(12753)
(12605)
(11733)
(11369)
金融(11369)
(11275)
银行(11263)
(10909)
农业(10495)
理论(9956)
(8845)
(8642)
(8638)
财务(8622)
财务管理(8605)
机构
大学(207324)
学院(201950)
(98048)
经济(96564)
管理(76920)
研究(71908)
理学(66259)
理学院(65584)
管理学(64664)
管理学院(64297)
中国(58707)
(44480)
(43745)
科学(38468)
财经(36322)
(34904)
经济学(33673)
(33476)
中心(32195)
研究所(31403)
经济学院(30291)
北京(28105)
(27758)
财经大学(27540)
(27294)
(25395)
(25357)
师范(25152)
业大(24667)
商学(22100)
基金
项目(129652)
科学(104917)
基金(99982)
研究(96393)
(86501)
国家(85870)
科学基金(74349)
社会(66888)
社会科(63646)
社会科学(63630)
基金项目(51422)
自然(45180)
(44589)
自然科(44254)
自然科学(44242)
教育(43939)
自然科学基金(43533)
资助(41474)
(39106)
编号(36192)
(31601)
成果(30237)
国家社会(29908)
重点(29038)
教育部(28192)
中国(27769)
(27299)
(26923)
人文(26530)
大学(25663)
期刊
(105838)
经济(105838)
研究(66124)
中国(40897)
(33606)
管理(30083)
学报(28540)
科学(28537)
(25316)
大学(23021)
(22062)
金融(22062)
学学(21655)
财经(20172)
经济研究(18727)
教育(18673)
(17649)
农业(17270)
技术(15395)
(14511)
问题(14260)
业经(14198)
国际(12985)
世界(12666)
技术经济(10614)
(9853)
统计(9706)
理论(9653)
现代(8703)
经济问题(8541)
共检索到3087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乔榛  刘赣州  
自罗伯特·索洛(Robert Solow,1979)、斯蒂格利茨与夏皮罗(Stiglitz & Shapiro,1984)提出效率工资假设后,经济学界多用它来解释发达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种现象,即为什么厂商不愿意在不扩大工资规模的条件下,采取降低平均工资,以雇用更多的工人,减少失业,从而提高利润呢?或者说,为什么厂商觉得在存在非自愿失业的条件下,降低工资会得不偿失呢?本文试图把效率工资理论运用到分析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李亮亮  
通过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揭示不同宏观经济冲击对中国劳动力市场就业和真实工资波动的时变动态特征。为寻求经验证据的理论解释,进一步构建包含劳动力市场摩擦的NK-DSGE模型,研究结果表明:中性技术冲击对就业的响应存在明显的抑制效应,但却能有效提高真实工资水平,而投资专有技术冲击对就业和工资的响应都存在抑制效应;扩张性(紧缩性)货币政策冲击能够有效促进(抑制)劳动就业与真实工资水平的变动,且脉冲响应的时变特征明显;此外,在理论模型中引入劳动力市场摩擦机制和名义粘性,对有效解释中国劳动力市场的波动特征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亮亮  
我们使用带有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TVP-VAR)模型考察经济产出和劳动就业的波动性、相关性及两者间的协同共动性特征,探讨了经济产出和劳动就业在供给冲击、需求冲击和货币政策冲击下的时变脉冲响应,并进一步通过构建新凯恩斯动态随机一般均衡(NK-DSGE)模型寻求经验事实的理论解释,理论模型的动态分析很好地匹配了经验证据。据此我们发现:经济产出和劳动就业间的协同共动性特征在金融危机后发生了明显的结构性转变。供给冲击和需求冲击的迅速下降是金融危机后产出和就业衰退的主要原因,也是两者联合动态结构性转变的重要驱动因素,同时经济结构转变和系统性经济政策的实施减缓了产出和就业的波动。模型中名义粘性的设定对冲击的扩散机制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且不同的名义粘性对产出和就业波动的影响不同。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蒋涛  
本文分别基于新古典增长模型、可变资本利用率模型和投资调整成本模型对中国经济波动进行BCA分解(Business CyCle ACCounting),并得到一个较为稳健的结果:在解释中国经济波动的各种冲击传播机制中,那些能够产生全要素生产率波动的经济波动机制相对更加重要;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的大规模转移主要反映为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包括政策冲击在内的各种经济冲击通过作用于产业间劳动力转移来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可以产生更大的经济波动效果。这些发现为宏观调控政策提供重要启示。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毛丰付  
在引发高通货膨胀的机制中,物价水平与工资水平之间的相互推动最为关键。在目前我国物价水平持续走高的情况下,必须特别关注可能影响工资水平变化的因素。本文考察了房地产价格上升对劳动力成本,从而对工资上升产生压力的三条主要传导机制,并提出必须关注由此可能引发的持续性通货膨胀。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争  
本文首先基于国际贸易理论,探讨了劳动力市场波动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提出了相关理论假说。随后,利用中国工业企业层面的数据,分析了行业层面劳动力市场需求弹性对企业出口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较大的行业劳动力需求价格弹性会抑制企业的出口强度。这种抑制作用对于规模较小、劳动密集型程度较大和生产率较低的企业更为显著。这一结论对于不同的指标衡量方法、不同的样本以及在控制了可能的反向因果关系后仍然保持稳健。最后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王永进  盛丹  
本文基于劳动力市场摩擦的视角构建理论模型,考察了经济波动对产业结构微观机制的影响:当发生负面经济冲击时,由于差异化产品生产企业的工资无法灵活调整,这就使得密集使用差异化中间投入的产业用工需求、利润和产值的大幅下降。因此,频繁的经济波动会增加这些产业的运行成本,并降低其技术进步与产值占比。在此基础上,本文采用跨国分行业数据验证了经济波动影响产业结构的现象,并利用2008年金融危机这一"准自然实验",结合2007和2009年微观企业数据对理论模型的核心机制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对于密集使用差异化中间投入的产业而言,经济波动显著降低了其技术进步与产值占比。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文秀  李健欣  
我国经济发展存在着复杂的结构性矛盾,资源配置扭曲加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已经成为提高长期生产率的必要途径。本文构建了一个区域间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分析模型,系统探究房价对区域资源配置的影响,并利用中国分省份面板数据,测算了各地区劳动力错配指数,对房价上涨加剧区域资源配置扭曲进行实证检验。为了检验房价对劳动力资源错配的影响路径,本文还建立了以劳动力价格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表明:(1)房价的上涨显著加剧了劳动力资源在区域间的配置扭曲程度;相对于中西部地区,房价的上涨对东部地区资源错配的影响较为严重;随着时间的推移,房价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扭曲影响呈加重态势。(2)房价的提高将会拉高劳动力价格水平从而加剧区域资源错配。因此,在经济结构转型的大背景下,政府仍需努力优化劳动力结构配置,降低房价对区域资源错配的影响,在"稳地价,稳房价"的要求下,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张行  
作为我国社会保障体系重要组成的养老保险,为广大参与者提供了养老保障。除宏观层面的养老保障之外,养老保险对参与者个体的影响还体现在微观层面,即对个体劳动时间和工资率产生影响。通过对1991~2018年我国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之后发现,1995年前和1995年后、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男性劳动力和女性劳动力、劳动力婚否特征差异等不同情况下养老保险对个体劳动时间和工资率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为了验证这些差异,首先通过宏观数据的变化来描述这种差异;其次通过差分回归分析来验证这种差异的具体表现;最后提出提高养老保险劳动力市场效用的建议。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朱思洲  
劳动力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价格具有密切的联系。根据实证分析发现,劳动力价格的上升会引起CPI的快速变化,CPI的变化会缓慢引起劳动力价格的变化。劳动力价格的传递效应为非完全传递,劳动力价格的上涨幅度总是大于价格的波动幅度。同时,城乡劳动力价格与CPI的关系存在差别,城镇收入的波动受到CPI的影响要大于且快于农村收入的波动。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本文应用微观经济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女性和男性的劳动参与弹性,结果表明:女性劳动供给工资弹性明显大于男性劳动供给工资弹性;随着家庭平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体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和收入弹性均逐渐减小。因此,设计并实施积极的劳动力市场政策能够有效地促进低收入群体的劳动参与,有助于城镇贫困的削减和收入差距的缩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湛文婷  李昭华  
通过Oaxaca-Blinder分解、cOttOn分解和neumark分解等三种工资差异均值分解方法,对2000-2011年的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户籍歧视所导致的工资差异占城市工与农民工工资总差异的比重在逐年减少,个体特征逐渐成为工资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和工作经验是造成工资总差异的主要原因;受教育程度、职业和工作单位类型是影响工资差异的个体特征中的主要因素;在运用上述三种分解方法研究户籍歧视引致的工资差异均值分解时,neumark分解优于另外两种分解。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世伟  周闯  
本文应用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的工资方程和劳动参与方程进行了联立估计,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个人能力和家庭教育背景对市场工资水平均具有正向影响,女性和男性的教育收益率分别为8.70%和5.50%;工资、教育年限、党员和户主身份对个体劳动参与的概率均具有正向影响,而年龄对个体劳动参与的概率具有负向影响,女性和男性劳动参与的工资弹性分别为0.157和0.067。因而,实施能够促进人力资本积累的教育政策和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有效地促进劳动参与和提升工资水平,有助于促进就业、增加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素华  
文章认为, 劳动力价格是劳动力市场的核心,它在劳动力市场中可以发挥巨大作用: (1) 减少劳动力市场工资定位的盲目性, 提高市场成交率;(2) 调节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 (3) 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深化企业工资制度改革; (4) 提高企业竞争力, 改善投资环境。当前, 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不仅要注意其基础设施的完善, 更要抓住影响交易的关键环节———工资指导价格, 以此来带动和影响劳动力市场的繁荣和健康运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鹏  
文章认为,我国劳动力市场转型主要是工资结构的调整以及人们在不同就业状态上的分化。劳动力市场改革也使得工资差距不合理的扩大。劳动力市场中收入分配失序的原因有国家规制、非价格机制和劳动力市场分割等。如果我国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采取新的发展战略,重构劳动力市场改革,那么,将不仅有利于经济效率的改善,也有利于收入分配更为平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