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67)
2023(5114)
2022(4221)
2021(3905)
2020(3119)
2019(7333)
2018(7330)
2017(13458)
2016(7594)
2015(8641)
2014(8381)
2013(8231)
2012(7975)
2011(7165)
2010(7604)
2009(6847)
2008(6840)
2007(6021)
2006(5475)
2005(5063)
作者
(21841)
(18191)
(18186)
(17386)
(11817)
(8838)
(8372)
(7066)
(7002)
(6681)
(6432)
(6243)
(5902)
(5898)
(5888)
(5625)
(5518)
(5371)
(5340)
(5325)
(4774)
(4562)
(4552)
(4321)
(4238)
(4119)
(4119)
(4051)
(3758)
(3716)
学科
(28286)
经济(28246)
管理(19171)
(18066)
(14572)
企业(14572)
方法(12269)
数学(10101)
数学方法(9951)
中国(8081)
(8076)
(7598)
(7310)
金融(7309)
理论(6796)
(6769)
(6529)
(6314)
贸易(6309)
业经(6289)
(6154)
(5897)
银行(5880)
(5666)
农业(5363)
地方(4967)
教育(4785)
(4661)
(4591)
环境(4522)
机构
大学(110216)
学院(108072)
(42960)
经济(42058)
研究(39694)
管理(36990)
理学(31351)
理学院(30929)
中国(30427)
管理学(30330)
管理学院(30132)
科学(23587)
(23428)
(21463)
(20492)
(18659)
研究所(18583)
中心(17625)
(17371)
财经(16902)
(15949)
师范(15767)
业大(15454)
(15423)
北京(14954)
农业(14595)
(14309)
(13784)
经济学(13473)
师范大学(12980)
基金
项目(69967)
科学(54432)
研究(52702)
基金(49950)
(43939)
国家(43585)
科学基金(36251)
社会(32500)
社会科(30807)
社会科学(30797)
(26857)
教育(26041)
基金项目(25838)
(23376)
自然(22610)
自然科(22073)
自然科学(22065)
自然科学基金(21698)
编号(21223)
资助(20565)
成果(18977)
重点(16720)
(16396)
课题(16109)
(14825)
(14596)
教育部(14167)
(13941)
创新(13688)
国家社会(13576)
期刊
(48034)
经济(48034)
研究(34553)
中国(23803)
学报(18086)
教育(17792)
(16879)
科学(16460)
(15855)
大学(13852)
管理(13735)
学学(12824)
(12507)
金融(12507)
农业(11568)
技术(10162)
国际(8550)
财经(8533)
(7536)
经济研究(7485)
(7283)
业经(6768)
问题(6742)
(6396)
世界(5930)
(5775)
职业(5488)
图书(5272)
(5198)
论坛(5198)
共检索到1695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李国安  
以特定的财物或权利设定担保及以保证人的信用设定担保,都是在长期的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债权担保方式。但是,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着的,债权担保方式也是一样。当传统的物权担保方式和信用担保方式因其自身无法克服的缺点而显露出滞后于国际经济交易需要的弊端时,担保方式的创新就成为“效率优先”理念下国际商人追逐利益的必然选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古小东  
独立担保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担保方式的不足与缺陷,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风险。但独立担保借鉴了信用证的运作机制,即独立性原则和欺诈例外原则,在运作机制良好的情形下,其能够实现债权人、担保人和债务人的“三方共赢”。提高经济效率和尊重当事人意思自治的要求,也使得大多数国家都认可了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经济贸易中的效力。我国对独立担保在国际和国内的法律效力均应予以承认,并加强研究和立法规范。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婧  
独立担保是一种独立的担保履行付款承诺,不同于传统的从属性担保。自上世纪中后期广泛应用,国际上有公约、判例和学理上的普遍认可。在我国担保业务实践中也日显重要,但是国内法律地位不明确,以致司法实践中针对此类案件采取的是不同的适用态度。应该对我国目前的独立担保法律进行完善,以期更好地进行司法适用,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期刊] 征信  [作者] 郭德香  朱涛  
独立担保作为一种新的金融工具,虽然其独立性一直备受争议,但随着跨国贸易的日益频繁,其适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目前,我国只承认商业银行在涉外领域开展独立担保相关业务,对国内的独立担保业务却不予肯定。通过对独立担保制度的理论分析,追溯商业银行独立担保的域外发展,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担保业务发展中存在的法律问题,在借鉴各国和国际组织关于独立担保的法律法规经验的基础上,为我国商业银行独立担保制度的完善和《独立担保法》的制定提供合理的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革平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独立担保因其明显优于从属性担保的债权保障功能而在国际融资实践中被广泛采用。在独立担保实践的推动下,相应的国际惯例和国际条约先后出台。在我国的银行担保实践中,尽管由于立法的不明确和司法实践的偏见,但独立担保仍格外受到各方当事人的青睐。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李云波  袁莉  
本文介绍了国际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的担保机制,分析了作为担保机制的信用支持协议在传统破产及担保制度下存在的问题,论述了现代立法关于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的规定,并建议由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并通过《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法》,赋予国际公认的为金融衍生工具场外交易所设定担保安排的特殊法律效力,无论担保安排采用担保权益式抑或所有权转移式,均不受破产或重整程序的影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立武  
商标是企业品牌战略的核心和载体,是企业的重要无形资产。在企业的国际化发展中,企业可以利用商标权进行担保融资。商标权的国际担保融资是一个涉外民商事行为,由于各国担保制度的差异,因此需要根据具体情形确定法律适用,并依据准据法的规定完成融资担保的创设和实现。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郭琰  
担保是古老的保障债权实现的法律措施。但在实践中对于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仍存在模糊认识,因此,本文围绕担保法律关系的特征、主体、客体、内容,论述了担保法律关系的效力的认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祥健  
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如何,直接关系到让与担保的内外效力。因此,要对让与担保进行立法,不能不先对其法律构造进行辨析。我国立法界一方面已开始了让与担保的立法活动,另一方面却未对让与担保的法律构造进行有力的论证,以至在让与担保效力的认定上出现偏差,从而不利于规范让与担保的立法活动。我们认为,从让与担保设定目的和让与担保发展趋势看,应将让与担保定性为“担保物权法律构造”。基于此,对其效力的规定,应当有别于“所有权法律构造说”。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荣文  
让与担保,是一种以所有权让渡为形式特征的担保形式。担保权与所有权的重合以及设定人对担保物的使用收益构成让与担保的两个鲜明的特征。以平衡当事人各方利益,实现社会正义为目的,合乎法理地对这两个特征进行阐释便成为众多让与担保法律构成理论的追求。在设计让与担保的法律构成及以此为支点构建让与担保的法律制度时,应顺应让与担保担保物权化的发展趋势,将其规定为一种独立的担保物权,并根据让与担保的自身特征,兼顾形式与目的,以维系各方权益为杠杆,制定出一套简明、适用、灵活、公平的法律规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宿辉  
推行工程保证担保制度是我国建设市场管理体制与国际接轨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国与工程建设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工程担保的规定不尽相同,导致工程担保法律性质不明,适用法律困难。本文从法律视角对投标担保进行分析,认为我国投标担保包括了保证、质押和保证金三种模式,其中保证担保应该是我国工程担保的主导模式。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和强  李文国  王玉兰  
民办高校的内涵发展不可简单套用公办高校的发展模式和路径选择。办学条件建设仍然是民办高校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内涵发展必须突出质量,关键在于提升核心竞争力。经过十多年的扩招,高等教育市场已经凸显供大于求的状态。伴随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社会人才需求的形势、样态与规格也发生了较大变化,要求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必须更加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内涵发展成为众多民办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校具有不同的体制机制,也处在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环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秋明  
公共产品的供给方式决定了公共产品供给机构的法律形态,政策性担保是准公共产品,其供给机构的法律形态由供给方式决定。世界各国政策性担保根据政府财力状况、反腐法律制度与机制的完善情况、政府效率情况分别采用了不同的供给方式,其中有政府机关、社团法人、公司法人等不同法律形态。至于我国政策性担保机构的主要法律形态,国有独资公司为最佳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