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15)
2023(9212)
2022(7218)
2021(6641)
2020(5421)
2019(12480)
2018(11658)
2017(22905)
2016(11705)
2015(13097)
2014(12535)
2013(12602)
2012(11748)
2011(10644)
2010(10518)
2009(10199)
2008(9155)
2007(7852)
2006(7067)
2005(6781)
作者
(31057)
(25748)
(25550)
(24627)
(16181)
(12300)
(11654)
(10057)
(9818)
(8988)
(8942)
(8591)
(8347)
(8218)
(8182)
(8000)
(7657)
(7439)
(7320)
(6835)
(6589)
(6177)
(6040)
(5885)
(5870)
(5764)
(5549)
(5223)
(5106)
(5031)
学科
(55309)
经济(55263)
(32274)
管理(31244)
(26122)
金融(26122)
(25934)
企业(25934)
中国(25022)
(23742)
银行(23734)
方法(23368)
(23074)
数学(21763)
数学方法(21652)
(16412)
(14838)
(13751)
(13014)
贸易(13001)
(12834)
业经(12007)
地方(11442)
中国金融(11336)
(10598)
财务(10583)
财务管理(10567)
企业财务(10242)
(9949)
产业(9518)
机构
大学(164717)
学院(162544)
(85419)
经济(84228)
研究(62130)
管理(60046)
中国(56507)
理学(51508)
理学院(50981)
管理学(50419)
管理学院(50126)
(38748)
(34461)
科学(31526)
财经(31213)
经济学(30241)
(29687)
中心(29462)
(28734)
经济学院(27392)
研究所(26987)
财经大学(23636)
(22928)
(22515)
北京(22433)
(22303)
金融(22146)
(21448)
(19679)
(19089)
基金
项目(107388)
科学(87157)
基金(82928)
研究(80749)
(71722)
国家(71218)
科学基金(61472)
社会(56881)
社会科(54477)
社会科学(54463)
基金项目(42504)
(37695)
自然(36071)
教育(35732)
自然科(35339)
自然科学(35328)
自然科学基金(34805)
资助(34393)
(32594)
编号(29434)
(26234)
国家社会(25906)
重点(24927)
(24617)
中国(24411)
成果(24083)
教育部(23301)
(23031)
人文(21964)
创新(21858)
期刊
(86324)
经济(86324)
研究(56390)
(33730)
金融(33730)
中国(32016)
(28937)
管理(22675)
科学(22002)
学报(21522)
(20565)
大学(17575)
经济研究(16818)
学学(16723)
财经(16701)
(14556)
农业(13327)
(12094)
问题(11725)
教育(11702)
技术(11648)
国际(11474)
业经(11202)
世界(11053)
技术经济(8242)
统计(7957)
(7916)
理论(7666)
经济问题(7076)
(6981)
共检索到2543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琤  
长期以来关于中国金融改革的目标究竟是什么,并不是十分清晰。本文从金融结构选择与金融稳定和金融效率之间研究视角出发,分析了中国金融结构存在的困境及其产生的原因。本文研究认为,判断金融结构合理性的重要标准看是否有利于经济增长。而这一点关键取决于金融改革与发展过程能否保持稳定和效率之间平衡。本文指出,无论是国际经验还是中国目前的金融发展所存在的困境都表明,建立一个效率与稳定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这是转型时期中国金融结构变迁的基本目标和取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李华民  
市场集中度过高,曾被主流理论认为是中国银行业微观效率过低的罪魁祸首,但中国银行业外部竞争引进的微观绩效改善效果却十分不理想。其原因在于,在政府主导的行业垄断中,外部竞争引进并没有能够动员起来国有商业银行参与行业竞争,反而在银行机构大量进入后因为提高了行业经营成本而降低了行业利润率。多种因素决定了银行业保持较高的市场集中度具有现实合理性。我们的结论在于,中国银行业如果要引入行业竞争,应该是在位寡头银行之间的竞争,而不是通过制造更多的银行机构与在位寡头银行进行竞争。寡头竞争均衡在维持金融稳定方面具有其比较优势。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许秋起  刘春梅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度,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从中央政府理性行为介入的分析视角,可以构建一个国有金融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框架。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以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为例可以佐证这一观点,并可以在这一解释框架的基础上展望国有金融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突破口。
[期刊]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作者] 卢小兵  
通过对中国金融运行的实证检验和分析发现,以银行中介和金融市场划分的两种金融结构各有优势,只要能够满足金融资源高效配置的金融结构都符合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必对金融结构进行人为的割裂。中国的金融体系存在着转化投资的高效率和资源配置的低效率这样一对突出矛盾,其主要原因是金融资源的配置失当,这是当前中国金融稳定的潜在威胁,解决问题的关键是要对金融体系进行市场化改革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朱凯  
从信用中介链条角度出发,对中国信用中介链条的发展情况进行测算,测算结果显示,20世纪末以来,中国信用中介链条总体处于拉长状态,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之后,随着影子银行的发展,信用中介链条拉长的幅度和速度都有大幅度提升。运用TVP-VAR模型对金融结构变量与信用中介链条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不同的金融结构变量对金融稳定的影响具有时变性,反映出中国金融体系内涵的变化。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石静  
一国金融业的发展过程就是在稳定(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避免金融危机)和效率(追求利润最大化,提高盈利水平)之间寻求平衡的过程。金融业经营体制、监管体制的选择和宏观经济金融政策均要参考这个平衡。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金融机构和金融当局力图建立稳定与效率相平衡的经营与监管体制。中国金融当局也在此方面付出了巨大努力。本文通过对国有银行问题和潜在风险的分析,根据国际金融业发展趋势,探讨金融改革的思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德勇  
我国金融业机构的扩张和市场退出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制度条件下形成和演化的 ,截止目前我国依然没有建立起完善的市场退出机制。处理好金融稳定、金融效率与社会净福利的关系是我国金融市场退出机制建设必须面对的问题。加快我国金融业市场退出机制的改革是提高金融效率和实现金融业稳定发展的需要。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方兆本  朱俊鹏  
本文为评价中国金融系统稳定水平构建了一个综合的金融稳定度量指标,该指标综合考虑了金融系统的发展、脆弱性、稳健性和世界经济形势等方面的信息。度量指标建立基于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计量模型,模型结果显示度量指标对关键宏观经济指标有较高敏感性。此外,基于计量模型结果使用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方法对度量指标进行了预测。研究结果显示:中国金融稳定水平多年来稳中有升,且能很好地反映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重大金融事件及改革对金融稳定的影响。模拟预测结果显示2012年度量指标先降后升,即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强  赵桦  
随着全球金融一体化程度日益加深,金融不稳定性可能长期存在。因此,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金融稳定指数并对金融运行情况进行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文章从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宏观经济环境和国际环境四个维度选取20个基础指标,采用2009—2019年的年度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并运用H-P滤波分析论证了所构建指数的解释效果。结果表明:消费者信心指数在构建中国金融稳定指数中权重较大,反映了消费者经济预期对金融稳定有关键性作用;从四个维度构建的金融稳定指数对中国当前金融运行状况有较好的测度和解释效果。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李峰  李华民  
金融监管的目标是实现金融稳定,进而维护社会公众利益。寡头主导、大中小机构共存的市场结构具有保证市场稳定运行的内在机理。我国已经形成了寡头主导、大中小金融机构共存的市场格局,但由于具有行政制度安排特征,同时由于具有“二国有”特征的中小金融机构的竞争实力过于薄弱,我国金融机构的结构体系总体上垄断有余,竞争不足。因此,我国金融监管理念应实现古典监管理论的回归:抑制金融垄断,促进金融竞争。在“后渐进改革”时期,促进竞争的途径是非国有小金融机构的发展,实现金融机构的空间布局合理化,由此推动金融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秋起  
金融外部市场化推动国有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路对转轨实践的解释有限,中国国有金融制度变迁需要探索新的解释理论。考察中央政府控制金融的效用函数及其变量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应成为解释中国国有金融制度演进规律的一条关键线索,而国有金融信贷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历程佐证了这一观点。因此,调整国有商业银行内部现有的权力结构,从产权角度考虑问题是一种长期有效的思路。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宋清华  
金融体系通常由金融中介和金融市场两个部分组成 ,其主要功能是将居民的储蓄转化为对企业的投资。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金融体系在结构上有两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有相对下降的趋势 ;二是资本市场发展非常迅速。对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 ,理论界有两种不同的观点 :资本市场中心论和银行中心论。笔者提出了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协同发展的政策主张 ,并就如何实现我国商业银行与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发表了看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樊均辉  
金融稳定是微观宏观、内部外部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开放条件下金融风险通过贸易和金融渠道由外部传染到内部,并在内部因素的配合下导致金融系统的不稳定。文章梳理了中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历程,分析了中国金融稳定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实行更有弹性的汇率制度、谨慎地开放资本账户、完善国内金融体系、加强审慎有效的金融监管、加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等金融稳定建设措施。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张捷  徐林清  张媛媛  
清末民初和改革开放均属于经济转型期,前者为自然经济向商品经济过渡,后者为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本文比较了这两个转型时期的产业中间组织的制度变迁。在前一时期,传统行会通过变革趋新,逐渐与新型商会和同业公会融为一体;在后一时期,体制内的官办协会与体制外的民间商会也出现了合流的趋势。本文还通过对地区产业中间组织最新截面数据的检验,发现行业组织的发展与工业化水平正相关,与政府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负相关,这些经验证据加深了我们对中国行业组织制度变迁规律的认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