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94)
- 2023(1709)
- 2022(1580)
- 2021(1360)
- 2020(1114)
- 2019(2630)
- 2018(2549)
- 2017(4832)
- 2016(2865)
- 2015(3315)
- 2014(3353)
- 2013(3140)
- 2012(3004)
- 2011(2618)
- 2010(2638)
- 2009(2261)
- 2008(2295)
- 2007(1985)
- 2006(1727)
- 2005(1634)
- 学科
- 济(11151)
- 经济(11134)
- 管理(6941)
- 业(6597)
- 方法(6133)
- 数学(5617)
- 数学方法(5515)
- 企(5368)
- 企业(5368)
- 财(3386)
- 理论(2833)
- 教学(2710)
- 学(2390)
- 农(2346)
- 教育(2296)
- 中国(2282)
- 业经(2061)
- 务(2008)
- 财务(2008)
- 财务管理(2007)
- 地方(1999)
- 融(1977)
- 金融(1977)
- 技术(1945)
- 企业财务(1919)
- 环境(1904)
- 制(1889)
- 贸(1817)
- 贸易(1816)
- 易(1759)
- 机构
- 大学(41118)
- 学院(40414)
- 济(16699)
- 经济(16403)
- 管理(14546)
- 研究(13372)
- 理学(12808)
- 理学院(12668)
- 管理学(12456)
- 管理学院(12383)
- 中国(8398)
- 京(8347)
- 科学(7697)
- 财(7463)
- 范(7002)
- 师范(6925)
- 所(6759)
- 研究所(6235)
- 财经(6223)
- 农(6073)
- 中心(5930)
- 师范大学(5786)
- 江(5735)
- 业大(5730)
- 经(5670)
- 经济学(5548)
- 教育(5354)
- 北京(5316)
- 经济学院(5044)
- 技术(4949)
共检索到57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叶晓力 徐培鑫
作为同一时代的教育家,博比特与杜威都曾深刻影响了美国公立学校的课程变革。博比特的社会效率取向课程观对美国20世纪初的学校课程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但其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趋于式微;而杜威的社会民主取向课程观则在经济危机后的课程重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课程目标观上,博比特坚持“为成人生活做准备”,而杜威则强调“儿童经验的不断生长”;在课程内容观上,博比特重视协调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结合,而杜威则更推崇直接经验的价值;在课程编制观上,博比特创造了一种基于社会逻辑的“活动分析法”,而杜威则更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提出了“教材心理学化”;在课程实施观上,博比特指出只有通过大量的专门训练才能够实现预设目标,而杜威则强调“手脑并用”的亲身参与。重新审视博比特与杜威的课程观,尽管他们的课程主张存在诸多“立场对峙”,但其中亦不乏思想契合之处,如都主张教育为社会服务、都重视经验的积极作用、都遵循一定的科学逻辑以及都强调学习的亲身实践。
关键词:
博比特 杜威 社会效率 社会民主 课程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梦云 妙惠
以《民主主义与教育》《黄炎培教育文选》以及相关著作和文章为研究工具,对杜威与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教学观分别以教育理念、教学内涵和教学方式为类进行比较分析,以期对当代职业教育建设和改革提供指导建议。
关键词:
杜威 黄炎培 职业教育 教学观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闫利雅
针对"职业教育"和"自由教育"是否对立的观点,回溯百年前美国斯内登和杜威间关于"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的旷世论战。基于他们哲学观、教育观、职业教育观和教育对象方面的认识差异,争论结果以及对教育实践的影响认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应走职业教育与自由教育融合的发展路径。首先,内容上体现在人类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继承中的创新"精神;其次,重视师生在教育价值方面"核心价值共识"培养;最后,最终目标是实现师生共同"反省"和"精神转向"的生命状态。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冯嘉慧
关注西方学者尤其是美国学者对杜威教育哲学所提出的学术批评,可为中国学者更准确地理解杜威教育哲学的得失提供更冷静的研究视角。白璧德与杜威之争主要包括三个分歧。从白杜之争的视角来看,杜威教育哲学至少在三方面值得关注和重新评估:当杜威以一元论哲学反对各种形式的二元论教育哲学时,这种一元论容易把个人本该承担的责任推卸给社会或他人;当杜威从民主主义的视角来建构其教育哲学体系时,需要谨慎处理一与多的关系,尽量避免过度浪漫的情感主义;当杜威将进化论作为其教育哲学的基本视角时,需要谨慎对待这种进化论所激发出来的"古今之争"。
关键词:
白璧德 杜威 一元论 理性主义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孙斐
在美国职业教育史上,曾发生了一场著名的"普杜之争"。从争论双方一系列基础性观念的范式对立,即普罗瑟派的效率主义、精英主义和结构-功能主义对立于杜威思想中具有的人本主义、平等思想以及进化主义,可以看到,杜威职业教育思想坚持以人为核心,以民主为向度,坚持文化教育与职业培训有机结合的观念要旨,具有显著的合理性。
关键词:
杜威 职业教育思想 合理性 “普杜之争”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何灵巧 陆宗城
从六个方面对《中图法》第四版法律类的第二分类体系和《杜威法》第二十一版的法律类作了比较 ,找出它们的差别和各自的优劣 ,并着重对该第二分类体系的修订提出初步意见 ,还希望《杜威法》作相应的改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海
路宝利博士的新著《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之争:"普杜之辩"研究》以美国中等职业教育为研究对象,集中就美国职业教育发展的理念——职业主义与民主主义及其多维度辩争作出了颇具创新意义的解析,对美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历史选择作出了颇具说服力的分析。在一定意义上,为现实的职业教育实践提供了可供聆听的"历史声音"和可供比照的"历史镜像"。
关键词:
美国 中等职业教育 职业主义 民主主义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存刚 高瑾
历史上关于教育起源的观点很多,大多数观点的缺陷在于将教育产生的可能条件和必要条件割裂开来。本文认为,教育产生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沟通。也正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与沟通中,教育才得以由产生到丰富化、多样化以及延续化的发展。同时,在交往、沟通的背景下,课程是教育发展的最大助力。
关键词:
教育起源 课程 杜威 《民主主义与教育》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坤庆 卢洁莹
"民主"是西方主要政治学概念,理解民主需要将其置于西方文化语境之中。柏拉图及其后世一些著名哲学家均探讨过民主制度及其学校教育理想,但杜威却是其中之翘楚。在杜威看来,学校是培养人之理性之场所,学校教育是推动民主社会进步的重要工具,其内容是科学知识,其教育方法是"探究"。民主社会的学校教育理想是旨在为民主国家理想之建立与维护筑起一道堤坝,并通过学校教育造就推进和捍卫民主国家和民主制度的卫士。
关键词:
民主国家 民主教育 约翰·杜威 教育哲学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贝淡宁 李东阳
钱穆与梁漱溟是中国近代著名学者,他们都反对全盘西化的政治道路,由尚贤精神出发,提出了各自的民主尚贤观,并希冀以此为基础建立现代国家。钱穆以“贤人政府”为传统政治进行辩护,进而提出基于“信托政治”的民主尚贤观,最终影响到其国家本位的路向选择;梁漱溟则通过“理性之国”作为理解传统社会的依据,构建起“团体政治”映照下的民主尚贤观,最终决定了其社会本位的路向选择。钱穆与梁漱溟的民主尚贤观实现了尚贤理念和选举民主的初步耦合,其对政治领袖道德使命和智识能力的要求,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贤能政治 民主尚贤观 钱穆 梁漱溟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小威廉·多尔 余洁
倘脱离了道德和人文关怀,知识可能成为毁灭世界的力量。这是人类社会当前面临的紧迫问题。杜威的思想中包含着道德追求,因而充满实践智慧。他所倡导的课程是一种"转变性课程"。杜威的智慧与当今法国著名哲学家、复杂理论学家Michel Serres的思想若合符节、交相辉映。杜威对中国文化的独特理解向我们昭示:21世纪的中国社会的健全发展需要尊重自己的智慧传统,而不能简单模仿美国。
关键词:
知识 道德 智慧 第三类课程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丁永为 兰玉婷
职业教育是促进社会进步和政治民主的重要手段。从职业教育和民主的关系角度看,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具有四个特征:民主作为职业教育的基本原则、综合高中作为实施职业教育的主要机构、工作作为职业教育的内容、合作性探究作为职业教育的方法。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当代意义在于:有利于深入理解职业教育与民主的关系、有利于推进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的整合、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民主精神的劳动者。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民主 杜威 综合高中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席海燕
经验的改组与改造是杜威教育哲学与教育实践的根本落脚点。在提出"教育即经验的改造"之前,杜威检视了三种类型的经验:理性主义的经验观、经验主义的经验观和"无目的"的经验观。受建立指向个体生长的经验观信念的驱使,杜威对经验进行了改造,所做的努力主要有:确立经验的主动性、恢复经验的目的性和理性、建立经验的系统性。改造过的经验同时具有作为个人经验的个体属性和内含社会控制精神的社会属性,由此教育通过系统地、有目的地组织和改造指向生长的经验以帮助社会实现参与式民主。
关键词:
杜威 经验 改造 教育与民主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夏剑
如何更好地解读杜威,其关键是如何理解杜威教育哲学中"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通过对杜威教育哲学得以展开的现实基础、思想渊源及其内在逻辑等方面的分析研究,首先,可以确立"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是杜威教育哲学的根本问题。其次,把握这一问题的实质与内涵。一方面关乎对杜威教育哲学中的"民主"概念的理解,包括"作为社会生活方式的民主"、"作为实验计划的民主"以及"以‘理智能力’与‘道德情感’为基础细节的民主"三个层面;另一方面则涉及对"民主与教育的关系问题"在杜威教育哲学中内在展开的双重逻辑的认识,其一为"民主作为教育的原则与教育民主化的逻辑",其二为"教育作为维持和改进民主的工具与民主教育的逻辑"。
关键词:
杜威 教育哲学 教育民主 民主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崔佳 郭伟
民主教育是杜威教育思想的核心,杜威民主教育思想形成是一个不断吸收、批判、发展的过程,是以我为主、兼收并蓄的过程。以杜威民主教育思想演变为切入点,以影响其教育思想形成的关键人物为视角,对杜威教育思想进行溯源分析,以此为学界研究杜威思想提供新思路,为学习杜威治学精神提供参考。
关键词:
杜威 民主教育 影响人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