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
- 2023(12)
- 2021(5)
- 2020(5)
- 2019(21)
- 2018(15)
- 2017(20)
- 2016(24)
- 2015(26)
- 2014(11)
- 2013(16)
- 2012(19)
- 2011(24)
- 2010(15)
- 2009(17)
- 2008(15)
- 2007(19)
- 2006(12)
- 2005(11)
- 2004(12)
- 学科
- 财(64)
- 业(63)
- 企(59)
- 企业(59)
- 财政(48)
- 济(47)
- 经济(47)
- 学(46)
- 管理(43)
- 政(41)
- 制(33)
- 生物(30)
- 体(28)
- 微(27)
- 微生(27)
- 微生物(27)
- 及其(26)
- 微生物学(26)
- 治(26)
- 生物学(26)
- 防(26)
- 防治(26)
- 体制(25)
- 农(24)
- 害(24)
- 业经(18)
- 各种(18)
- 方法(18)
- 出(16)
- 务(16)
- 机构
- 大学(271)
- 学院(247)
- 研究(137)
- 农(119)
- 科学(113)
- 农业(98)
- 中国(92)
- 所(87)
- 研究所(82)
- 济(81)
- 经济(77)
- 业大(76)
- 京(68)
- 农业大学(62)
- 室(60)
- 管理(57)
- 财(57)
- 业(56)
- 实验(55)
- 中心(53)
- 实验室(52)
- 技术(48)
- 江(48)
- 省(48)
- 部(48)
- 重点(48)
- 理学(47)
- 理学院(47)
- 院(46)
- 研究院(44)
共检索到4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向愚
为着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迎接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国正面临在今后五至十五年内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的战略任务。然而正如江泽民同志所指出的:“只有使国有企业具有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机制,成为市场竞争主体,两个根本性转变才能落到实处。”国有企业改革是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微观经济基础,必须加快步伐。对于经营环境日益严峻,改革相对滞后的国有外贸企业而盲,改革的紧迫性无疑更为加强了。 关于推动外贸企业改革的问题,我们认为,除去采取必要的利益驱动政策之外,还必须采取强有力的组织措施,双管齐下,推动外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福前
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微观细胞,企业活力的大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快慢有正相关关系,因此,搞活企业,尤其是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一直是我国经济改革的关键之所在。为此,我国学术界提出了企业改革的种种思路和方案,如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由于与承包制、租赁制、股份制相比,股份制可以使企业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更为彻底,因而这种思路受到学术界不少人的青睐。这种思路似乎认为,只要实现了企业财产的两权分离,就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元日希
论政企分开与政资分开郭元日希(西南财经大学)一、政企分开的核心是政资分开我国18年来改革开放的历史表明,政企不分的问题在相当领域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其中,最突出的是发生在政府与国有企业之间的关系方面。这些年来,我们发展了股份制,但一些国有控股公司,...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江伟 刘亮
本文通过对河北省R&D资金的投入规模、强度、模式、效益等方面的比较分析,得出河北省现行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机制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完善财政资金支持企业创新机制。
关键词:
财政资金 支持 企业创新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冯云廷
文章考察了我国传统国有企业主辅产权制度,讨论了我国现行国有企业主辅分离改革的体制设计的逻辑局限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市场合约的国有企业主辅关系再造的观点。文章的探讨增加了我们观察国有企业制度变革与市场整合的角度,拓宽了我们进行政策讨论与选择的视野。
关键词:
主辅分离 制度安排 市场合约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冀民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一些同志设计了改革全民所有制企业即国有企业的两权分离模式,即在保留国家所有权前提下,赋予企业经营权,以使其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地位。这种模式在改革初期为理顺企业和国家关系起了一定的作用,并得到理论界和一些制定政策者的肯定。但是,笔者认为,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商品经济性质和深化改革需要出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劳苑
我国企业改制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冗员问题解决的程度。而在目前条件下,企业冗员的问题的解决面临失业保障制度不健全和重新就业条件不充分双重障碍。克服这些障碍的长期性和艰苦性,决定了我国企业冗员问题的解决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需要我们放宽放远视野,采取一条既立足于长远,为这一问题的根本解决创造条件,同时又兼顾目前企业改革需要的综合性对策思路。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纪显举
一、“两权分离”与产权分割的共生关系国家所有制企业改革的思路是什么?目前有两种不同的提法。一种认为“两权分离”即所有权同经营权分离;另一种认为是产权分割,实现企业内部所有权多元化。我认为,“两权分离”和产权分割二者可以兼容,而且具有共生关系,不能把它们看成是互相排斥的东西。二者的共生关系表现在,“两权分离”会派生出产权分割,即经营权会派生出所
[期刊] 改革
[作者]
钱勇 曹志来
资源型城市的资源型国有企业,其主辅分离改革比一般城市中的国有企业面临更多、更复杂的约束条件。研究表明,国有企业改制对于就业乃至社会稳定的影响取决干路径选择;国有企业改制可以同时采取多种路径。其路径的组合有利干兼顾社会短期稳定与长期稳定这两个目标。
关键词:
资源型国有企业 主辅分离 路径选择 就业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文杰
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评价方法,对照统一的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的目标、实施过程及其完成结果进行综合性考核和评价。2000年以来,我国逐渐引入国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制度,经过7年的深入研究和积极试点,取得了显著成绩。部门财政资金使用绩效观念明显增强,财政支出结构明显优化,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成为中央和部分省市的日常工作。同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维达 吴宇晖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我曾在《财政本质与财政调控》一书中,试从最基本的分析考察引出对财政现象形态的简要概括:“财政,是以社会性的权力中心为主体、以社会总产品(主要为其中的剩余产品)为客体、带有集中性特征的理财活动”。以经济学的语言说,这便是社会权力中心以自己的活动参与资源配置。由此可知,对财政资源配置的方方面面进行研究,是财政学理论建设的基本命题。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吴胜祥
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经济建设的“国家队”、“主力军”。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企业改革势在必行。本文从国有建筑业企业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国有建筑业企业辅业改革改制的必要性,重要性,着眼于改革改制中的难点问题,并结合企业实际,研究了国有建筑业企业辅业股份改制的对策。
关键词:
建筑业企业 辅业改制 难点 对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韩静
对国有企业进行产权改革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及产权制度的有效途径,本文对国有大中型企业产权改革中出现的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原因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举实例说明并给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对策。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主辅分离 辅业改制 问题 对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训常 苏巧玲 刘晔
本文基于双元结构财政理论阐述了地方财政压力与"政资不分"的关系,并基于我国1998—2007年新成立的国有工业企业数据,通过考察地方财政压力对国有企业生存发展的影响,探讨了"政资不分"的经济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创立时的地方财政压力水平越大,其初始规模越小,初始效率越低,并且发现国资委成立能够削弱地方财政压力对国有企业的负面影响。该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资委成立之前"政资不分"现象的严重性,并肯定了国资委成立对促进"政资分开"的作用。进一步分析得出,国有企业创立时的地方财政压力水平对国有企业的规模和效率造成了长期的负面效应,且较大幅度提高了国有企业的退市风险。本文的研究结论从"政资不分"的角度为我国国有企业低效率和生存时间短的特征提供了另一种解释,这对于进一步深化地方国有企业改革具有相应的启示意义。
关键词:
政资不分 国有企业 财政压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