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88)
- 2023(852)
- 2022(686)
- 2021(566)
- 2020(434)
- 2019(866)
- 2018(755)
- 2017(1584)
- 2016(729)
- 2015(778)
- 2014(743)
- 2013(769)
- 2012(836)
- 2011(797)
- 2010(782)
- 2009(769)
- 2008(652)
- 2007(544)
- 2006(580)
- 2005(466)
- 学科
- 济(6763)
- 经济(6760)
- 管理(2563)
- 地方(1991)
- 方法(1734)
- 业(1715)
- 数学(1634)
- 数学方法(1632)
- 地方经济(1597)
- 及其(1432)
- 策(1347)
- 环境(1308)
- 政策(1241)
- 财(1235)
- 业经(1179)
- 中国(1175)
- 方针(1154)
- 述(1141)
- 阐(1141)
- 阐述(1141)
- 方针政策(1110)
- 企(1085)
- 企业(1085)
- 贸(1067)
- 贸易(1067)
- 农(1066)
- 出(1050)
- 易(1039)
- 产业(933)
- 融(843)
- 机构
- 学院(12396)
- 大学(12321)
- 济(7854)
- 经济(7752)
- 研究(4796)
- 管理(4640)
- 理学(3994)
- 理学院(3964)
- 管理学(3937)
- 管理学院(3912)
- 财(3662)
- 中国(3641)
- 经济学(2862)
- 财经(2813)
- 经济学院(2611)
- 经(2592)
- 京(2233)
- 科学(2230)
- 中心(2200)
- 所(2165)
- 财经大学(2103)
- 研究所(1938)
- 院(1848)
- 江(1819)
- 融(1458)
- 研究中心(1455)
- 金融(1446)
- 经济管理(1433)
- 经济研究(1422)
- 商学(1405)
共检索到191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宏观分析课题组 张晓晶 汪红驹 汤铎铎
2010年第2季度,我国经济增长速度趋缓,通货膨胀预期受到控制。应当说,这一态势是经济政策正常化的预期结果,同时,负面外部冲击也产生了一些干扰。有鉴于此,2010年下半年需要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同时,积极关注欧债危机的发展和动态,把握好政策退出的节奏、力度和重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防止经济减速太快。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华民 周鹏
美国经济继 1 0年快速增长后增长减速 ,是由世界经济发展的周期性原因造成的。美国经济增长的减速 ,将影响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 ,受冲击最大的可能是东亚国家和地区。美国经济增长减速可能是中国对内进行结构调整、对外开放资本项目的一个较好机会。
关键词:
美国经济 增长减速 国际效应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宪法
目前中国经济正在经历存货调整阶段,并开始了价格调整,但是实质性的产能调整尚未展开。在产能调整不充分的条件下,整体经济很难重回增长向上的运行轨道;在短期内,政府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虽然是有效的,因为它能减缓经济的深度下滑,但并不能拉动经济的回升。拉动经济回升的主要力量是市场。如果整体经济的运行过度依赖于政府的刺激经济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国经济将面临"二次紧缩"的风险。
关键词:
经济周期 二次紧缩 产能调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梁俊 李菁
2008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很多学者认为,中国这一轮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是结构性减速。该文从高投资不可持续、人口老龄化、产业结构服务业化、技术进步放缓和资源环境约束增强等五个方面分析了引起本轮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结构性原因,并就应当如何提高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文章认为,尽管目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结构性减速,但是如果采取有针对性的结构性改革措施,在未来一段时间,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仍然有可能维持中高速的水平。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栗亮
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美国退出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最明显的外部效应包括资本流动效应、跨国间的汇率变化或相对价格的变化。随着美国购债规模的持续收缩和结束,新兴经济体的政策应对将是一个亟需探讨和解决的话题之一。本文以新兴经济体为例,从外溢效应的理论、新兴经济体对于美国量化宽松退出的表现及可能的应对方式三个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最后得到相应的启示和结论。
关键词:
外溢效应 退出策略 新兴经济体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成祥 卜振兴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世界经济的联系日益加强,政策间的相互影响也愈发明显。2008年的经济危机席卷全球,也重创了美国经济,为了有效应对危机,美国推出了量化宽松政策。到目前为止,美国一共推出了四轮量化宽松政策,其中第一、二轮宽松政策已经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刚刚退出。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有力刺激了经济的增长,大大降低了国内失业率,同时,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对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金融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文章着重研究了美国退出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人民币国际化和经济改革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文章的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计划退出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热点。本文梳理了有关美国与欧洲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学术讨论,对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与步骤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归纳,为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经济刺激 退出 经济复苏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安邦 冯华
以中国大陆30个省份2011—2019年面板数据为样本,基于系统GMM模型研究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的结构性因素,以及数字经济对此的缓解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结构服务化导致中国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减速”观点成立;数字经济总体上能够缓解“结构性减速”,一方面数字经济具有提振经济增速的效率效应,另一方面具有推动产业结构服务化进而降低增速的结构效应,但结构效应不足以抵消效率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平
2008年金融危机后,中国采取了积极的货币政策抑制经济下滑,然而货币扩张却难以刺激经济回到原有的均值状态,并有巨大的负产出缺口,导致生产者价格指数持续近3年为负。货币流量刺激、提升投资力度似乎难以摆脱当前的困境,其原因是出现了"效率减速的冲击",即大量的供给都是无效率的。或因无需求变为库存,或回收周期很长回报率很低,或被"僵尸企业"吸走浪费等等。低效率的企业、产能过剩部门和低效地方基建等不是能通过货币流量"输血"可以挽救的。宏观政策着重激励中国经济从高速的规模扩张转向高效率的生产,如加速折旧抵税的政策,清理"僵尸企业",加速资本市场并购步伐,而体制上要进行存量改革和调整,才能完成从规模扩张向高...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前沿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袁富华 陈昌兵
本文通过引入知识部门,在结构上重新定义生产函数,以此为基础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的新要素供给的作用。研究发现,为了突破结构性减速的阻碍、实现可持续增长,以知识部门为代表的新生产要素供给,成为能否跨越发展阶段的主导力量。因应城市居民收入提高之后发生的需求升级,知识部门围绕科教文卫体等提升"广义人力资本"消费支出的现代服务业建立起来,知识部门的生产消费过程,也是人力资本提升和创新内生化的过程。知识部门自身不仅具有内生性,而且以其外溢性促进传统工业、服务业部门的发展,有利于促进结构升级,以此打通消费和生产一体化,在不断扩大消费需求的同时推进未来中国创新增长。在物质资本驱动增长动力减弱的困境下,重视消费对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骆祚炎 陈炳鑫
本文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的视角,从信贷路径和非信贷途径分析金融减速器机制和效应。目前国内关于金融减速器的文献十分少见,应该加强研究。根据我国现实情况,本文提出并分析了金融发展水平、国有经济比重、国有银行隐形担保、利率管制和价格效应等因素所导致的金融减速器机制。本文通过TVAR模型的比较检验发现,在包含金融减速器因素的情况下,投资、信贷、消费和贸易收支等对产出的冲击效应要小于不包含金融减速器因素条件下的冲击效应。这说明金融减速器效应存在,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取得一致。该结论的政策涵义是,应该重视金融减速器因素及其效应,抑制经济波动。这些抑制经济波动的措施包括,发展直接融资促进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发展票据业务减轻信贷对经济的顺周期冲击,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的同时积极支持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发挥国有银行对信贷资源配置作用的同时壮大其他商业银行和融资机构的融资作用,在经济下行阶段对利率进行适度调控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徐瑾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已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在中等收入阶段,经济增长速度必然会出现减速现象,逐步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甚至低速增长转变。如何避免因经济增速减缓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抑或说如何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以跻身于发达国家行列?仍有许多亟需探讨和解决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中国经济增长减速的原因、方式选择及减速下限等进行了较为深入地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结果表明:为避免掉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在中等收入阶段GDP年均增长率不能低于3.8%-4%。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易宪容
美联储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无论是退出还是延续,都会对全球经济及市场造成巨大的影响。因为,当前以信用货币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美国的货币政策既是本国的也是国际的,因此美国货币政策的任何变化都会对国际市场产生巨大冲击,而现代金融市场的本质异化更是把这种影响与冲击无限地放大。本文全面分析了美联储五年来推出QE所产生的实际效果,美联储的决策机制,QE退出可能时机、路径及方式,以及对国内外市场的重大冲击,并指出QE退出是一种必然,中国政府要估足QE退出对全球和中国经济的影响,并尽早地准备最好的应对方式,以便减弱QE退出对中国经济与金融的影响和冲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