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08)
2023(9339)
2022(8032)
2021(7375)
2020(6133)
2019(13381)
2018(13057)
2017(25672)
2016(13897)
2015(14856)
2014(14601)
2013(14171)
2012(13001)
2011(11756)
2010(11919)
2009(11132)
2008(10799)
2007(9733)
2006(8658)
2005(7745)
作者
(37323)
(30907)
(30685)
(29480)
(19620)
(14652)
(14077)
(11893)
(11637)
(11169)
(10511)
(10288)
(9760)
(9721)
(9700)
(9662)
(9407)
(9240)
(9077)
(8664)
(7766)
(7630)
(7521)
(7091)
(7008)
(6877)
(6829)
(6782)
(6090)
(6017)
学科
(59509)
经济(59473)
管理(42124)
(40036)
(33401)
企业(33401)
方法(20420)
数学(17710)
数学方法(17457)
地方(17324)
(17216)
(17183)
中国(15411)
业经(14251)
(12548)
(11194)
财务(11172)
财务管理(11151)
农业(11043)
(10705)
贸易(10698)
产业(10672)
地方经济(10624)
企业财务(10584)
(10338)
(10123)
(9981)
(9407)
银行(9398)
环境(8977)
机构
学院(190269)
大学(183687)
(81543)
经济(79831)
管理(73383)
研究(64214)
理学(62802)
理学院(62128)
管理学(61136)
管理学院(60784)
中国(49624)
(38665)
(37998)
科学(37724)
(31612)
(29863)
中心(29707)
财经(29686)
研究所(28349)
(27323)
(26745)
(25031)
师范(24802)
经济学(24586)
业大(24575)
(23863)
(23850)
北京(23531)
经济学院(22100)
财经大学(21769)
基金
项目(125277)
科学(100503)
研究(95502)
基金(90157)
(77109)
国家(76486)
科学基金(66690)
社会(61354)
社会科(58425)
社会科学(58418)
(50983)
基金项目(47038)
教育(43182)
(41858)
自然(41391)
自然科(40402)
自然科学(40395)
编号(39781)
自然科学基金(39657)
资助(36625)
成果(32052)
(29854)
重点(28817)
课题(27938)
(27267)
(26608)
国家社会(24998)
创新(24872)
发展(24760)
(24368)
期刊
(95547)
经济(95547)
研究(57373)
中国(35707)
(30030)
管理(28050)
(25421)
科学(24131)
学报(23184)
(19911)
金融(19911)
教育(19627)
大学(17985)
业经(17768)
农业(17543)
学学(17122)
技术(16686)
经济研究(16135)
财经(14235)
(12460)
问题(12064)
商业(10000)
(9927)
技术经济(9329)
现代(9288)
统计(8759)
(8639)
(8608)
科技(8548)
国际(8396)
共检索到2865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郭晔  赖章福  
本文针对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区域和产业效应,运用1978—2009年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共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采用面板协整检验和固定效应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货币政策在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很强,主要表现为对第三产业的效应,而财政政策对第三产业的效应有待提高;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中部地区的产业调整效应很弱;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在西部地区对第二产业的效应较弱,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较强;三个区域内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搭配效应,都表现得不甚理想。据此,本文给出了实证结果的制度致因,并进一步从探索区域性差异化的货币政策、优化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和构建开发性金融与财政的协调互动机制等方面...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云平  
产业集群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体现在主导产业选择、主导产业兴衰等方面。基于集群视角的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形式表现为产业价值链的整合。具体有两种模式:一是依靠内部集群动力机制,整合集群价值链;另一种是依靠外部力量,嵌入外部价值链(外资和域外资本)来调整产业结构。为此,要通过完善产业集群治理机制,加快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郭明奇  高鸿  
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加快技术改造步伐,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动产业升级和产品更新换代,这就要求把信贷增量的有效分配与信贷资产存量的合理调整有机地结合起来,强化信贷政策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作用。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与各地资源条件相结合,形成了...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龚晓菊  
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不仅资本与产业高度融合,而且资本对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投融资对策是:构建区域性金融中心、建立现代农村金融体系、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继续加大中西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力度、大力发展风险投资、积极推行产业投资基金、规范民间金融、充分发挥政策性投资的引导作用。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薛亮  
一、产业政策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宏观调控方式改革开放以来,下放经济管理权限,扩大地方、部门和企业自主权;较大幅度地缩小指令性计划,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减少行政手段,重视经济手段的运用,对于克服集中计划比较僵硬的弱点,增强经济活力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利益主体多元化和改革不配套,又出现了投资和消费的某些失控、严重的重复建设等过于分散的现象。因此,在国家直接计划调控范围大大缩小的条件下如何实现有效的宏观调控,把计划经济和市场调节两者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夏英哲  
从根本上说,产业结构的形成和调整是一个市场过程,但由于市场经济所固有的盲目性或生产无政府状态的弊端,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的调节还不能顺畅而有效地形成为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为了形成有利于经济发展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除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的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外,还需要国家从宏观经济的角度实行调节,以适当的产业政策促进形成合理、优化的经济结构或产业结构。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平  李世祥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多年来,中央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区域经济冲突仍是中国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重大障碍。地方政府竞争是造成这一障碍的根本原因。为消除这一障碍,需要采取几个方面的措施:出台新的干部政绩考核制度,倡导树立全面的政绩观;尽快完善财税体制,加快资源价格体系改革,推进要素合理流动;由中央政府主导区域协调立法;区域经济发展规划要尽量跳脱行政区域,立足经济区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2003年以来,针对经济生活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方面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第一、三产业增速明显加快,经济增长的产业结构支撑趋向均衡,产业结构演进总体上继续向合理方向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晔  赖章福  
本文运用1978—2007年东、中、西部的面板数据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否具有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效应结果显示:第一,财政政策具有产业结构调整效应,而货币政策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并不明显。第二,货币政策在对第一和第三产业的效应方面强于财政政策,而财政政策则在对第二产业的效应方面具有优势。第三,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三次产业的效应都存在比较明显的区域效应。第四,在东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效应相差非常悬殊,而对第三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高位;在中部地区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第二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在西部地区货币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集中在高位,而财政政策对第一产业的效应则集中在低位。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孙振清  李欢欢  刘保留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对于充分激发碳交易政策的区域碳减排潜力有重要推动作用。基于2005-2017年中国内地30个省域面板数据,采用DID和PSM-DID方法评估碳交易政策对碳排放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在SFA模型测算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从产业结构高级化、合理化和技术创新效率两个方面探讨碳交易政策的作用机制,同时运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分区域验证。结果表明:碳交易政策能推动试点和非试点地区协同减排;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地区,从东部、中部到西部,碳交易政策的碳减排效应逐渐减弱;产业结构调整中,产业结构高级化更多受益于碳交易政策,产业结构合理化作用较弱,技术创新效率提升效果也较为明显。基于此,从完善碳市场建设、制定差异化政策、注重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协同减排等方面提出相应政策建议,促进区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卢阳  
通过建立1978年-2014年的面板数据VAR模型实证比较分析了全国和各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影响。结果表明:从全国的层面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有显著的影响。信贷量对MooRe指数的影响是先下降后上升,并且持续的时间较长。产业结构的调整对CPI增长率和GDP增长率的影响几乎都是上升,并且持续的时间同样较长。但是从各地区的层面来看,产业结构的调整对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渠道的影响却有显著的差别。东部地区的产业结构变动对于信贷政策最为敏感,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变动对CPI增长率的最大,对于GDP增长率的影响却是负向的。而对于其他地区来说,产业结构的变动对CPI增长率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冰 孙华臣  
本文采用动态面板门限模型分析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限效应.在此基础上以京津冀鲁为例模拟控制煤炭消费总量对产业结构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能源消费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存在单门限效应.且这种效应会发生由负向到正向的趋向性变化。如果不考虑技术进步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的影响.实施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政策.短期内不利于产业结构高级化;考虑技术冲击和能源消费结构变化.会有利于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但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会弱化技术进步带来的正向冲击。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韩小威  赵晓明  
产业结构优化是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中长期增长潜力和国际地位的重要决定因素,而政府制定的产业政策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优化。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一直是经济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在开放的经济条件下,更是注重对产业结构不断地调整。从实践效果看,虽取得了相当的成效,但老问题仍然存在,随着开放程度的扩大,又面临许多新问题和难题。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殷新红  
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提出要求,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既要关注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又要引领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高职院校专业结构调整的重点为建设区域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群和规划符合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专业结构。高职院校还应该重视发挥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咨询作用,通过部门联动和校企合作的方式来加强与产业的对接,开展专业建设研究工作,以此保障专业结构调整的科学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