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53)
2023(6176)
2022(5328)
2021(5136)
2020(3910)
2019(9325)
2018(8556)
2017(15686)
2016(8657)
2015(9553)
2014(9496)
2013(9167)
2012(8788)
2011(8179)
2010(8454)
2009(7974)
2008(7985)
2007(6720)
2006(6295)
2005(5753)
作者
(23054)
(19511)
(18993)
(18539)
(12581)
(9043)
(8891)
(7424)
(7387)
(7075)
(6499)
(6438)
(6190)
(6152)
(6111)
(6085)
(5750)
(5693)
(5602)
(5508)
(4659)
(4636)
(4609)
(4522)
(4425)
(4386)
(4262)
(4240)
(3915)
(3842)
学科
(34648)
经济(34607)
管理(25957)
(22333)
(17699)
企业(17699)
中国(14974)
(10991)
方法(10746)
(9777)
地方(9658)
数学(9367)
数学方法(9218)
(8160)
(8108)
业经(7262)
(6838)
贸易(6835)
(6621)
城市(6589)
农业(6536)
环境(6443)
及其(6309)
(5841)
(5638)
银行(5637)
政策(5622)
(5466)
(5343)
(5312)
机构
学院(119589)
大学(118436)
(52483)
经济(51079)
管理(46647)
研究(45988)
理学(39249)
理学院(38756)
管理学(38267)
管理学院(38006)
中国(35404)
(26041)
(25601)
科学(24901)
(21738)
中心(21264)
财经(19327)
研究所(19300)
(18616)
(17640)
(17616)
师范(17555)
(17165)
北京(16409)
(15828)
经济学(15629)
(14965)
师范大学(14220)
财经大学(14190)
经济学院(13840)
基金
项目(76563)
科学(62194)
研究(59510)
基金(56343)
(47978)
国家(47535)
科学基金(41569)
社会(39491)
社会科(37368)
社会科学(37358)
基金项目(29148)
(28297)
教育(26895)
自然(25283)
(24862)
自然科(24663)
自然科学(24660)
编号(24478)
自然科学基金(24187)
资助(22239)
成果(20929)
课题(17585)
(17507)
重点(17323)
(17240)
国家社会(16355)
(15382)
教育部(15341)
(15240)
(15068)
期刊
(63098)
经济(63098)
研究(43174)
中国(26338)
(19091)
管理(17118)
科学(15099)
(14871)
教育(14675)
(14470)
金融(14470)
学报(13099)
大学(10777)
经济研究(10152)
农业(10025)
学学(9914)
业经(9583)
技术(9510)
问题(9505)
财经(9311)
(8133)
(7723)
城市(7314)
(7183)
国际(7058)
现代(6743)
世界(6078)
理论(5873)
(5669)
论坛(5669)
共检索到1959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求索  [作者] 何绍辉  
城市社区是城市社会治理的基本单元。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关键是要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城市社区治理现代化是其中的重要内容。通过回顾和分析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层面关于城市社区治理相关政策文件的演进逻辑,可以发现: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政策是国家治理政策在微观层面的现实反映,虽然不同时期城市社区建设与治理的重点或政策有所不同,但一个总的趋势是推进城乡社区统筹发展、促进城市和谐社区构建和增进城市社区居民福祉。城市社区治理70年的政策演进说明,虽然治理重点和政策在各个阶段有所不同,但治理现代化是不变追求。新时代城市社区治理的重点应当是加强陌生人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补齐城市社区治理短板,推进城乡社区融合发展。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胡建华  
新中国成立70年来,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发生了明显的阶段性变化。在计划经济时代,集中统一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促成了大学与政府的行政化关系特征,政府对大学的直接领导涵盖从管理到教学的全部领域。20世纪80年代之后,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的政策引导和办学经费来源多元化等因素促使大学与政府的关系在多方面发生变化,其中经济化趋向尤为突出。进入21世纪以来,高等教育治理在学术界得到广泛、深入研究的同时,也逐渐影响到政府的政策与高等教育实践。改变大学与政府的行政化关系、去行政化,是完善高等教育治理结构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本刊编辑部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一致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本政府的施政方针。《共同纲领》第五章文化教育政策规定:"有计划有步骤地实行普及教育,加强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注重技术教育"。12月23-31日,教育部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教育必须为国家建设服务,学校必须为工农开门。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戴一峰  
一、引言中国近代海关以清咸丰四年(1854)新式江海关在上海的创立肇始,至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在中国大陆为人民海关所取代,走过了近百年的历程。究其研究则始自清末民初,由海关内部外籍高级关员肇端。此后,随着民国时期民族主义浪潮的汹涌,关税自主呼声的四起,国人对近代海关的关注和研究日渐兴盛。新中国建立后,除了对部分海关档案资料的编译出版,对部分外国学者相关著作的译介之外,国内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海关的研究几无进展。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启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傅荣贤  华建铭  
新中国成立70年来的古典文献学研究,总体上体现了持续性、全面性、交叉性、实践性等特点,相关成果主要集中在古籍文献的整理出版、文献学基础理论的探讨、分支学科的构建与完善、研究方法及与相关学科关系的分析、文献学史与研究史的梳理、各类专题问题的研究等方面。学者们前后继踵的孜孜求索,有力地推动了古典文献学学科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但70年的研究成果也存在领域开拓创新不够、理论研究有待严谨深入、分支学科研究用力不均、"问题意识"亟待加强等不足。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钟勇为  缪英洁  
运用政策范式的理论框架,以政策文本分析为基础,梳理建国以来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的话语谱系后发现: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话语在不同历史阶段有明显的变化,历经数次政策范式转变。根据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及政策权威理念的演变,可将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大致划分为四种范式:建制-规范化(1949-1984年)、改革-平衡化(1985-2000年)、项目-集成化(2001-2014年)和卓越-国际化即高等教育强国战略(2015年至今)。当下我国高等教育质量保障政策正呈现出政策问题趋于宏大、艰巨,政策目标走向统合、贡献趋附,政策工具寻求多元、组合的发展态势。相关方面有必要在提升政策调研水平、细化政策问题基础上促成政策目标可测评以及在现代化治理体系视野下选用更为强大的政策工具,从而使高等教育强国战略的政策范式落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解德渤  
现代大学制度的核心是现代大学法人制度,其中公立大学法人制度在新中国建立70年间的发展历程与现实境遇尤其引人瞩目。从历史来看,我国公立大学法人的制度演进经历了"没有法人地位"到"事业单位法人"再到"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法人"的总体发展阶段。这是我国高等教育自1949年以来取得的重大改革成果。就现实而言,公立大学在法律地位、治理结构、财产制度、人事制度、投入体制、评价制度以及监督机制等方面逐渐形成了初具中国特色的大学法人制度体系,同时也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改革空间。就改革走向来说,多元化的法人身份是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基本前提,国家理性与市场机制的共同培育是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现实抉择,对政府权力的有效规制是公立大学法人制度改革的关键所在。
[期刊] 求索  [作者] 丁小芳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历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构建阶段、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创新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观的深入推进阶段。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具有其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不断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实质、广大人民的鲜活实践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动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共产党文化观的演进方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赵垣可  刘善槐  
新中国70年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发展先后经历了"政治权利"取向主导、"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取向主导、"规模效益"取向主导以及"公平而有质量"取向主导的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政策的价值追求、驱动因素、政策关注的焦点有所不同,其政策目标大致经历了"有学上—办好学—上好学"的演变轨迹。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学校布局调整的政策经验可以归为:坚持"方便学生就近入学"的原则、鼓励多种形式办学、加强薄弱学校改进工作、鼓励特色学校发展以及与时俱进推动政策创新等。
[期刊] 求索  [作者] 孟献丽  
新中国成立70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在内容体系、话语体系、功能定位等多方面经历了一系列变化和"转型"。而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发生一系列变化转型的同时,始终坚守了一些不变的基本遵循。准确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变"与"不变"的辩证规律,对增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认同力、凝聚力、竞争力和引领力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冯颜利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传播从主题内容到主体对象和载体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迁和诸多变化。准确把握这种变迁和变化,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小虹  王婷婷  王超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中国农业政策经历了从索取农业到反哺农业的演变。本文将农业政策的演变历程分为6个阶段,以国家层面颁布的2 259项农业政策为样本,从政策总量与结构、府际关系、政策内容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旨在厘清这6个阶段中国农业政策发展的内在逻辑。研究发现:①中国农业政策在内涵上实现了从"取"到"予"的逆转。②在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方面,农业政策的制发目的由"增产、稳收"转向"保质、增收"。③农业政策手段随着农业政策目标的调整由转移农业剩余向优先发展农业转变。④农业政策演变体现了中国二元经济结构从制度化构建到不断缩小城乡差异、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⑤农业政策制发主要由国务院和农业农村部主导,其他部门积极参与实施。⑥农业政策的演变历程伴随着地方与中央、农村与城市、农业与工业之间的利益协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韩杨  
本文在回顾已有海洋渔业资源治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1949年以来中国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长期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在不同阶段采取的投入控制、产出控制、技术控制与配套政策等一系列治理措施、治理成效及成效有限的深层次原因。根据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如下治理对策:第一,在产出控制上,完善捕捞总量控制制度,建立主要渔业资源捕捞配额权益制度;第二,在投入控制上,对以海为生的传统生计渔民与商业渔业资源开发主体实行差别化赋权;第三,在投入监管上,建立从北到南海洋渔业资源环境修复与监管综合协调机制;第四,在产出区划上,根据海洋渔业资源开发程度、禀赋条件、生态特征,对不同海域实行差别化治理;第五,在配套政策上,加强资源评估调查和统计监测,为健全海洋渔业资源产权制度提供科学支撑,完善生态有偿使用制度。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谷晓洁  祁占勇  
职工教育是依据社会需求,对职工进行再教育的培养培训活动,为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可靠保障。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职工教育政策经历了以普及文化知识为重心的探索初创期(1949—1965年),以思想政治改造为主线的艰难曲折期(1966—1976年),以全员补偿教育为抓手的恢复发展期(1977—1992年),以职工培训为关键的全面转型期(1993—2001年),以终身职业培训为方向的内涵丰富期(2002年至今)五个时期。面向新时代,我国职工教育政策在注重职工素质、关注弱势群体、构建终身培训体系的基础上,还应切实发挥维权与服务功能,扎实推进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推动具有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形成。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秋丽  张俊豪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民族院校发展政策的变迁大致经历了以培养少数民族政治干部为主的初步发展时期(1949年—1977年)、以培养专业技术人才为主的壮大发展时期(1978年—2004年)、以培养综合素质人才为主的内涵发展时期(2005年至今)三个阶段。本文从政治论、经济论、价值论三维分析框架,对民族院校发展政策逻辑演进进行梳理分析,并根据新时代国家发展战略、民族地区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高等教育发展背景和民族工作的实际,对新时代民族院校发展政策进行了展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