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72)
2023(13636)
2022(11847)
2021(11231)
2020(9420)
2019(21496)
2018(21416)
2017(42207)
2016(23070)
2015(26122)
2014(25916)
2013(25470)
2012(23644)
2011(21300)
2010(21878)
2009(20834)
2008(20810)
2007(19366)
2006(17265)
2005(15565)
作者
(65664)
(55364)
(55236)
(52709)
(34937)
(26599)
(25069)
(21457)
(20756)
(19967)
(18766)
(18526)
(17381)
(17299)
(17271)
(17086)
(16942)
(16213)
(16013)
(15954)
(13777)
(13737)
(13483)
(12670)
(12596)
(12548)
(12495)
(12164)
(11306)
(11216)
学科
(92585)
经济(92482)
(69282)
管理(63190)
(49098)
(47771)
企业(47771)
方法(36726)
农业(32255)
数学(31863)
数学方法(31329)
中国(26096)
(25103)
业经(23785)
(21165)
地方(19804)
(19040)
贸易(19031)
(18523)
(18446)
(16230)
(16222)
银行(16193)
(15425)
(14346)
金融(14344)
(14320)
(14283)
财务(14274)
财务管理(14222)
机构
学院(330006)
大学(323908)
(135798)
经济(132722)
管理(124635)
研究(111220)
理学(106190)
理学院(105057)
管理学(103073)
管理学院(102465)
中国(88123)
(71056)
(67797)
科学(67672)
(64373)
(57599)
农业(54831)
中心(53308)
(52946)
业大(52350)
研究所(51394)
财经(49558)
(44750)
(44059)
师范(43680)
北京(42503)
(41738)
经济学(40310)
(38627)
(36814)
基金
项目(208778)
科学(163462)
研究(157128)
基金(149120)
(128584)
国家(127392)
科学基金(108631)
社会(98224)
社会科(92541)
社会科学(92515)
(83216)
基金项目(78180)
教育(71832)
(68916)
自然(68421)
编号(67570)
自然科(66807)
自然科学(66787)
自然科学基金(65545)
资助(61093)
成果(56138)
重点(46658)
(46286)
(46254)
课题(45770)
(42926)
(40599)
创新(40018)
国家社会(39628)
科研(39560)
期刊
(161567)
经济(161567)
研究(98537)
(72147)
中国(67854)
学报(50202)
(49960)
农业(48253)
科学(46445)
管理(42522)
大学(38455)
(36943)
金融(36943)
教育(36782)
学学(36234)
业经(31505)
技术(28267)
财经(24108)
经济研究(23854)
(23817)
问题(22412)
(20793)
(17930)
(16659)
世界(16522)
技术经济(16515)
农村(16349)
(16349)
图书(16005)
理论(15764)
共检索到507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小年  
本文从政策执行角度分析,发现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中存在户口迁移手续繁琐、城镇社区排斥、乡村社区农地等财产权利保全等三个主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民工落户城镇的进度,还制约其质量。问题的原因,直接表现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未形成合力,间接反映出政策执行相关主体在农民工落户城镇上的利益矛盾,进一步分析则与政策执行的社会条件即城乡二元结构有关。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在农民工落户城镇过程上形成城乡合作关系。随着农民工落户进程的加速,应重视农民工落户后与原城镇户籍社区人口的关系。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黄江泉  谢艳华  
在中国城镇化加速之际,面对各类城镇宽松入户政策,广大农民工反倒显得异常冷静甚至抵触,大多选择"进城不落户",微观层面看,其"浅因"是农民工顾虑自身在城镇生活难以为继,"基因"是农民工个体人力资本要素严重不足以致难以融入城镇主流劳动力要素市场,因而,其就业无保障、收入低下,支撑不了其城镇生活。通过近年统计数据与国际对比,结合农民工个案,立体展示农民工人力资本不足的现状及后果,然后,梳理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在其城镇化决策中的内在驱动力,最后着重强调:首先,农民工进城落户问题的解决应在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要素上下功夫;其次,明确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路径优先秩序;然后,划清培育成本分担主体责任,有效推进农民工人力资本培育工作以更好的推动他们进城落户决策。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黄江泉  李晓敏  
面对许多城镇包括一些大城市推出的宽松入户政策,广大农民工反应较为冷淡,其背后主要是基于对城镇户口与乡村户口附带利益大小的比较。农民工发觉入户城镇将首先面临巨大的生活压力、就业压力及孩子教育压力,而且看不到目前城镇户口曾经附有的诸多显性福利待遇,相反,农村户口所附带的田产以及能享受到的国家系列优惠,令他们做出愿意退守乡村而不宜长期定居城镇的决策。其实,根据中国城镇化趋势及城镇发展对人力资本等要素集聚需求,绝大部分农民工将以人力资本要素形式参与城镇建设而向城镇集聚最终成为城镇居民,他们目前最担忧的是自身人力资本严重不足,以致无法进入城镇主流劳动力要素市场,因而缺乏在城镇可持续生活支撑能力。为加速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易善策  
当前国内很多学者都从农村土地制度和城市户籍制度的方面来分析农民工在融入城镇过程中遇到的障碍,但本文认为这些障碍随着农民工阶层的分化和改革的进行逐渐在淡化。通过对计划型城镇化发展模式进行简单探讨,本文认为滞后城镇化和城市偏向是农民工融入障碍的原因。而当前和以后一段时间内,非正规就业所导致的城市生活不稳定、心理上和待遇上的差距所带来的融合困难、组织化程度低、自发性大所造成的在城市缺乏利益代表、人力资本存量低而出现的回流是主要障碍。文章在最后指出就业机会不平等是主要因素,而政府则要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和政府观念。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欧阳慧  张燕  滕飞  邹一南  
以城市规模制定差别化落户政策存在诸多局限,按照"城市压力+农民工条件差异"分区域分群体是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的现实途径。推进农民工差别化落户,要分群体按照"两稳定+分群体年限指标"制定"低门槛、标准化"的准入条件,分区域因地制宜推进农民工落户城镇。Ⅰ类地区以空间换容量为突破点,实行"重点突破、适度从紧、郊区为主、提升管理"的落户策略;Ⅱ类地区以政策提能力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优先、渐次放开、全域承接、加大倾斜"的落户策略;Ⅲ类地区以创新强保障为突破点,实行"存量为主、适度宽松、分级引导、省域统筹"落户策略;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邹一南  
长期以来,户籍制度被认为是阻碍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制度安排,而推动农民工在流入城市落户并构建起以能力为导向的落户优先序,就成为了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的主要举措。然而,从政策效果看,农民工落户数量十分有限,市民化的进展比较缓慢。本文通过分析与"农民工须市民化、市民化须落户、农民工未能落户"这一悖论相关的三个认识误区,提出了准确认识农民工落户和市民化问题的新视角,并据此得出应通过一系列政策转型来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结论,包括:将推进农民工市民化的重点由异地市民化向就地市民化转变,将落户政策由有能力者优先向有意愿者优先转变,将市民化目标由户籍市民化向常住市民化转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飞  
新型城镇化以来,国家进行了新一轮地权调整,逐步确立了进城落户农民“保留农地、有偿退出”的地权新政。研究发现:农民工家庭城镇落户意愿偏低;新一轮地权调整后,农民工的地权认知呈现模糊与矛盾的特征;在生存理性与经济理性的双重支配下,只有那些相信进城落户可以长期保留农地,农村户口不再是农地保留的资格条件,以及退出农地能够获得合理补偿的农民工,其家庭成员才更有可能从不愿意城镇落户转变为愿意城镇落户;在进行是部分家人落户还是全家都落户的选择时,农民工重点考虑能否确保农地保留资格,以及在丧失资格时能否获得合理的农地退出补偿。总的看,新一轮地权调整下农民工的态度呈现出模糊的地权认知与理性的落户决策的特征,进一步明晰进城落户农民的农地权利边界,制定合理的农地退出补偿机制是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要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翌  郝明松  悦中山  
农民工能否落户城镇对我国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有重大的现实影响。利用2013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从制度性因素和非制度性因素两方面对农民工的落户城镇意愿进行了探讨。实证研究发现:社会保险状况及学龄子女是否在本地就学会显著影响农民工的落户意愿,表明制度性因素的重要;从社会网络视角来看,基于传统的先赋性场域网络如亲属网对农民工的落户意愿无显著影响,而基于现代社会的自致性场域网络如朋友网、行政组织网、工作同事网则显著提高了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李俊霞  
以四川为例研究农民工落户城镇的意愿,并基于推拉理论对影响农民工落户决策的推拉力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工一方面表示适应城镇生活,另一方面在城镇落户的有效意愿偏低。农民工不肯放弃农村户籍的主要顾虑有二:一是对城镇生活缺乏足够的信心与安全感,二是难以舍弃农村承包地、宅基地等既得利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市民待遇的公共服务、促进农民工个人素质与能力的提高、建立农村承包地和宅基地的有偿退出机制、鼓励农民工及其家庭同步城镇化是推动农民工市民化的应对之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阳慧  邹一南  
推进农民工群体落户城镇是我国重大战略任务。现行的依照城市规模"控大放小"的落户政策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缺陷,不区分区域差异和农民工群体差异的落户政策实施难度较大。未来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应按照"城市压力+农民工条件差异"分区域分群体推进,通过综合考虑农民工迁入区域的不同特征以及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条件差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落户政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云  曾江辉  夏春萍  
本文通过对1877名湖北籍农民工落户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得到66.8%的农民工喜欢城镇生活却只有7.3%的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且农民工愿意落户城镇类型与户籍迁移分类政策呈现逆向选择的结果。农村土地制度不健全、工作不稳定和社会保障缺失是农民工不愿意落户城镇的主要影响因素。赋予农村土地财产权,让农民工拥有一技之长,解决农民工后顾之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农民工的转户热情,促进城镇化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翼  
文章通过对2010年全国性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1)绝大多数农民工不愿意转变为非农户口;如果要求其交回承包地,则只有10%左右愿意转为非农户口。(2)"为了孩子的教育与升学"是少数农民工愿意转户的主要原因。(3)"想保留承包地"是大多数农民工不愿转户的主要原因。(4)在转为非农户口这一问题上,80前与80后农民工不存在显著区别。由此作者认为,推进城镇化的优选之路是"常住化城镇化"而非"户籍化城镇化";要在不强迫改变农民土地权属的前提下将农民工转变为城市新市民;应给予进城的"80前"与"80后"同等重要的政策关注。深层城镇化的政策配置重点,应是"基本公共服务与福利配置的均等化",而不是强化户籍的制度区隔功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欧阳慧  邹一南  
推进农民工群体落户城镇是我国重大战略任务。现行的依照城市规模"控大放小"的落户政策在实践中存在一定缺陷,不区分区域差异和农民工群体差异的落户政策实施难度较大。未来推进农民工城镇落户应按照"城市压力+农民工条件差异"分区域分群体推进,通过综合考虑农民工迁入区域的不同特征以及农民工群体自身的条件差异,制定更具针对性的落户政策。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欧阳慧  胡杰成  刘保奎  邹一南  
对全国东中西部12个省份(50城50县50镇)的12291份有效问卷调查,显示了不同区域和不同群体农民工落户意愿的不同。分区域看,北上广深农民工落户意愿较强,城镇生活费用和住房问题是阻碍落户的重要因素;珠三角、长三角、闽东南及天津、大连、乌鲁木齐农民工落户意愿不确定性高,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保留农村集体经济收益是提升落户意愿的重要因素;其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副省级市农民工中希望在就业地落户的比例较高,制约因素是农村土地等权益和城镇收入不高;其他地级城市农民工希望在老家所在城镇落户的比例较高,城镇工作机会是影响其落户意愿的关键因素。分群体看,新生代农民工落户意愿不确定性较强,收入提高、工作稳定、购房、子女入学是提升落户意愿的主因;长期进城农民工倾向于全家一起或只让孩子落户、在就业地或居住地落户,农村土地权益是影响落户的主因;举家迁徙农民工倾向于全家一起落户、在就业地或居住地落户,农村土地权益是影响落户的主因;老一代、非长期进城、非举家迁徙等其他农民工落户意愿较弱,主要原因是在城镇没有稳定工作。基于上述分析,提出有效增强农民工落户意愿的五项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彭宇  郭元凯  
本文在当前国家实施城镇化战略及农民工作为城市重要人力资源的背景下,聚焦于农民工在城市社会融入过程中出现的"过客心态"这一现象,抓住其背后无法充分融入城市这一本质问题进行探究。在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总结了农民工"过客心态"所表现出的城市归属感低,城市定居意愿不强,社会互动差,文娱活动单一以及社保参与力度小等五类现象。在相关理论基础上,分析了农民工进城以经济目的为主,受到城市居民排斥,社保制度不健全以及农民工生活能力不足等四方面导致"过客心态"的原因。提出逐渐改革二元户籍制度,完善农民工各项社保具体政策,加强农民工社会能力培养以及对城市居民进行宣传引导的相关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