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70)
2023(11874)
2022(10105)
2021(9662)
2020(8019)
2019(18205)
2018(17801)
2017(34485)
2016(18438)
2015(20863)
2014(20825)
2013(19478)
2012(17685)
2011(15654)
2010(15532)
2009(13896)
2008(13299)
2007(11344)
2006(9775)
2005(8492)
作者
(46636)
(39190)
(38750)
(37136)
(25084)
(18549)
(17760)
(15177)
(14964)
(13889)
(13194)
(13109)
(12233)
(12134)
(12036)
(11916)
(11675)
(11518)
(11334)
(11077)
(9477)
(9308)
(9226)
(9134)
(8793)
(8727)
(8411)
(8410)
(7695)
(7580)
学科
(69229)
经济(69151)
管理(53459)
(49939)
(41491)
企业(41491)
方法(33256)
数学(29086)
数学方法(28576)
中国(20977)
(19894)
(19501)
业经(15611)
理论(14068)
地方(13458)
(13312)
贸易(13302)
农业(13198)
(12950)
(12639)
(12318)
(12198)
(11972)
财务(11931)
财务管理(11906)
教育(11314)
企业财务(11291)
技术(10885)
(10626)
(10607)
机构
大学(248854)
学院(245522)
(102504)
经济(100434)
管理(99233)
理学(86673)
理学院(85779)
管理学(84216)
管理学院(83735)
研究(76620)
中国(56946)
(50075)
(48372)
科学(43079)
财经(38760)
中心(37040)
(36183)
(35472)
(34794)
师范(34546)
(34463)
经济学(32088)
业大(31925)
(31600)
研究所(31338)
北京(30776)
财经大学(29005)
经济学院(28928)
(28522)
(28289)
基金
项目(169770)
科学(137156)
研究(131270)
基金(124488)
(105689)
国家(104768)
科学基金(92802)
社会(84614)
社会科(80210)
社会科学(80192)
(65803)
基金项目(65416)
教育(63530)
自然(58343)
自然科(57078)
自然科学(57066)
自然科学基金(56042)
(55776)
编号(54417)
资助(49905)
成果(44526)
(39248)
重点(38114)
课题(37551)
(36559)
(36132)
教育部(35063)
大学(34899)
国家社会(34768)
人文(34425)
期刊
(106801)
经济(106801)
研究(75191)
中国(47347)
教育(39679)
(37324)
管理(36717)
学报(30860)
科学(30296)
(28008)
大学(26826)
学学(23778)
技术(23117)
(22345)
金融(22345)
农业(19359)
财经(19108)
业经(17986)
经济研究(17476)
(16599)
问题(14009)
图书(11908)
(11510)
理论(11265)
技术经济(11146)
现代(10574)
职业(10483)
商业(10475)
科技(10409)
(10313)
共检索到357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蒋承  李笑秋  
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和缓解地区发展差距的重要手段,政府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极为重视,出台了大量政策,然而关于这些政策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本文利用北京大学教育学院组织的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基于"个体一环境一行为"三元交互理论,对大学生基层就业政策的感知行为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大学生个人特征在对基层就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有显著影响,但最终影响基层就业意愿的关键性因素是家庭和学校等环境变量,大学生对基层就业的了解程度显著地影响到其对基层就业政策的认可程度。本文由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下一步应加强基层就业宣传工作以及关注重点人群。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胡瑞  赵紫睿  
以8 207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三元交互理论,探索创新支持感知和认知灵活性对大学生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验证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影响关系中的作用,揭示大学生创新行为发展的内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创新支持感知和认知灵活性均对大学生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创新自我效能感分别在创新支持感知、认知灵活性与创新行为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为推动大学生创新行为发展,高校应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增强大学生的创新支持感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大学生认知灵活性的发展;鼓励大学生树立自信心,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自我效能感。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我国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导向也在发生着重大的调整。200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全面提出基层就业的项目计划,包括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自主创业或灵活就业、高校毕业生基层见习项目、选调生项目、"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高校毕业生进村进社区等。十年来,由这些项目所代表的基层就业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綦群高  王英姿  
待遇、条件、政策、工作环境和少数领导观念等因素,影响了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积极性。要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就要给他们一个崇高的名义、一个充足的理由、一个可预期的发展空间、一个正常流动的退出机制和一系列实实在在的优惠。当前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文章。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乔飞  
大学生是西部经济发展人才补给的重要资源,在国家鼓励毕业生支援西部建设的大环境下,如何把毕业生引向西部就业,需要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和大学生共同做出努力才能得到解决。本文在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从政府、用人单位、高校、大学生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加强大学生到西部基层就业问题的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房欲飞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推进,越来越多的毕业生走向就业市场,激烈的就业竞争迫使大学生的就业重心不断向基层岗位下移,要求高校对这一趋势做出回应。尽管国家一再对人才培养制度的各个环节进行面向基层的政策导向,但这些政策的落实却举步维艰。调研表明,当前高校仍然存在学科专业设置和课程教学脱离大学生基层就业实际、面向基层的社会实践尚未得到充分重视、就业指导中基层就业导向不明等不利于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的影响因素,为此,亟需高校人才培养制度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王斌  廖振鹏  梁永宽  
基于三元交互理论的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影响因素可以整合为环境因素、用户行为和用户的主体因素三大类,通过对289位ERP系统用户的问卷调查,检验了各因素对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影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三类影响因素对ERP系统实施绩效都有影响,但影响效果及方式有所不同,同时证实了ERP系统实施绩效的影响因素之间的非互为平等三元交互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魏黎  
2003—2015年间,中央部门组织实施的大学生基层服务政策达103次,在补充中西部地区基层劳动力、矫正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以及地区均衡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政策演变经历了探索、成形和统筹实施三个阶段。政策的发展趋势具有三个基本特征:政策目标和政策对象不断调适,政策的合约特征越来越明显,政策的激励手段趋于多元化。从政策演变来看,还需要进一步确立"基于国家需要的就业补偿"的新理念。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刘华强  蒋庆荣  高晶  
提高就业质量是高职院校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利用案例分析法对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以政校企、行校企为核心的"双三元"办学模式,提高高职学生的就业质量的做法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孟欢  郑玉洁  蒋承  
基于"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定位法分别构建了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声望型"与"权力型"社会资本变量,并利用工具变量讨论了两种社会资本对基层就业大学生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1)不同户籍类型、受教育水平、政治面貌的基层就业大学生在"权力型"社会资本和"声望型"社会资本上具有显著性的差异。(2)社会资本对基层就业大学生的个人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且"权力型"社会资本对基层就业大学生个人收入的正向影响效应大于"声望型"社会资本。(3)社会资本对户籍为农村和性别为男性的基层就业大学生个人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于城镇户籍和女性基层就业大学生而言,社会资本对其个人收入的正向影响作用在统计上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张体勤  江岩  
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破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必须从就业力的角度审视大学生就业政策,推动政策目标从"就业率"向"就业力"转变,把就业指导与供需见面政策向前推进,建立政府、高校、企业紧密配合、共同推动的就业政策体系,促进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和人才需求的深层次对接。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同果  
大学生基层就业是一项基本国策。面对高校毕业生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选调生""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三支一扶""农村特岗教师""大学生村官"等计划的实施,越来越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如何科学构建"政府领导、高校指导、社会引导、家庭疏导、学生主导"的"五导"就业指导服务模式,文章提出了值得借鉴的经验。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宇征  王云胜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以及国家推出的一系列鼓励政策,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积极性仍然不高。而面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人才的渴求,高校德育工作应该将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意识放在重要位置,深化改革,为大学生农村基层就业提供道德、知识、技能支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林轩东  孔晓娟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了解了当代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意向的现状,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情况与基层就业意向运用皮尔森积差相关系数做相关分析发现,丰富的志愿服务经历将会推进大学生投身基层就业,促进基层就业观念的形成。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了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与基层就业双促进的路径: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社会舆论导向模式;建立大学生基层就业的思想引导和就业指导服务模式;建立基层就业大学生与在校生的传、帮、带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欢  周颖  陈旻  
完善大学生基层就业激励机制,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当前高校大学生特征为依托,从国家、高校、基层不同主体出发,分层次分重点建立健全更加有效的决策、育人和保障机制,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基层、贴近大学生,整合社会资源优势,全面促进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