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97)
2023(6420)
2022(5436)
2021(5113)
2020(4195)
2019(9627)
2018(9330)
2017(18890)
2016(10244)
2015(11085)
2014(11287)
2013(10983)
2012(10268)
2011(9254)
2010(9586)
2009(8735)
2008(9120)
2007(8329)
2006(7577)
2005(7078)
作者
(29225)
(24296)
(23911)
(23238)
(15774)
(11636)
(11017)
(9301)
(9179)
(9119)
(8353)
(8063)
(8059)
(7944)
(7898)
(7456)
(7198)
(7188)
(7044)
(6987)
(6073)
(5996)
(5917)
(5644)
(5615)
(5570)
(5560)
(5442)
(5026)
(4820)
学科
(35304)
经济(35263)
管理(29654)
(29445)
(24234)
企业(24234)
(18476)
银行(18331)
(17038)
(16048)
方法(15396)
数学(13583)
数学方法(13374)
(12604)
(11499)
金融(11499)
中国(10670)
(10583)
(10473)
制度(10468)
业务(9872)
(8777)
银行制(8530)
(8051)
财务(8036)
财务管理(8019)
企业财务(7744)
业经(7652)
(7471)
(7391)
机构
学院(140188)
大学(139166)
(59715)
经济(58308)
管理(53593)
研究(49270)
中国(45291)
理学(44741)
理学院(44255)
管理学(43579)
管理学院(43287)
(32725)
(29077)
科学(28345)
(25276)
(25246)
财经(24778)
(23873)
中心(23856)
(23101)
银行(22931)
研究所(22564)
(22516)
(21389)
农业(19915)
业大(18975)
(18784)
经济学(18601)
财经大学(18519)
北京(18393)
基金
项目(88048)
科学(69633)
基金(64843)
研究(64345)
(56449)
国家(55946)
科学基金(47912)
社会(40721)
社会科(38738)
社会科学(38728)
(33476)
基金项目(32926)
自然(31404)
自然科(30612)
自然科学(30604)
自然科学基金(30097)
教育(29610)
(28682)
资助(27890)
编号(25562)
成果(21911)
(20109)
重点(19882)
(19109)
(18679)
课题(18266)
(18113)
教育部(17280)
创新(16946)
国家社会(16827)
期刊
(66044)
经济(66044)
研究(47623)
(33393)
金融(33393)
中国(28944)
(25669)
(22901)
学报(20728)
管理(20267)
科学(19557)
大学(15779)
学学(15075)
教育(14121)
农业(13713)
财经(12677)
经济研究(10890)
(10759)
技术(10438)
业经(10151)
问题(8204)
理论(7962)
(7726)
国际(7582)
实践(7205)
(7205)
(6888)
现代(6622)
农村(6251)
(6251)
共检索到227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余露  
针对我国政策性银行不良资产率过高的现状,要从分析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出发,寻求化解的措施和手段。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胡建平  诸葛宏  
“目前中国银行业的最大风险是70亿美元的不良贷款。处理不好,经济改革的成本会吞没经济改革的成果。”英国金融时报、高盛公司、穆迪公司、法国里昂证券同时发表了对中国银行业的研究报告,对不良贷款的现状发出警报。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困扰和束缚我国金融体制与经济健康发展的桎梏,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累积更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最大隐患。因此,不良资产的防范和化解应是各家银行信贷乃至通盘工作的重点之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济  
控制和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对策主要有 :加强国家法制建设和政策支持 ;努力培育良好的信用环境和法制环境 ;加强银行内部信贷管理 ,将贷款风险控制关口前移。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艳清  
化解不良贷款的对策是 :在银行内部成立专门的资产管理部门 ;推进资产证券化 ;完善法律法规 ;银企关系再造 ;重塑社会信用环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靳立生  周莉  
我国银行面临诸多风险,其中银行的不良资产比例过高将危及银行健康发展并有可能引发系统性金融风波。目前,我国银行的不良贷款占贷款总额25%左右,其中呆帐贷款约占2%左右,加上逾期和呆滞贷款中实际收不回来的贷款,贷款损失可能达到5%~6%。因此,消化和减少不良资产成为商业银行的当务之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周金黄  
解决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政策选择周金黄如何解决包括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内的银行部门不良资产巨额累积问题,理论界已进行了长时间的探索,政府和银行部门也做过多种尝试。在新一轮更大规模的金融体制改革中,银行不良资产的化解已成为国内外各界关注的焦点之一,摆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占苏  
2015年以来,经济持续下行带来的不利影响和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不断显现,实体经济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受此拖累,银行不良贷款余额和不良率"双升",不良贷款成为金融领域的主要风险集聚点。在不良贷款的清收过程中,以资抵债成为银行"退而求其次"的现实选择。但在银行接收、保管和处置抵债资产等环节中,还存在一些现实障碍,其中"税费负担重"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高度关注。当前,推动银行处置抵债资产已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德轩  
不良资产一般形成于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尤其是在通货膨胀时期及泡沫时期,而显露于经济低速增长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通过计量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货币供应以Granger因果关系引起GDP的变动,从而表明历史货币有助于预测未来GDP,据此,提出了适度通货膨胀在增加名义GDP的情况下,可以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思路,并用模型实证这一结果的可能性。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仁松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是由于信贷资金财政化,政府的行政干预,国有企业不合理的法人治理结构,银行的经营管理体制不健全,金融监管效率的制约。在借鉴马来西亚国家成功处理不良资产的基础上,提出化解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措施:实行银行重组,调整国有商业银行的产权结构,建立健全有利于处置不良资产的自动调节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建立合适处理巨额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深化国企改革,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硬化银行与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有关各方面通力协作.构建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李金声  
充分认识不良资产的成因,并明确有效化解不良资产的重要性,就为有效地化解不良资产,最大限度地保全各方的利益,探索标本兼治的化解途径提供了根本性的指引。一、国际上化解不良资产采用的主要方法方法一:利用呆帐准备金制度进行债务核销或削减。银行注销损失资产,优化资产...
[期刊] 征信  [作者] 曾康霖  
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的再生产过程的货币流通理论对银行不良资产发生和化解进行学理分析,发现银行不良资产的发生是垫支于再生产过程中的货币不能回流,引起货币不能回流的三个途径是企业、家庭个人和政府,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策略有信用替换、债转股、破产和通货膨胀四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国栋  章仁俊  
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问题已成为阻碍我国商业银行经营模式与国际接轨的主要原因 ,已制约了我国金融改革和经济发展。本文揭示出不良资产形成的根源是体制问题 ,提出化解不良资产之关键是对金融制度和产权体制进行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