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6)
2023(15228)
2022(12677)
2021(11779)
2020(9782)
2019(22112)
2018(21700)
2017(42608)
2016(23040)
2015(25571)
2014(25683)
2013(25319)
2012(23437)
2011(20881)
2010(21631)
2009(20698)
2008(20300)
2007(18687)
2006(17029)
2005(15732)
作者
(64588)
(53899)
(53602)
(51200)
(34490)
(26081)
(24518)
(20661)
(20505)
(19904)
(18371)
(18016)
(17465)
(17307)
(17103)
(16405)
(15870)
(15776)
(15640)
(15421)
(13490)
(13300)
(13120)
(12637)
(12257)
(12160)
(12137)
(12091)
(11010)
(10824)
学科
(96914)
(96161)
经济(96037)
(78468)
企业(78468)
管理(76695)
(48472)
方法(38452)
(32809)
业经(32351)
农业(32207)
中国(30335)
数学(29966)
数学方法(29574)
(28120)
金融(28119)
(27349)
银行(27336)
(26419)
(26056)
(22819)
财务(22774)
财务管理(22733)
企业财务(21579)
(20171)
地方(20066)
技术(18926)
(18510)
贸易(18492)
理论(18391)
机构
学院(329815)
大学(319016)
(143165)
经济(140223)
管理(129587)
理学(109421)
理学院(108417)
管理学(106890)
研究(106766)
管理学院(106273)
中国(93163)
(70888)
(66115)
(65324)
科学(60255)
财经(54397)
(54014)
(53996)
中心(52304)
农业(49760)
(49165)
业大(48247)
研究所(47682)
(43066)
经济学(42899)
北京(41455)
财经大学(39516)
(38985)
经济学院(38757)
师范(38644)
基金
项目(203089)
科学(161164)
研究(155303)
基金(147076)
(125548)
国家(124211)
科学基金(108186)
社会(100138)
社会科(94652)
社会科学(94631)
(81720)
基金项目(76631)
教育(70169)
自然(67167)
自然科(65659)
自然科学(65645)
(65613)
编号(64823)
自然科学基金(64568)
资助(60545)
成果(52863)
(45372)
(45081)
重点(44931)
(44793)
课题(44252)
(42751)
(42545)
创新(41084)
国家社会(40967)
期刊
(172602)
经济(172602)
研究(101264)
中国(71590)
(66608)
(58489)
管理(51115)
(50160)
金融(50160)
农业(44382)
学报(44131)
科学(43128)
大学(35142)
学学(33345)
业经(33289)
教育(32968)
技术(30172)
财经(27533)
经济研究(25667)
(23757)
(23328)
问题(22650)
技术经济(18317)
世界(17563)
(17171)
农村(16562)
(16562)
现代(16352)
财会(16108)
(15997)
共检索到524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永东  
政策性金融机构是我国金融机构序列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本文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为例,分析了该机构成立以来粮食、棉花等农产品收购业务的发展情况,并就其业务对粮食主产区和非主产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探索。通过数据及模型分析发现,政策性金融机构的业务效应在促进农民消费和投资等经济行为发挥的作用存在区域性差异,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平均增长率高于非粮食主产区。此外,贷款余额和农业产值增长的因果检验显示,不管是主产区还是非主产区,两者均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而协整关系检验结果表明,粮食主产区及非粮食主产区农业产值和农业发展银行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明梅  
我国农业做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而农业做为弱质产业,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需要得到政府扶持。对我国而言,农业的这种弱质性更为复杂:我国的自然资源条件较差,生产者素质较低,经济形态表现为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户经营,市场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很不完善,等等。这意味着,我国农业更需要得到政府的支持与保护。长期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慧  郭永奇  
基于2000-2017年粮食主产区的面板数据,运用SBM-ML对其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定,并对其增长动力以及收敛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技术进步是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动力。各粮食主产区农业GTFP水平差异明显,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通过收敛性检验的数据结果,13个粮食主产区不存在着绝对的β收敛,但均存在着条件β收敛,σ收敛基本上以2009年为界,2001-2009大多数粮食主产区呈现出发散性,2009年后基本上呈现出显著的收敛性。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贺青  张俊飚  
设立粮食主产区,这是国家实施的一项保障粮食安全的特殊战略。主产区作为中国粮食生产的重要基地,也是中国农业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区域,从新形势下的粮食安全来看,日益突出的生态安全问题逐渐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本文将2004年粮食主产区政策的实施作为一次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的影响效应,并探究粮食主产区的碳减排机制。经过研究发现:(1)从基准差分模型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对农业碳排放具有显著的“减排”效应,即粮食主产区基本实现了“增产且减排”的政策目标。(2)从单位面积农业碳排放回归结果来看,粮食主产区政策显著降低了主产区整体及三大流域的农业碳排放,其中对长江流域碳排放的削减效应最大。(3)从政策效应的机制分析结果来看,扩大土地经营规模是粮食主产区政策产生减排效应的重要机制。因此,应大力推进种植业和养殖业的规模化,发展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增加低碳产业比重,从而实现“粮食增产”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的目标。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陈冬仿  
我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供给侧改革,要在科学分析、准确判断农业供给侧结构性问题的基础上,做到数量、质量、效益相统一,结构、品质相适宜。为此要处理好"稳粮"与增收、政府与市场以及社会、发展新产业与保护生态环境、继承与创新的关系。从而构建出城乡一体化、农产品优质化、农业经济体系现代化、农村环境优美化、农民生活小康化的新格局,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宁夏调查总队课题组  赵川  
在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推动下,宁夏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近几年增速有所趋缓。基于这种背景,本文以宁夏粮食主产区北部引黄灌区产粮大县与普通县进行对比分析,通过面板数据模型对影响产粮大县和普通县农民增收的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农业生产投入水平、谷物平均价格和非农产业劳动力比重是影响产粮大县和普通县农民收入的共同因素,且对农民增收都有正向影响。农民增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明显不足,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粮食补贴政策提高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但需进一步探索更为有效的补贴方式等,并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崔宁波  巴雪真  刘家富  
文章基于2004—2019年粮食主产区面板数据,运用清单分析法核算了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从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两个维度对13个粮食主产区进行门槛回归分组,在有效化解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异质性”问题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与农业经济增长之间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门槛回归分组能有效化解EKC“异质性”问题,以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为分组变量可将粮食主产区划分为“低-中”“低-高”“中-中”“高-中”农业技术水平和非农就业组;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的农业面源污染EKC形状和拐点显著不同,“低-高”和“中-中”组为“倒U”型,“高-中”组为“倒N”型;不同组别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EKC所处发展阶段具有趋同性,多数粮食主产区农业面源污染仍处于随农业经济增长而上升的阶段。由此,提出强化农业污染防治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建立健全农业污染防治社会化服务体系、因地制宜制定差异化农业环境规制政策等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士云  姚升  蒋和平  栾敬东  江激宇  
粮食主产区在中国农业生产格局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村公共产品投入有利于实现农业长期、稳定增长。本文运用1993—2007年粮食主产区13个省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公共产品投入对粮食主产区农业增长的影响,分析表明,农村教育、农村电力、农村公路和农田水利等公共投入对农业增长有正向促进作用,其中农村教育的弹性最高,农村电力的贡献份额最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坚  张伟  陈宇靖  
对中国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补贴政策进行梳理后发现,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虽然较高,但保障水平整体偏低。一部分财政压力较大的农业大省为了减轻保费补贴支出而将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设制过低,导致农业保险风险防范功能的丧失;另一部分省区则将列入中央财政补贴试点的粮食类作物和本级财政开展的特色农作物保险种实施差异化保障,导致地方特色农作物保险的保障水平远远高于中央财政试点险种。在上述负向激励作用下,农业保险对粮食产出增长的激励效应受到严重制约。建议对当前农业保险的补贴制度进行改革,设计更加灵活的补贴方案和保障水平,以实现农业保险促进粮食产出增长的政策目标。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受严重自然灾害影响,2003年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据调查,2003年粮食主产区农民收入人均为2669元,比上年增加138元,增长5.4%,扣除价格因素的影响,实际增长3.8%,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低0.5个百分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辛岭  蒋和平  
我国粮食主产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东、安徽、江苏、江西、河南、湖南、四川、湖北13个省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75%,提供了全国70%的商品粮和95%的增产粮。近年来,受自然、经济、科技等多重因素影响,粮食主产区域呈现缩小趋势(如四川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杨晓达  
中央提出四个“始终重视”是支持粮食主产区的总政策。财税政策在这个政策体系中具有前提性与现实性的意义,主要包括实现城乡税制的统一,强化农村义务教育,按WTO农业协定与农业产业化要求加大对产业化、科技化、生态建设、公共物品的供给与社会保障的投入等重要方面,还要支持农地产权制度、精简基层政权、户籍制度与农民进城政策等方面的改革。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成福  
粮食补贴是许多国家采取的旨在保护和发展农业的政策。对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现状和存在问题进行了具体评价和分析,并在研究国外发达国家实行的相关农业补贴政策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农业主产区粮食补贴政策的发展对策,如国家应建立符合世界贸易组织农业协议的补贴方式,构建农业收入支持体系,提高政策的执行效率等。为今后我国粮食补贴政策的科学实施和进一步完善提供了研究资料和理论思路。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周文保  林翊华  欧阳怀东  王家丽  王梦浩  魏建华  
粮食主产区在全国农业发展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全面总结了农村改革以来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 ,剖析了农业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提出了 2 1世纪初粮食主产区农业发展的思路和应采取的对策、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