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9)
2023(13690)
2022(11037)
2021(10279)
2020(8410)
2019(18938)
2018(18427)
2017(35456)
2016(19135)
2015(21411)
2014(21158)
2013(20564)
2012(19058)
2011(17247)
2010(17532)
2009(16555)
2008(15957)
2007(14333)
2006(13049)
2005(12256)
作者
(53297)
(44284)
(43974)
(42422)
(28611)
(21210)
(20021)
(17178)
(17082)
(16077)
(15471)
(14781)
(14560)
(14329)
(14300)
(13828)
(13097)
(12976)
(12654)
(12528)
(11295)
(10810)
(10800)
(10069)
(10059)
(10014)
(9875)
(9568)
(9014)
(8916)
学科
(78888)
经济(78808)
(54830)
管理(52219)
(43561)
企业(43561)
中国(32743)
方法(29584)
(28041)
金融(28041)
(26734)
银行(26721)
数学(25925)
(25908)
数学方法(25642)
(24316)
(22181)
(20162)
业经(19110)
(17680)
贸易(17663)
地方(17527)
(17348)
农业(16324)
(15545)
(14754)
(13569)
财务(13523)
财务管理(13496)
(13434)
机构
学院(267180)
大学(267042)
(122134)
经济(119853)
研究(100238)
管理(97826)
中国(83556)
理学(82677)
理学院(81750)
管理学(80586)
管理学院(80055)
(57846)
(57463)
科学(56442)
(50304)
中心(45960)
研究所(45544)
财经(45331)
(43256)
(41444)
(40121)
经济学(39723)
北京(37332)
(36606)
经济学院(35786)
业大(35677)
(34558)
师范(34269)
财经大学(33848)
农业(33028)
基金
项目(171499)
科学(136245)
研究(128159)
基金(126548)
(110754)
国家(109865)
科学基金(93227)
社会(84038)
社会科(79960)
社会科学(79941)
基金项目(64566)
(63819)
教育(57818)
自然(57382)
自然科(56101)
自然科学(56089)
自然科学基金(55157)
(54626)
资助(52776)
编号(50075)
成果(42053)
重点(39425)
(39114)
(38677)
国家社会(36143)
课题(36126)
(35636)
(34980)
教育部(33940)
创新(33483)
期刊
(136364)
经济(136364)
研究(88697)
中国(56269)
(43793)
金融(43793)
(43425)
(40807)
学报(39976)
科学(38839)
管理(38416)
大学(31486)
学学(29656)
教育(28977)
农业(26889)
经济研究(23515)
财经(23477)
技术(21400)
业经(21311)
(20329)
问题(18409)
(17262)
国际(16309)
世界(15194)
(14891)
技术经济(12676)
现代(12437)
理论(11931)
(11537)
(11535)
共检索到4247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贾康  刘军民  
中国作为后发的大国,其现代化进程必然带有赶超诉求和赶超战略特征。本文论述这一战略的必要性、必然性,并分析与之思路不同的"比较优势战略"的局限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钱小平  
资源禀赋说解释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 ,本来就存在严重的片面性 ,然而国内近年来颇具影响的 ,必须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应对“入世”的发展战略思路 ,就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加入WTO ,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国际分工和国际价值理论为指导原则 ,各国社会生产力是国际分工的决定因素 ,劳动价值论是国际价值理论的基础。为此 ,我国加入WTO应立足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积极发展新技术产业 ,利用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 ,在更开放的环境中发展我们自己。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不仅经济发展成就巨大,而且经济学理论也有重大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理论创新的实践来源,主要是中国的经济实践,也包括世界经济和各国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国经济学的创新与发展必须继续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基础和指导,也需要学习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科学成分;数学模型和计量分析是经济研究的重要方法,但是历史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是更重要的基本方法,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与现代经济学研究范式不可能有机结合;经济学如果在中国按照马克思主义与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两种不同路径发展,必然产生两种完全不同的结果,不可能都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郎永清  
林毅夫教授的比较优势战略理论在本质上是先验的国际分工决定论。一国的产业结构,从而国际分工格局的形成由生产成本的差异性决定,要素禀赋仅是决定生产成本的因素之一而不是全部。如果一国完全按照要素禀赋指向发展本国产业,可能导致经济剩余的大量外流,从而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罗鼐  
中国在改革过程中还远未达到体现本国比较优势的程度,劳动力就业水平的发展仅缓解了“抑制”的问题,而“扭曲”依然存在。以乡镇企业实现技术替代的总量增长掩盖了“扭曲”的继续存在。扭曲得以维持的关键原因在于资本市场的不完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涂诗万  姚文峰  
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以1922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在前、后两个时期中,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在以下三个方面是一以贯之的:一是反对绝对主义道德,推崇探究式道德教育;二是强调道德即当前意义的持续增长,并以此统一事实与价值、知识和行为;三是推崇"社会智慧、社会能力和社会利益(兴趣)""三位一体"的道德教育。后期,杜威道德教育思想发生了保守主义转向,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一是不再坚持线性道德发展观,推崇习俗,主张多元道德发展观;二是强调道德教育须借助"宗教性"力量。从杜威道德教育思想的发展可看出其问题意识:一方面,杜威竭力维持现代性对前现代性的优势,将启蒙精神发扬光大,谴责专制主义和极权主义,捍卫和发展民主;另一方面,杜威意识到了极端个人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各种激进主义和无根的世俗化等现代性弊端,努力消解这些弊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陈明星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速度和世界同期相比已经很快,也并不滞后于经济发展。加速城市化不应成为我国城市化的长期目标,通过加速城市化促进经济发展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城市化发展需要多维支撑系统。"十二五"时期以及更长时期,我国城市化应适时提出健康城市化(或新型城市化),走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成安  
多年来,通过理论界对“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收入分配政策的论证以及社会舆论对该政策的宣传,“效率优先论”可谓深入人心。目前,虽然中央文献不再提“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但是在实践中,仍有人对该政策持认同态度;理论界更有一些学者对该政策难以割舍,著文主张继续保留效率优先的提法。如刘新宜教授在《现在能舍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吗?》一文中,对“效率优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白钦先  陈阳  张坤  
自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政策性银行以来,中国政策性金融改革发展即将迎来三十周年。按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的关于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的要求,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背景下,公共政策性金融是体现国家意志的特殊金融力量,是落实国家战略的施政平台,是实现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也是治理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公共政策性金融具有公共性、金融性、国家信用性、特定选择性等特征。公共性特征决定了政策性金融以金融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为最高宗旨,是贯彻落实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手段,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优势的具体体现。通过金融(货币)手段实现国家治理和公共性目标,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早在商周时期就出现了“泉府”,“泉”通“钱”,“泉府”是我国最早具有财税及国家金融职能的机构形态,也是最早农业政策性金融的雏形。宋代王安石“青苗法”中出现了最早的农产品预购信用,清代所采用的“以工代赈”也是国家通过经济手段赈灾治灾的一种特定方法。中国古人利用经济金融手段在公共性内涵基础上,进行国家管理、社会治理和经济调节,可以被视为政策性金融,时至今日仍具有借鉴意义。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时期,公共政策性金融将迎来发展的新阶段,更好地将自身所能与国之所需、民之所盼紧密结合,进一步提升其特有的国家金融战略功能。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  
本文就一些学者的“在中国人口问题中 ,数量问题仍然是第一位” ,“规模问题第一位 ,结构问题第二位”等观点进行了讨论。笔者明确提出 ,“不是数量第一 ,结构第二 ,而应该是数量与结构并举”“数量与结构统一”。对此 ,本文做了论证。对于中国未来人口发展战略 ,就人口数量目标而言 ,笔者不赞同人口负增长战略 ,而主张人口可持续不减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白钦先  陈阳  王楚雯  秦伟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已进入第二个百年征程的最后二三十年,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冲锋决胜的历史性关键节点。从全球范围近百年历史周期视角,结合中国自身特色的区域发展、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真切需求来看,政策性金融已经处在发展的新阶段和黄金期。笔者通过政策性金融理论创新,以及对广东、贵州发展等区域的实践考察与研究,一方面呈现出区域社会和实体经济对于公共政策性金融日益突出的需求,另一方面展望了公共政策性金融自身将得到巨大的结构化发展和金融功能的扩展与提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