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43)
2023(6051)
2022(5094)
2021(4822)
2020(3881)
2019(8674)
2018(8395)
2017(16604)
2016(9119)
2015(9757)
2014(9915)
2013(9533)
2012(8856)
2011(8066)
2010(8330)
2009(7506)
2008(7572)
2007(6747)
2006(6075)
2005(5531)
作者
(25765)
(21558)
(21332)
(20603)
(13988)
(10377)
(9695)
(8233)
(8166)
(8050)
(7344)
(7090)
(7071)
(6987)
(6905)
(6598)
(6539)
(6368)
(6361)
(6154)
(5368)
(5310)
(5211)
(4945)
(4910)
(4898)
(4792)
(4789)
(4451)
(4338)
学科
(31284)
经济(31241)
管理(27505)
(27389)
(22117)
企业(22117)
方法(12898)
数学(11286)
数学方法(11041)
(10769)
(10529)
中国(9219)
(9001)
(7836)
(7361)
(7048)
贸易(7045)
业经(6990)
(6910)
农业(6724)
(6588)
银行(6582)
(6560)
财务(6535)
财务管理(6523)
(6327)
企业财务(6279)
地方(6117)
及其(6107)
(5902)
机构
学院(126913)
大学(124988)
(51909)
经济(50727)
管理(48200)
研究(44422)
理学(41255)
理学院(40802)
管理学(40069)
管理学院(39807)
中国(33584)
科学(26771)
(26623)
(25642)
(22595)
(21634)
中心(20498)
研究所(20383)
财经(20361)
(19958)
(18548)
业大(18105)
农业(16939)
(16696)
师范(16533)
(16261)
北京(16006)
(15802)
经济学(15563)
财经大学(15098)
基金
项目(82955)
科学(65940)
基金(60788)
研究(60757)
(53246)
国家(52795)
科学基金(45224)
社会(38342)
社会科(36419)
社会科学(36411)
(32073)
基金项目(31011)
自然(29699)
自然科(29066)
自然科学(29056)
自然科学基金(28562)
教育(28463)
(27420)
资助(25612)
编号(24330)
成果(20905)
重点(18798)
(18739)
(17769)
(17688)
课题(17547)
(17230)
创新(16072)
教育部(16043)
科研(15825)
期刊
(58026)
经济(58026)
研究(38860)
中国(25143)
(20125)
(20036)
学报(19514)
管理(18751)
科学(18208)
教育(15265)
(15237)
金融(15237)
大学(14915)
学学(14176)
农业(13545)
技术(10190)
财经(10021)
经济研究(9714)
业经(9581)
(8582)
问题(7214)
(7043)
(6920)
科技(6358)
国际(6082)
(6043)
(5937)
现代(5801)
技术经济(5604)
理论(5580)
共检索到1931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冰岩   王栋  
由于对华决策议题类别的多样性,小集团思维仅能解释拜登团队在战略性决策议题的高度团结与共识现象,但不能解释其在政策性决策议题的分歧、矛盾和内斗现象。在政策性议题领域,多元思维对拜登团队的影响更明显。这种影响表现为,拜登团队的对华决策体现出典型的多元思维症状,如团队成员释放互相矛盾的信号、较多关于团队内矛盾的媒体报道、决策时间冗长或不连贯。导致多元思维症状产生的解释性动因也在拜登团队中明显存在,如制度性动因、政治性动因和规范性动因,都是导致拜登团队在对华决策过程中出现分歧、矛盾和内斗的主要原因。小集团思维和多元思维可以同时影响拜登政府的对华决策。小集团思维在战略性决策议题的影响更明显,多元思维在对华议程设置、政策执行等政策性决策议题的影响更明显。多元思维对拜登团队的影响说明,尽管拜登团队在战略定位上确立战略竞争原则,在大政方针上坚定强硬态度,但在政策性议程推进和执行层面,拜登团队依然受到传统决策政治的掣肘,团队在对华决策过程中依然存在较多分歧、矛盾和内斗,这使拜登政府推进对华战略竞争时经常面临阻碍并出现迟滞现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程慧  刘立菲  
拜登总统执政以来,其对华出口管制政策泛政治化特点进一步强化,具体表现为打压重点突出、重视制裁工具联动、加强多边协调合作。未来,出口管制将继续是美国开展对华竞争的重点,在其国内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力下,预计拜登政府将采取更为精细化的打击手段,通过美欧贸易技术理事会(TTC)等多个平台发动盟友,就特定领域和关键技术对中国实施更严苛的围堵。短期来看,美国对华出口管制损害我国国家安全、多领域的产业发展和全球竞争力;长期来看,将激发中国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投资潜力,锻炼并提升抗风险能力。我国应从加快科技创新攻坚、与美谈判合作、增进与别国互通互信、引领维护多边主义、加大对外宣传、加强博弈及维权等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美国出口管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左晓安  
拜登上台后,对于中美有着共同利益、产业互补的领域,合作是能够有所加强的,但多种因素决定美国对华压制将较长期存在。与美国产业处于竞争一线的粤港澳大湾区将是拜登政府对中国进行围堵和压制的重点地区之一。粤港澳大湾区需要建立和完善协同创新生态系统,打造内循环与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高端要素聚集与产业化平台,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及产业化国际合作,推动建立开放、可靠、共赢的全球创新科技与产业共同体合作生态,防止经贸问题政治意识形态化。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甘霖  
思维与决策,是有着紧密联系的一对范畴。现代条件下决策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决策者是否能运用一系列科学的思维方法来为决策服务,其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思维方法就是超前思维。所谓超前思维,是指从现实出发,对事物的未来前景、状况、过程、结果等进行有目的地分折、判断和推测,从而收得某种预见性的认识,以帮助人们在行动之前及早看到潜在的机会和危险,更加清醒而自觉地作出决策。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严伍虎  
换位思维要求思维主体能真正走出自己的角色定位圈子,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从根本上摆脱“自我中心”倾向的干扰。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潇   苏楠   陈志   王治喃  
2022年10月,拜登政府发布任内第一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以应对中国挑战为目标,使用“综合威慑法”得以从战略上“竞赢”美国的地缘经济和政治竞争对手——中国,出口管制是美国政府实现这一目标至关重要的撒手锏。本文采用2021—2022年拜登政府的官方文件等开源资料,运用社会网络和文本聚类的分析方法,系统解析拜登总统任内对华出口管制的焦点主题。研究表明:“科技”“军事”“供应链”“新疆”是拜登政府对华出口管制的关注重点,且热度交替演进。拜登政府基本延续了特朗普时期的出口管制政策,并在此基础上重视出口管制与其他制裁工具间的联动,进一步强化联合其他国家构筑“去中化”的高技术联盟。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金新  罗艳  
当前,海外基建已成为美国对华战略竞争的重要领域。拜登政府的竞争策略包括创设替代方案,强化基建竞争;修复盟友关系,构建基建联盟;调动私人资本,优化基建融资等。但这些策略的推行也面临着一系列国内外制约因素:内在因素主要是实施方案不明晰,资金来源与使用规划不明确,“高质量”国际基建标准难以统一,以及美国国内政治因素不利于计划实施;外在因素主要是盟国意愿和能力有限,发展中国家参与兴趣不足。美国在拜登任内将继续推行对华海外基建竞争,相关举措将在多个方面有所深化或调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韩献栋  
系统属性与内外协调是美国对朝政策的重要特征,这源于朝鲜半岛地区是一种紧密型的地区体系。冷战结束初期的“一超多强”格局使得克林顿政府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较弱,内外协调的特征十分明显。随着遏制中国战略的制定,美国对朝政策的系统属性逐渐增强,对朝政策逐渐失去独立性,开始套嵌于美国的亚太战略中。在内外协调方面,因国内战略共识的形成,内部协调的必要性逐步下降,但因韩国国内政治因素的存在,外部协调的特征仍然明显。从冷战结束初期的克林顿政府至当下执政的拜登政府,美国对朝政策整体上的发展轨迹展现出了上述特征。拜登政府执政后标榜其对朝政策以朝鲜半岛无核化为目标,并追求一种精准而务实的方法,但实际上,其对朝政策已全面回归至奥巴马政府时期的“战略忍耐”政策,且因美日韩三边安全合作体系的构筑以及对朝延伸威慑的强化,具有“战略忍耐”加强版的特征。拜登政府的这一政策本身内含着其难以克服的矛盾,一方面会刺激朝鲜,使朝鲜的拥核意志更加坚定,另一方面,它还需抑制因“朝鲜威胁”的存在而日渐走强的韩国拥核冲动,以使韩国在安全战略上更加依赖美国,这会促使矛盾和张力在美韩之间以及韩国国内左右政治势力之间产生,激化韩国的党争,进而有可能催生出更激进的政客和更激进的政策,并给朝鲜半岛和东北亚地区局势带来更为复杂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郭强  张明  肖尧  
为了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和随后的经济危机,继已经签署1.9万亿美元的救助计划之后,拜登政府提出美国就业计划,引起经济学家的高度关注。本文在介绍拜登政府的财政刺激计划及其财政理念的基础之上,说明美国的货币政策如何配合财政扩张,分析美国大规模财政扩张面临的通货膨胀、债务的可持续性与基础设施投资难以落实等重要挑战,以及通过贸易渠道与金融渠道造成的溢出效应。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孙成昊  郑乐锋  
拜登执政初期,美国对俄政策出现新变化,呈现明显的双轨特征。一方面,拜登政府以价值观为引领继续对俄保持强硬;另一方面,美国一度寻求构建“稳定且可预期”的双边关系,积极推动美俄战略稳定对话。然而,乌克兰危机迫使拜登政府不得不二次调整对俄政策,联合盟友通过全面制裁和政治孤立实现“弱俄“以“遏俄”的战略目标。传统建制派回归及两党执政理念差异,对俄战略“三观”的延续与调整以及中国、欧洲等第三方因素是拜登政府对俄政策演进的主要动因。乌克兰危机长期延宕导致美国战略界逐步出现对俄政策反思,国内民众也更不愿承受对俄强硬的代价,美国对俄政策存在一定回调空间。但由于美俄面临地缘政治和战略认知冲突、结构性矛盾以及美国国内政治束缚,美国对俄政策演进有其限度,美俄关系难以本质逆转。同时,乌克兰危机引发美俄欧新一轮剧烈互动与博弈,深刻塑造大国关系格局,中国应在变局中抢抓机遇,为自身发展塑造良好的外部战略环境。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宝存  商润泽  
拜登就职前后所提出的教育政策主张,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其上任后将要遵循的教育方针。拜登将高等教育视为新政府的工作重点,主张从加强政府资助、保障弱势群体权益和通过利好政策吸引并留住国际学生三方面入手对美国高等教育进行改革。拜登高等教育政策主张反映出美国政府未来鼓励学生接受高等教育、支持创新与倡导平权的教育改革方向,一定程度上亦体现出拜登欲借助高等教育促进美国经济复兴、科技发展与社会稳定的政治意图。但不可否认的是,拜登欲推动其政策主张上升为国家政策,在现阶段将面临诸多挑战,其政策主张最终能否全部落地亦尚未可知。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迁  盛昭瀚  
决策贯穿于工程建设全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看,工程建设管理的核心即为工程决策。由于大型工程决策具有典型的时序性、长效性及不确定性特征,如何产生正确、科学、有效的工程决策方案是决策管理面临的根本任务。该文系统分析了大型工程决策的不确定性情景,给出了工程适应性决策的基本内涵、范式及适应性决策管理模式,为提升大型工程决策科学性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世航  
1.无懈可击的错觉。即群体对自身过于的自信和盲目的乐观,以为对手过于软弱和愚蠢,群体既定的方案一定会取胜。不认为自己存在潜在的危险。这种过分的乐观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杜秀芳  吴顺  孙旭  武玉玺  
基于双加工模型,探讨个体思维风格及时间压力对道德决策的影响。283名大学生参加了2(思维风格:理性风格、直觉风格)×2(时间压力:有压力、无压力)×2(困境类型:个人困境、非个人困境)的混合实验设计。结果显示,思维风格、时间压力和困境类型的主效应及三者的交互作用均显著。在个人困境中,无时间压力时,理性思维风格个体做出的功利主义选择次数显著大于直觉思维风格个体;有时间压力时,理性风格个体的功利主义选择次数与直觉风格个体没有显著差异。这表明,在时间压力下个体的认知加工受到限制,更有可能依靠直觉和经验做出决策,从而降低了功利主义倾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蔡景州  
论政策性投资蔡景州政策性投资,作为一个具有特定经济内涵和外延的经济概念,虽然已被人们广泛使用.并成为确定和划分实际投资工作领域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人们对它的理解并不一致,比如,有人认为,只有那些低盈利和亏损性的项目投资才属于政策性投资。这种看法是否真正...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