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35)
- 2023(19240)
- 2022(16087)
- 2021(14972)
- 2020(12754)
- 2019(28431)
- 2018(28331)
- 2017(54364)
- 2016(29399)
- 2015(32133)
- 2014(31984)
- 2013(31302)
- 2012(28629)
- 2011(25355)
- 2010(25467)
- 2009(23827)
- 2008(23485)
- 2007(20986)
- 2006(18542)
- 2005(16253)
- 学科
- 济(115743)
- 经济(115594)
- 业(107827)
- 管理(93300)
- 企(88755)
- 企业(88755)
- 方法(51953)
- 农(49732)
- 数学(42888)
- 数学方法(42349)
- 财(36694)
- 业经(34930)
- 农业(32996)
- 中国(29968)
- 制(26899)
- 务(25114)
- 财务(25050)
- 财务管理(25015)
- 企业财务(23780)
- 贸(22306)
- 贸易(22297)
- 易(21752)
- 策(21751)
- 技术(21425)
- 学(21100)
- 地方(20333)
- 理论(20074)
- 体(19790)
- 银(19732)
- 银行(19679)
- 机构
- 学院(412921)
- 大学(404898)
- 济(169748)
- 经济(166318)
- 管理(163538)
- 理学(140707)
- 理学院(139316)
- 管理学(136925)
- 管理学院(136183)
- 研究(133525)
- 中国(106858)
- 农(85492)
- 京(83410)
- 科学(82450)
- 财(80238)
- 业大(67460)
- 所(67163)
- 农业(66447)
- 中心(64322)
- 江(63921)
- 财经(63184)
- 研究所(60879)
- 经(57548)
- 北京(51242)
- 经济学(50807)
- 州(50042)
- 范(48948)
- 师范(48242)
- 院(48089)
- 财经大学(46528)
- 基金
- 项目(279839)
- 科学(220552)
- 基金(203993)
- 研究(201032)
- 家(179397)
- 国家(177759)
- 科学基金(153084)
- 社会(128601)
- 社会科(121755)
- 社会科学(121723)
- 省(111396)
- 基金项目(107792)
- 自然(100826)
- 自然科(98468)
- 自然科学(98435)
- 自然科学基金(96745)
- 划(92420)
- 教育(92060)
- 资助(82814)
- 编号(80122)
- 成果(63466)
- 重点(62615)
- 部(61471)
- 创(60116)
- 发(60091)
- 创新(55757)
- 课题(55476)
- 业(54088)
- 科研(54025)
- 国家社会(53285)
- 期刊
- 济(190713)
- 经济(190713)
- 研究(114189)
- 农(83194)
- 中国(79932)
- 学报(67487)
- 财(64721)
- 管理(63824)
- 科学(61701)
- 农业(55332)
- 大学(51731)
- 学学(49873)
- 融(45333)
- 金融(45333)
- 技术(37810)
- 业经(37319)
- 教育(37121)
- 财经(31266)
- 业(29295)
- 经济研究(28871)
- 经(26872)
- 问题(25562)
- 版(21825)
- 技术经济(20881)
- 科技(19511)
- 商业(19036)
- 世界(18804)
- 现代(18771)
- 统计(18629)
- 贸(18506)
共检索到6119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高晓燕 向念
利用中国232个地级市2011—2020年面板数据,基于担保分支机构设立这一政策冲击,构建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评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的影响及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显著促进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且该影响具有长期持续性。机制分析显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有利于促进信贷资金和信贷服务下沉,从而推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异质性分析发现,在农业主产区、银行存款规模大、外部风险保障不足、信息化水平较低的地区,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设立能够发挥更大作用。建议进一步完善政策性农担体系,更好地引导信贷资源下沉,促进担保和信贷协同赋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琪 高晓燕
在不断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和更好服务“三农”工作的背景下,基于2011—2020年全国225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探讨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显著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并且这种影响具有可持续性;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通过农业技术进步效应、农村创业促进效应和信贷支持效应,提升了农民收入水平;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金融发展水平较高、位于东部地区和制度质量较高的城市,农业政策性信贷担保对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更明显。
[期刊] 改革
[作者]
孙华臣 孙瑞琪 张继武
结合我国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实践,深入分析省级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背景和理论逻辑,并借助这一准自然实验,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视角,评估财政支农机制创新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分析其中的具体机制。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设立有助于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能够显著促进我国粮食增产、保障粮食安全。这种影响主要通过缓解农户信贷约束、促进规模化经营和改善要素投入等方式实现,增产效果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粮食主产区更为明显。研究还发现,设立分支机构能够有效提升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效能。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限公司课题组 覃静 郑培明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着力解决好"三农"问题,促进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水平,是现阶段完成脱贫攻坚决胜任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作为金融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解决"三农"领域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困境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从广西的自治区层面,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为研究对象,以广西农业信贷担保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孙同全 田雅群 冯兴元 董翀
农业信贷担保(以下简称“农担”)是财政引导推动金融资本投入农业,解决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重要手段,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机制。2022年2月11日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提出,要促进要素更多向乡村集聚,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措施之一是提高农担规模,引导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优先支持县域发展。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指出,要强化涉农信贷风险市场化分担和补偿,发挥好农担作用。中央对农担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中的作用寄予厚望。但是,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普遍面临着“去担保化”的挑战,即银行可以直接向客户发放贷款,无需农担机构担保。农担未来的发展空间在哪里?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财政资金支持农业农村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如何更好地利用财政机制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本文深入分析了农担的发展趋势与经营困境,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郭娅娟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农业发展转型、农业生产率提高、国家竞争力提升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近年来,我国关于"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表述在政策重点和政策方向上有了较大变化,本文以功能性政策转变的视角,探讨完善融资担保机制解决新型农村经营主体融资难题,分析政府如何提供金融支持,完善市场制度环境与扩展市场机会,扩大经济主体的自由度。
关键词: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融资担保 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近年来,在财政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山东各级财政把农业信贷担保作为创新财政支农机制、破解农业融资难题的有力抓手,积极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工作有序快速健康发展,有效增加了农业农村金融供给,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了更多的"源头活水"。夯实制度基石,构建农业信贷担保的"四梁八柱"坚持"打基础、管长远",把建章立制作为推动全省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孙同全 邓晗 田雅群
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中国农业支持保护政策的市场化延伸,是财政与金融协同支农的重要政策工具,对解决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制度演化的视角,以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论为分析工具,分析了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和农村金融市场的内在矛盾,认为这些内在矛盾是农业“三项补贴”政策效应减弱和农村金融市场失灵乃至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产生的根本原因。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是财政支农政策和农村金融市场结合而成的市场化支农政策工具,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运行既要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为借款方增信,为金融机构分险,也要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这导致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存在政策性目标与市场化运作、增信功能与“去担保化”难以协调的矛盾。这些矛盾将推动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制度向运行方式进一步市场化、业务多元化和业务模式数字化方向演化。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赵全厚 梁洪波
为加快构建财政金融协同支农机制,有效缓解农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2015年以来我国通过财政资本金注入方式支持33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建立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推动形成覆盖全国的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本文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析法,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层面测度2019—2022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体系运行效率。结果表明:(1)随机误差因素与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会导致体系运行效率值偏低,其中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增加和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的降低对体系运行效率有促进作用。(2)调整后体系综合技术效率较高,但只有两省处于效率前沿面上,有15省低于体系均值0.902,最低的湖南省效率值只有0.65。(3)从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来看,体系效率先升后降,技术和创新成为影响体系运行效率的主要因素。因此,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运作模式、防控业务风险是提高体系运行效率的重要途径。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田剑英
文章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融资担保的相关文献,以浙江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样本,剖析了融资担保模式及其运行特征,认为融资担保能够解决借贷双方信息不对称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抵押物缺失等问题,农户间专业合作和农业产业链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的切入点。文章揭示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担保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融资担保平台、开发与创新动产融资担保产品与业务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融资 融资担保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周鸿卫 丁浩洋
农业信贷担保既是财政支农的创新模式,也是金融惠农的重要中介。本文将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视为准自然试验,基于2011-2021年中国1254个县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和多期双重差分法,评估了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显著提升了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第二,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通过信贷支持、产业引导和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促进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第三,数字信贷对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提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具有遮掩效应,但遮掩效应随着数字技术的推广和数字足迹的积累逐渐减弱,并于2019-2021年转变为促进效应;第四,农业信贷担保政策实施对产粮大县、贫困县和金融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县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作用更明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宋刚 胡丽华
作为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农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和战略位置十分重要,但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真正建立起符合国情的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因此,对我国农业发展银行乃至整个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改革势在必行。本文尝试为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改革研究中政策性贷款的担保问题提供一些合理建议:以美国的政府补助和个人信用体系的模式为主,以发展中国家的以农业产品抵押担保或偿还贷款的模式为辅,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适应本地区农业经济发展特点的其他模式。
关键词:
农业政策性金融 农业发展银行 抵押担保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冯林 刘阳
基于中国15家省级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2018年1月至2019年4月期间的479笔担保贷款数据,本文实证检验了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的分险、赋能和激活竞争三种作用机制,以及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对不同类型银行、不同类型客户农业贷款利率的异质性影响。本文研究发现,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客户甄别功能可以引导银行降低农业贷款利率,但其风险分担功能对农业贷款利率没有显著影响。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客户甄别功能有助于激活农业担保贷款中的银行竞争,进而实现降低农业贷款利率的政策目标。农业政策性担保机构的客户甄别功能有助于降低大中型银行客户和无借贷记录客户的农业贷款利率,但对小型银行客户和有借贷记录客户的农业贷款利率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陈大琨
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农业担保机构经营风险,对推动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本文以安徽省为例,分析农业信贷担保经营风险补助机制的具体做法及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融资难 农业信贷担保 经营风险补助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向华
一、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机制的客观经济基础 1、农业信贷是解决农村资金短缺的重要途径。 步入新世纪,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三农问题,主要表现为: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隐蔽性失业率较高,城乡差别进一步扩大,农村消费起动迟缓,面对来自WTO的竞争压力,农业成为最弱质产业。对此政府提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的政策,理论界提出实施农业产业化、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进行土地制度改革等主张。实践证明:实施这些政策、试行这些主张都面临一个同样的问题,需要投入改革成本。郑州市的李国立、王振秋、李东旺在对农村经济进行问卷调查时了解到,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性农业保险购买意愿影响因素剖析
乡村振兴背景下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对农户生计的可持续影响研究——基于准自然实验数据
货币政策担保品扩容促进了重污染企业技术创新吗——基于绿色信贷资产纳入MLF担保品的准自然实验
银行业开放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吗?:基于外资银行在华设立分支机构的准自然实验
社会资本缓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约束了吗——以农业信用担保融资为例
政策性融资担保机构现状分析及经营建议
改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金融信贷状况的思路与对策
政策性信用担保机构内部控制体系建设探析
关联担保风险管控促进企业创新了吗?——基于担保圈法规的准自然实验
动产担保政策对融资约束的影响——基于《应收账款质押登记办法》两次修订的准自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