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46)
- 2023(16856)
- 2022(14048)
- 2021(12901)
- 2020(11190)
- 2019(25240)
- 2018(24744)
- 2017(48706)
- 2016(26555)
- 2015(29544)
- 2014(29593)
- 2013(29474)
- 2012(27702)
- 2011(24652)
- 2010(25116)
- 2009(23811)
- 2008(24227)
- 2007(22204)
- 2006(19830)
- 2005(17976)
- 学科
- 济(115628)
- 经济(115497)
- 业(104191)
- 管理(85077)
- 企(83749)
- 企业(83749)
- 方法(51360)
- 农(49427)
- 数学(42327)
- 数学方法(41899)
- 财(37826)
- 业经(33556)
- 农业(32602)
- 中国(29955)
- 制(26172)
- 务(24343)
- 财务(24312)
- 财务管理(24265)
- 企业财务(23042)
- 地方(22754)
- 贸(21682)
- 贸易(21671)
- 易(21098)
- 策(20957)
- 学(20583)
- 技术(20303)
- 银(20220)
- 银行(20191)
- 行(19260)
- 融(18436)
- 机构
- 学院(388057)
- 大学(381272)
- 济(166718)
- 经济(163381)
- 管理(153138)
- 理学(131018)
- 理学院(129695)
- 管理学(127697)
- 研究(127516)
- 管理学院(126965)
- 中国(103374)
- 财(80381)
- 京(78844)
- 农(77612)
- 科学(76413)
- 所(65214)
- 财经(62846)
- 江(62266)
- 中心(60790)
- 农业(59872)
- 业大(59518)
- 研究所(58589)
- 经(57061)
- 经济学(50961)
- 北京(49005)
- 州(48356)
- 范(47130)
- 师范(46686)
- 经济学院(46294)
- 财经大学(46169)
- 基金
- 项目(251334)
- 科学(199457)
- 基金(184226)
- 研究(184163)
- 家(159318)
- 国家(157822)
- 科学基金(136703)
- 社会(119563)
- 社会科(113104)
- 社会科学(113072)
- 省(100420)
- 基金项目(96971)
- 自然(87901)
- 自然科(85923)
- 自然科学(85895)
- 自然科学基金(84426)
- 教育(83522)
- 划(82067)
- 资助(75680)
- 编号(74258)
- 成果(59656)
- 部(56491)
- 重点(55941)
- 发(54460)
- 创(53976)
- 课题(50891)
- 创新(49968)
- 业(49403)
- 国家社会(49167)
- 教育部(48384)
- 期刊
- 济(191533)
- 经济(191533)
- 研究(115374)
- 农(76210)
- 中国(76142)
- 财(64482)
- 学报(58500)
- 管理(57308)
- 科学(55555)
- 农业(50973)
- 融(45948)
- 金融(45948)
- 大学(45021)
- 学学(43173)
- 业经(35762)
- 教育(33469)
- 技术(33013)
- 财经(31532)
- 经济研究(29404)
- 业(27464)
- 经(27118)
- 问题(25532)
- 技术经济(21304)
- 版(19549)
- 贸(19308)
- 世界(19041)
- 统计(18865)
- 现代(18277)
- 商业(18152)
- 策(17620)
共检索到5896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福星 贺娟 吴汉辉 冯中朝
[目的]农业保险具有防灾减灾的功能,是重要的农村金融工具,体现了惠农富农的政策导向。随着农业保险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微观农户层面研究农业保险的收入效应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湖北、湖南和河南三省808份微观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分位数回归模型,系统分析了农业保险对农户农业收入水平的影响。[结果]农业保险会显著增加农户的农业收入水平,在使用工具变量方法处理互为因果问题,PSM方法纠正选择性偏误,以及截尾和缩尾处理后,结论依旧稳健。农业保险对不同收入农户的作用效果存在显著的异质性,随着分位数水平的提高,农业保险的增收效果逐渐减弱。[结论]因此,为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的保收增收功能,从强政策宣传,提高保险密度与深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完善保险体系建设;以及实施倾斜性保费补贴和赔偿机制三个方面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超 贺娟 陶建平
以往有关农业保险决策的研究较多从静态视角展开。本文在传统静态的农业保险参保决策模型之上,结合中国农业保险产品的特征,构建动态视角下的农业保险决策分析框架,阐释了农户的参保、在有参保经历之后选择退保以及对农业保险呈现需求排斥的动机。实证部分基于华中三省1 051名从事农作物生产农户的调研数据,证实了获取政府补贴提高预期收益和转移农业风险的参保动机,风险赔付水平较低是农户退保的原因,以及务农风险较低或对农业保险认识不足是农业保险排斥的原因。而私人风险信息并未影响农户的参保选择,不存在明显逆向选择的参保动机。除此之外,结果还显示同群效应会显著正向增加农户的参保概率,并降低退保的概率。本文从动态视角理解农户的农业保险决策,为中国农业保险项目更好地发挥风险保障作用提供实践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梁超 贺娟 陶建平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虽然为土地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但农业经营规模的扩大仍会带来各类风险。农业保险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投保农户的风险损失,因此可能会对农户的土地流转行为产生影响。本文基于华中三省1 045名从事农作物生产农户的调研数据,探究农业保险对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虽然流入土地的农户会有更大的可能性参保,但农业保险并没有促进土地流转,推测是因为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较低,不足以促进一般农户扩大经营规模。异质性分析指出,农业保险确实促进了高收入农户的经营规模扩大。本研究结果表明低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虽然满足了规模经营农户的风险保障需求,但对土地流入和规模扩大的促进作用仍然有限。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农业现代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辉 谭迪
本文以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利用湖北省13个市、州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来研究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补偿水平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反向作用,表明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袁辉 谭迪
本文以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为基础,利用湖北省13个市、州2007~2015年的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模型,运用广义矩估计(GMM)来研究湖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产出水平的影响效应。实证结果为: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障水平与补偿水平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反向作用,表明存在严重的道德风险问题;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农业生产风险水平对湖北省农业产出水平具有显著的反向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段文军 袁辉
本文梳理了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享有财政补贴后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问题利用协整检验误差修正模型对1984—2011年湖北省农业保险保费赔付支出和保费收入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计量分析,结论是保费赔付和保费收入之间存在密切的协整关系,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补贴调节效应显著。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财政补贴 保费收入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聂荣 闫宇光 王新兰
政策性农业保险宏观上有助于农村社会福利保障体系进入良性循环,微观上有助于实现农户自身福利效用最大化。本文利用辽宁省入户调查数据,从微观角度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意义及经济绩效。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农户具有显著的平滑消费、规避农业风险的福利效应;政策性农业保险有利于提高农户个体的农业产出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反贫困的福利意义,但是对于低收入的30%农户反贫困效果不明显;同时,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满足农户消费需求的福利效用。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福利绩效 影响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李猛 覃彬雍 胡继亮
从供给侧视角出发,通过运用湖北省仙桃市、监利县、竹溪县等329家农户的768个有效样本对农业保险补贴进行研究后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结构性错配具体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在品种方面,农业保险呈现出"投保不足"与"投保过剩"并存的矛盾局面;二是农业保险在区域间不匹配,旱涝保收地区参保率较高,而非旱涝保收区域参保率较低;三是农户不了解自身是否参与农业保险。基于三方面错配现象,为了保障政策性农业保险市场有效供给,本文采用Probit、Logit、OLS等计量方法探究影响农户真实投保的因素,发现农作物价格、集中度、受灾程度、是否进行补贴、户主的受教育年限等五个变量对投保意愿的影响较大,并据此提出三点政策建议:一是适度调整政策性农业保险的供给结构,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二是平衡农业保险的地区配置,鼓励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三是提升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创新农业保险投保方式。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投保不足 投保过剩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徐雯 张锦华
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改变农业生产者的预期收益,使其调整生产决策并最终对生态环境产生外部性。本文基于2003~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以2018年在六个省份开展的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了试点开展对农业碳排放水平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降低了农业碳排放水平,主要通过经营规模扩张、种植结构调整和要素投入调整三条渠道实现,但对不同自然风险地区的影响存在差异。异质性分析表明,试点开展显著降低高自然风险地区的农业碳排放水平,但对低自然风险地区的政策效果却截然相反。据此,本文为农业风险管理与农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提供了经验支持,也为基于粮食安全的生态环境保护与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相关政策启示。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本文从农业保险影响种粮者收入的角度展开分析,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农业保险的关系,建立聚类模型,在对各市、州进行区域风险分化的基础上,通过经验费率法对粮食单产的保险纯费率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粮食保险的纯费率在全省的分布情况和全省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的区域分布上大体是相一致的,纯费率较高的地区在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而位于湖南省东、中部地区的各市其纯费率相对较低,因此,区域粮食保险应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粮农收入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燕 林乐芬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的风险保障功能。本文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动态静态面板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等,基于农民视角实证考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增进了农民福利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具有一定的福利改善作用,这主要通过灾前保费支出效应实现——人均保费支出的农民福利改进效应显著,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农民福利波动,但长期看改善了农民福利水平;随着农民福利水平的上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改善效应逐渐减弱;灾后保险赔付的福利效应尚未体现,这是由农业保险赔付效率不高造成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罗向明 曾华盛 刘心怡
本文从城乡居民收入再分配、东部与中西部农户收入再分配以及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收入再分配三个维度,就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收入分配调节效应进行了理论层面的探讨。本文认为,保费补贴本质上是专门面向农户的一种财政转移支付方式,因此各级财政对农业保险提供保费补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但由于我国区域间保费补贴力度存在明显差异,东部地区农户从保费补贴中获得的直接补贴收入和间接增收效应都显著高于中西部地区,因而现行保费补贴格局会进一步加大东部地区农户和中西部地区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而农业保险在贫困农户和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则取决于其风险保障水平的高低,风险保障水平较高的情况下,贫困农户从农业保险中所获得的增信效应较强,能够显著改善他们的信贷约束,有助于缩小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反之则会加大与富裕农户之间的收入差距。从调节收入分配、缩小居民收入差距的角度考虑,政府部门可以通过优化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补贴结构来提高农业保险的风险保障水平,以达到更好的精准扶贫效果。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相对贫困 保费补贴 收入再分配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尹招华
中央财政于2007年设立专款10多亿元,在吉林、内蒙古、江苏、湖南、四川、新疆6省区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并于2008年增加资金,扩大试点范围。2008年7月,笔者随同湖南省财政厅与经办保险公司,通过召开座谈会、查看保险公司账务等相关资料、实地走访农户等方式,先后对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邹帆 李倩 区翠婵
农业风险的多元化要求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本文对各主体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结合数学规划思想设计各方参与主体的约束条件,通过求解数学规划问题,获得无政府参与和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情况下(P,I)的一般形式。由此得出在面临高风险、高损失的情况下,政府对投保人和承包人都予以补贴时方可实现均衡的结论。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策性 主体 行为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军 陶建平
文章基于山东、安徽和江西500个农户的调研数据,采用logit模型分析农业保险排斥诱因及影响程度。研究认为,农户年龄对农业保险排斥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对政府的信任、对保险公司的信任、从事职业和保险险种是否适合等因素有显著负向影响。提高农户农业收入和农户教育水平,扩大农业保险投保范围,保证政府和保险公司农业政策的公平公正,提高信誉度是解决农业保险排斥的有效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