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627)
- 2023(17794)
- 2022(15145)
- 2021(14155)
- 2020(11950)
- 2019(27009)
- 2018(26782)
- 2017(52655)
- 2016(28416)
- 2015(31608)
- 2014(31470)
- 2013(31319)
- 2012(28779)
- 2011(25893)
- 2010(26120)
- 2009(24455)
- 2008(24436)
- 2007(21879)
- 2006(19524)
- 2005(17473)
- 学科
- 济(117756)
- 经济(117618)
- 业(109029)
- 管理(92217)
- 企(88812)
- 企业(88812)
- 方法(52118)
- 农(49558)
- 数学(42417)
- 数学方法(41940)
- 财(35614)
- 业经(34972)
- 农业(32872)
- 中国(30607)
- 制(25789)
- 务(24680)
- 财务(24613)
- 财务管理(24578)
- 企业财务(23348)
- 学(23194)
- 策(21649)
- 技术(21582)
- 地方(21219)
- 贸(21192)
- 贸易(21184)
- 易(20632)
- 理论(20586)
- 银(19838)
- 银行(19795)
- 和(19543)
- 机构
- 学院(409755)
- 大学(405157)
- 济(168648)
- 管理(168108)
- 经济(165145)
- 理学(144603)
- 理学院(143127)
- 管理学(140962)
- 管理学院(140199)
- 研究(132525)
- 中国(105830)
- 京(85370)
- 科学(80786)
- 财(79885)
- 农(78075)
- 所(66277)
- 业大(63824)
- 财经(63347)
- 江(62329)
- 中心(61836)
- 农业(60154)
- 研究所(59886)
- 经(57727)
- 北京(53299)
- 范(50196)
- 师范(49780)
- 经济学(49649)
- 州(49519)
- 院(47719)
- 财经大学(46793)
- 基金
- 项目(273531)
- 科学(216698)
- 研究(201357)
- 基金(200347)
- 家(173226)
- 国家(171643)
- 科学基金(149175)
- 社会(128599)
- 社会科(121674)
- 社会科学(121643)
- 省(107077)
- 基金项目(106096)
- 自然(97043)
- 自然科(94830)
- 自然科学(94809)
- 自然科学基金(93133)
- 教育(90705)
- 划(88694)
- 编号(82614)
- 资助(82231)
- 成果(66024)
- 部(60825)
- 重点(60035)
- 发(58228)
- 创(58097)
- 课题(55443)
- 创新(53737)
- 国家社会(52587)
- 教育部(52078)
- 科研(51897)
- 期刊
- 济(191522)
- 经济(191522)
- 研究(121269)
- 中国(79323)
- 农(76491)
- 管理(62557)
- 财(62147)
- 学报(61847)
- 科学(59377)
- 农业(51606)
- 大学(47763)
- 学学(45630)
- 融(44082)
- 金融(44082)
- 教育(38158)
- 业经(36186)
- 技术(34631)
- 财经(30979)
- 经济研究(28616)
- 业(26731)
- 经(26477)
- 问题(25213)
- 技术经济(21537)
- 版(19869)
- 现代(19814)
- 科技(19279)
- 理论(19262)
- 商业(18555)
- 世界(18226)
- 贸(17501)
共检索到609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柴智慧 张晓夏
高保险保障水平的农业保险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工具,为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土地规模化经营提供了风险保障。基于2005—2020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农作物保险对引导土地流转市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参与农作物保险会显著扩大土地流转面积19.296万公顷,提升土地流转率1.427%;异质性分析表明,高保险密度、高保险深度的地区参与农作物保险对其增加土地流转面积的正向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促进土地规模经营,进而对土地流转面积产生积极影响。据此,应进一步扩大最新农业保险政策试点的覆盖广度和深度,实现高保险密度、保险深度地区土地流转市场的环境优化及农业保险产品高质量供给。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土地流转 规模经营 激励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易沛 徐静 黄颖
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下,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就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补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粮食产出:一是通过提供较高保障的农业经营收入以鼓励农民加大农业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产出水平;二是通过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施不同的保费补贴标准,引导农民改变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就当前实施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的保障水平都比较低,目前通过农业保险补贴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实际效应相当有限。如果政府想利用农业保险来增加粮食产出水平,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种粮大户构建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以及对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保险采取差异化补贴政策来实现。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 补贴政策 激励效应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施红
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采取了"政府推动、市场运作"模式。保险公司的逐利性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非赢利性存在矛盾,并且政府与保险公司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形成委托代理关系。为了激发保险公司参与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经营管理、控制保险公司道德风险,提高农业保险运作效率,应根据政府与保险公司的风险偏好,构建由低风险报酬和高风险报酬共同组成的激励机制。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保险公司 激励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汉成 吴传清
[目的]探究政策性农业保险激励粮食生产的作用机制及有效路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18-2022年6省20县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结果]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正向激励效应,有效促进了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玉米生产的激励效应明显高于水稻和小麦;高风险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明显高于低风险地区。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有效稳定农户经营性净收入以及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对粮食生产激励发挥了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作用。[结论]科学编制粮食作物保险发展规划,强化三大主粮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升粮食作物保险服务能力,是激励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杨新华 韦向阳
农业保险的"三高"(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特征及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没有政府对农业保险参与各方的激励就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在农业保险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现行财政激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本文在论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财政激励的机理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各项财政激励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政策的完善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财政激励 税收优惠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杨新华
农业保险的"三高"(高风险性、高赔付率、高亏损率)特征及其"准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没有政府对农业保险参与各方的激励就难以实现其可持续发展。随着在农业保险方面投入的不断增加,现行财政激励政策极大地促进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本文在论述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财政激励的机理基础上,评价了我国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中的各项财政激励政策,分析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政策的完善作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财政激励 税收优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目 韩雯
建立健全政府激励保险公司努力、高效地运作农业保险的机制,对增加农业保险供给、推动农业保险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农业保险承保和理赔两项工作任务,构建保险公司在政策性农业保险中的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求解出激励成本函数相互独立和相互依存两种情形下的保险公司最优化激励条件。结果显示,理性的政府和保险公司均会被现实所诱导,用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去完成农业保险承保任务,而花在农业保险理赔任务上的努力则相对较少。因此,政府有必要建立保险公司农业保险理赔服务质量评估体系,对保险公司在完成农业保险理赔任务过程中的努力程度进行直接观测。在此基础上,政府可以制定农业保险承保业绩和理赔服务业绩并重的财政激励政策。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若瑾
以水稻保险为例,通过四川省628个小型农户的双边界竞价实验(DBDC)数据,研究保费补贴政策对农户参保意愿的激励效果。竞价结果表明:大多数受访农民(59%)愿意为水稻保险支付10元/亩保费,高于现行保费水平(4元/亩)。实证结果进一步验证了单一提高补贴水平、降低保费不会大幅提升农户购买意愿。因此,保费成本并不是小型农户主要经济负担,单纯提高政府补贴不足以大幅推进参保意愿和参保率的上升。实证结果也表明,有农作物损失经历、务农年限短的农民购买意愿更强烈,农险补贴政策重心应由小户生产者向大型农业经营者转移。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郭颂平 罗向明
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的保费补贴会改变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期望收益,进而会影响农民的农业生产决策,最终对农村环境造成影响。根据国内外现有相关研究,本文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环境效应划分为三个维度:一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结构调整造成的环境污染结构效应;二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规模扩张造成的环境污染规模效应;三是由农业保险引致的农业生产技术进步造成的环境污染技术效应。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发展应该充分考虑财政补贴的环境效应问题,通过不断优化农业保险覆盖结构、保障水平和保费补贴比例,诱使农民采用环保型的农业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使农业保险真正实现维护粮食安全和保护农村环境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
农业保险 环境效应 财政补贴 低碳农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鉴君
江西农业保险存在的现实问题表明农业保险的有效需求与供给不足的矛盾十分突出,这种状况反映了商业经营模式下农业保险存在市场失灵的现象,其原因既有农业政策性准公共品本质的影响,也有当前农业保险组织体制安排与法律制度的缺失。必须在建立多层次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中,逐步形成以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为主导,促进农业保险合作组织和商业保险的发展,构建有效的农业保险风险分担机制。
关键词:
农业 政策性保险 制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兰晓红 李坤英
农业保险不同于常规的商业保险,其独有的政策性需要政府在制度供给、环境营造和财政补贴等方面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这是政策性农业保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本文在分析评价政策性农业保险实施现状及成效的基础上,从农业保险的需求、供给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剖析了现行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保险 政策性农业保险 财政扶持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黄正军
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是农业保险制度运行的载体。从中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演变过程来看,先后经历了探索、选择和发展等不同历史时期。研究发现,政府主导下的地区特色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发展,需要从农业保险组织管理与基层服务、财政保费补贴、大灾(巨灾)风险分散和市场监督与管理等模式逐一设计。论文试图以此揭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发展规律与发展方向,进而推进我国农业保险的可持续性发展。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祝仲坤
基于两步全局主成分分析法,通过构建涵盖协调性、有效性、持续性三个维度21个基础指标的评价体系,从全国和省域两个层面对2007-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增长质量进行评估。从全国层面来看,2007-2014年,我国农业保险增长质量处于明显的上升通道,协调性是质量提高的首要因素,这说明优化市场与区域结构应当给予更多关注。省域层面,各省、自治区农业保险增长质量的差异显著,其中保费补贴的开展和专业性保险机构助推了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增长质量 主成分分析 市场结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景彬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范围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帮扶可以通过财政补贴、条件救济、立法支持等方式。政策性农业保险营销可以通过以下渠道进行:与农业经营管理部门相结合的渠道;与农村信用合作社相结合的渠道;与其他农村金融机构结合的渠道;与农机、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相结合的渠道。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