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578)
2023(16271)
2022(13704)
2021(12609)
2020(10953)
2019(24626)
2018(24478)
2017(47814)
2016(26249)
2015(29235)
2014(29383)
2013(29006)
2012(27131)
2011(24304)
2010(24911)
2009(23606)
2008(23989)
2007(22177)
2006(19673)
2005(17864)
作者
(76697)
(64501)
(63987)
(61051)
(41070)
(30801)
(29321)
(25106)
(24175)
(23271)
(21827)
(21556)
(20639)
(20516)
(20274)
(19668)
(19497)
(18877)
(18778)
(18419)
(16048)
(15949)
(15785)
(14865)
(14548)
(14517)
(14419)
(14391)
(13127)
(13074)
学科
(108445)
经济(108307)
(103411)
管理(85570)
(83496)
企业(83496)
(48607)
方法(47987)
数学(38836)
数学方法(38429)
(34988)
业经(32893)
农业(31961)
中国(28796)
(27044)
(23968)
财务(23920)
财务管理(23875)
企业财务(22649)
(21093)
(20747)
贸易(20739)
(20387)
银行(20353)
(20186)
技术(20067)
(19794)
理论(19449)
(19425)
地方(19410)
机构
学院(382246)
大学(375151)
(159859)
经济(156476)
管理(151163)
理学(128852)
理学院(127577)
管理学(125547)
管理学院(124841)
研究(124766)
中国(101876)
(78434)
(78122)
(77345)
科学(74964)
(64054)
(61125)
财经(60719)
农业(59918)
中心(59439)
业大(59109)
研究所(57482)
(54987)
北京(48951)
(47868)
经济学(47547)
(45983)
师范(45502)
财经大学(44366)
(44062)
基金
项目(244374)
科学(193179)
研究(180086)
基金(177945)
(154006)
国家(152527)
科学基金(131646)
社会(114746)
社会科(108374)
社会科学(108345)
(97219)
基金项目(93536)
自然(84958)
自然科(83041)
自然科学(83017)
教育(82083)
自然科学基金(81635)
(80147)
编号(74206)
资助(73025)
成果(60310)
(54641)
重点(54283)
(52510)
(52494)
课题(50669)
(48795)
创新(48484)
(47419)
科研(46742)
期刊
(186040)
经济(186040)
研究(112258)
中国(77184)
(76196)
(63599)
学报(57912)
管理(56982)
科学(54535)
农业(50769)
(44983)
金融(44983)
大学(44446)
学学(42509)
教育(35920)
业经(35411)
技术(33505)
财经(30564)
经济研究(28027)
(27176)
(26179)
问题(24546)
技术经济(20650)
(19572)
(18674)
世界(18507)
商业(18059)
现代(17962)
统计(17882)
理论(17523)
共检索到582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邹帆  李倩  区翠婵  
农业风险的多元化要求我国农业保险制度的构建必须以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三方行为主体为基础,三者缺一不可。本文对各主体行为进行了经济学分析,并结合数学规划思想设计各方参与主体的约束条件,通过求解数学规划问题,获得无政府参与和政府提供财政补贴情况下(P,I)的一般形式。由此得出在面临高风险、高损失的情况下,政府对投保人和承包人都予以补贴时方可实现均衡的结论。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新军  朱水连  
保险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在市场上的交易及规模都是由有效需求和有效供给共同决定的,而我国目前的农业保险既缺乏有效需求又缺乏有效供给。通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中农民及政府的行为分析,可知农业保险可以提高农民的期望财富量,政府补贴可以有效刺激农业保险需求和激励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的供给,为有效地解决我国的农业保险中存在的供求不足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郭军  孔祥智  
采用协同学理论构建SAR模型,量化并分析了2004-2014年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利益的协同度。结果表明,我国农业保险主体利益协同度总体上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主体利益协同度仍然较低,政策性农业保险系统处于低水平发展状态;政府财政补贴对提高主体利益协同度有着重要作用,包含农业保险深度和宽度指标的农业保险公司利益协同度是主体利益协同度的"短板"。由此建议政府坚持农业保险财政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效率;保险公司扩大保障范围,提高农业保险投保率;提高农户投保热情,积极反馈市场结果。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谭中明  徐勇谋  
本文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参与主体进行角色定位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保险公司和农户等主体之间以及各级政府之间在不同风险状态下的利益博弈关系,探讨了政府介入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件下风险补偿的博弈行为,分别从政府、商业保险公司和农户三个主体的角度提出了政策性农业保险风险的具体防范策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毛文博  管星  
我国是一个处于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建立农业政策性保险补偿机制符合我国国情。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政府拥有经营机构的选择权和监督权,保险企业拥有经营权,两者既统一,又辩证。实践中,政府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管的过死",扭曲了保险企业行为,抑制了保险功能发挥。理顺政府和保险企业的关系对今后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至关重要。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李丹  倪闻阳  刘从敏  杨朝博  
运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以黑龙江省453个种粮大户这一新型经营主体的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农业经营者的受教育水平、种粮积极性、险种能否满足需求、保险保障水平、补贴政策满意程度、相关法规完善程度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意愿具有正向影响,据此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军  宋岭  王树声  
本文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地区的现行保险条款作为假定条件,采用动态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对农民与保险公司的行为做出模拟,得出了"保费将越来越高、投保农民越来越少"的结论。为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政府可考虑出台《农业保险法》对大宗农产品实行强制性保险并制订与之相配套的小额信贷、病虫害防治、灾害救济政策;加大科研投入,绘制各县域的风险损失图和频率图;同时为下一步乡镇、村一级的费率分区做必要的准备。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丁志国  李泊祎  
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中国发展三农事业的重要措施,因其独特的风险属性和潜在的利益冲突受到学术界的关注。本文基于主体博弈模型,引入农产品价格波动因素,分析农产品价格波动如何对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行为产生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农产品价格波动变量使政策性农业保险主体博弈均衡象限发生了变化;政府补贴为农户和保险公司应对农产品价格波动提供了重要保障。基于2007—2017年政策性农业保险省级面板数据,建立PVAR模型实证判别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农产品价格波动对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存在促进作用,对农户增收短期内有负向冲击,而未来3—6期则将产生正向效应;农产品价格波动、农户收入与政策性农业保险需求存在动态交互效应。本文的研究结论,能够为防范农产品价格风险和发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持。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燕  林乐芬  
政策性农业保险发挥着分散农业风险、补偿受损农民经济损失的风险保障功能。本文基于2002-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多时点DID模型、动态静态面板效应模型、面板分位数模型等,基于农民视角实证考察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效应。研究发现: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实施显著增进了农民福利水平;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具有一定的福利改善作用,这主要通过灾前保费支出效应实现——人均保费支出的农民福利改进效应显著,虽然在短期内增强了农民福利波动,但长期看改善了农民福利水平;随着农民福利水平的上升,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福利改善效应逐渐减弱;灾后保险赔付的福利效应尚未体现,这是由农业保险赔付效率不高造成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丁国光  吴孔凡  易赟  
随着农业专业化、规模化、产业化进程加快和自然灾害频繁发生,迫切需要加快构建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为"靠天吃饭"的农业发展构建起"安全网",以稳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民收入预期,稳步启动农村消费。一、推行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政府支农惠农政策的重大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贺鲲鹏  孙放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分散农业风险、保证农业稳定发展的有力措施。首先强调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建立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体系的构想。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于洋  王尔大  
本文应用协整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前后的保费收入与保险赔付之间的均衡关系进行了定量分析,通过误差修正模型测度出这一特殊时期政府政策性补贴对改善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均衡的贡献率。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阶段中国农业保险市场供求失衡现象明显缓解,农业保险赔付额与保费收入之间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协整关系,边际赔付倾向减少了10个百分点,政府政策性补贴对促进农业保险市场均衡的短期调整幅度为82.13%。该结论将为进一步分析中国农业保险市场变化趋势和调整国家财政补贴力度及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李婷  肖海峰  
本文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七种主要经营模式中生产者、保险公司与政府地位,不同模式的异同点和发展潜力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表明: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选择要根据不同地区的风险特点、农业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能力状况区别对待,最终建立多层次体系、多渠道支持、多主体经营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朱蕊  江生忠  
农业保险能够有效的分散和化解农业生产经营中的风险,其风险保障与经济补偿功能天然契合贫困地区农业生产者的需求。为应对我国农村地区的贫困问题,应充分利用农业保险这一风险管理工具。为了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扶贫效果,本文结合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以农村居民人均收入为主要因素构建FGT贫困指数,利用2010-2016年全国各省的面板数据进行门限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农业保险和农险财政补贴扶贫效果均存在门限特征,说明农业保险扶贫效果受制于经济发展水平。基于此,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经济水平采取差异化财政补贴政策,集中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以农业产业为支柱、经济发展落后、地方财力不足的贫困地区。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施红  
本文从保费补贴和交易成本两个方面剖析了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效率的影响因素,认为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决定了保费补贴的激励效果,也决定了实现既定参与率所需的财政补贴规模。同时,各种类型的交易成本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影响着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运作效率。因此,本文提出不同国家应根据本国国情确定合适的保费补贴政策。通过机制设计降低交易成本成为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运作效率的关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