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456)
- 2023(15908)
- 2022(13291)
- 2021(12351)
- 2020(10294)
- 2019(23181)
- 2018(22874)
- 2017(44546)
- 2016(24210)
- 2015(26390)
- 2014(25936)
- 2013(25720)
- 2012(23898)
- 2011(21194)
- 2010(21296)
- 2009(19992)
- 2008(20227)
- 2007(18100)
- 2006(16322)
- 2005(14572)
- 学科
- 业(100143)
- 济(98173)
- 经济(98055)
- 企(79843)
- 企业(79843)
- 管理(78640)
- 农(48852)
- 方法(41287)
- 数学(33100)
- 数学方法(32777)
- 业经(32292)
- 农业(32257)
- 财(31169)
- 中国(25429)
- 制(23246)
- 务(21918)
- 财务(21899)
- 财务管理(21868)
- 企业财务(20754)
- 策(19976)
- 地方(19968)
- 贸(19515)
- 贸易(19505)
- 技术(19216)
- 易(19004)
- 银(17589)
- 银行(17548)
- 行(16697)
- 学(16409)
- 划(16084)
- 机构
- 学院(345211)
- 大学(335509)
- 济(144549)
- 经济(141765)
- 管理(138201)
- 理学(118750)
- 理学院(117542)
- 管理学(115849)
- 管理学院(115216)
- 研究(112619)
- 中国(92463)
- 农(77344)
- 科学(69768)
- 京(69405)
- 财(68188)
- 农业(60003)
- 业大(57784)
- 江(57486)
- 所(57386)
- 中心(53721)
- 财经(53577)
- 研究所(51939)
- 经(48722)
- 州(42707)
- 经济学(42579)
- 北京(41976)
- 范(40166)
- 院(39995)
- 师范(39657)
- 省(39269)
- 基金
- 项目(230639)
- 科学(182476)
- 基金(169058)
- 研究(165432)
- 家(148357)
- 国家(146934)
- 科学基金(126774)
- 社会(107601)
- 社会科(101695)
- 社会科学(101666)
- 省(92416)
- 基金项目(90097)
- 自然(83500)
- 自然科(81617)
- 自然科学(81592)
- 自然科学基金(80193)
- 划(75911)
- 教育(72987)
- 资助(68172)
- 编号(66310)
- 成果(51350)
- 重点(51178)
- 部(50546)
- 发(50223)
- 创(50177)
- 业(48542)
- 创新(46289)
- 课题(44719)
- 科研(44354)
- 国家社会(44169)
共检索到516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宁才旺 胡文斌 熊飞雪 游成勋 章磊 朱述斌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户粮食生产行为和国家粮食安全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本文基于江西省乡村振兴“双百双千”农户调研数据,采用两步聚类法优化了农户分化类型,运用最小二乘法和调节效应模型分析政策性农业保险对水稻单产的影响及内在机理,探讨政策性农业保险促进水稻单产的边界条件。结果表明,农户响应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仅为47.446%,传统农户和专业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比例偏低。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的家庭水稻单产为7.087 t/hm~2,高于未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户。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显著提升了水稻单产,这一结果通过了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机制分析表明,农户购买政策性农业保险可以通过提高水稻种植面积和种植比例实现集约化生产、采纳农业绿色生产技术改善土壤质量和采纳新品种提升水稻抗病害性能的渠道来提高水稻单产。进一步分析发现,新型经营主体农户、粮食主产县、双季稻种植均显著强化了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水稻增产作用。因此,在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下,建议要加快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降低农地流转、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和水稻新品种的获取成本,加大对从事粮食生产新型经营主体、粮食主产县和双季稻种植区域的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力度。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青青 胡亚光
近些年来,国内粮食价格面临下行压力,最低收购价政策效应趋于弱化,不利于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主要原因在于粮食供需宽松、库存高企、国内外粮价倒挂、供需结构错配、收购主体异质性以及收购行为差异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实施相机抉择的粮食产业政策、加大粮食加工产业扶持力度、加快粮食品种结构优化升级以及完善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等政策建议。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张伟 易沛 徐静 黄颖
在"理性经济人"的假定条件下,基于生产者行为理论就农业保险财政补贴对粮食产出的激励效应进行了理论分析。研究表明,农业保险补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影响粮食产出:一是通过提供较高保障的农业经营收入以鼓励农民加大农业生产投入,进而提高粮食作物的单位产出水平;二是通过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实施不同的保费补贴标准,引导农民改变不同农作物的种植面积进而扩大粮食作物的种植规模。就当前实施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来说,由于绝大部分地区的保障水平都比较低,目前通过农业保险补贴来增加粮食产量的实际效应相当有限。如果政府想利用农业保险来增加粮食产出水平,可以通过适当提高粮食主产区农业保险的保障水平,为种粮大户构建政策性保险与商业保险相结合的农业保险模式,以及对粮食类作物和经济类作物保险采取差异化补贴政策来实现。
关键词:
粮食安全 农业保险 补贴政策 激励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刘汉成 吴传清
[目的]探究政策性农业保险激励粮食生产的作用机制及有效路径,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方法]在理论分析基础上,利用2018-2022年6省20县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结果]研究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具有显著正向激励效应,有效促进了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异质性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玉米生产的激励效应明显高于水稻和小麦;高风险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对粮食生产的激励效应明显高于低风险地区。机制分析表明:政策性农业保险能够有效稳定农户经营性净收入以及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对粮食生产激励发挥了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作用。[结论]科学编制粮食作物保险发展规划,强化三大主粮政策性农业保险支持力度,提升粮食作物保险服务能力,是激励粮食生产的有效途径。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叶明华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下的被动式发展,还是农户风险管理需求下的主动式发展,这是判断农业保险成熟度的标志,也是中国从农业保险大国向农业保险强国转变的关键点。本文选取中国粮食主产区江苏省,对其14个区县585户粮食种植农户进行问卷调查,并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BP神经网络进行保险购买决策模拟。研究发现:当前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是制度诱导与农户风险管理内在需求交互作用下的混合决策,但是制度诱导依然是农业保险的主要驱动力。据此,应从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认同的提升入手,结合保险市场的险种与服务创新,使得农业保险可与不同农业经营主体的生产决策目标相匹配;同时将农业保险与农村社会保障举措相融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乐芬 陈燕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883户已获理赔的养殖户的实地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目前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际推广中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赔评价,并实证检验影响农户理赔评价的各类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理赔仍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其中小农户改进空间更大;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对两类农户支持较好;农业保险弥补成本能力设计不足主要是由于保险金额确定不合理;农户对理赔效率较满意,但网点设立不足。中央补贴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特征、参加农业培训频率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评价理赔效果具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政策支持建议。
关键词:
农户 政策性农业保险 养殖业 理赔效果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乐芬 陈燕
本文基于对江苏省883户已获理赔的养殖户的实地调研,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分析目前江苏省政策性农业保险实际推广中不同类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理赔评价,并实证检验影响农户理赔评价的各类因素。研究发现:农业保险理赔仍存在较大的优化空间,其中小农户改进空间更大;中央财政补贴险种对两类农户支持较好;农业保险弥补成本能力设计不足主要是由于保险金额确定不合理;农户对理赔效率较满意,但网点设立不足。中央补贴影响、农户基本特征、农户对农业保险认知特征、参加农业培训频率对不同农业经营主体评价理赔效果具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农户 政策性农业保险 养殖业 理赔效果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敏俊
为了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和政策目标的实现,必须充分考虑小规模农户的参保率。本文以浙江省613个农户的调查数据为依据,对小规模农户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在当前小规模农户收入水平相对低下和家庭承包经营体制在较长时期内不可改变的现实条件下,小规模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和土地承包面积是影响其是否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最重要因素,提高小规模农户对农业风险的认知程度和参加政策性农业保险的组织化程度,将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小规模农户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参加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李丹 刘从敏
本文以黑龙江省"两大平原"地区6个地市740个农户为样本,从保险经营视角切入,选取相应的影响因素指标,运用二分类Logisitic回归模型对农户的粮食作物保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分析。计量结果表明,商业保险投保经历、保单条款理解能力、保额满意程度、保险公司防灾防损服务水平对农户政策性粮食作物保险需求呈正向影响,社会救济对农户政策性粮食作物保险需求呈负向影响,并依据相应影响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粮食作物保险 需求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克春
本文根据对江西省农户的调查,对当前国家粮食生产补贴政策下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农户粮食生产收入预期是决定农户粮食种植决策行为的中介变量;政府实行的粮食直接补贴、最低收购价政策,调节了以粮食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提高了其粮食生产积极性,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粮食种植面积的扩大;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负向地调节了农户的粮食种植决策行为。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程静 杜震
农业保险是农户应对各种自然灾害的一种重要工具,是帮助农户分散风险,保障收入水平的一种创新机制。农户对农业保险的满意度是客观反映农户需求满足程度的重要指标。基于感知价值的理论视角,结合研究区农户农业保险满意度调查,应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户主个人特征、感知有用性、感知服务价值、感知产品价值、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费用等因素对农户农业保险满意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户满意度受到感知服务价值、感知功能价值和感知费用等因素的共同影响。最后,根据模型综合分析和研究结论,为政府在既定的经济发展水平下实施和改进农业保险制度,提高农户的满意度提供建议与对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伟 田杰 杜军 李建平
本文基于农户对农业保险需求的视角,通过对相关文献的回顾,提出了影响农户参加农业保险意愿的因素假说。然后,通过对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省份河南4县市的农户参保意愿及影响因素的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实证发现,农民的文化程度、收入、农户遭受的风险种类数、农户对农业风险的态度及农业保费的高低是影响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主要因素。为此,本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澧丽 龙方
本文从农业保险影响种粮者收入的角度展开分析,以湖南省14个市、州为研究对象,针对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农业保险的关系,建立聚类模型,在对各市、州进行区域风险分化的基础上,通过经验费率法对粮食单产的保险纯费率进行厘定。结果显示,粮食保险的纯费率在全省的分布情况和全省的自然灾害等级划分的区域分布上大体是相一致的,纯费率较高的地区在湖南省的西部和南部,而位于湖南省东、中部地区的各市其纯费率相对较低,因此,区域粮食保险应给予有区别的保费补贴。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粮农收入 聚类分析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婷 肖海峰
本文主要依据本项目研究小组所做的农户问卷调查资料,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开展状况进行评价与分析。分析表明:农户对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开展状况的总体满意程度较高,政府的保费补贴政策大大减轻了农户的保费负担,但农户对保障水平、保险责任、出险获赔的及时性和合理性等评价不高。为进一步完善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制度,必须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
政策性农业保险 评价 农户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雪美 冯文丽 高峰 薄悦
近年,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取得了较大进展,但面临的问题也日益突出,尤其是在政府提供保费补贴的前提下,农户的有效保险需求依然不足。通过对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调研分析,研究农户的风险意识、保险认知与农业保险覆盖率的关系,发现政府提供保费补贴已不是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最主要动因,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关键在于农户对农业保险形成正确的认知及保险公司能够提供符合农户风险规避需求的保险产品。
关键词:
农业保险 风险意识 保险认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