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61)
- 2023(13957)
- 2022(11577)
- 2021(10820)
- 2020(9021)
- 2019(20615)
- 2018(20202)
- 2017(38777)
- 2016(20814)
- 2015(23304)
- 2014(22938)
- 2013(23053)
- 2012(21775)
- 2011(19677)
- 2010(19961)
- 2009(19147)
- 2008(19116)
- 2007(17176)
- 2006(15628)
- 2005(14357)
- 学科
- 济(96717)
- 经济(96605)
- 业(90108)
- 企(71979)
- 企业(71979)
- 管理(68591)
- 农(47177)
- 方法(39618)
- 数学(31746)
- 数学方法(31495)
- 农业(31134)
- 业经(30312)
- 财(29220)
- 中国(28309)
- 制(21130)
- 策(20024)
- 贸(19864)
- 贸易(19852)
- 易(19444)
- 务(19227)
- 财务(19212)
- 财务管理(19187)
- 企业财务(18150)
- 技术(17561)
- 地方(16451)
- 体(15923)
- 和(15572)
- 划(15359)
- 学(14872)
- 银(14780)
- 机构
- 学院(304064)
- 大学(298547)
- 济(143202)
- 经济(140888)
- 管理(120375)
- 研究(108514)
- 理学(102744)
- 理学院(101750)
- 管理学(100529)
- 管理学院(99969)
- 中国(88972)
- 财(65064)
- 农(63679)
- 京(63019)
- 科学(60874)
- 所(54967)
- 财经(50422)
- 中心(49509)
- 研究所(49241)
- 农业(48936)
- 江(47304)
- 经(46065)
- 业大(45879)
- 经济学(43824)
- 北京(39987)
- 经济学院(39506)
- 院(38054)
- 财经大学(36829)
- 州(36243)
- 范(35560)
- 基金
- 项目(193482)
- 科学(155024)
- 基金(144163)
- 研究(144060)
- 家(125160)
- 国家(123957)
- 科学基金(106978)
- 社会(96404)
- 社会科(91211)
- 社会科学(91190)
- 基金项目(74741)
- 省(74138)
- 自然(66712)
- 自然科(65192)
- 自然科学(65172)
- 自然科学基金(64130)
- 教育(63540)
- 划(61585)
- 资助(59289)
- 编号(57004)
- 成果(45868)
- 部(45004)
- 发(43677)
- 重点(43348)
- 创(42495)
- 业(42194)
- 国家社会(40850)
- 创新(39103)
- 课题(38812)
- 教育部(38594)
- 期刊
- 济(169078)
- 经济(169078)
- 研究(96152)
- 农(64849)
- 中国(64793)
- 财(51502)
- 管理(47787)
- 科学(44503)
- 农业(43956)
- 学报(43653)
- 融(35447)
- 金融(35447)
- 大学(34662)
- 学学(33036)
- 业经(31336)
- 经济研究(26885)
- 技术(26201)
- 财经(25940)
- 教育(25159)
- 业(23621)
- 经(22564)
- 问题(22247)
- 世界(19641)
- 贸(19261)
- 技术经济(17891)
- 国际(17382)
- 农村(15180)
- 村(15180)
- 现代(14754)
- 经济问题(14704)
共检索到4820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张涛
本文使用1988—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生产函数进行估计,考查政策干预的变化对农业增长的影响,并同时分析教育、天气等因素的作用。实证结果表明,在政策支持率上升最快的1988—2001年,农业激励扭曲的减少可以解释产出增长的27%,教育水平的提高可以解释产出增长的一半,其余四分之一由传统投入的增加解释。2001年以后,中国对农业干预的性质由征税向补贴和价格支持转变,但生产成本的上升抵消了农业政策的效果,导致政策激励对2001—2013年农业增长的贡献仅为7%。教育水平提高缓慢,对产出增长的贡献下降到12%。因此,这一时期的产出增长主要依靠传统投入的增加。此外,天气好转起到了积极作用,对2001—2013年产出增长的贡献为14%。
关键词:
相对支持率 教育 天气指数 农业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全炯振
本文通过使用部分要素生产率指标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过程进行了分析,并发现了增长路径的一般特征:(1)1952—2008年期间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年均增长率分别为3.53%和4.36%,改革开放以来上升趋势更为明显;(2)土地生产率的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劳动生产率,是中国农业在土地供给相对短缺、劳动力供给相对丰富的资源格局面前作出的合理选择;(3)中国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主要依赖于土地生产率的增长,地劳比率的不断恶化对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产生负作用;(4)中国农业增长路径属于典型的土地生产率导向的亚洲型增长路径(Asian Path)。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秀清
一、引言作为国民经济重要部门之一的农业,与其它产业部门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农业的发展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其它产业的发展,其它部门的变化也会通过产业关联而影响农业。现代农业,一方面表现为来自农业部门以外的物质和能量进入农业系统,从而打破农业系统自身的封闭循...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焕彰 钱忠好
本文在运用格兰杰因果检验法验证财政支农支出增长和农业产出增长之间关系的基础上 ,运用生产函数测定财政支农各类支出的边际产出效应 ,并从财政支农政策制定和执行两方面探讨财政支农支出结构偏差的原因。主要的研究结论是 :农业公共产品投入不足极大地制约着中国农业可持续增长的潜力 ;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财政支农资源的配置效率 ,必须大幅度增加农业科技投入 ,适度增加农业基础设施投入 ,压缩农业事业费支出 ,并在政策层面上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支农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机制。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陈卫平
本文运用非参数的Malmqusit指数法,研究了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时序成长和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1990~2003年期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2.59%,其中,农业技术进步指数年均增长5.48%,而农业效率变化指数反而年均下降2.78%。从各省区情况看,测算的29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中除云南、内蒙古、上海、贵州和西藏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是负增长外,其它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都实现了正增长。从构成上看,绝大多数省区呈现出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效率损失并存的局面。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浩轩
该文基于对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2007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固定资本增长率高企,而农业劳动力和全要素(TFP)增长率却进入下降通道,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固定资本增长对农业TFP的挤出效应明显。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大规模农业投资遭遇资本报酬递减以及人口红利减少导致的农村"未富先老"和"未优先空"现象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三重冲击。并且这种三重冲击均属于供给冲击,意味着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行已经无法避免。不过,在当前,政府不应急
关键词:
新常态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潜在增长率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罗浩轩
该文基于对1981—2013年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发现2007年以后,中国农业的固定资本增长率高企,而农业劳动力和全要素(TFP)增长率却进入下降通道,中国农业经济增长乏力,农业固定资本增长对农业TFP的挤出效应明显。原因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后,资源环境的刚性约束、大规模农业投资遭遇资本报酬递减以及人口红利减少导致的农村"未富先老"和"未优先空"现象对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带来了三重冲击。并且这种三重冲击均属于供给冲击,意味着新常态下中国农业经济的增长速度下行已经无法避免。不过,在当前,政府不应急于制定相关的产业政策,而应着眼于夯实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的制度基础。
关键词:
新常态 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 潜在增长率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李朝鲜
稳定地增加农业投资,是我国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农业的投资又主要来源于国家财政的支持。40多年来,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投资由1950年的2.74亿元,增至1991年的200多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了37倍多,平均每年递增12.8%。巨额的投资,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但问题存于,我国农业投资的增长不是匀速的、直线的,而是在循环波动中实现的。农业投资的循环增长,是我国财政分配支出中周期出现的一种不稳定现象,也是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赵艳娟
土地作为农业发展的根基,是整个社会经济的重要物质载体。因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和结构对于农村经济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制度安排,历年来土地改革都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的改革伴随着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而变迁,伴随着改革开放,农民对于农地产权的所有、使用和交易权也在发生着结构性的调整,并朝着完全性和完整性的方向演进。正是农民土地产权的不断强化,使得农地产权结构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也极大地支撑和促进了中国农业的持续增长。
关键词:
农地 产权结构 农业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乔榛 焦方义 李楠
本文对1978—2004年中国农业增长进行了理论与经验两方面的分析。分析的结果是,在农业生产中实施的不同土地制度对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形成不同的激励,而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推行的价格、财税制度变革又以形成的利益空间影响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人们的积极性,因此,制度变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农业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借助计量和统计方法,对1978—2004年不同阶段内农村土地制度和价格、财税制度变化影响农业增长的情况进行了检验,用以说明制度变迁的突出贡献。由此可以建议,应该把农村经济制度创新作为实现农业持续增长的主要思路。
关键词:
农村 制度变迁 农业增长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元红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尹朝静 范丽霞 李谷成
基于VES生产函数,结合变截距的固定效应模型,估计了中国28个省份1978—2010年的农业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对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在农业增长中的作用进行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农业生产中资本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明显大于劳动要素投入的产出弹性,农业生产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1978—2010年间农业资本对劳动的平均替代弹性为1.529,农业资本对劳动的替代弹性促进了农业增长;全国以及东、中、西部地区的农业资本—劳动替代弹性均呈上升趋势,且替代弹性较高的省份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无论是农业资本—劳动替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敬 田文 肖伶俐
文章基于二元p阶VAR模型、网络分析法及QAP分析,实证分析了1993—2016年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的空间关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我国区域间农业投资增长存在346个空间关联关系,具有普遍联系性。各区域农业投资增长空间聚类形成了双向溢出、经纪人、主受益、净受益四个功能板块,其梯度溢出机制产生了63.72%的板块间关联和41.62%的整体空间关联。地理上的空间邻近以及区域间农业土地资源结构、农业机械化水平、农业生产结构的差异对我国农业投资增长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渝 杜江 张俊飚
提出中国农业用水与经济增长的Kuznets假说,并对此进行了分析和验证。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增长与农业用水的趋势进行直观分析后,采用了中国31个省市区1999~2005年人均农业用水量和经济增长相关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检验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在中国是否存在,定量分析了农业用水量变动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农业用水量最初随着人均GDP和人均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而增加,当达到某一个阈值点后,开始逐渐下降,基本上符合库兹涅茨曲线的特征。中国目前已处于农业用水库兹涅茨曲线的右半段,但农业用水量下降的速度较为缓慢。因此,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要注重利用管理和技术等手段来发展节水农...
关键词:
库兹涅茨曲线 农业用水 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周阳敏 宋利真
本文提出了农业"包容性增长环"概念,分别构建了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函数并从工业和农业的相互关系中研究了两者的经济传递渠道,建立了6组线性回归方程定量研究了工业与农业的计量经济关系,选取了代表性省份并对其工农业产值进行格兰杰因果分析。研究发现,无论是发达省份、中等收入省份还是欠发达省份,都是工业增长带动了农业发展,这正是农业包容性增长环的最核心内容,也是本文的创新性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