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42)
- 2023(14637)
- 2022(12733)
- 2021(12006)
- 2020(9898)
- 2019(22676)
- 2018(22546)
- 2017(43334)
- 2016(23654)
- 2015(26364)
- 2014(25785)
- 2013(25242)
- 2012(23156)
- 2011(20868)
- 2010(21076)
- 2009(19280)
- 2008(18701)
- 2007(16484)
- 2006(14595)
- 2005(12745)
- 学科
- 济(89596)
- 经济(89507)
- 管理(72899)
- 业(70923)
- 企(60220)
- 企业(60220)
- 方法(39921)
- 数学(33896)
- 数学方法(33446)
- 农(25480)
- 中国(24672)
- 财(23076)
- 业经(22069)
- 技术(20632)
- 地方(18926)
- 学(18591)
- 贸(17504)
- 贸易(17492)
- 易(17013)
- 农业(16945)
- 制(16848)
- 理论(16558)
- 策(15377)
- 和(14868)
- 银(14583)
- 银行(14540)
- 环境(14384)
- 划(14166)
- 务(14166)
- 财务(14101)
- 机构
- 学院(325109)
- 大学(324438)
- 管理(134594)
- 济(130858)
- 经济(127972)
- 理学(116414)
- 理学院(115169)
- 管理学(113377)
- 管理学院(112778)
- 研究(107658)
- 中国(80641)
- 京(68926)
- 科学(65601)
- 财(59658)
- 所(52880)
- 农(49722)
- 中心(49101)
- 江(48422)
- 研究所(48001)
- 业大(47199)
- 财经(47101)
- 北京(43514)
- 范(43218)
- 师范(42900)
- 经(42830)
- 院(39505)
- 州(39137)
- 农业(38676)
- 经济学(37844)
- 财经大学(34948)
- 基金
- 项目(222985)
- 科学(176882)
- 研究(166901)
- 基金(161324)
- 家(139514)
- 国家(138317)
- 科学基金(120174)
- 社会(104624)
- 社会科(99217)
- 社会科学(99195)
- 省(87966)
- 基金项目(85600)
- 自然(77897)
- 教育(76514)
- 自然科(76126)
- 自然科学(76110)
- 自然科学基金(74751)
- 划(73355)
- 编号(68739)
- 资助(65697)
- 成果(55774)
- 创(50066)
- 重点(49291)
- 部(48894)
- 发(47862)
- 课题(47360)
- 创新(45998)
- 项目编号(42594)
- 国家社会(42412)
- 教育部(42157)
- 期刊
- 济(143525)
- 经济(143525)
- 研究(97785)
- 中国(64180)
- 管理(51629)
- 学报(46745)
- 科学(45021)
- 农(44816)
- 财(43685)
- 教育(41038)
- 大学(35973)
- 学学(33489)
- 农业(31571)
- 技术(29791)
- 融(29253)
- 金融(29253)
- 业经(24209)
- 经济研究(22616)
- 财经(22096)
- 经(18898)
- 图书(18097)
- 问题(18021)
- 科技(17642)
- 业(17311)
- 技术经济(17020)
- 理论(16157)
- 现代(15321)
- 实践(14912)
- 践(14912)
- 商业(14175)
共检索到4803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能 张静 曹阳春
在阐释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主体职能与运行机制基础上,构建政府、创新企业和学研机构为主体的博弈模型,从供给、需求和环境侧的角度分析政策工具组合如何推动多主体参与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的运行演化。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组合能实现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均衡稳定策略;三类政策工具均能提升主体参与积极性,但刺激效果存在差异,并且政策工具的力度需控制在科学范围。对此,提出引导构建共生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生态治理体系、发挥政策工具在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中的组合驱动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利益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策工具 新质生产力 创新联盟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沈能 张静 曹阳春
在阐释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主体职能与运行机制基础上,构建政府、创新企业和学研机构为主体的博弈模型,从供给、需求和环境侧的角度分析政策工具组合如何推动多主体参与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的运行演化。研究发现,政策工具组合能实现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均衡稳定策略;三类政策工具均能提升主体参与积极性,但刺激效果存在差异,并且政策工具的力度需控制在科学范围。对此,提出引导构建共生协同的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生态治理体系、发挥政策工具在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中的组合驱动作用、建立健全科学新质生产力创新联盟利益协调机制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政策工具 新质生产力 创新联盟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孙雯
我国供应链整体呈快速增长态势,对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提升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供应链发展质量不高,仍面临不少问题与挑战。本文基于新质生产力的视角,通过分析制约供应链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了新质生产力驱动供应链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策略与路径,旨在为供应链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
新质生产力 供应链 创新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袁野 曹倩 尹西明 陈劲
新质生产力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对构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模式新机制提出新要求。如何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创新联合体这一“新质载体”的作用,成为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议题。基于扎根理论方法,提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战略引领—市场导向—场景驱动”三维理论框架,进一步集合AI产业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典型实践案例,提炼出加快培育先导能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等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主要路径。揭示创新联合体赋能新质生产力的理论机制和路径,为国家和各地区高效协同统筹布局产业创新联合体,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实践启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刘家民 马晓钰
数智化创新政策有利于企业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并能够优化供应链配置、加速数字化转型、促进数字技术创新,从而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以“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准自然实验,采用2013—2022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和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进行政策效应分析,结果发现:数智化创新政策的实施显著提升了企业新质生产力水平;数智化创新政策能够通过促进企业供应链配置多元化、加速企业数字化转型、提高城市数字技术创新水平3条路径来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发展;数智化创新政策的企业新质生产力提升效应存在城市和企业异质性,表现为在东部地区城市、中心城市、大城市以及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低企业、非国有企业中显著,但在中西部地区城市、外围城市、中小城市以及大型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企业、国有企业中不显著。因此,应积极实施和推广数智化创新政策,加快数智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市场化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有效推动企业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梁昊光 黄伟
新质生产力是立足于新时代新征程国内经济发展形势和国际复杂环境的现实,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先进生产力水平要求,构建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而提出。本文系统深化了新质生产力绿色化、数字化、高科技化三大特征,论证了科技创新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驱动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通过基础性、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并将其成果作用于产业体系上,通过改造传统产业、促进新兴产业、布局未来产业,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有力支撑。研究显示,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为发展中国家提升产业链价值、为全球经济复苏形成新经济增长极提供中国贡献。因此,加快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应进一步抢占科技制高点,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积极构建开放式科技创新体系。
关键词:
科技创新 新质生产力 全球效应 产业链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明慧 李秋
财税政策如何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表现为生产力系统性新质化,核心在于技术的革命性突破,体现为生产要素的创新性配置以及产业的深度转型升级等。财税政策驱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理论逻辑体现为塑造适应新质生产力的生产关系,调节新质生产力的产出分配效应,助力经济长期可持续发展,激励技术创新打造新质生产力的创新策源,强化创新场景赋能打造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推动集群融合发展和构建最优产业生态打造新质生产力聚集源。在政策工具上,税收优惠政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研发投资的有力工具,可以有效优化资本的吸引和配置,通过人才流动、知识转移和风险缓解,促进新质生产力的涌现。而补贴政策则通过直接资金支持、促进特定领域的发展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成长。因此,未来财税政策的重点在于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融合,强化新质生产力发展动力;推动新产业、新形态、新业态、新模式等四新发展,激发新质生产力发展活力;促进产业高端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等四化发展,提供新质生产力发展保障。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冬梅 杨瑞龙 朱旭峰 伊彤
自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新质生产力”后,“新质生产力”一词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为了进一步理解“新质生产力”的丰富内涵,深挖其与科技创新、社会高质量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等之间的关系,本刊编辑部邀请来自智库、科研院所、高校等机构的专家分享和交流其理论与实践思考,为读者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将成为创新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有关创新的政策研究需要随之跟进。基于多层级视角模型(MLP)提炼创新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四个阶段,明确绿色技术的演化失灵是政策干预转型过程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支持绿色技术和施压传统技术两个基本维度入手,构建有关创新的政策工具组合的分析框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创新政策工具的类型研究。最后,将上述分析框架运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政策研究,发现相关政策工具过于集中在支持绿色技术维度,未来还应综合成本效益、社会认知、体制机制等多个政策作用面的工具实施,加大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施压力度,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打开"机会之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黄幸婷 杨煜
驱动经济发展方式的绿色转型将成为创新在当今时代的重要价值,有关创新的政策研究需要随之跟进。基于多层级视角模型(MLP)提炼创新驱动经济绿色转型的四个阶段,明确绿色技术的演化失灵是政策干预转型过程的主要动因。在此基础上,从支持绿色技术和施压传统技术两个基本维度入手,构建有关创新的政策工具组合的分析框架,进一步丰富和拓展了创新政策工具的类型研究。最后,将上述分析框架运用于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创新政策研究,发现相关政策工具过于集中在支持绿色技术维度,未来还应综合成本效益、社会认知、体制机制等多个政策作用面的工具实施,加大对传统能源汽车的施压力度,为汽车产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打开"机会之窗"。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姚升保
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决策问题。首先,基于合作伙伴选择的"3C"原则,从兼容性、资源与能力、承诺3个维度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的指标体系。其次,针对该决策问题具有指标关联性强和指标取值难以量化的特点,提出一种集成模糊逻辑、网络分析法(ANP)和多准则折衷优化解法(VIKOR)的模糊组合决策方法,基本思路是利用模糊网络分析法设定关联指标的权重,利用模糊折衷优化解法确定折衷备选方案。最后,通过将该模糊组合决策方法应用于某激光加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验证了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改革
[作者]
方晓霞 李晓华
加快颠覆性创新转化为新质生产力,是新时代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和赋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颠覆性技术的演化、新兴产业的成长都离不开应用场景的支撑。新兴技术的应用场景具有多样性、规模性、演进性、协同性、不确定性等特征,在其“工程化—商业化—产业化”动态演进过程中发挥着技术验证、需求验证和生态构建的作用。实践中,促进一些突破既有法律和政策边界的创新在特定场景中的应用,需要提升政策适配性。为此,应坚持统筹设计,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增加场景供给,加大场景示范推广力度;提升场景创新能力,夯实场景创新基础;培育融合创新生态,优化服务保障。最终,通过创新、构建和发展应用场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关键词:
颠覆性创新 应用场景 新质生产力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谢泗薪 胡琬晶 何典蔚
新质生产力驱动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战略意义,而集成化服务模式能够对分散的科技服务资源进行统筹协调与优化整合,衔接独立分割的服务过程,实现一体化的服务运作,从而使科技服务企业聚集更多的优质服务资源,实现服务核心能力的提升。基于新质生产力视角,以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为研究对象,从新质生产力、科技服务与集成化服务理论探讨切入,采用产业集聚度测算方法,重点选取空间基尼系数和区位熵2个指标,从宏观上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的空间集聚度进行测算与评价。结果发现:从长三角区域看,科技服务业的集成化水平及就业人数基本呈稳健发展趋势,集聚势头良好,但在长三角内部集聚方面,江苏省大部分年份的空间基尼系数都高于其他3个省市,空间集聚现象显著,集聚程度最高;在长三角重点城市方面,苏州、南京科技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发展态势良好,而合肥、六安、扬州、杭州发展态势差强人意,集聚水平有待提升。进一步地,采取问卷调查结合实证考察和访谈方式对长三角区域科技服务业的服务投入、服务流程、服务产出及服务影响展开全方位评估与分析,从微观上多维度诊断长三角科技服务业存在的问题并剖析其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服务资源集成化、服务功能集成化、服务环节集成化、服务流程集成化4个方面来设计长三角科技服务业集成化模式,提出新质生产力视角下基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的“三位一体”科技服务业新型集成化服务模式及创新策略。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红梅 刘丹琪
文章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创新联盟网络对煤炭企业创新能力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验证创新联盟网络对煤炭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运用SPSS16.0软件对问卷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结论:煤炭企业的创新能力受到网络规模、关系多样性、结构洞数量、中心度的正向作用和影响,网络密度与关系强度与煤炭企业创新能力呈倒U型关系。基于创新联盟网络对煤炭企业创新能力影响的假设验证,以及煤炭企业创新联盟的实际情况,给出煤炭企业利用创新联盟网络提升创新能力的策略。
关键词:
创新联盟网络 煤炭企业 创新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静 武小平
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信任行为的特征,应用演化博弈理论研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群体信任关系,构建了基于有限理性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群体信任的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研究表明,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群体信任关系包含多重均衡结果,专用资产投资、联盟超额收益和背信惩罚等因素影响了信任关系的演化路径与结果,据此提出形成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互信关系的行动策略。
关键词:
产业技术创新 战略联盟 演化博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