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174)
- 2023(9738)
- 2022(8000)
- 2021(7282)
- 2020(6225)
- 2019(13993)
- 2018(13651)
- 2017(27823)
- 2016(14849)
- 2015(16461)
- 2014(16270)
- 2013(16258)
- 2012(15001)
- 2011(13218)
- 2010(13592)
- 2009(13033)
- 2008(13263)
- 2007(12002)
- 2006(10711)
- 2005(9732)
- 学科
- 业(81594)
- 企(75655)
- 企业(75655)
- 济(74372)
- 经济(74291)
- 管理(64436)
- 方法(35846)
- 数学(28199)
- 数学方法(28005)
- 财(27331)
- 业经(26923)
- 农(24677)
- 务(20965)
- 财务(20952)
- 财务管理(20930)
- 企业财务(19907)
- 农业(17976)
- 策(17360)
- 技术(16479)
- 中国(15599)
- 制(15176)
- 划(13835)
- 贸(13457)
- 贸易(13452)
- 易(13094)
- 和(12583)
- 理论(12471)
- 企业经济(12115)
- 经营(11814)
- 体(11563)
- 机构
- 学院(220006)
- 大学(212027)
- 济(102461)
- 经济(100797)
- 管理(95957)
- 理学(82569)
- 理学院(81965)
- 管理学(81244)
- 管理学院(80824)
- 研究(62581)
- 中国(52885)
- 财(50577)
- 京(41951)
- 财经(39688)
- 经(36091)
- 江(34405)
- 科学(31438)
- 经济学(31026)
- 农(30854)
- 中心(29730)
- 所(29220)
- 财经大学(29101)
- 商学(28419)
- 经济学院(28223)
- 商学院(28180)
- 州(26650)
- 业大(26476)
- 经济管理(26261)
- 北京(26065)
- 研究所(25395)
- 基金
- 项目(136101)
- 科学(111327)
- 研究(105911)
- 基金(102176)
- 家(84568)
- 国家(83728)
- 科学基金(76069)
- 社会(70993)
- 社会科(67608)
- 社会科学(67593)
- 省(53383)
- 基金项目(53193)
- 教育(48463)
- 自然(47047)
- 自然科(46049)
- 自然科学(46042)
- 自然科学基金(45349)
- 编号(42761)
- 划(42658)
- 资助(42417)
- 成果(33892)
- 业(32829)
- 创(31821)
- 部(31797)
- 发(29306)
- 国家社会(29260)
- 重点(29220)
- 制(29022)
- 人文(28934)
- 创新(28733)
- 期刊
- 济(116594)
- 经济(116594)
- 研究(66300)
- 财(43125)
- 管理(41009)
- 中国(38335)
- 农(29165)
- 融(25146)
- 金融(25146)
- 科学(23940)
- 业经(21410)
- 技术(21402)
- 学报(20955)
- 财经(20909)
- 农业(19990)
- 经济研究(18651)
- 大学(18152)
- 经(17967)
- 学学(17449)
- 教育(17270)
- 问题(14989)
- 技术经济(14313)
- 贸(13254)
- 业(12831)
- 财会(12365)
- 商业(12068)
- 现代(11937)
- 世界(11447)
- 国际(10957)
- 经济管理(10788)
共检索到3309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胡佳胤 黄北辰 向昊天 张英广
本文首次通过企业破产裁判文书数据探究了中央政策导向和地方官员变更对企业破产的影响。我们利用2016年中央推动企业破产改革的政策目标和各地官员变更的年份差异进行多期双重差分分析,发现2016年之后的官员变更提升了当地企业破产数量,推动了破产制度建设。这一影响在新官员调任自外地或上级单位的样本中更为显著,而在2016年之前不显著,反映出中央政策导向的关键作用。本文揭示出中央与地方关系互动对破产制度建设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
企业破产 官员变更 政策导向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何敏 蔡定洪 张翼 和树贺
用民间借贷诉讼案件的发生率表示居民债务风险,基于2014—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居民债务风险的关系,发现随着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居民债务风险也随之提高。数字普惠金融的三个维度对居民债务风险影响不一,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指数与债务风险显著正相关,使用深度的各项二级维度均对债务风险有正向影响,其中支付指数和信贷指数影响最强,而数字化程度指数与债务风险关系不显著。最后提出了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统计、强化大型金融科技企业和互联网平台监管、加强支付和信贷风险约束、继续提升普惠金融数字化水平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易梦洁 李嘉晟 申广军
精准扶贫是我国全面决胜脱贫攻坚的重要政策,当前文献集中关注扶贫政策的经济影响,而忽略了其社会效果。本文基于中国裁判文书数据,使用双重差分法研究发现精准扶贫政策实施后,国家级贫困县刑事案件数和刑事犯罪人数的年增长减速20%以上。精准扶贫促进贫困县经济增长是减少刑事犯罪增长的主要渠道,就业改善在精准扶贫降低犯罪的影响中也发挥着一定作用。本文揭示了我国第一个百年奋斗背景下扶贫与维护社会治安的关系,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的平安中国助力。
关键词:
精准扶贫 刑事犯罪 裁判文书数据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黄顺武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政府官员变更可能会影响当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的影响机制有:政策不连续性、官员贪腐行为以及政企关系重新调整等。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1999—2009年2000多任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数据,并与辖区内的企业匹配来识别地方官员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官员变更时企业的生存时间更短、倒闭风险更高。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官员变更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倒闭风险,并且这一风险存
关键词:
地方官员 企业 生存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刘海洋 林令涛 黄顺武
由于中国地方政府对经济的强大影响力,政府官员变更可能会影响当地部分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其中的影响机制有:政策不连续性、官员贪腐行为以及政企关系重新调整等。为此,本文收集了中国1999—2009年2000多任地级市市长和市委书记的数据,并与辖区内的企业匹配来识别地方官员对企业生存的影响。运用Kaplan-Meier乘积限估计方法绘制的生存函数和风险函数图显示,官员变更时企业的生存时间更短、倒闭风险更高。在此基础上运用生存分析模型进行更为精确的实证检验,结果发现:官员变更会显著增加企业的倒闭风险,并且这一风险存在多期滞后效应;但官员变更引致的退出风险在不同所有制企业之间有所不同,其中,对国有企业、尤其是非中央国有企业的风险增加尤为明显;任期的稳定有助于降低企业经营风险,并且任期对官员变更导致的风险有调节作用。本文还特别关注了官员自身特征对变更引致风险的影响,发现本地晋升的官员、在出生地任职的官员、学历水平较高的官员引致的企业倒闭风险较低。本研究为如何降低官员变更引发的企业经营风险提供了具有可行性的决策依据,同时为科学制定官员选拔和任用制度提供了有益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地方官员 企业 生存分析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孙自愿 李腾 雄伟
地方国有企业投资决策容易受到地方官员更替与企业高管变更的影响,以2005—2014年沪深上市的地方国有企业作为研究样本,剖析地方官员更替、高管变更与地方国企投资效率的关系。研究发现,地方官员更替能够提高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效率,缓解投资不足;地方官员更替会提高地方国有企业高管变更的概率,而且这种影响具有时滞性;同时,地方国企高管变更在地方官员更替与投资效率关系中具有显著的中介效应,且地方官员更替通过影响地方国有企业高管的决策,更容易干预地方国有企业的投资决策,对投资效率的促进效应进一步增强。整体而言,地方官员更替对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效率具有直接显著的正向影响,且高管变更存在中介效应。因此,应完善中央对地方的政绩考核体系,推动地方经济由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青原 邹秉辰 肖泽华
破产法律制度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制度,也是企业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以《企业破产法》实施为标志的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破产法》实施后,受法律影响较大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下降,该结果在排除干扰性因素、改变变量定义、调整样本时间跨度等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动态效应分析表明,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从实施当年开始显现,并且是一个长期效应;机制检验发现,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债权人的保护有助于提高其放贷的意愿和程度,使得企业从债务融资中获取了额外的债务税盾,与避税形成的非债务税盾构成替代关系,从而相应地减少避税;进一步异质性检验发现,当企业所在地区法治环境较差、金融市场化程度较低,以及自身会计信息透明度较低、内部控制质量较低时,破产法律制度改革对避税的抑制效果更为显著。本文丰富了《企业破产法》实施经济后果的相关研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破产法律制度提供了支持,同时还为探明债权人保护制度在企业避税中所扮演的角色提供了来自中国的经验证据。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罗党论 廖俊平 王珏
官员变更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会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而影响当地企业的正常经营投资活动。本文研究这样的问题:地方官员的变更是否会加剧当地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以及有哪些因素会加剧或减弱这种作用机制?本文以1999—2012年在沪深A股上市的企业为研究样本,研究发现:官员变更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将显著加剧当地企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同时,若新任官员与省级官员存在"老乡"关系时会降低这种政策不确定性程度。进一步,本文还发现当企业所在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较低时,企业风险受政策不确定性影响的程度更大,但由官员变更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对处于不同行业管制的企业以及产权不同的企业风险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
关键词:
官员变更 政策不确定性 企业风险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海生 陈少凌 罗党论 佘国满
以1999~2013年地级市官员变更为样本,本文实证考察了政策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官员变更所引发的政策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中,不确定性预期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更为突出。(2)官员变更对经济增长的财政影响总体上要强于其信贷影响,但财政政策渠道传导的主要是官员短视性政策行为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而信贷政策渠道传导的则主要是官员变更引发的政策不确定性预期。(3)经济增长对官员变更有正向的刺激作用,但经济增长风险却是官员晋升体系中的一个负向考核指标。我们还发现,随着科学发展观对官员变更制度中的经济考核指标的弱化,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因素和政策风险显著减弱。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海生 才国伟 李泽槟
"中国特色联邦主义"、"晋升锦标赛"从财政分权和政治晋升的角度解释中国的增长奇迹,然而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的更替都会造成地方经济政策的不连续,进而导致资源配置扭曲与财政效率损失。本文首先建立了一套财政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利用随机前沿法对1999~2012年31个省份的地方财政效率进行测算,然后搜集了同时期各个地级市党政领导的简历资料,采用地级市官员变更比例作为政策不连续性的代理变量,考察了政策不连续性对财政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由地方官员变动导致的政策不连续性显著降低了地方的财政效率,这种影响以地级市市长变更最为显著。每有一位市长更替,将导致该省份财政效率下降约0.15个百分点。(2...
关键词:
地方官员变更 政策不连续性 财政效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许冠南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的文献,也有助于明晰产业政策的制定路线及其可能引发的后果。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海 许冠南
尽管对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政策扶持各国已达成共识,但对产业政策的评价却褒贬不一。本文利用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和上市公司相关数据探究中国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供给型、环境型和需求型政策数量与企业创新不存在正向关联;较分行业政策而言,总体政策下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更有利于企业创新;供给型、环境型政策协同对企业创新的正向作用会受到地方官员更替的影响:省长更替会抑制政策协同的正向作用,省委书记更替的影响不明显。在替换创新指标和将年度数据改为季度数据后,研究结论依旧稳健。本文丰富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俊
文章将2005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作为一次自然实验,使用"倍差法"估计了可再生能源政策对清洁发电技术带来的影响,并考察了该政策是否有利于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研究发现:(1)《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政策激励了清洁发电技术的使用及生产率的提升,相对于污染发电企业,2005年之后清洁发电企业的发电量与TFP平均上升了8%和10%;(2)在时间趋势上,政策效应存在逐渐增强的趋势;(3)我们使用"匹配差分法"比较了2005年之后有补贴的企业与没有补贴企业TFP的差异,比较结果发现有补贴的企业TFP上升得更快,并且这些企业R&D投入也更多。因此认为可再生能源政策促进了发电行业的清洁技术偏向。文章的结...
关键词:
可再生能源法 发电行业 技术偏向 倍差法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乔博娟
现行税法主要立足于正常经营状态下的企业,尚未对企业非正常经营状态的课税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因而缺乏对困境企业税收问题的特殊调整。就企业重整税收优惠而言,实践中往往以个案批复的形式解决问题,不仅缺乏稳定性和权威性,而且影响重整计划的顺利实施,不利于发挥以企业复兴为目标的破产重整制度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对企业重整税收优惠政策进行分析研究,发掘税收优惠在企业重整过程中的制度价值,为企业顺利重整提供良好的税收环境,降低重整成本,提高重整效率,实现社会整体利益与个体利益的统一。
关键词:
破产重整 税收优惠 税收征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罗国莲
本文研究了破产重整程序中的税收相关问题和税收抵免政策,并重点解读了增值税、所得税等关键税种的涉税政策对破产企业重整的影响;从定量分析的角度构建基于广义回归算法的涉税政策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研究了多税种共存条件下破产企业的涉税政策组合;模型数据分组结果、均值及方差结果表明,广义的回归模型适用于破产企业最优涉税政策组合的确定,并能够合理确定各种涉税政策权重,以及对破产重整企业产生的不同影响。在涉税政策模型的指导下针对增值税、所得税、土地使用税等对破产企业影响较大的税种,制定出相应的税收筹划措施,在税法的合理框架下减轻破产重整企业的负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