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37)
- 2023(14783)
- 2022(12142)
- 2021(11586)
- 2020(9341)
- 2019(21133)
- 2018(20882)
- 2017(37004)
- 2016(21399)
- 2015(23896)
- 2014(23716)
- 2013(22148)
- 2012(20608)
- 2011(18673)
- 2010(19089)
- 2009(17559)
- 2008(17417)
- 2007(15666)
- 2006(14394)
- 2005(13074)
- 学科
- 济(71428)
- 经济(71370)
- 管理(62183)
- 业(57034)
- 企(46902)
- 企业(46902)
- 中国(30697)
- 方法(24071)
- 教育(23438)
- 农(23297)
- 数学(20245)
- 技术(19885)
- 数学方法(19840)
- 财(19236)
- 业经(18319)
- 地方(17552)
- 理论(16971)
- 学(15686)
- 制(15587)
- 农业(15327)
- 策(14574)
- 发(13677)
- 贸(13649)
- 贸易(13636)
- 易(13257)
- 银(12771)
- 银行(12737)
- 技术管理(12632)
- 教学(12452)
- 行(12293)
- 机构
- 大学(279309)
- 学院(277701)
- 济(109178)
- 经济(106464)
- 研究(103081)
- 管理(102152)
- 理学(85749)
- 理学院(84720)
- 管理学(83098)
- 管理学院(82518)
- 中国(74709)
- 京(61828)
- 科学(59603)
- 财(52360)
- 所(51274)
- 江(46697)
- 范(46457)
- 师范(46152)
- 中心(46012)
- 研究所(45826)
- 农(41888)
- 北京(40302)
- 财经(39297)
- 教育(38708)
- 院(38128)
- 师范大学(37147)
- 州(36726)
- 业大(36459)
- 经(35805)
- 技术(34810)
- 基金
- 项目(178410)
- 科学(142478)
- 研究(140619)
- 基金(124395)
- 家(107704)
- 国家(106654)
- 科学基金(91312)
- 社会(86691)
- 社会科(81884)
- 社会科学(81868)
- 省(72126)
- 教育(71459)
- 基金项目(63826)
- 划(62305)
- 编号(59701)
- 自然(56240)
- 自然科(54882)
- 自然科学(54865)
- 自然科学基金(53891)
- 成果(51144)
- 资助(49771)
- 课题(45490)
- 重点(42038)
- 创(41508)
- 发(41147)
- 部(40401)
- 创新(37835)
- 年(37215)
- 项目编号(35829)
- 规划(35818)
- 期刊
- 济(131066)
- 经济(131066)
- 研究(98108)
- 中国(78257)
- 教育(68289)
- 管理(43344)
- 财(40530)
- 农(39130)
- 学报(38780)
- 科学(37150)
- 大学(30778)
- 技术(30713)
- 农业(26940)
- 融(26867)
- 金融(26867)
- 学学(26717)
- 业经(20881)
- 经济研究(20562)
- 财经(19227)
- 职业(18843)
- 经(16844)
- 图书(16831)
- 业(16270)
- 坛(15960)
- 论坛(15960)
- 问题(15946)
- 贸(14533)
- 科技(14408)
- 技术经济(13949)
- 国际(13930)
共检索到4637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李越 李曼丽 乔伟峰 李雪 赵薇 张晓蕾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实施以来,在多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一是创立高校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二是建立创新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三是建设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高水平专兼职教师队伍;四是制定"卓越工程师教育计划"人才培养标准。该计划面向工业化,合理调整政策与资源,协同创新,为"卓越计划"的后续实施和最终目标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关键词:
工程教育 卓越计划 协同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孙禺 谢喆平 张羽 龙宇 李雪 石小岑
根据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统一部署,由中国工程院承担系列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实施情况评估课题,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中期评估。从项目执行情况看,参与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高校逐渐建立了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创新了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培训和跨界学习逐渐培育能够胜任高水平工程教育教学的专业师资队伍。卓越计划的实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质量;促进了校企紧密合作,产生了一定的辐射作用和社会效应,为卓越计划的后续实施和最终目标达成奠定了良好基础。
关键词:
规划纲要 卓越计划 工程教育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秋莲 张发钦
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对地方工科院校提出了培养大批高素质工业化人才作为人力资源支撑的重要任务。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背景下探讨地方工科院校培养工业化人才问题,要深刻认识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意义,积极构建以工程能力与创新能力为重点的培养模式,大胆创新院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工业化人才的有效机制,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工程型师资队伍。
关键词:
新型工业化 地方工科院校 工业化人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教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教育部日前出台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的若干意见,对实施卓越计划作出全面部署。意见提出,要以实施卓越计划为突破口,促进工程教育改革和创新,全面提高我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教育部将联合有关部门成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韦韦
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卓越工程师后备人才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市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陈希强调,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作出了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这对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秦磊华 蒋文海
2010年6月,教育部启动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2012年,教育部又启动了"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以下简称"2011计划")。华中科技大学是首批进入卓越工程师计划试点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国内首批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在多年工程师培养的探索和实践基础上,开始着手以"2011计划"的新协同创新理念,深入实施和推进卓越工程师计划。一、深刻领会和把握"2011计划"给卓越计划带来的新理念"卓越计划"和"2011计划"都是"十二五"期间发布的高等教育质量提升计划,两者之间既存在本质特征的相似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落实"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学校方案应分为学校工作方案和专业培养方案两部分。本文在分析制定专业培养方案所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具体研究专业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培养标准的制定与实现以及企业培养方案的制订与实施,以期为高校制定和实施"卓越计划"专业培养方案提供借鉴与参考。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辉
教材建设作为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中的重要教学资源,是"卓越计划"指导思想、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以及重点任务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载体,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工程技术专门人才的基本保证,对于推进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等均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任珂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新阶段、新要求,催生了以"协同创新"为指导思想的"2011计划"的颁布实施。这一计划紧密地契合了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要求,为其进一步明确人才培养定位指明了方向。在"协同创新"思想指导下,高校要积极争取、联合政校企等多方面的支持,构建政府、中介机构、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及其他高校等多维支持结构,形成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协同模型和策略。
关键词: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协同创新 模型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张慧研
工程文化教育强调以人与工程的关系、人对工程的态度等为出发点,把科学教育和人文教育有机结合起来,使培养的工程师在道德伦理、知识能力、素质境界等各方面协调发展,成为一个完善的、全面发展的人。黑龙江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实践中,立足自身人才培养历史传统优势和学科专业特点,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工程需要,着眼培养既具有一流工程实践能力,又具有优良综合素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编者按:适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培养高水平的医学人才,是提升我国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的必由之路。自教育部、卫生部联合推出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以来,不断深化五年制临床医学教育改革、开展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加大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培养和面向农村基层的全科医生人才培养,成为了试点高校结合各自特色主动关注并探索实践的话题。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单中元 姜丹 贾翔翔
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培养真正卓越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质量工程技术人才,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以目前我国部分高校正在普遍实施的"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为背景,探讨了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卓越工程师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背景下高校应该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适应和促进高校大学生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培根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教育部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精神而率先启动的一项重大改革计划,其主要目标是面向工业界、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对于我国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以及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目前,中国已经有一些大学开始推进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那么,对于高校来说,工程师培养怎样才能算得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林健
"卓越计划"专门要求是针对我国工程教育教学改革需要和提升工程教育的国际竞争力而专门提出的要求,归纳起来共10条、涵盖6个方面:学校标准制定,课程体系和教学形式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校企联合培养,工程教育面向世界,学校支持保障。"卓越计划"质量评价的重点和难点在于针对专门要求的评价检查,它既要准确把握专门要求的本质内涵、客观公正地进行,又要能够鼓励不同试点专业发挥优势、办出特色。本文从试点专业和评估专家两个角度全面分析和研究每条专门要求,使得双方对专门要求均有系统深刻的理解和把握,以在继续实施"卓越计划"的过程中更好地贯彻落实专门要求,高效地开展和接受对专门要求的评价。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