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57)
- 2023(11186)
- 2022(9344)
- 2021(8630)
- 2020(6779)
- 2019(14613)
- 2018(14204)
- 2017(27406)
- 2016(14643)
- 2015(15909)
- 2014(15220)
- 2013(14476)
- 2012(12951)
- 2011(11803)
- 2010(11812)
- 2009(11166)
- 2008(10501)
- 2007(9260)
- 2006(8459)
- 2005(7604)
- 学科
- 济(57229)
- 经济(57187)
- 管理(42661)
- 业(37394)
- 企(30177)
- 企业(30177)
- 农(19167)
- 方法(18992)
- 地方(17936)
- 数学(16476)
- 中国(16336)
- 数学方法(16200)
- 财(14648)
- 业经(13891)
- 制(12394)
- 农业(12320)
- 环境(11780)
- 贸(10973)
- 贸易(10968)
- 易(10617)
- 学(10274)
- 策(10265)
- 地方经济(10142)
- 银(9244)
- 银行(9236)
- 融(9160)
- 金融(9158)
- 划(8942)
- 行(8921)
- 体(8671)
- 机构
- 学院(197195)
- 大学(189250)
- 济(79740)
- 经济(77950)
- 管理(74310)
- 研究(66820)
- 理学(63563)
- 理学院(62873)
- 管理学(61799)
- 管理学院(61421)
- 中国(51217)
- 科学(40064)
- 京(38539)
- 财(38440)
- 所(32537)
- 中心(31184)
- 江(30306)
- 财经(29376)
- 研究所(29318)
- 农(28891)
- 范(27317)
- 师范(27096)
- 经(26529)
- 业大(25900)
- 院(25346)
- 州(24901)
- 经济学(23856)
- 北京(23827)
- 农业(22362)
- 技术(21548)
- 基金
- 项目(133850)
- 科学(107269)
- 研究(103332)
- 基金(95432)
- 家(82079)
- 国家(81405)
- 科学基金(70603)
- 社会(66046)
- 社会科(62625)
- 社会科学(62612)
- 省(54956)
- 基金项目(49477)
- 教育(47160)
- 划(45272)
- 编号(43564)
- 自然(43373)
- 自然科(42319)
- 自然科学(42310)
- 自然科学基金(41461)
- 资助(37798)
- 成果(35257)
- 发(31474)
- 课题(31217)
- 重点(30944)
- 部(28751)
- 创(28518)
- 国家社会(26884)
- 创新(26646)
- 年(26385)
- 制(26204)
共检索到297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马明 易康
污染治理是实现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而中央政府政策调整下各有限理性参与主体之间动态博弈导致的政策不确定性是理解黄河流域污染现象的关键因素。为此,基于有限理性假设,结合前景理论,构建央-地-企三方演化博弈模型,探讨政策不确定性下黄河流域污染协同治理的有效政策工具,并通过仿真分析了各个参数对污染协同治理演化的方向和速度的影响。结果显示:(1)提升博弈主体不合作行动的感知损失、降低不合作行动的感知收益是推动系统达到最优均衡点的有效途径;(2)提高博弈主体不合作行动的认知程度,增强博弈主体风险意识可以有效抑制环境污染;(3)提高地方政府协同治理质量和中央督察质量可以有效抑制企业的不严格排放行为;(4)生态绩效考核是中国环境质量提升的重要机制,但必须以完善的甄别机制和足够的奖励力度为前提。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芳 徐志惠
行动者网络体现了多元主体参与、平等、信任的合作关系,契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多元参与的治理理念。为了进一步整合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力量,推动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从行动者网络理论视角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策略。在研究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特征、行动者网络理论以及协同治理理论及实践的基础上,分析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特征,发现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行动者网络构建面临诸如角色界定不清、行动价值与社会发展冲突以及治理数据分散等困境。提出明确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的构成、实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转译”过程以及落实黄河流域生态环境协同治理行动者网络的策略图景的行动者网络构建策略。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春合 刘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视域,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探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总结治理经验基础上,深刻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创新路径:树牢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绿色价值理念,完善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协同共治机制,增强数字赋能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综合效能,推动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互惠共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幸福河的关键。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生态治理 青海省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春合 刘树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调节黄河水沙关系、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迫切需要,也是践行生态发展理念,防范和化解生态安全风险的现实要求。基于协同治理理论分析视域,以青海省治理实践为例,探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的内在机理,在总结治理经验基础上,深刻分析了黄河流域生态治理中面临的现实困境,并针对性提出创新路径:树牢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绿色价值理念,完善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协同共治机制,增强数字赋能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综合效能,推动流域生态协同治理的互惠共生。黄河流域生态治理是促进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让黄河成为造福人类幸福河的关键。
关键词:
协同治理 黄河流域 生态治理 青海省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宋洁
黄河流域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都是系统工程,涉及上下游、左右岸和不同行政区域、不同部门,需要协同治理与协同发展。黄河流域协同发展既包含资源—经济—环境的均衡协调,要求技术—文化—人文的同步提高,也需要政府—市场机制—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本文通过对网络文本的质性分析可以看出,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过程中存在系统性要求与现实性分散的困境。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黄河流域协同治理要抓住战略机遇期,依据立足于内循环、提升外循环、内外循环相互促进的逻辑,建立黄河流域命运共同体,采用多元整体治理方式,发挥大数据和市场机制的作用,最终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贯彻、落实到位。
关键词:
双循环 高质量发展 黄河流域 协同治理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爽 裴昌帅
基于动态面板阈值模型,利用480家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1999~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深入研究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公司资本结构非线性动态调整的关系。研究发现:以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为转移变量,资本结构调整存在两个区制,具有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并且资本结构动态调整速度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高时将变慢;在市场化程度较低的中西部地区,资本结构调整速度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更大;相比非制造业公司,制造业公司的资本结构调整速度更容易受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罗奇 黄炜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于环境质量需求日益增长,导致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凸显。本文提出了一个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影响企业污染排放的理论分析框架,选取大气污染中的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工业粉尘、工业废气以及水体污染中的代表化学需氧量五种污染物构建微观企业环境绩效指标体系,将2002年中美建立永久正常贸易关系(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PNTR)视为一次拟自然实验进行双重差分估计。研究发现:除工业废气外,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显著降低了企业其他四种污染物的排放强度,该结论在考虑一系列影响因素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主要通过技术效应和配置效应降低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而以扩大企业产出规模、提高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为特征的规模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分析发现,贸易政策不确定性下降的污染减排效应在高污染物排放强度企业、出口企业、非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高工业化水平城市更加突出;基于新近数据的扩展分析发现,随着外部贸易政策不确定性加大,国内制造业上市企业污染物排放强度有所上升。本文研究结论表明,维持开放、稳定的贸易政策有利于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这为当前中国实现经济稳步增长目标和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成镇 刘庆芳 宋金平 马伟
推动黄河流域城市顺利转型,对促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文章以黄河流域8省区的7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区域,运用超效率SBM模型、空间马尔科夫矩阵、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等方法系统分析了城市转型效率的动态演变特征及经济转型的影响路径,并构建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技术创新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1)2008—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波动特征明显,城市转型效率均值由0.662上升至0.713,年均增长率为0.63%,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存在一定的“路径依赖”和“自身锁定”效应,向上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中下游地区,向下转移地市主要分布在上游地区。(2)经济转型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的影响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市场化对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而分权化具有负向作用。(3)技术创新在经济转型影响黄河流域城市转型效率过程中能够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且中介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最后,从促进经济转型与技术创新结合、加强产业技术交流以及制定适宜发展政策等方面提出建议,以推动黄河流域城市转型和区域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明斗 李学思
文章以2005—2020年黄河流域9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以市域为研究尺度,在全面测度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基础之上,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和二次指派程序分析法(QAP)深度探究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时段内,黄河流域市域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呈现出由东向西的阶梯式跃升格局,但整体仍有较大提升空间。(2)黄河流域市域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内聚性有待提升,网络关联度稳定,冗余度较低,空间关联网络并未出现严格的等级秩序,网络小世界特征明显。(3)黄河流域市域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具有典型的“中心—边缘”分布格局,聊城、长治、临汾等黄河流域东、中部地区城市溢出关系较多,在网络中主要处于中心位置;西安、成都等西部地区城市以接收其他城市的溢出关系为主,在网络中主要处于边缘位置。(4)由济南、淄博等城市组成的板块Ⅰ属于“净受益”板块,由青岛、烟台等城市组成的板块Ⅱ属于“净溢出”板块,由郑州、开封等城市组成的板块Ⅲ以及成都、德阳等城市组成的板块Ⅳ均属于“双向溢出”板块;板块间溢出效应具有显著的“向心式”空间传递特征。(5)黄河流域市域大气污染治理效率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地理邻近性、产业结构差异与信息化水平差异对其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经济增长差异与环境规制强度差异具有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保平 巩羽浩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种大流域的高质量发展,对筑牢生态屏障、缩小经济差距、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关键作用,是实现全国整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步骤。然而,黄河流域生态环境脆弱、产业结构落后、发展动力疲软等问题限制着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数字经济作为具有创新性、进步性和延展性的新型经济形态,将成为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其作用主要体现为:助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转换,促进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产业结构优化,提升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的资源利用效率。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为:促进完善黄河流域自然资源市场建设,加强生态保护;保障黄河流域协同治理分类发展并举,赋能系统发展;助力黄河流域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促进共同富裕。数字经济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着力点在于:以全域统筹为导向,构建黄河流域数字化协同治理机制;以数字经济为依托,全面推进黄河流域产业现代化变革;以安全稳定为目标,推进黄河流域数字经济规范化发展;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保障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卫斌
文章选取2008—2018年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样本,利用动态面板系统模型(GMM)研究了在宏观经济政策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具有不同融资约束特征的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呈现的不同特点。结果表明: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企业现金持有水平向目标水平调整的速度会显著降低,但是货币政策变化对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影响会根据企业融资约束特征不同而不同,高融资约束企业现金持有调整速度显著受货币政策变化影响,而低融资约束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受货币政策变化影响不明显。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融资约束 现金持有动态调整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立东 程小可 姚立杰
宏观经济环境及产业特征是影响微观企业财务政策的重要因素。基于我国特殊制度情境,笔者探讨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行业周期性对企业现金持有动态调整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大,企业现金调整速度越快,且这种效应在不同产权性质、投资水平、经营现金流及偿债水平的企业中具有显著差异。进一步,与宏观经济波动紧密相关的周期性行业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的现金调整速度明显快于非周期性行业企业;深入细分行业特征后发现,在行业周期性与行业竞争度组成的象限中,周期性且竞争激烈行业的企业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大时表现出了最快的现金调整速度,其平均调整半周期为0.957年。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朝阳 张雪兰 包慧娜
"稳杠杆"实质上是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过程。本文从攸关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融资需求与供给出发,建立了一个阐释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企业不确定性规避及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不确定性规避来影响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逻辑框架,并以1998—2013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中制造业数据为样本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不确定性规避这一渠道阻碍资本结构的动态调整;随着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上升,为有效规避不确定性带来的资本结构调整收益下降和资本结构调整成本上升,企业投资决策更为谨慎,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中介因"惜贷"而降低了融资可得性,最终导致资本结构调整放缓;不同行业政策变动敏感度的差异影响行业内企业的资本结构动态调整。这说明稳定的政策预期是"稳杠杆"的前提。因而,新形势下要扎实推进"稳杠杆"、减少企业资本结构动态调整的摩擦,不能仅仅依靠货币金融政策,而应针对影响企业长期投资信心和金融中介融资供给的痛点,把握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变化及相互叠加对不同行业微观主体的影响,提高政策的靶向性,营建预期稳定的政策环境,加强政策的前瞻性、一致性、稳定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华明 元鹏飞 朱治双
在中国提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及2030年碳排放达峰的背景下,本文采用2006—2019年黄河流域地级市面板数据,基于Tapio脱钩弹性指数及追赶脱钩模型考察黄河流域碳排放特征及脱钩状态。结果表明:(1)黄河流域碳排放总量与人均量增速放缓,两项指标的年均增速分别由2006—2010年期间的6.5%和5.4%下降至2011—2019年期间的1.6%和0.8%,碳强度大幅下降,年平均降速为5.1%;(2)黄河流域91.2%的城市实现了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对脱钩,但其总体脱钩程度仍低于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地区;(3)各城市追赶脱钩状态不同,大部分城市处于强负脱钩状态,即与标杆城市相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在逐步扩大,但是碳强度差距逐步缩小。未呈现强负脱钩的城市主要集中在河南、宁夏与甘肃省。因此,为促进黄河流域低碳集约发展,实现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绝对脱钩,应考虑在城市自身发展基础上,借鉴标杆城市和发达地区低碳发展经验,制定合理的人口、产业和节能减排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